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宋国有个农夫,一天他正在田里干活,忽然看到有只野兔从远处跑过来,径直撞在一个树桩上突然不动了。他走近一看,那野兔已撞死了。农夫非常高兴,把那只死兔子捡起来,带回家去美美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放下农具,再也不愿下田干活了。他就坐在那个树桩边,等待着另一只野兔跑出来撞树桩而死。于是,就这样一天、两天过去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农夫却再也没有等到撞树桩而死的野兔,可是他的庄稼却因为没人料理而荒芜了,农夫后来也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机会不是坐等而来的,只有行动起来,发挥聪明才智,寻找并创造机会,才能成功。机会在于创造,而不在于等待。
36.歧路亡羊——学会坚持到底
从前有个叫杨朱的人。有一天,杨朱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于是全家出动寻找,又找来杨朱的僮仆帮助去寻找。杨朱问道:“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去找?”
邻居说:“村外的岔路太多了,所以人去少了不行。”于是杨朱就让僮仆和邻居一起去找羊。
过了半天,找羊的人陆续都回来了。杨朱问邻居:“羊找到了吗?”邻居垂头丧气地说:“没有找到。”
杨朱又问:“为什么找不着呢?”
邻居答道:“岔路太多了,岔路之中又有岔路,谁知道羊跑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找不着了。”
杨朱因此而沉思好久,表情严肃,儿子见他这样,不解地问:“只是丢了一只羊,况且羊又不是我们家的,您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
杨朱回答说:“我并不是为了一只羊,而是由这件事联想到你的日常学习。如果你在学习方面,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也会像在岔路上找羊一样,结果一无所获。你之前没有进步就是因为这个道理,从此你要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才行。”
其实不只是在学习中,在人生之路上也遍布了各种各样的岔路口。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我们一会儿走这条路,一会儿又走那条路,肯定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要认准一个方向,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成功。
37.老马识途——学会利用经验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国。
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的军队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东面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本来打算就此收兵回国,但管仲建议跟踪追击,击溃孤竹国以保证北方的安全。齐桓公接受了他的建议,下令向东紧追。
不料大军追到孤竹国时,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大王都吓得逃跑了。齐桓公率领大军继续追击,最后终于取得胜利。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凯旋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出现严重不足。
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山谷。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应该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不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引导大家走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了这个主意。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这些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一个方向奔去。大家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经验有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些阅历不深的年轻人,如果要想进步得快,一定要向经验多的人学习。
38.抱薪救火——学会坚决斗争
战国时代,魏国经常受到秦国的进攻。有一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又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当秦国的军队逼近魏国的都城时,形势十分危急。韩国应魏国的请求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
魏国的军队节节败退,使魏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军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他向魏王提出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魏王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苏秦的弟弟苏代,同他哥哥苏秦一样,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消息后,立即去劝魏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割让领土,是换不到和平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阻止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可是魏王并没有听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对秦国屈膝求和,几年以后,魏国被秦国消灭了。
对于困难,我们要有正确的办法。如果我们用了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不但毫无用处,反而会让困难加大。所以,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同时不要害怕,坚决地和敌人做斗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39.明珠暗投——学会择主而事
从前,梁孝王有个门客,名叫邹阳,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梁孝王想利用他的名声提高自己的声誉,所以把他收在门下。
梁孝王自以为是皇上的弟弟,很想自己有朝一日能继任皇位。为此,他和亲信羊胜、公孙诡秘密策划,如何在必要时发动政变。
邹阳为此几次向梁孝王晓以利害,劝说他不要轻举妄动,以免造成祸患。羊胜、公孙诡对邹阳很反感,便总在梁孝王面前说邹阳的坏话,于是梁孝王便将邹阳关进了监狱。
邹阳知道自己受到了诬陷,就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引用了许多史实,来说明自古以来忠臣义士无辜受屈的事是很多的,他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邹阳在信中还说:“我听说世间最罕见的宝物是明月珠和夜光璧。如果暗中把它们投在路上,人们只会小心翼翼地观望它,而不敢去拿。这是因为谁也不知道它突然出现的原因。”
梁孝王看了这封信,不久就把邹阳放了出来。
现在这个成语比喻对于不识货的人,就算是把珍贵的明珠扔到路上,人们即使看见了也不敢去拿。当然这需要我们主动表现自己,因为有的时候不是因为对方不识货、没眼光,不懂得珍惜珠宝、重视人才,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们。对于我们来说,即使自己是一个人才,如果别人不了解你的才能的话,还是不会被认同的,所以我们要善于表现自己,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才华。
40.庸人自扰——学会简单思考
唐朝时,有一个叫陆象先的人得罪了皇帝,被贬到益州去当都督府长史。陆象先到任后,有人就给他出主意说:“这个地方的百姓十分愚顽,难以管教,你应该用严厉的刑罚治理他们。”
陆象先听了他的话,不以为然地摇摇头。
陆象先用自己的一套办法治理州郡,如发现小官犯了罪,只是训诫一顿,叫他以后不要再犯。一些大官觉得他对小官的处罚太轻,建议他应该用棍子狠狠地打。陆象先严厉地对这些大官说:“他们犯了法,你们是有责任的,若是用刑,应该从你们开始。”这些大官被陆象先训斥得满脸羞愧,偷偷地躲开了。
之后,陆象先对他部下的官吏们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就是有一些见识浅陋的人,自己扰乱自己(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今天从根本上来解决一下,以后不就减少许多麻烦吗?”
陆象先将州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很得百姓的拥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实中有些事情本来很简单,只是由于我们想得太复杂了,就觉得它很难解决了。其实我们不必过多地为一些事情焦虑,要能够举重若轻。同时要调节自己的思想,不要自己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
41.剖腹藏珠——学会分清主次
从前,有一个西域胡商搞到了几颗极为名贵的珍珠,打算带到长安卖个好价钱。他怕路上遭到抢劫,考虑再三,最后用小刀划开自己的肚皮,把珍珠藏在里面,然后出关上路,前往长安。
经过许多艰难险阻,这胡商才到达长安。他找了一家旅店,关上门,再用小刀剖开腹部,从中取出珍珠。胡商由于路途过于劳累,没有休息好,剖开肚皮时,流血过多,倒地死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进宫里,唐太宗于是叹道:“人们都知道,这是他光爱自己的珍珠而不爱自己的身体。有些官吏贪赃枉法,结果家破人亡,不是同那胡商一样可笑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处理问题时要分清轻重缓急,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在面对一些诱惑时要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诱惑。对于事业一定要有一个高尚的追求,不要为了一些功名而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42.害群之马——学会清除败类
有一次,黄帝要到武当山去,在襄城迷了路。他遇见一个放马的男孩,便问道:“你知道去武当山怎么走?”
男孩回答说:“知道。”
黄帝又问道:“你知道大院住在哪里吗?”
男孩又回答说知道。
黄帝很高兴,说:“小孩,你真不简单,不但知道武当山,还知道大院的住处。让我再问一下,你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吗?”
男孩回答说:“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前几年我游历天下,当时我正好生病,我父亲告诫我说:你游览襄城野外,要注意日出而游,日入而息。我现在身体好多了,打算游历更多的地方。所谓治理天下,也不过这样就是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黄帝见男孩聪明伶俐,十分高兴,便再次要他回答,究竟应该怎样治理天下。男孩无奈,只好回答说:“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一些相同之处,只不过是要把危害马群的坏马驱逐出去罢了。”
黄帝对男孩的回答极为满意,称他为“天师”,还恭恭敬敬地向他拜了几拜,然后才离开。后来黄帝按照男孩的说法治理天下,果然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