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5531700000002

第2章 普通话语音知识与播音发声

一、普通话语音知识

普通话及其语音特点

普通话的概念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中国国家通用语言。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它具有以下特点:

(1)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四个声调抑扬分明且高音成分较多。

(4)音节间间隔清晰。

(5)词的双音节化和轻重格式的区分,以及轻声、儿化的使用,使得有声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丰富。

语音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音节:用听觉可以自然区分的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在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

(3)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普通话语音有32个音素。普通话音节由1至4个音素构成。

(4)元音:音素的一类。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弱且在口腔中不受明显阻碍,声带颤动,声音响亮。普通话中有10个元音音素。

(5)辅音:音素的一类。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强且在口腔中明显受到阻碍,大部分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音素。

(6)声母: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有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称为零声母。普通话中有21个辅音声母。

(7)韵母:汉语音节中声母后边的部分。普通话中有39个韵母。

(8)声调: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普通话中有4个声调。

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普通话的声母

普通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普通话声母按发音部位可以分为7类:

(1)双唇音:b、p、m

(2)唇齿音:f

(3)舌尖中音:d、t、n、l

(4)舌根音:g、k、h

(5)舌面音:j、q、x

(6)舌尖后音:zh、ch、sh、r

(7)舌尖前音:z、c、s

普通话声母按发音方法可以分为5种:

(1)塞音:b、p、d、t、g、k

(2)擦音:j、q、zh、ch、z、c

(3)塞擦音:f、h、x、sh、s、r

(4)鼻音:m、n

(5)边音:l

普通话声母还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分。这种区分只在塞音和塞擦音中进行。

不送气音:b、d、g、j、zh、z

送气音:p、t、k、q、ch、c

清音和浊音的区分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与否。普通话声母中只有4个浊音声母:m、n、l、r,其余的都是清音声母。浊辅音ng只做韵尾,不做声母。

普通话的韵母

普通话的韵母由单元音或复合音充当,共有39个。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3个部分。在复合音韵母中口腔开度最大的元音是韵腹,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韵腹后面的元音或鼻辅音是韵尾。有些韵母没有韵头,有些韵母没有韵尾,但不可以没有韵腹。单元音韵母就只有韵腹。

韵母按语音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3类。

单韵母:普通话单韵母有10个。其中有7个是舌面元音:a、o、e、ê、i、u、ü。3个是特殊元音:-(i)前、-(i)后和er。

舌面元音的发音条件主要是舌位的高低(口腔的开合),舌位的前后和唇型的圆展。舌位是指舌面元音发音时舌面隆起的最高点即最接近上腭的点。

复韵母:即复合元音韵母是由2或3个元音音素复合而成的韵母。在复合音的发音过程当中,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型的圆展要发生连续的移动变化。舌位的移动过程叫舌位的动程。复韵母又可以分为二合复韵母和三合复韵母。根据韵腹在韵母中的位置又可以分为前响、后响和中响复韵母。

二合复韵母共9个,其中

前响:ai、ei、ao、ou4个

后响:ia、ie、ua、uo、üe5个

三合复韵母共4个,都是中响:iao、iou、uai、uei

鼻韵母:在普通话中以n为韵尾的韵母叫前鼻音韵母,以ng为韵尾的韵母叫后鼻音韵母,统称鼻韵母,共16个。

前鼻音韵母:an、ian、uan、üan、en、in uen、ün 8个

后鼻音韵母:ang、iang、uang、eng、ing、ong、ueng、iong 8个

四呼:按汉语语音学的传统分析方法,又可以依照韵母起头元音的发音特点,主要是唇型特点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4类叫四呼。

开口呼:没有韵头,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共16个。

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共10个。

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共9个。

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共4个。

普通话的声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所固有的,是一个音节的组成部分,声调的变化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普通话有4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值:是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形式,即声调的具体读法。普通话4个调类相对应的调值分别是: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全降调。按五度标记法应读为55、35、214、51。

阴平调:高平调55

阳平调:中升调35

上声调:降升调214

去声调:全降调51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称之为语流音变。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主要表现在轻声、儿化、变调、语气词“啊”的变读几方面。

轻声

另`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自己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念成一种较轻较短的调子叫轻声。

轻声的作用:普通话中的轻声有区别词性和词义,以及使语流顺畅的作用。

轻声出现的规律:除区别词性词义作用的轻声外,语气词、助词、名词的后缀“子、儿、头”等、重叠名词、动词的后一个音节、表示趋向的动词、方位词或词素一般读做轻声。

儿化

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儿化的作用:儿化在普通话中起着修辞和语法功能的作用,区分词性、词义,表示少、小的意思,表示喜爱、亲切或蔑视、憎恶等感情色彩。

变调

音节在连读时在词或词组中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普通话中的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上声变调规律:上声音节在非上声音节前即在阴平、阳平、去声和轻声音节前时调值由214变为21即所谓半上。上声音节在上声音节前时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即所谓阳上。

去声变调规律:去声音节和去声音节相连时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51变为53。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一”的变调规律: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去声音节前面变阳平;夹在重叠词中间读轻声;单念或在序数词中仍读本调阴平。

“不”的变调规律:去声音节前面变阳平;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在非去声音节前面或单念时、在词句末尾时仍读原调去声。

语气词“啊”的变读

语气词“啊”用在句子前面是仍发a,但用在词尾、句尾时则要受到前面音节收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读。总的说来是保持语流顺畅,顺势而发。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a、o(ao、iao除外)、e、ê、i、ü时“啊”读作ya。

(2)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u时(包括ao、iao),“啊”读作wa。

(3)前一音节首尾音素是n时,“啊”读作na。

(4)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ng时,“啊”读作nga。

(5)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i(后)时,“啊”读作ra。

(6)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i(前)时,“啊”读作za。

词的轻重格式

在普通话和汉语各方言中由于词义或情感表达的需要,一个词中的各个音节有着约定俗成轻重强弱的差别,称为词的轻重格式。我们将短而弱的音节称为轻,长而强的音节称为重,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中。词的轻重格式只是一种约定俗成,它不是绝对的、不变的。在语流中,词的轻重格式会受到语句目的的制约而发生改变。

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普通话中,双音节词轻重格式常见的有中重、重中两种,其中以中重格式最多。

三音节词的轻重格式:普通话三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常见的有中中重、中重轻、中轻重三种,其中以中中重格式最多。

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其结构关系有关。普通话中常见的有中轻中重、中重中重两种,其中以中轻中重为多。

二、播音发声

播音发声的基本要求

准确规范,富于变化

播音主持是新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用声一般应该在自然音域内中声区偏低的部分运用较多;音色要大方、明朗、干净,艺术夸张、装饰较少,很少使用假声。而在文娱、游戏等节目中则要求声音能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能烘托、表现现场气氛,声音变化的对比度大,夸张、装饰成分较多使用。播音主持是通过电声设备进行信息传递的,要求发声相对集中,对比适度,声音变化不宜太大,但要求有层次,有穿透力。播音语言所负载的信息密度大,所以要求吐字清晰、流畅。同时,由于播音员主持人的特殊身份,受众与社会对他们的发声还有较高的要求:亲切、自如、优美、感染力强并具有较鲜明的特色。播音发声基于生活中口语发声,最接近生活中口语发声,但绝不等同于生活中口语发声,而是生活中口语发声的规范、提炼和升华。对播音发声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变化自如。

呼吸控制和气息运用

呼吸器官和呼吸原理

(1)呼吸器官:我们可以把呼吸通道和控制呼吸通道的各生理器官:口腔、鼻腔、咽腔、喉腔、气管、肺、胸腔、膈肌、腹腔等看作呼吸器官。

(2)呼吸原理:播音发声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肺虽然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但它不会主动进行呼吸,是被动器官。肺吸入或呼出空气要靠胸腔的扩大或缩小使肺产生负压或压力而实现。在呼吸运动中膈肌起着重要的作用。膈肌的运动决定大约75%的吸入或呼出气流量。但膈肌是不随意肌,我们对膈肌的控制只能间接地通过对腹肌的控制改变腹腔压力来实现。而两肋的打开不但扩大了胸腔的容积而且使膈肌加强了张力,对膈肌的控制能力更敏锐,更鲜明,使控制更容易实现。这就是播音发声中呼吸控制的原理。

呼吸控制的要领

播音发声呼吸控制的要领可以分为吸气、呼气发声和换气三种状态。

(1)吸气的要领:吸气要深,两肋打开,腹壁“站定”。

(2)呼气发声的要领:稳劲,持久,变化。

(3)换气的要领:两句话之间,可以从容换气。句首换气,吸气无声,换了就用,留有余地,句尾余气托送。而在句子中间可以进行少量补充(偷气)。

气息运用的方法

在播音发声中,气息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气息的激发因素——思想感情的运动。气生于情而融于声,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2)注意开源节流——吸和呼是一对矛盾,但呼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是在呼气过程中完成的。加强呼气发声时的控制能力更重要。

(3)要注意播音发声中呼吸控制只是综合状态的一个方面,需要加强和其他方面(如: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等)的配合。

(4)注意练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口腔控制和吐字归音

咬字器官和构字原理

咬字器官:喉部发出的喉原音和呼出气流在口腔受到各种节制而形成字音。参与节制的各器官就是咬字器官。包括:双唇、上下齿、齿龈、舌、硬腭和软腭等。

构字原理:语音形成的过程是口腔诸咬字器官的动作对喉部发出的声束和肺呼出的气流节制加工的过程。不同的节制加工方式形成不同的元音、辅音组合成音节。

口腔控制的要领

口腔控制的要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唇舌灵活、力量集中。唇舌灵活是语音流畅的前提。在这方面达不到一定标准,就会出现吃字、滚字、走音现象和语音的僵滞。声音要集中,咬字器官的力量就要集中,它主要应表现在唇和舌上。

(2)打开口腔。打开口腔就是讲求口腔开度,主要是打开后声腔。是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的配合来实现的。

(3)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把声音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到硬腭前部,可以明显改善音色,提高声音效果。

吐字归音的方法

吐字归音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提及咬字方法时所用的一个术语,它的具体内容既包括发音的基本要领,也包括发音的审美要求。吐字归音从汉语语音的特点出发,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通过对每个发音阶段不同的控制,使吐字达到清晰、饱满、弹发有力。吐字归音对出字、立字、归音的具体要求是:

字头出字——叼住弹出;

字腹立字——拉开立起;

字尾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