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家庭烹饪基础知识
5514100000048

第48章 食品原料常识(3)

有营养的并不都是食品,某些中药对人有滋补作用,之所以不能叫食品,因为它不符合食品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即要有较好的色、香、味、形,消费者购买食品都追求美味可口,这是因为食品的色香味形首先同人体对其特性的生理接受性相联系。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有各种敏感性反应,刺激的结果可能出现接受或不接受两种反应,如果食品不被人所接受,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

人体对食品的接受性直接影响食品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倘若食品具有精致的外观,悦目的颜色,诱人的香气和可口的滋味,那么只要见到或闻到这种食品,基至只要想到它们,就会引起条件反射,人体的消化器官就能从准备状态进入工作,分泌较多的消化液,帮助消化吸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巴甫洛夫说过:“食欲即消化液。”有了消化液,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没有消化液,食品的消化吸收就会受到阻碍。所以,追求食品的色香美味,是人体生理的必需,是提高食品消化率的必需。

同时,吃也是一种享受,同其他物质追求一样,人首先需要生理需求的满足,接踵而来便是心理需求、嗜好需求的满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能满足食能裹腹衣能遮体的最低层次需求,而是向往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再加上松软细致的口感和醇香的口味,细细品尝,让人感到极大的享受。

(1)防止天然毒素中毒:少量食品中含有天然毒素,例如河豚鱼体中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豆类中含有能使红血球细胞凝集的蛋白质,称为植物红血球凝集素。

凝集素在加热充分的条件下变性凝固,所以豆类彻底煮熟后食用才能保证安全。

发了芽的马铃薯中存在龙葵碱毒素,龙葵碱对热稳定,一般的烹调温度不会使其破坏,所以发了芽的马铃薯不宜购买和食用。杏仁中存在苦杏仁甙毒素,小孩生吃10~20粒即可发生中毒,苦杏仁甙在热水中能浸提出来,所以杏仁在食用前要经过热水浸泡。毒蕈中存在有毒的生物碱,所以蕈类在自由市场购买要仔细辨别,不可盲目食用。

天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有些是由于有毒品种与无毒品种混淆而引起误购误食,有些是食用前和处理方法不当引起的中毒还有些是贮存时间较长产生了毒素,防止天然毒素是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购买和烹调食品时需要认真检查的。

(2)防止食品被有毒物质污染:食品在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受到有毒物质的污染,造成食品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

因此,在食用前,一定要剔除这些带毒食品。

(六)利用食品标签选购食品

国家规定,所有包装食品都要有标签标志,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查看包装上的标签内容,以便借此了解食品,正确选购合适的食品。食品标签的基本内容有食品名称、配料、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食用方法、保存方法,色素、防腐剂、质检、卫生许可证防伪标志。

(1)食品名称:食品名称表明了食品的类别属性和质量特征,不同内质的食品在其名称上有区别。

(2)配料:用两种以上原料制成的食品部有配料表,并按配料的多少依次排列。

(3)净含量及固形物质量:标签上的净含量是指扣除食品包装后的可食用部分,液态食品用“毫升”表示,固态食品用“克”表示,净含量和固形物含量给出食品的数量值,消费者可借此权衡价格与数量是否相称,以及是否符合自己对其数量上的需要。

(4)厂名厂址:消费者可以根据食品的生产厂家认定其质量水平,还可依据厂名厂址,反馈食品信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便于联系,以便分清质量责任。

(5)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国家规定,包装食品除白酒和奶油蛋糕等保存期在18个月以上和7天以内的食品外,一般都要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标注位置要求在标签的同一视野内。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识别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凭此可以了解食品的新鲜程度和生产厂家对食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另外,有些食品如婴幼儿食品、乳粉、方便面、咖啡、蒸煮袋食品等,在标签上还标明有食用方法、烹调再制方法、保存方法等,以供参考。

在识别食品标签时,对标签上常见的广告用语既不能不信,也不能过分相信,特别要警惕那些虚假广告用语。

(七)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

保质期和保存期是不同的概念,如果混为一谈,可能发生误会,保质期是指保持原有质量的期限。在保质期内,食品的色泽、外观、风味、质地及各项理化指标均能达到产品质量标准。过了保质期,食品的某些指标可能达不到标准要求,但并没有完全失去食用价值。

保存期也称贮存期限或货架寿命,它是指食品质量形成后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质量恶化所经历的时间。过了保存期的食品,其色泽、外观改变,内部呈现异常口味和气味,尤其是卫生质量显著下降,完全失去了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存在一定联系。保质期是质量完好的期限,保存期是质量下降到不能食用的期限,对于同一种食品来说,既有保质期,又有保存期,保质期短于保存期。对于易腐性食品来说,保质期和保有存期相差不多,而对于某些加工食品来说,保存期要大大长于保质期,例如罐头。

(八)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并不是指食品是酸味、还是碱昧,而是指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后在体内生成酸性物质、还是生成碱性物质。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经消化吸收,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热量,供人体需要,并没有酸性与碱性的区别。属于金属元素的钠、钙、镁等,在体内氧化生成带阳离子的碱性食品,比如大豆、豆腐、四季豆、土豆、菠菜、萝卜、洋葱、黄瓜、海带、西瓜、香蕉、苹果、柿子、梨、牛奶等,绝大多数蔬菜、水果、豆类等都属于碱性食品。水果中虽然含有有机酸,在味觉上呈酸性,但有机酸在体内经氧化,也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除体外,所以不显酸性,而水果中存在的矿物元素属于碱性元素,所以在生理上属于碱性食品。

食品中所含另一类矿物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如磷、硫、氮等,它们在体内氧化后,生成带阴离子的酸根,在生理上呈酸性反应,所以将带有阴离子非金属元素较多的食品归人酸性食品之列,如含磷较多的米、面等。

人体内总保持在PH值为7.3~7.4之间的弱碱性环境,主要因为有血液的调节作用,但这种调节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进食过多的酸性食品或过量碱性食品,或者由于疾病,比如呕吐或腹泻,都可以因超过血液的调节机能,而使人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因此,在膳食中就说可能做到酸碱平衡。某些疾病,如呕吐可使人丢失酸太多,可发生碱中毒,因此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酸性食品;而腹泻时丢失碱太多,可能发生酸中毒,可多吃一些碱性食品,会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节假日进食鱼、肉等酸性食品较多时,应适当多吃些水果、蔬菜等碱性食品,以达到酸碱平衡,有利于消化,有利于健康。

(九)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此类食品并非都是绿色的。

(十)黑色食品

在天然食物中,黑色食物(品)无确切含义,一般是指带有黑颜色植物性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乌)豆、黑木耳(云耳)、发菜、冬菇、黑枣等以及一些动物性食物如黑肉鸡(乌鸡)、黑狗等食物。黑色食物(品)的普遍特点是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尤其是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此外,黑色食物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钾、铁、硒等。也有报道,某些黑色食品尚有降血脂、提高免疫功能等保健作用。

(十一)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指出: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所以保健食品是食品,但不是普通食品,更不是药品,其特征在于对人体功能起调节作用,对疾病有一定预防作用。有某种生理功能异常者进食相应保健食品可使异常转为正常,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因此,保健食品食用对象、食用量都有一定的限制,并非人人皆宜。

(十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食品安全10定律

(1)食品一旦煮好就应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小时的煮过的食物是最危险的。

(2)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所谓彻底煮熟是指使食物的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

(3)应选择已加工处理过的食品,例如,选择已被消毒过的牛奶而不是生牛奶。

(4)食物煮好后常常难以一次全部吃完。如果需要把食物存放4~5小时,应在高温(接近或高于60℃),或低温(接近或低于10℃)的条件下保存。常见的错误是把大量尚未冷却的食物放在冰箱里。

(5)存放过的熟食必须重新加热(70℃)才能食用。

(6)不要让未煮过的食品与煮熟的食品互相接触。

(7)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揩干擦净。这块揩布的使用不应超过一天,下次使用前应把揩布在沸水中煮一下。

(8)处理食品前先洗手。

(9)不要让昆虫、鼠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动物通常都有致病的微生物。

(10)饮用水和加工食品时所需的水应纯洁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