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综合知识
5532000000002

第2章 政治理论知识(2)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和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各种唯心主义,还有旧唯物主义,它们都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真实关系,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把社会意识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或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深刻揭示了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得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结论,并进一步阐明了社会意识的本质及其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从而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之所以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生活,就必须进行生产。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归根到底决定于该社会的生产方式。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第三,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生产总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一种生产方式必然为另一种更高级的生产方式所代替。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整个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和更替的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在生产劳动的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类全部发展史的钥匙。从生产劳动的观点出发来考察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客观地、全面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性。而在生产劳动中,分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前提。正是随着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人们才改变了他们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劳动组织和管理、科学技术也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在现代化的生产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渗透在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先导;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国民经济增长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征。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两个矛盾着的方面。在这对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的状况规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重大反作用,它能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诸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产品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现实的经济基础是复杂的,但在界定某一经济基础的特定性质时,一般不包括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它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组成。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及其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两者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贯穿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始终,直接制约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经济形态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应注意把握以下三点:第一,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准;第二,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三,社会形态发展具有普遍的规律性,而在不同国家和民族,这种发展会采取不同的形式,所以要把握人类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贯穿于每一社会形态的始终,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两对基本矛盾运动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形成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次。其中,生产关系一身而二任,它既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又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它作为中介环节,把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联结起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所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不仅遵循它自身运动的规律,而且也服从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同自己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人们便要求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上层建筑和全部社会生活便会相应地或早或迟发生变革。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中,生产力又是主要的方面,它决定生产关系,并通过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所以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作为人类生活共同体的主权国家,指的是一定的拥有定居的居民、固定的领土、健全的政府组织和完整的主权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人们所说的“祖国”,通常就指这种国家。另一种是作为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的国家机器。这种国家,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种国家就其阶级本质来说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其根本特点是由官吏掌握的暴力机器,设有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一整套机构。其中,军队和警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种国家包括国家本质、国家形式、国家职能等内容。国家本质,即国体,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形式,即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任何国家都由国体和政体组成;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政体影响国体,政体形式好坏,能加强巩固国体也能削弱或破坏国体。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个方面。国家的对内职能除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外,还有组织管理社会经济和公共事务的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主要是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关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等观点、理论的总和,以及表现在人们的社会感情、情绪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社会心理。历史唯心主义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因此,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相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产生和变化。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本质的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既具有量的规定性,又具有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性来看,相对于个人而言,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不论在什么国家、什么历史时期,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当前,在我国,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以及拥护社会主义和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受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作用和具体结果是不同的。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指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杰出人物是指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对促进历史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作用;对人民群众在认识中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以不同的方式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由于他们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代表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与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比历史上的其他杰出人物具有更伟大的作用。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必须正确理解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关系: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是由领袖组成的核心来主持的。

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它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也高度重视人的发展,强调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取向。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社会的进步,既是社会财富增长的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纠正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始终坚持二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了实现这种统一,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的劳动能力发展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永远也离不开劳动。而人作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够创造出高水平的生产力和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样,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为前提的。可见,人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二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源的利用,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即劳动者的素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会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