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5512800000011

第11章 音乐艺术(10)

亨德尔除创作戏剧作品外,还写作了大量的器乐作品,这些作品旋律纯朴、流畅,风格庄严而有气势,其创作手法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其中著名的有《水上》、《焰火音乐》、大协奏曲、管风琴曲和小提琴曲等等。这些作品虽然已经历了几百个春秋,但今天听起来还是那样地鼓舞人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仍然独具魅力,扣人心弦。

亨德尔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位非常重要而又显赫的人物。他具有很强的时代代表性。在他以后的许多大作曲家无不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示和影响。亨德尔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位少见的天才多产作曲家之一。

19.勋伯格:一代“表现主义”宗师

阿诺尔德·勋伯格,奥地利作曲家(1874~1951),出生于维也纳。他是20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勋伯格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他8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以后又自学大提琴,参加业余乐队,而且自己尝试着作曲。1897年,他的处女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并获得了好评。1901年他来到柏林,执教于斯顿音乐学院。

后来他又回到了维也纳,于1910年担任了这里的音乐学院的和声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勋伯格参加了奥地利军队。战后在柏林的普鲁士艺术学院任教。1933年勋伯格离职赴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音乐教授。1941年他取得美国国籍,并在那里一直居住到逝世。

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的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一般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约从1897年至1908年。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带有晚期浪漫主义的特点,深受瓦格纳的影响,这时的作品还没有完全抛开调性。第二个时期大约从1908年至1912年,这个时期的作品已是“勋伯格风格特点”的作品了。这时期的音乐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十二音体系”也完全成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写出的。

勋伯格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光明之夜》、《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室内交响曲》、歌剧《期望》以及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而写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此外还有几首弦乐四重奏和许多钢琴、声乐作品等。

20.小泽征尔:当代柏辽兹作品最出色的注释者

小泽征尔(1935~)是美籍日本指挥家。

小泽征尔的指挥明快,从容不迫,气派大;他具有敏锐的节奏感和色彩感;善于组织乐队发挥其潜在能力,从而获得辉煌的音响,使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富于生命力。他被认为是当代柏辽兹作品最出色的注释者。1979年曾率波士顿交响乐团到中国访问演出。他被聘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终身指挥。

21.卡拉扬:欧洲首席指挥家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卡拉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5岁时就掌握了惊人的钢琴演奏技巧,并作为“神童”而轰动了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

卡拉扬自少年时代便学习指挥。1927年,他在乌尔姆歌剧院初次登台指挥;1934年,在亚琛歌剧院担任指挥时获得名声;1938年,被选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他担任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协会乐团的指挥;1949年,他兼任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常任指挥;1950年,他又兼任英国伦敦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1956年,他担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指挥兼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总指导;1955年,他受聘为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成为名符其实的欧洲音乐总指导。而且,他除了繁忙的演出活动外,还设立了卡拉扬基金会,主持国际指挥比赛,设立音乐研究所等等。

卡拉扬的指挥理智而又热情洋溢,与乐队的配合水乳交融。他那惊人准确的指挥技巧与风格在整整一代指挥家身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音乐作品的解释充满了严密的逻辑性,使人们听后能够感觉到巨大的力量和高度的完整统一。对于他的指挥有人曾评论过:“他能对乐队施展一种魔力,使其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每个乐队成员都能发挥出最好的演奏水平。”

卡拉扬的指挥艺术继承和发展了托斯卡尼尼的传统。他有着强烈的色彩感与超人的听觉,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精雕细琢、布局巧妙,并加以适度夸张。其指挥风格以严谨、完美、富于魅力而著称。他在交响曲与歌剧的音乐领域里,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擅长对莫扎特、瓦格纳、布鲁克纳及R·施特劳斯作品的解释,他所录制的唱片有650多种,其中仅贝多芬交响曲的全套唱片,就发行了700多万张。

22.罗莎·庞赛尔:女高音之王

罗莎.庞赛尔(1897~1981),20世纪最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梅里登市。儿时跟随母亲学钢琴,10岁进入教堂唱诗班。14岁时,她与女中音的姐姐卡梅拉组成姐妹合唱团,颇有名气。她俩常在梅里登市默片影院、纽黑文市咖啡室等地演唱,曲目多为古典的,如当时法拉尔唱的《蝴蝶夫人》和穆齐奥·卡鲁索唱的《三王之爱》两部歌剧选曲。

罗莎.庞赛尔1918年11月15日,首次登台就与歌王卡鲁索同台演出《命运之力》,他唱唐·阿尔瓦洛,她唱莱奥诺拉,当时她才21岁。之后,她就成为卡鲁索在舞台上的最佳搭档,成为大都会歌剧院首席女高音。在大都会歌剧院19年中,她饰唱了16个女主角,其中,1925年唱《贞洁的修女》、1927年唱的《诺尔玛》和1935年唱的《卡门》被认为是她的歌唱事业的最佳成就。

在罗莎.庞赛尔的歌唱生涯中,共演出了365场次,饰唱了22个女主角。

罗莎.庞赛尔的声音是意大利式的戏剧性女高音,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音量强大,声区贯通,低音浓郁,中音浑厚,高音明亮。胸声运用得很谨慎,魅力迷人;中声区发声自如,光润明畅;花腔用声很灵巧,一一贯珠。她那金子般的歌声是20世纪女高音中最醇美的。

23.卢奇亚诺·帕瓦洛蒂:High C之王

卢奇亚诺’帕瓦洛蒂(1935~),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洛蒂自从1961年荣膺阿基莱·佩里国际歌唱比赛一等奖之后,便走上歌唱的道路。帕瓦洛蒂出道之初,在伦敦连续唱出了9个带有胸腔共鸣的High C,震撼乐坛,备受推崇,被世人称为“King of the High C”,誉冠全球。

他唱歌剧,善于采用不同的声音造型来塑造不同心态的角色,声音的可塑性强,用声向上向前,唱腔铿锵有力,具有惊人的穿透性的声响。50岁之后,帕瓦洛蒂减少了歌剧演出,偏重于音乐会的演唱,近些年来他在世界各地举行了独唱会,很受欢迎。1988年,他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的独唱会盛况空前。尽管53岁的帕瓦洛蒂音色开始变暗,不过,歌唱仍然保持着良好状态,唱来还是那么热情、舒展、贯通、激昂。用声不多,力度不大,在发声上没有加强戏剧性的因素,保持着他一贯的自然色彩。

近几年来,帕瓦洛蒂在世界各地举行音乐会,活动频繁。1993年9月14日,他在家乡摩德纳美丽大广场就举行了一场极好的音乐会,受到意大利评论界无可争辩的好评。2001年,包括帕瓦洛蒂在内的三大世界男高音歌唱家来到中国,为北京申奥成功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数万中国人亲眼目睹了帕氏的风采。

一个60多岁的人尚能将high C唱得如此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实在令人惊叹。

“格拉那达”第一段他唱得比较自由而宽广,用声抒情;第二段则热情而豪迈,颇有西班牙舞曲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