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口才成就一生
5554200000005

第5章 话入肺腑如品茗,用活赞美和批评(4)

召开大会的那一天,松下幸之助待职工到齐后,庄严地走上了主席台。他大声说道:“今天,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向大家宣布。”他说完这句话后,会场顿时变得异常安静,职工们都想听听总裁到底有什么事情要宣布。然而,松下幸之助说完这句话后,竟然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会场。会场的安静气氛在一刹那间被打破,职工们先是窃窃私语,接着便大声议论,然后开始喧哗,会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正在职工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又出现了。会场很快恢复了安静,但职工们脸上愤怒的表情并没有消失。松下幸之助再次走上主席台,扫视了一下台下的职工后,慷慨地说道:“从你们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你们内心的愤怒。你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对我的突然离去感到不满。不过,你们有没有想过,当我见到你们中的一些人迟到、早退、擅离岗位等怠工现象时,我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们有兴趣知道的话,我愿意告诉你们。在那些时候,我的感受与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今天要郑重宣布的就是这件事情,现在已经讲完了,可以散会了。”正在大家低头思索的过程中,松下幸之助利索地走出了会场。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松下幸之助召开的这次简简单单的会议竟然起到了神奇的效果。自从那次会议后,松下公司的下属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很少出现怠工现象。

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一个懂得批评人的人,他会让对方心服口服,而一个不懂策略的人才会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训斥人,这样的结果也许让员工改正了,但是员工心底里的不愿是无法抹去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愤愤不平的心理。

不过,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其实,有些方法可以让员工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及时地改正错误。在这里,简要介绍三种方法。

(1)保全下属的面子

老板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不能够粗暴地对待他们,而应该顾及到他们的面子。

(2)让下属感动

一位老禅师非常善于管理,正因为他有效的管理方法,寺庙里的和尚很少违反规矩。即使有人违反了规矩,在这位老禅师的教导下,也不会再犯。从下面的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老禅师的管人智慧。

一天晚上,老禅师正在禅院里散步。当他走到墙角的时候,发现了一张椅子。禅师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一定是有人不遵守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老禅师搬开了椅子,蹲在原处。

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进来,由于天黑看不清,小和尚跳下墙时正好踩在了老禅师的脊背上。当小和尚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刚才踏的是老禅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不知所言。

令小和尚感到意外的是,老禅师打量了他一番后,并没有厉声责备他,而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了,天比较凉,快去加点衣服吧。”

老禅师的做法不仅感动了小和尚,而且小和尚的师兄弟得知这件事后,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从此以后,再也没人在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3)明褒暗贬

从前,一个倒卖香烟的法国商人在巴黎的一个集市上大谈抽烟的好处。突然,一个老人从听众中径直走到台前,商人非常吃惊。只见老人在台上站定,大声对着台下的观众道:“女士们,先生们,我喜欢抽烟,所以我知道抽烟的好处不止这位先生说的几点,我还总结了三另外三点!”

商人听了这样的话当然非常高兴,对老人深施一礼道:“老先生,谢谢您了。您相貌出众,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人,请把您总结的三大好处向听众讲一下吧!”

老人徐徐说道:“第一,抽烟的人,狗见了都会害怕。”台下一片轰动,商人暗暗高兴。接着,老人说:“第二,抽烟者的屋子肯定不会有小偷光顾。”台下的人都开始惊呼,商人非常高兴。老人又说:“第三,抽烟的人不会老。”台下的人顿时乱作一团,商人更加喜不自禁。

这时,台下的听众要求老者解释,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老人示意他们安静,稍作停顿后说:“请朋友们听我解释!”商人也格外振奋,急切地催促老人:“老先生,请快快讲来!”

老人说:“第一,大多数抽烟的人都会变驼背,狗看见后以为是在弯腰捡石头打它哩,怎能害怕?”台下哄笑一阵,商人出了一身冷汗。老人接着说:“第二,抽烟的人在夜里通常都会不停咳嗽,小偷们以为主人还没有入睡,怎敢进屋偷东西?”台下又一阵大笑,商人却惊恐不已。老人又说:“第三,抽烟的人大多短命,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变老。”台下的人大笑不止。待平静下来后,人们发现商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走了。

批评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让对方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一旦他知道了就要适可而止,不能再生硬不留任何回旋的余地。

10.批评理由充分,不要无端指责

对别人有益的批评几乎每个人都会接受,但如果你的批评有点过火或者搀杂着其他的目的和个人情感,这样的批评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引起别人的反感。

要使批评容易被人接受,就需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切勿出现以下这些说话的大忌。

(1)吹毛求疵,过于挑剔

批评人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事事都要批评。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小毛病,只要无关大局,应当采取宽容态度,切不可斤斤计较、过于挑剔。这种做法,只能使人谨小慎微,无所适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产生离心作用。

(2)不分场合,随处发威

批评人必须讲究场合和范围。有的批评可在大会上进行,而有的只能进行个别批评。若不注意批评的场合和范围,随便把只能找本人谈的问题拿到大会上讲,就会使对方感到无脸见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批评人,特别要注意不要随便当着对方下级的面或客人的面批评他。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故意丢他的脸,出他的丑,使他难堪,会引起对方公开对抗。许多争吵往往是由于批评的场合不对引起的。

(3)大发雷霆,恶语伤人

人人都有自尊心,即使犯了错误的人也是如此。批评时要顾及人的自尊心,切不可随便加以伤害。因此,批评人时应当心平气和,春风化雨。不要横眉怒目,以为这样才能显示批评者的威风。实际上,这样做最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导致矛盾的激化。因此,批评人应力戒发怒。当你怒火正盛时,最好先别批评人,待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去批评。

切忌讽刺、挖苦,恶语伤人。下级虽有过错,但在人格上与上级完全平等,不能随意贬低甚至污辱对方。

(4)无凭无据,捕风捉影

批评的前提是事实清楚,责任分明,有理有据。但是,在现实中常常见到有的领导批评他人时,事先不调查,不了解,只凭一些道听途说,或者只凭某个人打的“小报告”,就信以为真,就去胡乱批评人,结果给人留下“蓄意整人”的坏印象。

(5)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中国有句俗语:“当面批评是君子,背后议论是小人。”这句话反映了人们一种心态:不喜欢背后批评人。当面批评,可以使对方听清楚批评者的意见和态度,也便于双方的意见得到交流,消除误会。如果背后批评,会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有话不敢当面讲,一定是肚里有鬼。再说,不当面讲,经他人之口转达,很容易把话传走样,造成难以消除的误解。

(6)乘人不备,突然袭击

批评人,事先最好打个招呼,使对方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再批评,对方不至于感到突然。比如,有的人做错事,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时应当先通过适当时机,吹吹风,或指定与对方关系较好的人先去提醒他,使其先自行反省,然后再正式批评他,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他有了心理准备,不至于感到突然,就比较容易接受批评了。反之,如果当对方尚未认识到自己有错,就突然批评,不仅会使人不知所措,还会怀疑你批评人的诚意。

(7)一批了之,弃之不管

批评只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在心理上会产生疑虑情绪:是不是领导对我有成见?带着这种情绪,他会特别留心领导的有关言行,从中揣测领导对他的看法。当发现领导不理睬他时,他就会认为领导对他有成见;当你无意批评到与他相似的问题时,他会神经过敏地认为你又在讲他,又在与他过不去。为了消除这种猜忌心理,领导在批评之后,要细心观察他的变化,对他表示关心和体贴,有了点滴成绩,及时肯定。有了困难,及时帮助。这样才能有助于消除猜忌心理,达到批评的目的。

(8)反复批评,无休无止

批评不能靠量多取胜。有的批评只能点到为止。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心里已经很不自在了。如果再重复批评他,他会认为你老是跟他过不去,把他当成反面典型看待。多一次批评,就会在他心里多一分反感。

(9)嘴上不严,随处传扬

批评人不能随处发威,更不能随处传扬。有的前脚离开下级,后脚就把这件事说给了别人,或者事隔不久批评另一个人时,又随便举这个做例子,弄得该问题人人皆知,满城风雨,增加了当事人的思想压力和反感情绪。

(10)以事论人,全盘否定

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不能因为他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这个人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论及整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一贯如此。比如用“从来”、“总是”、“根本”、“不可救药”,“我算看透你了”等来否定人,都是不可取的。

以上这些批评的话语对任何人都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因为批评不是语言压过别人,而是从道理上让对方信服,让对方从心底里承认错误,承认你的批评是正确的,这样他才能够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