书城亲子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5510300000031

第31章 学习成绩最好的通常不是最聪明的

不知道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是否注意到一个很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通常并不是最聪明的。(我们谈的是普遍现象,因此不排除有一些孩子不但成绩最好,而且是最聪明的。)只要回忆一下我们自己当初读书的时候学校里的学,就会发现事情一般都是如此。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个问题:为什么不是最聪明的却能学得最好?

我个人认为大致有两个原因——

其一,比智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其二,勤奋、刻苦所获得的自信使其然也。

资料显示:去年全国有44名省级高考状元被录取到北京大学,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些状元们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吗?他们学习的秘诀是什么?他们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成了大家关心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此已有专项调研成果。据他自己介绍说,他的这项研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谈话和标准化心理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去年考入北大的状元中的32人做了跟踪调查,现已写出了30余万字的调查报告。其中,谈话涉及高考状元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家庭教育方式、考试心态、如何看待班主任的作用等方面;标准化的心理问卷涉及学生的智力、情绪、意志、兴趣、个性、人际关系、自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共170个小项。

在王教授调查的32名状元中,80%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水平一般,20%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有的状元说,高中时班里比自己聪明的人有的是,这些同学脑子反应快,但由于不勤奋或学习方法不对头,最后没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高考状元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方法。

比如,学数学一定要把最基本的概念搞清,不要盲目去做题,同一类型的题做几道找出规律即可。他们认为应适当做一些题,但不要做自己能力达不到的题,如奥林匹克竞赛题,做不出来,反而会受心理挫折;也不要做太简单的题,那样事倍功半。学语文要大量阅读书报杂志,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能力、作文水平很有帮助。学英语要大声朗读,英语语感十分重要,没有语言交流的机会,大声朗读可以增强语感,提高口语能力。

被访状元无一例外都很重视自学。王教授曾对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科学研究等5类研究的人员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在谈到25个创造性因素在创新中的作用时,自学能力的得分在5类调查对象的评分排名中都是第一。天津市理科状元杨帆在高中时曾两次骨折,前后休学三、四个月,但他还是以686分的成绩考入北大计算机系,他的秘诀就是自学。

“在初中,女生还可以抖抖威风,一到高中女孩子就不灵了。”“学数学女孩子不行,数学家有几个是女性?”——这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一些说法。而壬教授通过调查发现,在受访的北大32名状元中,12位是女生,她们都认为女生和男生一样聪明。有意思的是,在被访的参加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的状元中,有一人数学得了满分,这人就是辽宁的女状元黄晓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男女之间智力水平总体上差别不大。

王教授分析说,有些女孩接受了女不如男的观念,而这正是她们数学上不去的真正原因。其实她们不是能力不行,而是信心不行,状态不行,这是心理作用。她们总觉得自己不行,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像予以充分的组合、更新。

学习方法肯定是极为重要的成功保证!我们很多家长都对自己孩子不懂得运用什么样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辅导他(她)而颇为苦恼。其实,真正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不是家长逼出来的,正如前面所讲到的那些“状元”,他们都有自己经过实践而摸索出来的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并且他们都非常重视自学。

智商指数高的那些非常聪明的孩子其实比他们更具备当“状元”的“本钱”,为什么不如他们,我看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学习不勤奋、不刻苦,“躺在高智商上睡觉”的盲目自满耽误了自己!不勤奋、不刻苦,哪里能有自信?

诚然,孩子们的勤奋、刻苦不是我们家长能够依靠“逼迫”而做到的。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自觉地去勤奋、去刻苦,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我们不可能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所以必须明确地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要依靠自己!早晚你要依靠自己!

如果我们恰恰有个绝顶聪明的孩子,请不要沾沾自喜,要警惕他(她)可能会犯绝大多数高智商孩子容易犯的错误!要经常给他(她)讲明白道理一一聪明是件好事,但离开了勤奋、刻苦,聪明只能停留在“低级阶段”,只能跟在学习刻苦的同龄人后面。还要告诉他们一一你当然很聪明!你现在落后了还可以轻松地追上别人。你能行!你完全能跑到最前面!你比别人更容易跑到最前面!!

当然,假如我们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聪明,那就告诉他(她)

——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通常并不是最聪明的!你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勤奋和刻苦成为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只要你有信心,你就可以把那些聪明的同学甩在你的身后!

聪明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我的“理论”是否正确?哪位家长朋友能够驳倒我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