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力
在知识经济的特定内涵中,智力主要是指一种凝聚并表现于特定人才和技术之中的创新能力。而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其社会经济行动的过程中,通过创造和开辟新的物质技术、组织形式、控制方法和生活方式等,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并比以往的行动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的一种能力。
智力或创新能力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立的知识经济要素的原因,就在于知识经济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知识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型的社会。在知识经济形态中,创新不仅构成了一种推动知识经济形成、出现和扩展的最基础的发动机,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衡量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其知识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在知识经济中取代一般性的技术经济行动而大量出现的技术创新行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力,仍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于物质性的能源和原材料为支撑的话,那么,更为广泛而普遍地出现的知识创新和社会创新行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力,则需要能够实现一种把体现在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加以创造性地应用和转化的过程,而这无疑是要依赖于人的创造性和象征的资源,需要人们的创新能力的不断建构和实现。换句话说,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源的多寡,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或者说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行业、社区和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于此,瑞典最大的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斯堪第亚的智力资本副总裁、斯堪第亚未来中心主任列夫·埃德文森就曾经指出过,“创新能力是组织财富和社会财富最基本的来源。创新能力可以为企业的股东创造价值。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新想法的数量,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想法的实现。”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对知识的阐述中也强调指出,“知识是可以改变某些事物或某些人的信息——或成为行动的基础,或使个人(或机构)具备采取不同的和更有效的行动的能力。”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概括目前人们关于知识经济的特征的各种描述与解释,可以把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归结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知识化
从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因素来看,知识不仅是知识经济形态中一项基本的生产要素,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生产与经济增长的支柱和主要产品。据统计资料显示,世界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生产的。而在1970—1994年中,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制造业和出口中的份额均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其中,美国由25.9%和18.2%提高到37.3%和24.2%,英国由17.1%和16.4%提高到32.6%和22.2%,德国由15.8%和15.3%提高到21.4%和20.1%,日本由20.2%和16.4%提高到36.7%和22.2%。与此同时,投资开始向技术商品和服务倾斜,尤其是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领域倾斜,用于研究与开发、教育、培训的投资额也迅速增大。经合组织国家投入到研究与开发的费用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3%,教育经费约占经合组织成员国政府支出的12%,在职培训费用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5%。
随着知识逐渐成为社会生产中的一种最重要的要素,知识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形式,而且也成为一种重要的产品,并衍生出一系列的知识产业。知识的资本属性的形成来自于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从知识资本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知识与其他物质的经济要素的结合,提高了这些物质要素的使用价值,使其投人生产后能够产生更高的效率。比如,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知识在技术设备和新材料等生产要素中的更大程度的凝结,使得企业能够以较少的生产要素消耗获得更大的产出;另一方面,在知识被广泛应用的条件下,随着技术专利、技术诀窍、工业设计以及代表质量和市场的商标等知识产品的价值日益提高,不借助于物质性的生产要素为载体,知识也可以直接成为资本。
(二)信息化与网络化
从技术基础来看,知识经济具有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征。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现代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广泛地向物质生产领域、劳务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和管理领域渗透,改造了当代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成为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也由此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最终为知识经济形态的出现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信息资源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资源,信息的价值得到了确认和重视,一般商品和劳务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比重相对下降,而信息劳动的含量大幅度增加,信息市场构成了市场体系中的主要的组成部分,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有偿交换成为了规范的、普遍的市场行为,且规模逐渐加大;信息部门在产业结构的构成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专门从事信息生产与服务活动的信息产业不仅在整个产业结构中获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且越来越起到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人越来越少,而从事信息劳动包括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人越来越多。伴随着上述过程的发生,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逐渐趋于减少,转而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劳动,依赖于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弊病随之减少,物质资源大量节省,商品和劳务的档次、质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
在知识经济形态中,信息和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的,网络化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又一个重要特征。从网络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它能够帮助人们很好地完成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交互使用的功能,并可以通过通信、控制和显示系统把各种策略性的信息作用于劳动对象,能够使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普遍而快捷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构成了一种完备的信息化社会生产体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力形式。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促进了当代经济增长的高速持续展开,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高度化,形成了特殊的网络经济效益,从而使得网络技术和相关的网络化过程在当代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技术在当代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形成的一个重要源泉,网络技术所造就的新生产力成为宏观经济效益形成的重要中介,网络技术产品、设备和服务构成了宏观经济效益形成的具体结果,通过网络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所形成的技术知识的引导、聚集和筛选机制的作用来实现有效的知识的创新、生产、交换、分配、流通和消费,构成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效益实现的一种最有发展潜力的途径。
(三)全球化
从经济活动的范围来看,知识经济具有全球化的特征。知识经济在当代的出现和突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世界经济相互开放格局的建构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在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中,不仅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而且众多的国际经济组织也在大力推动国际贸易投资的自由化,积极促进资金、技术、人员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大规模的流动,由此所形成的世界经济和贸易的相互开放趋势和格局,使得知识作为经济系统的基本要素的流动不再有国界的限制,从而大大降低了全球范围内技术和知识流动的制度性壁垒。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空前提高和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更是使得一些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自己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上的优势而迅速地拓展自己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力资源来扩充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优势,并通过巩固和提高自己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来促进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对外贸易和实现经济增长。
(四)创新化
从经济活动的动力来看,知识经济具有创新化的特征。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发动机,创新构成了知识经济的灵魂。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技术条件下,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逐渐建成,使得知识和信息呈现出了一种爆炸性扩张、多向分流和快速传播的情况。知识存量的改变加快,知识的新颖性很快就趋于消失,知识的报废率大大地提高,社会需求更加多样化,一种产品不可能长期占领市场,一种服务也不可能长久地适合大量客户的需要,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落后的技术将很快被淘汰。据估计,目前技术的年淘汰率为20%,也就是说,技术的平均寿命只有5年。技术的模仿更加快捷,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他的创新能力的强弱,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和国家,将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只有进行广泛的社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等,并且能够在企业内部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系统与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持续的创新机制和相应的可扩展的创新秩序,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五)可持续性
从经济活动的性质来看,知识经济具有可持续性的特征。在知识经济及其功能效应迅速扩展的过程中,由于高技术产业上升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第一产业支柱,知识和智力资源上升为首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因此,知识经济在本质上已经凸现了一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之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基本特征和性质:由于知识经济的扩展可以实现社会和经济的知识化与信息化,而知识化与信息化不但可以使传统产业得到有效的改造、大大提高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和大量地节约能源与原材料,而且可以极大地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改善商品流通、资金周转和内外贸易的效率,强化人们在认识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保护环境和抗御灾害上的能力,减少灾害的损失等,因此,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将为人类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难题,寻求未来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和资源,将使得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