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原创技术发明方法:自主创新源泉
5513700000021

第21章 发明大王的启示(3)

“许多人坚持认为我是纯粹的科学家,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并不研究自然界的规律,也不曾做出这类伟大的发现。牛顿、开普勒、法拉第和亨利是为了探索真理而学习科学,我不是。我只是纯粹的职业发明家(这里的‘只是’两字意味隽永——作者注)。不论是我的研究,还是我的经验,其目的都是为了发明一种具有商业用途的物件。我认为,称我为科学发明家,而不是机械发明师,也许更为合适,虽然这两类人之间的确没有什么区别。”

“科学发明家”的含义是什么?

它的丰富内涵就在于“科学”!用支点论来讨论爱迪生的“商业用途的物件”,它首先是利用科学理论顿悟发现切人技术原型的支点,完成技术原理到技术原型的转换。通过实验创造完善一种新发明的新装置、新产品,用它的商业用途占有市场。追逐利润最大化——这是一个宝贵的顿悟与发明.发现——实验、生产、销售、占有市场、利润最大化——一体化的市场经济的雏型。

如果我们把这一体化分为前支点——顿悟与发明、实验、技术原理转化为技术原型——主打核心技术成熟的产品或装置的话,那么进入市场,占有市场,服务市场的制胜原则.就是后支点原则。

可见后支点原则是以发明支点为根本原则和基础的。于是前支点和后支点就形成了新产品竞争的两个界面的系统:前支点是实验开发更新技术原型;后支点是产品销售服务占有市场。以实验室实验孵化技术原型产生新产品、新装置和以新产品、新装置占领市场为目的的售后服务,产品改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决胜机制。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无法分割的系统。假如没有前支点顿悟和技术原理转化为符合实用、简单、普及、廉价的原则,有极强的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原型,到有“商业用途的物件”,就根本谈不上市场决胜!

事实上,为什么1812年戴维爵士的电弧灯、1838年乔巴尔一支炭极的电灯、1845年美国的J.W·斯塔尔博士发明的铂极灯、1850年W.E·斯太尔的近似白炽灯、1858年摩西斯·G·法默的铂极电灯、1868年俄国人洛迪太思涅设计制造的船坞用照明灯……没有在市场上取胜呢?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创造出有竞争力的前支点技术原型的核心技术产品。让我们把这种爱迪生原则应用在形成前支点技术原型的规律,对照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脑革命的历史进程,就会发现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重30吨的ENIAC无论怎样也不会走进千家万户,实现市场决胜,更不会创造出美国经济的辉煌!

美国奇迹经济的崛起完全是西海岸“自制计算机俱乐部”疯狂的电脑迷、发烧友形成的一种潮流的自主创新。有史记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8080计算机,就像1812年戴维的电弧灯照亮了进军白炽灯的无数发明家那样,在比尔·盖茨、艾伦心底点燃了发明软件的欲望,在乔布斯的心里植下了“苹果”。

事实上8080算不上“土制计算机”的基本原型,它只是一袋能组装的计算机散件。也正是这种原件在“发烧友”中兴起的组装热,才培养了无数年轻电脑迷的创造力和发明能力。

世界上第一个个人电脑品牌和技术原型可以说是AppIe。

苹果机正是“计算机车库电脑作坊”的佼佼者。为什么AppIe诞生在圣塞何?原因就在于那里有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和专业工程师所特有的车库作坊。渥兹尼克:PC的原始含义是由志同道合的电脑迷成立的民众电脑公司。

1976年渥兹尼克、乔布斯、韦恩合伙成立苹果电脑公司,AppIe机技术原型完全是渥兹尼克不断创新的电路板技术和磁盘驱动系统、磁盘控制卡的简单、完美、实用,代替了并联电路机的旧技术观念,以及标准化程序的启动,才使AppIe脱颖而出。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

“我不过是乔布斯第二而已,在我之前,苹果电脑快速成长给人们太深的印象。”事实上是渥兹尼克的线路图的简单、实用才使Apple力挫群雄。AppIe的制胜点是技术支点、技术原型的不断更新,使其符合大众心理的标准——爱迪生四原则。

仅举一个例子:苹果到苹果2号的改进型(AppIeⅡPlos)的起动程序就更简单,自动化程序更高,扩大了记忆容量,机组的软件更相容,并且不断降低整机成本,仅以容量就从苹果1号的256位元到苹果2号改进型电脑。增扩到48000位元,并省去了界面卡的繁琐。这种技术原型的不断更新,使AppIeⅡ才得以风靡市场。如果没有AppIe的品牌核心技术,从“车库电脑工厂”脱颖而出,又怎么能谈得上市场制胜呢?

事实上美国电脑经济的崛起,完全延续了美国托拉斯大亨D·洛克菲勒开创的模式,并增加了爱迪生发明专利效应、实验与工厂一体化。这也是爱迪生发明四原则的结晶。

让我们看一看格罗夫的CPU。它之所以在市场无往而不胜,就在于CPU一诞生就以巴丁的表面能级基础理论为指导,完成了理论到技术原理的转换——由技术原理形成了不可动摇的晶体管技术原型的企业核心技术。

1963年格罗夫加入“仙童公司”开始了对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课题为怎样改变真空管大量吸热量的毛病。巴丁在基础理论上实现了突破;布拉坦、肖克利用巴丁的基础理论转换形成了半导体材料硅晶体管的技术原理,并在1947年12月23日经过实验取得成功。格罗夫目睹了晶体管技术原理到技术原型的突破转换;1968年“仙童公司”解体。摩尔、诺宜斯、肖克开始组建新公司,格罗夫这时正好赶上,加入了Inrel公司。事实上,格罗夫是带着晶体管技术支点走进了英特尔公司。从英特尔的英文InreI的公司名称——集成电子,就能证明。所以能很快就进人世界上第一颗微处理器的研究开发,并很快诞生了4004。虽然用一个芯片同时成为5种计算机模型的基础研究,是1969年一位日本客户提出的订单中的难题,但它确实为英特尔的腾飞意外地找到了宝贵的支点。随后产生了1101、3101、P1、P2、P3、P4等辉煌之作。

它们都是建立在巴丁——肖克——格罗夫的技术原理转换完成的技术原型之上,没有巴丁——肖克——格罗夫的技术原型的核心技术,又如何谈得上市场制胜呢?从美国奇迹经济个人电脑的源头8008到Apple、微软、英特尔三大精英集团,他们的创业者都是自己技术原型的发明者、创造者。他们都是技术原理的转化者,都是技术原理转化为技术原型的更新改造者。正是他们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才产生了一个科学门类和对新规律的技术支点的巧妙应用,才像爱迪生创造了电灯新时代一样,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从格罗夫的每一次奔腾的跨越,从微软的每一次软件的升级,从AppIe的每_次转型,都可以体现出爱迪生发明四原则在市场竞争中的无穷威力。可以这样说:爱迪生发明四原则就是现代市场制胜的原则!谁把握了核心技术.谁把握了简单,谁把握了实用,谁把握了普及,谁把握了廉价,谁就把握了市场,谁就会无限地占有市场。

那么钱伯斯的市场原则与爱迪生发明四原则是不是矛盾呢?

我们说过:前支点和后支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无法分割的系统。假如没有前支点顿悟和技术原理转化为符合实用、简单、普及、廉价原则,有极强的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的技术原型,形成极有“商业用途的物件”,就根本谈不上市场决胜!爱迪生发明四原则的普及与应用,就是(占有)市场,就是大街上——客户(制胜);占有市场,就是占有客户。市场是由客户组成的消费群体,在科技产业的战场上,没有市场的产品,就不是普及的产品,就是无法决胜的产品。所以这并不矛盾。关键在于钱伯斯的市场原则是后支点原则,在没有成熟的主打技术原型的核心技术产品的前提下,企业就无法进入后支点原则的运作。因为这一决胜原则主要运筹的是,技术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和核心技术的革新。

以周到的服务把握市场、稳定市场、扩大市场……更深层次的市场经济规律涉及到了商务科技范畴,我们以后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