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岁前学做人30岁后学做事
5559300000007

第7章 30岁前:坚持学习,能力是从学习中获得的(3)

丰富的学识需要用不断追求新知识做基础,久而久之,新知识会越积越多,自然会化做提高个人能力的动力,帮助人们取得成功。

20世纪80年代,杭州中药二厂生产的“青春宝”响彻大江南北,厂长冯根生也成了响当当的名人。

冯根生在杭州中药二厂拥有崇高的个人威望,全厂的职工不分男女老少一提起冯根生,那是从心里佩服。而冯根生所说的话,就像是圣旨,没有人敢违背的,有的只是认认真真地去执行。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位厂长有这么大的权威呢?

经过调查发现,学识树立了冯根生的威望。作为杭州中药二厂的厂长,对药品方面的知识多与寡直接影响着他的个人权威,而冯根生是怎样做的呢?

冯根生1949年从杭州高银巷小学毕业后,进入胡庆余堂当学徒,当时他年仅14岁。胡庆余堂是晚清富豪胡雪岩创办的药房,它与北京同仁堂对峙南北,名闻天下。胡庆余堂选徒标准非常苛刻,每年选拔1人,代代单传。1949年后没有再招徒,冯根生就成了“末代学徒”。他做过3年学徒,站过两年柜台,搞过整理炮制,后来又制胶煎药。

长期在药厂工作,再加上冯根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他以虚心向上的好学精神,孜孜不倦地学习药品知识,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中药专家。就因为他内行,懂业务,说出来的话才有分量,人们才信任他,才愿意按他说的去做。就因为他的学识,人们才愿意凝聚在他的周围,听他发号施令。

企业家都希望企业员工按自己的意图办事,都想职工对自己言听计从。他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利用手中的权力命令员工服从,有的则凭借自己的权威影响职工,使他们自觉地按照企业家的意图行为处事。冯根生属于后者。

在杭州中药二厂的鼎盛时期,曾经接待过新加坡的一个高级代表团,成员中有不少是华侨,对中药内行。在访谈过程中,一位老者突然问接待员:“你们有用人尿做中药的吗?”年轻的接待员顿时愕然了,隔了好长时间才回答道:“没有。”“直接的没有,间接的有没有?”来客步步紧逼。

接待员以为来访者不怀好意,故意挑衅。他的窘迫和愤怒使来访者连连摇头。见到这种情形,接待员急中生智,给旁边的人使了个眼色:“快请冯厂长来。”冯根生来了一听,不紧不慢地说:“小便做药民间还有,工厂有间接的。中药里有味‘人中黄’,清凉解毒,用干草打磨成粗粉放在淡竹里,砸实,在小孩儿尿桶里浸上一月,再在温水中漂两个月,到时把淡竹对劈,里面深褐色的实块,香味扑鼻,就是名药了。”

一番药经,娓娓道来,并且说得有板有眼。这使那位老者高兴地站起来,一把拉住冯根生的手说:“服了,冯先生,这药我小时候跟父亲学做过,我是想考问一下中药学问在大陆有没有失传。看来没有,我真高兴。”这种场合,换了别人只有“晾台”,可是要想考冯根生,那是找错人了。别说一味中药,药号百眼橱里上千种药草和饮片、整理炮制车间几千种中草药,它们的色、丝、须、表、里、味、产地、性能、禁忌、保管方法、洗、切、炒、煅、炮、煨、灸、烘……对于冯根生来说,都是小菜一碟。连外国人送来的成药,放到舌尖一舔就能把它所含的主要药科报得八九不离十。中国600多家中药厂厂长中像他这样“柜台科班”出身的仅此一位。

在厂里,熟悉制药业务的顶尖高手,非冯根生莫属。大家有了难题,总是去请教他,配置新药品,总是他提出的配料方案最合理,药品试制过程中出现问题,总是他能够提出最可行的解决办法。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中药丰富而广博的学识。

冯根生之所以能取得员工们的尊敬是因为他具备广博的学识,众所周知,大海具有容纳百川的气魄,而且正是因为百万溪流流入大海,才造就了波澜壮阔的景象。人的学问也如此,没有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怎么能形成广博的学问呢?没有广博的学问又怎么能让众人心服口服呢?倘若无才又无能,企业家就只能听命于别人,而自己的才学不足,常使企业家处于对别人偏听偏信的尴尬境地,使自己的决策失误;更为重要的是,这样怎能得到企业职工的尊重?怎能树立企业家的权威?你的创造财富、为国奉献的魅力也就无从谈起。

权威的获得可能使企业领导才能更为突出。为了获得权威,企业家就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真正做到有权又有威,这将增强你的创富能力。

其实,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好处不止以上这些,可以用数不胜数一词来形容。勤于学习新知识,把新知识逐渐积累起来,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

书将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根本改变的例子时有发生。生活的经验越丰富,欣赏和理解的能力也就越深广,就越能领略书中的真谛,发挥书——知识的巨大作用,使精神财富创造出惊人的物质财富。

只有读万卷书,才能每临大事有静气,成就别人无法企及的大事业。有一句话说得好:能闲世人所闲人,方能忙世人所忙事。这里所谓的闲事,就是读书。

当然,这里所说的追求新知,并不是对旧知识的否定,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才是学习的正确方法。之所以,告诉人们要养成追求新知的好习惯,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

7.留心处处皆学问——社会这所大课堂有学不完的知识

大千世界,万物众多,有时甚至让人们眼花缭乱。对于每个人而言,只要他留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重视周围的点滴之处。

生活中到处充满各种各样的知识,只有留意身边事物的人才会发现它们。而那些整日游手好闲、浑浑噩噩的人只能是无所事事,不知所云。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是一个谦虚好学的人。杰斐逊也许不如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那样著名,但许多人都读过他起草的《独立宣言》,西点军校的学子也认为,从杰斐逊那里可以学习到许多东西。

杰斐逊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父亲是军队里的一名上将,他母亲出身于名门世家。不论是从家庭背景还是从受教育情况来看,他都属于社会的最高阶层。当时的贵族阶层很少与平民百姓交谈,但杰斐逊却不受这些东西的束缚,他与园丁、佣人、服务生、清洁工们交谈,他把与不同的人进行交谈当作是一个学习过程。

有一次,杰斐逊对法国伟人拉法叶特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民众家里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就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着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他与每一个民众交谈,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与感想,他明白了大众的想法与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他认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值得别人学习的优点,因此,他总是积极主动地请教周围的人。杰斐逊积极学习的习惯颇受美国人的推崇,他的学习勇气和他的理想主义是建立在知识之上的。

就是凭着这种到处捕捉知识的执著信念,他学到好多东西,他知道许许多多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他的兴趣与爱好很广泛,他的知识很渊博。据说,杰斐逊能够解释太阳和星球的运行,并能够绘制房屋设计图,训练马匹,拉小提琴,这些都源于他执著的求知精神。

杰斐逊有着无穷的潜力和精力,他搞创造发明、写过书、发表新的见解并开创了各个领域中人类活动的新纪元,他还是哲学家、考古学家和医学家,他还发明了一架当时最先进、最完善的犁,他也影响了当时整个美国的建筑业,他会经常制造出一些便利人们日常生活的设备。他简直被人们称为天才,但是,天才总是在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中渐渐发展起来的。

他过着一种很有规律的生活,黎明起床,早饭前经常会写点什么或看点什么。早饭后还会继续学点什么。工作一天后,他总是要开夜车,学习其他语言或者看古英语作品。在自己所有看过的书上,他都仔细地加上了注释。

杰斐逊比任何一位孜孜不倦的优秀作家更为出色,他的全著共有五十多卷,现已全部出版。他很有写作天赋,1776年他担负起起草《独立宣言》的重任,千百万人因他的话语振奋不已。杰斐逊之所以知识渊博,是因为他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勤奋刻苦。

土壤因播种而得到改良,思想因学习而获得磨炼。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也要向其他人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获得知识就如获得金子这种珍贵的物质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地去采金,才可以充实自己的大脑,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

拥有知识的人是充满力量的人,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知识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用心,就会有所收获。谦虚的人在处处寻找知识,自大的人却看不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