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5512800000016

第16章 绘画艺术(5)

28.元四家:元代山水画的主要流派

元代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的合称。黄公望(1269~1355),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师法五代水墨山水画家董源、巨然,并受元初赵孟頫直接影响,但又追求新的艺术意味。创作多以浙江山水为题材。《富春山居图》是其代表作。清代王原祁评论他的画风:“以平淡天真为主,有时傅彩粲烂,高华流丽,俨如松雪,所以达浑厚之意,华滋之气也。段落高逸,模写潇洒,自有一种天机活泼隐现出没于其间。”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冠。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属浙江)

人。代表作有《青卞隐居图》等。倪瓒(1306~1374,一作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等。人称云林先生。无锡(今属江苏)人。代表作有《江岸望山图)等。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今属浙江)人。代表作有《渔父图》等。元四家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宗法董源、巨然,而加创造、变化,都融合书法诗文,崇尚笔情墨趣,丰富和发展了水墨由水画的艺术表现经验和技法,使之更富于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和个性特征。这种画风成为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晚清两代文人画家影Ⅱ向很大。

29.明四家:吴派的正宗嫡传

明代中叶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的合称。沈周、文徵明为“吴门派”宗师,参见“吴派”条。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等。

吴县(今属江苏)人。与文徽明同学画于沈周。性不羁,曾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诩。善书法,能诗文,绘画成就最高。擅画水,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笔致而加变通,豪放而又风雅。代表作有《骑驴归思图》、《茅屋风清图》等,人物、花鸟、工笔、写意俱佳,尤以仕女画著名。代表作有《孟蜀宫妓图》等…仇英(?~1552前),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居苏州。画为文徽明所赏识而知名于世。青绿山水画以繁富、典雅著称。代表作有《桃村草堂图》等…亦擅画人物,笔力刚健,造型准确,对人物精神刻划自然。代表作有《蕉阴结夏图》等。沈、文,为文人画;唐、仇,近院体画。四人有师友关系,对后世影响颇大。

30.清六家:清代“正宗”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等“四王”和吴历、恽寿平的合称。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太仓(今属江苏)人。王鉴(1598~1677),字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亦太仓人,是王时敏好友。王翬(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常熟(今属江苏)人。先后师事过王鉴与王时敏。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王时敏孙。

四王之间有着师友或亲属关系,都受明末书画家董其昌影响,画学宋元,法本黄公望,重临摹、仿古画,轻写生和创造。虽然在笔墨技法上功夫很深,但缺乏对真山真水的感受,流于程式化和概念化。四王山水受到官方的推崇,被尊为“正宗”,从学者甚多,对清代三百年画坛影响至深。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与王翬同为常熟人,出于王时敏之门,曾随西方传教士去澳门,略带西洋技法。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武进(今属江苏)人。初善山水,后与王翬为友,自以为不能及,因舍山水而学花竹禽虫。以北宋徐崇嗣没骨法为宗,有明丽秀润的特色。称为“恽派”、亦称“南田派”,属“常州画派”。康熙至乾隆间有王昱、王愫、王玖、王宸,称“小四王”;其后又有王三锡、王廷元、王廷周、王鸣韶,称“后四王”,均师法四王山水,但技法功夫和名气、影响,均远不如四王。

31.扬州八怪:清代绘画史上的革新派

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画坛的革新派画家总称。即“扬州画派”。其人数和姓名说法不一。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鳝、郑燮(xiè)、李方膺、罗聘等八人。其实不止八人,且人名亦不固定。曾被后人列入“八怪”的,还有边寿民、高凤翰、杨法、李葂、闵贞、华喦、陈撰等。郑燮(号板桥)在其中占有突出地位。这一画派的画家,不少人一生不仕,也有做过几年小官而又罢官卖画的。他们比较了解民间疾苦,愤世嫉俗,不向权贵献媚。重视思想、人品、学问、才情对绘画创作的影响,都有很高的文学、书法修养。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也画山水、人物。继承徐渭、朱耷、石涛的创新精神,主张主立门户,抒发真情实感,反对当时崇尚的摹拟、泥古的作风,因此被保守派视为骚扰画坛的“偏师”、“怪物”,遂有“八怪”之称。扬州八怪把传统的写意派绘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尤其对我国近现代写意花卉画的意趣和技法,影响十分巨大。

第三节 中国绘画艺术经典作品赏析

1.《洛神赋图》:诗画结合的典范

[作品简介]

《洛神赋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是根据汉魏文学家曹植名篇《洛神赋》而作。

原图已佚,现存后人摹本。画卷以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展示了从曹植初见洛神,直到洛神无奈离去、曹植怅然而归的整个过程。

[艺术欣赏]

《洛神赋图》,构思巧密,笔法秀劲,生动感人。如开首描绘曹植望见洛神时两手拨开侍从,很有风度,眉目间流露出惊喜的神色,表现他的贵族诗人的气质;而飘飘于洛水之上的洛神则回眸顾盼,含情脉脉,欲行还止,欲语无言,显露出多情女神的意态。原赋中用以形容洛神美丽、姣好的比喻,如鸿雁、游龙、明月、朝霞、荷花等,以及作为陪衬的神话人物,如屏翳、川后、冯夷、女娲等,都在画卷中形象化,加浓了浪漫气氛和梦幻意境。背景有山水树石,画法古朴典雅,表现了人物活动和环境关系。《洛神赋图》是诗画结合的杰出范例,标志着当时绘画发展所达到的惊人成就。

2.《女史箴图》:精神审美和内在价值的完美结合

[作品简介]

《女史箴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女史箴图》体现了顾恺之对纲常名教的自觉。此一图现有两件摹本,唐本藏英国伦敦博物馆,宋本藏故宫博物院。这一作品,系据三国张华所著《女史箴》一文,将古代妇女应遵守的清规戒律,即经学家所宣扬的儒家思想,按故事内容分段作图并书箴言,近似今日之连环画形式。

[艺术欣赏]

整个作品中,人物面目衣纹无纤媚之态,气味古朴,线描如春蚕吐丝,“薄染以浓色,微加点辍,不求晕饰”,十分典雅。人物造型的特点和色彩调子与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上所彩绘的题材和画风比较一致。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画人物的线条与西方人物画的线条不同。西方人绘画的线条是准确造型的因素,而中国画则不同,中国人物画线条像书法艺术,可以随着情感的波动表现画家塑造人物的特有个性。顾恺之以连绵不断的悠缓,显示其优美动人的节奏。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其画法是“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线条像“春蚕吐丝”一样缠绵悱恻。

由于顾恺之绘画深受魏晋哲学与美学思想的影响,受新的方法论和新的绘画视觉影响,从而形成了新的风格。这是审美主体所造就的一种图像,也是在“秀骨清象”范围内的“飘逸淡雅”之风姿。是一种注重精神审美和内在价值的一种美感图像。

3.《游春图》:中国山水画的开山之作

[作品简介]

《游春图》是五代·齐的画家展子虔的代表作。《游春图》展现的是阳春三月景色和人们在春风中游玩的快乐景象。

《游春图》作为现存我国第一幅独立的山水画,标志中国山水画的成熟,从而结束了绘画中山水景色处于陪衬的地位的历史。也结束了稚拙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绘画状况。现藏在故宫博物院。

[艺术欣赏]

《游春图》用青绿重着色画贵族春游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秾丽鲜明。

图中山水“空勾无皴”,施以青绿重色,局部用金线勾勒,桃红柳绿,青山白云,阳光和煦,给人以辉煌明丽之感。近景树木画法已非“伸臂布指”,渐趋写实,远山上以花青作苔点,已开点苔先声。不过,苔点的形态并没有符号化,甚至很像小树丛。人马虽小如豆,而一丝不苟,形态宛然。山水树木与人马的比例也较六朝时期合理了。画面的空间感加强了。它已不是作为背影的山水,而是独幅的青绿山水了。观赏此画,其美感传至人的心灵确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以求得精神解脱的境界。这样的审美境界,是魏晋南朝“人的觉醒”,是生命从两汉伦理和功利中挣脱出来而达到的一种自由境界。

由于《游春图》具有这样一种“畅神”的境界,所以被历代名人所称誉,明太祖朱元璋称其为“天下第一画卷”。

4.《步辇图》:民族团结的鉴证

[作品简介]

《步辇图》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反映民族团结和睦的画卷。绢本,设色。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673)之作。

[艺术欣赏]

这幅画真实地再现了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会见迎接文成公主人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画幅右侧,唐太宗坐在由六宫女抬、扶着的步辇上,另有三宫女在周围持扇打伞。主要人物唐太宗的魁伟、英武,因九宫女纤弱、娇小的反衬而进一步突出;他的庄重安详的神情显示了皇帝的威严和对使者的友善。左侧三人分别为典礼官、禄东赞和译员。禄东赞身着民族袍服,举止谦恭而严肃,表现出崇高的使命感。整个画面充满亲切和睦的气氛,反映了汉藏通婚的政治意义。手法洗练明朗,舍弃了不必要的背景和道具,集中刻划人物表情。笔墨采用坚实、浑健而有弹性的铁线描绘勾勒形象,表现力很强。用色吸取了六朝盛行的晕染法,富有质感。

5.《历代帝王图》:政治价值与审美标准的统一

[作品简介]

《历代帝王图》是唐代历史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这图是分13幅,但又有连续性的历史,“帝王图”其上画了13位帝王。是政治价值和审美标准高度统一的一幅作品。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艺术欣赏]

《历代帝王图》描绘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个帝王之像,目的在于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刻画“尧舜之容、桀纣之象”,即为“开国明君”和“亡国昏君”。

画家既注意刻划封建帝王的共性,又注意显现其不同个性,反映他们不同的作为、境遇与心理。

因此,从阎立本为帝王塑像的姿态与服饰,以及个性心理及外形特征,都不难看出,主体的需要及其对图像塑造的随意性以及浮于表面的肤浅性。从“面貌堂堂”与“威武英明”的外表,我们不难看出曾叱咤风云一世的明君,从“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我们也不难指出哪些是“亡国昏君”。侍从人物亦比例略小,形象趋于类型化。笔下的高大帝王形象都由他们的侍从的衬托体现出来。史鉴画,在此画教胜于诗教,明君昏君以不同形象呈现,昏君爱色,故以宫女侍后,明君反之,但大人小人在图象上还是要表现出来。用色大体仅用朱、黑、白三色对比配搭。

6.《江帆楼阁图》:山水画史的丰碑

[作品简介]

《江帆楼阁图》是唐朝画家李思训的传世之作,他的《江帆楼阁图》无论是构图、色彩、图像、线条的艺术成就及意境的传达都是惊人的。因此,《江帆楼阁图》是不朽的。他是山水画史上的一座丰碑,这件作品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艺术欣赏]

画家李思训的成就和风格可以用如下几点来概括:赋的手法、神仙的世界、瑰丽的色彩、劲坚的线条、绝妙的构图和雄阔的气势,这些同样构成了《江帆楼阁图》的艺术系统,也构成了李思训的美感世界。

《江帆楼阁图》创造的是自己的世界,表现了时代美学特征与盛唐气象,这便是北宗山水之祖是李思训的原因。而且,在艺术上李思训不仅仅是青绿皴法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江帆楼阁图》在整体布局、剪裁取舍上显示了大家的手法。因此,鉴赏其风格特征,必须有层次有系统地剖析。

《江帆楼阁图》之所谓劲健的美感,一是指界画的劲健的线条,二是指画面伫立江边拔地而起的巍然耸立的山势。巍伟的山与楼台亭阁,涂了绿红相衬的色彩,从而使此画又有金碧辉煌、瑰丽的美感。李思训正是通过山势、绿树、亭台、楼阁、江流、帆船等,组成了《江帆楼阁图》,由此构成了人间天上的神仙富贵世界,这正是贵族将军画家的美感世界,从而使他享有北宗之祖的美誉。

7.《送子天王图》:佛教绘画中国化

[作品简介]

《送子天王图》是唐代画家昊道子的代表作品,这幅画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在这幅画中,他巧妙地把中国儒家思想君王形象融于佛典故事之中,进一步使佛教绘画中国化。

[艺术欣赏]

在《送子天王图》这幅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而富于感染力。其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馀。”“天衣飞扬,满壁飞动”,设色亦服从于形象的塑造,“朱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肉陷起处”,还创造了一种淡着色法,“其傅采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被称为“吴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