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5510300000033

第33章 嘴巴比手的力量大

我们经常使用自己的嘴巴去翻来覆去地教育孩子们,却很少使用我们的手去打他们。为什么?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家长在愤怒的时候向自己的孩子高高地扬起了手,情形是准备实施一次相当暴力的惩罚,然而,结果往往是落在子身上的手突然减缓了其原有的速度和力量——挠挠而已!

大概是我们知道自己的手一旦狠狠地落下去会对孩子的身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才猛然改变初衷的吧?(愤怒的刹那间我很难考虑到下手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伤害,所以我们不为自己找借口。)

我们相信自己的手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身体,却不相信自己嘴巴同样、甚至更具备可怕的威力——从嘴巴里吐出的语言道还能伤筋动骨?

小时候,母亲因性格暴躁而经常动手打我,而父亲从未对我过手,总是采取严厉批评的方式。我不怕母亲(当然很小的时还是怕皮肉之苦的),却很惧怕父亲的“口头训斥”。道理很简——挨几下打,疼一会儿就过去了;嘴巴的训斥和教育过程不时间长,而且在心里留下的压力痕迹很难迅速消逝。

问问现在的孩子们,恐怕会有不在少数的会说“宁可挨家长顿打”。

我们是否错误地估计了嘴巴的威力?也错误地估计了手的威力?

嘴巴的威力决不仅仅体现在“训斥”时才得以充分的发挥翻来覆去的唠叨更可以将其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假如我们不注意所讲的话,其伤害孩子们心灵的后果会远比打他们一要严重得多!

可不要认为我是在宣扬暴力啊!我多次跟儿子讲过:我绝:赞成对孩子使用暴力,更不推崇暴力行为。

我写这个小专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确看待我们嘴巴的力量,是为了让那些误认为自己的嘴巴“不伤害孩子”的家长朋友慎重使用这个“武器”。——因为我们用嘴巴远远比使用手的频率要高得多!说白了,也就是我们因而可能犯错误的机率要高得多!!

在“嘴巴”和“手”两者之间选择前者当然是明智之举,怎使用好我们的嘴巴并使其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是我们每一做家长的必须好好考虑的重大问题。“暖言一语”和“恶言一句所带给孩子的后果是迥然不同的。管好我们的嘴巴比管好我的手更重要!

当父母在评价孩子时,他们的表情、动作、姿态对言语具强化作用,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

现代社会要求成人说话和办事都必须控制甚至压抑个人。

感,否则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因此,父母也变得冷漠起来。他们孩子重复着缺乏感情的日常交流。“哎,别动那个,到这边儿来“好了,咱们走吧。”而当生活压力太大时,父母会突然失去控制对孩子说出一些令人伤心和恐惧的话。如“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等等。同时,伴随着圆睁的双目和尖的叫喊,这些表情、动作以及整个爆发过程,构成一个强烈的激,使孩子对这些话终身难忘。他们可能会因此认为:原来爸妈妈是这样看待我的!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该经常用言语、动作、表情和姿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特别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视着他(她)的眼睛,对他(她)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都是最主要的,我们知道你能行!”

你可能常犯的错误

1.用挖苦的话对孩子提出要求。如“你这个小自私鬼,快把它放回去!”

2.用挖苦的话与孩子进行日常交流。如用绰号招呼孩子说:‘唉,驴耳朵,晚饭准备好了!”

3.通过比较来贬低孩子。如“你和你爸爸一样坏。”

4.用不恰当举例管教孩子。如“你肯定不想流血吧?快下来!”“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

5.在孩子能听见的情况下,与别人议论他(她)的缺点。如‘她太害羞了,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搞的。”

6.夸奖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他真行,居然把她捆起来了。”

7.用使孩子感到内疚的办法来管教他们。如“天啊,你快把我累死了!”“看看你对妈妈做了什么?”

8.用警察、医生、教师等成人来吓唬孩子,控制孩子的行为。

你为什么经常骂孩子

读过前面的内容后,你可能感到内疚,很想知道怎样才能改变批评孩子的方法。但在此之前,你应该了解一下自己为什么经常骂孩子。知道了症结所在,改起来就容易了。

1.你可能是从童年生活中学到了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虽然知道当时自己对父母的怨恨很大,但由于缺乏其他办法,只好让自己的悲剧重演。

2.你也许认为这样才能达到“重锤敲响鼓”的效果。希望孩子在骂声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改正不良行为,而事实上,孩子只会表现得更糟。

3.你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假如真是这样的话,请你务必试试这两种办法,以防止对孩子造成意外的伤害。

A.进行一些剧烈的体力活动,如重体力劳动,快步走等。

B.找朋友或亲人聊聊,或练练气功,洗个热水澡,做做按摩等,使自己尽量放松下来。总而言之,身为父母,不光要学会照料孩子,而且要学会照料自己。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就忘了自己。

过去,我曾会晤过世界上许多大人物,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被斥责的人比被称赞的人做得还好的。

——查尔斯·休瓦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