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有学问
5552800000008

第8章 要想高成,先需低就(7)

这样的结局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想像的到,究竟是什么让粗暴的农场主屈服呢?那就是沉着、冷静,在这种情况下那个小女孩本不该有的沉着冷静,发挥了神奇的力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沉着应对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文侯在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

当时,魏文侯打算出兵中山国,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带兵将领,于是让臣民举荐。有人推荐了文武都很精通的乐羊,但是却有人告诉魏文侯,乐羊的儿子乐舒正在中山国任职,于是任命也就暂时搁置了。后来魏文侯又听说乐羊曾经拒绝儿子乐舒邀请他去中山国的建议,还规劝乐舒别辅助荒淫无道的中山国君,决定派乐羊为将去征讨中山国。

乐羊果然厉害,带领军队连战连捷、所向披靡,很快就打到了中山国的都城,然后他却把都城包围起来而不去攻打。

几个月过去了,乐羊还是按兵不动,魏国上下议论纷纷,大臣们请求魏文侯临阵换将,不过魏文侯不为所动,依旧大力支持乐羊,还不断地派人去犒劳乐羊。

乐羊依旧只围不打,最后,连乐羊的属下都忍不住了,有个叫西门豹的就询问乐羊为什么还不进攻,乐羊说:“我只围不打,还宽限了中山国投降的日期,主要是为了让中山国的百姓看出谁是谁非,是向天下人证明我们是仁义之师,这样才能收服人心,很本不是因为乐舒的原因。”

又过了一个月,乐羊发动进攻,轻易攻下了中山国的都城。战后,乐羊留下西门豹处理善后事宜,自己带兵回到了魏国。

魏文侯亲自迎接乐羊,为他庆功,然后给了乐羊一只箱子,要乐羊回家后再打开。

乐羊回家打开箱子一看,发现里面全是自己对中山国只围不打的时候,一些大臣诽谤自己的奏章。

如果魏文侯不理解乐羊的军事策略而听信了那些大臣的话,中途对乐羊采取行动,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但是魏文侯沉着冷静,面对群臣指责乐羊的时候,一如既往地支持乐羊,最终取得了成功。

相反,因为急躁冲动把事情弄坏的例子也很多,例如直接导致赵国由盛而衰的长平之战,就是因为赵王急于求成,结果中了秦国的离间计,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中途替换了老将廉颇,结果造成赵国数十万精锐部队被秦军坑杀,自此一蹶不振。处于同一种状况的还有燕王,乐毅带领燕军伐齐,横扫整个齐国,只剩下两块城池的情况下,乐毅采用心理战术,想“化燕入齐”,胜利在望的时候,燕王临阵换将,结果让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使燕国功败垂成。

做个有耐心的人不容易,处于不利境界能够沉着应对是一种境界、一种气度和一种修养。出现意外,一味焦躁冲动,心慌意乱是不可取的,急于求成的心态往往使得问题更严重。如果能够沉着应对,冷静地分析,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

12、低头倾听,以静制动

静观其变,是为了观察的更明白;低头倾听,是为了了解的更清楚。降低姿态,低调做人,大可逐鹿天下,小能保全自身。

每个人都有一张嘴两只耳朵,嘴除了说话,还用来吃饭喝水、尝味道,而耳朵的唯一职责就是听,有人认为“少说多听”是处世之道,不是没有道理。

做事不张扬,善于倾听,低调做人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尤其是那些初涉社会的年轻人,满腔热血,立志干出一番大事,更应该多听少说,以免碰壁。曾经有一位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在校努力认真学习,成绩优秀,深得导师看重。毕业后去了南方的一个研究所上班,同学老师认为他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肯定会有一番作为。他也认为自己科班出身,多年学习,肯定比那些人知道的多,刚上班的时候,领导也摆出一副“有意见随便提”的派头,这种气度让他受宠若惊,觉得千里马遇到伯乐,是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于是工作一段时间,熟悉单位情况以后,他就针对单位的弊端:从单位里的工作程序、用人机制、长期规划到领导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意见和相应地改进计划,领导表面上点头称是,大为赞扬,同事也没有人反驳。可是在他提出建议以后,所有的问题都还是“涛声依旧”,什么都没有改变。反倒是他自己成了一个怪物,没人愿意接近,处处惹人嫌,甚至被单位的某个老资格的领导视为神经病,认为他狂妄、骄傲、不知进退。在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竟然没有安排他做任何实质性的工作,最后他只得炒了单位的鱿鱼,跳槽走人。临走时,领导还拍着他的肩膀,显得非常惋惜地说:“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让你走,我还准备培养你做我的接班人呢!”这位博士生忍着心里的苦涩,玩味着领导的话,苦笑着离开了。后来据说该单位进行了一些改革,其中很多地方都和这位被迫离去的年轻人所提的建议相吻合。

这位出道不久、涉世未深的研究生虽然能力不凡、精神可嘉,但是他没有明白低头倾听、沉着做人的道理,结果不仅未能得到重用,反而遭人遗弃,浪费了大好时光。相反,静观其变、沉着做人、等待时机却成为四阿哥雍正登上皇位的关键。

康熙膝下三十多个皇子中,二阿哥皇太子、大阿哥允疠、三阿哥允祉、四阿哥胤祯(即雍正)、八阿哥允祀和十四阿哥等都很有能力,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二阿哥是正宫娘娘孝诚仁皇后所生,在两岁的时候即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二阿哥聪明伶俐,起初颇受康熙喜爱。但后来,他的太子身份逐渐助长了他骄傲任性的个性,因此受到其他兄弟的嫉妒和不满。而且由于二阿哥聪明能干,又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致使他每以皇帝自居,出言行事极是嚣张狂妄、刚愎任性。他对大臣也非常霸道,稍有违逆,便非打即骂,即便是亲王郡王也是如此。当他的老师徐元梦劝他谦恭待人时,他非但不听良言相劝,反而把六十多岁的老师一脚踹进水中——这些事传到康熙耳中后,使康熙看到二阿哥傲慢无礼、目无尊长的毛病,逐渐对他生出了反感。

另一方面,由于二阿哥是皇位的未来继承人,致使许多大臣趋赴到太子身边结成太子党,积极帮助太子谋取帝位。他们的活动,不可避免地触犯了康熙的皇权,使父子矛盾越来越大。而这期间,众皇子每每向康熙进言,攻讦、指责二阿哥,使康熙对他的印象更坏。但导致康熙废除二阿哥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二阿哥的狂悖无礼,而是因为他目无君上、不知恭孝,触犯了皇帝康熙的权威。

康熙在亲征噶尔丹时,因日理万机,积劳成疾,重病在途中。当时他非常惦记在京理政的太子,派人传旨太子急往前方探视。当时,二阿哥见到康熙重病在身,非但面无悲色,反而喜笑颜开,显得非常开心,大概是盼着康熙速死,自己好早登大宝。康熙见到二阿哥这般情状,当然非常伤心。

此后,康熙带领二阿哥、允祥和几个小皇子出塞打猎。父子数人正玩得高兴,京城忽然传来消息,说是皇十八子病重,虽百般治疔,却全无起色,已经危在旦夕。康熙得到这消息后,大为焦虑,但二阿哥却因为十八子病重,自己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而喜形于色。康熙见状,再也无法容忍,当时就大骂了二阿哥一番,二阿哥非但不知惭愧,反而出言顶撞,致使康熙震怒,决意要废除二阿哥。就这几件事,康熙看出二阿哥是个“全无手足之情”的“狂悖愚顽”之人。

康熙虽然痛恨太子,但他却把太子的狂悖归结到一些亲近太子的大臣身上,他认为正是那些大臣教坏了太子。同时,子不教、父之过,康熙也认为太子的狂悖失德,自己有一定的责任。

因此,康熙在废除二阿哥之前,就以“结党妄行,议论国事”的罪名罢免了许多亲近太子的官员,并把其首领大学士索额图收监候审,囚死在狱中。索额图曾出任大学士,后改任领侍卫大臣。此人系满洲人氏,又是二阿哥的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叔,因此当时权倾朝野。当时他一直在极力促成外孙夺取皇位一事,并为二阿哥邀结了一批朝廷重臣,结成太子党,共同策划拥立二阿哥早登大宝。康熙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皇子们结党营私,争夺皇位。

当时与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公开做对的,是大阿哥的舅舅大学士明珠。大阿哥允疠是庶出,所以没被立为太子。明珠自然不忿,就联络了户部尚书索伦、刑部尚书徐乾和大学士余国柱等人结成阿哥党,公开与索额图做对。因为触怒了康熙,他们的命运也很惨,康熙同样罢免了这些人的官职,并处以重罪。

康熙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任何一个阿哥结党,都会危及到他的皇权。在君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里,帝王是最高的权威,二阿哥最大的不智,就是不应该与父皇康熙争权夺势。

大阿哥允疠是惠妃所生,虽然他年长于太子,但因不是嫡长子,所以未被立为太子。因此,他非常嫉恨二阿哥,暗中一直在谋划推翻太子的活动。当太子与康熙的矛盾公开化之后,大阿哥曾一度受到康熙的重用。让他出任副将军领兵征讨过噶尔丹,并被康熙封为直郡王。此外,他还与八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等人勾结,与太子暗中作对,并从中挑拨康熙与太子之间的关系。

二阿哥被废后,第一个跳出来争位的就是大阿哥允疠。当时支持允疠的明珠、余国柱等人已被康熙罢免了,但允疠并不死心,特别是在八阿哥允祀的支持下,允疠更是有恃无恐。

八阿哥允祀在兄弟们中才智堪称第一,特别是他礼贤下士、谦恭仁慈的作风,颇受朝中大臣的拥护,因此他的势力非常庞大。他之所以会支持允疠,主要是因为他是允疠的生母惠妃一手带大的,两人兄弟情深。另一方面,允祀虽然颇有能力,但其生母却是辛者库贱籍。所谓辛者库,亦即奴隶的意思,也就是说,允祀出身不好,其生母是奴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允祀的这种出身无疑会给他争夺皇位带来极坏的影响,因此,他起初采取了支持允疠的策略。

有了允祀这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允疠便越发明目张胆起来。在押送二阿哥回京的途中,他受命保护康熙的安全,这使他产生了错觉,认为康熙已有立他为太子之意。因此,急于求成的允疠一方面捉拿了太子的手下,严刑逼供企图迫使他们招认二阿哥有篡位的居心;另一方面又向康熙进密言,声称假如父皇想处死二阿哥又怕落不慈之名,他可以替康熙下手。他如此心态,激起了康熙的愤怒,更使康熙为之不寒而栗。因此康熙斥责允疠“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骂他是“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不能容者”,自此,允疠也失去了康熙的宠信。

允疠失宠后转而开始支持允祀。他说:“相面人张明德曾相允祀日后必有大贵。”希望借命运之说打动康熙,不料却因此引发了康熙的疑虑,进而使他又查出另一阴谋。

八阿哥允祀素有心计,精明干练,特别是他能以仁爱自励,善于笼络人才,收买人心,因此有礼贤下士的美名,受到朝野内外许多人的拥护,连雍正都不得不承认,八阿哥“颇有识量”。允祀虽然出身不好,但他却颇有心机。表面上他礼贤下士,谦恭做人,实际上却是为笼络人心,以实现他称帝的野心。在二阿哥被废前,允祀的最大挡路石自然是太子。对此,允祀采取了如下措施:广结人心,争取各方面支持;团结兄弟,共同对付二阿哥,并在康熙面前攻讦他;企图暗杀皇太子。

暗杀皇太子,是允祀所采取的最毒辣的行动,这个行动是由允祀算命引起的。当时有个叫张明德的算命先生常在王公府第走动。此人颇会钻营,又能信口开河讨众王公欢心,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响。允祀得知张明德这个人后,将其请人府中。张明德当时已揣度出允祀的用心,同时声称自己认识许多武林高手,而太子恶名昭彰,自己愿意请一帮高手,帮助允祀剪除太子,如此一来,允祀及其党羽就动了恶念,开始着手准备刺杀事宜。也正因为如此,大阿哥允疠才在康熙面前提到八阿哥允祀是大富大贵命。不想引起康熙的疑虑,一查之下,发现了允祀等人的阴谋。震怒之下的康熙凌迟处死了张明德,并以“知情不报,妄蓄大志”的罪名,革除了允祀的爵位。

纵观当时的争位情形,八阿哥允祀原本是占尽先机的。首先,朝野上下一致看好允祀,其次,康熙也认为允祀堪当重任。因此,在二阿哥被废后,立即命允祀署理内务府事务一—清朝惯例,皇室内每有重大事件发生,如皇帝、太后驾崩等,便常派皇子或皇上的兄弟接管内务府事务。由此可见,康熙当时曾对允祀寄予厚望。

但是,允祀错了,他错就错在太明目张胆急功近利了。以致于康熙发现了他企图谋杀太子的居心。此外,康熙也不能容忍允祀的太过聪明。允祀刚刚接管内务府,就急着为自己网罗人才,大肆收买人心。当时,前内务府总管凌普案发,康熙严令允祀察处凌普。凌普乃是太子乳母的丈夫,他曾借助太子势力,贪婪不法,允祀为了收买人心,竟然包庇昔日的冤家对头,草草了结了此案。康熙得知这件事后大为恼火,直斥允祀是“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有所宽宥有所施恩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康熙由此看到了允祀比二阿哥更危险,即:“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此人之险恶处,百倍于二阿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