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新反经【上下】
5559900000006

第6章 任长第二(2)

韩信得命,当然要怀疑,他曾被刘邦两次夺去了兵权,深知刘邦性格多疑,为此格外小心。这次刘邦突然游览云梦,如果不去迎驾,就有失君臣之礼,如去迎驾,又恐出意外。属将见他迟疑不决,有人进言道:“大王并无过失,不过就是收留了钟离昧,违犯了君命,不如斩了钟离昧,献于陛下,陛下一定会十分高兴,如此一来,您还怕什么呢?”韩信觉得有理,便找到钟离昧,话中露出了为难的意思。钟离昧说:“汉所以不敢攻楚,是恐我与你联合造反,同心抗汉。如果把我擒献给刘邦,那么,我今日死,你明日必亡。”说完,见韩信毫无反应,便起座骂韩道:“你不是个成大事的君子,我不该往投你处!”说完,拔剑自刎而死。韩信见钟离昧已死,便命人割下他的头,前往陈地面谒刘邦。

刘邦见派出的使臣仍未有回报,便从洛阳起身直达陈地。韩信在陈地已等候了数日,见刘邦到来,当即呈上钟离昧的首级。忽听刘邦厉声说道:“给我拿下韩信!”话音刚落,从车队中涌出许多武士,将韩信反绑起来。韩信并不惊讶,说:“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道:“有人告你谋反,所以擒你。”说着,令将韩信放置后车,也不再游什么云梦,传令诸侯,不必来会,当即返回洛阳去了。刘邦返回洛阳,因思韩信功多过少,且说他谋反,也缺少实据,便把他从狱中放出,由楚王降为淮阴侯。

在楚、汉相争之时,韩信帮助项羽,则项羽可以统一天下,韩信帮助刘邦,则刘邦可以统一天下,如果韩信背叛刘邦,自树一帜,则可与项羽、刘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当时的具体情况为韩信提供了多次可以自立的机会,也有很多人极力劝告韩信自立为王,但韩信思来想去,还是跟刘邦干了下去。所以,韩信对于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功劳应是第一位的。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别说只封他做一个王侯,就是裂土并立,共同为王,也不算太过分。但封建社会的铁定律条是一山容不得二主,刘邦决不可能和他并立为帝,最多只能封王,而韩信多少又觉得委屈,用当时的话来说,叫做“心怀怨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反叛。因此,刘邦为了防患于未然,就先下手为强,先削了他的爵位,解除了他的大部分权力,使之困居在都城。不久,刘邦的妻子吕雉又与萧何密谋,把韩信诳入朝堂,诬以谋反的罪名,伏兵将他当场杀死。

刘邦之夺取天下,不在其德,而在其“能”,如此看来,只要有“能”,便是流氓亦可当皇帝。

二、胡雪岩用人奥秘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避其所短,用其所长,是因人成事的第一要务。胡雪岩是晚清巨贾,有“亚商圣”之誉,那么胡雪岩成功奥秘又在何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会用人,“花花轿抬人法”,如此何愁事业不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胡雪岩在用人的时候,非常看重这一点。他能做到不为世俗偏见所左右,独具慧眼,发现别人的长处。这一点使他获得了难得的人才。

陈世龙外号“小和尚”,原是一个整日混迹于湖州赌场街头、吃喝玩赌无所不精的“混混”。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自然是不值一提的。在别人看来,胡雪岩把他带在身边,实在是自讨麻烦。

但胡雪岩对“小和尚”颇为欣赏,认为他虽不是做档手的材料,却是一个跑外场的好手,因而决意要栽培、再造他。这是因为他看到了陈世龙的几个长处:

第一,小伙子很灵活。胡雪岩与“小和尚”认识,其实很偶然——是他在湖州先认识的恒利丝行档手让“小和尚”带他去找郁四,才使他与小伙子有了一面之缘。但就这一面之缘,胡雪岩发现他与人交往不露怯,对胡雪岩提出的问题,既对答如流,又合适得体。胡雪岩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后生可以造就。”

第二,这小伙子不吃里扒外。这是胡雪岩在郁四那里了解到的。郁四虽然认为“小和尚”太精,而且吃喝玩赌样样都来,但对他不吃里扒外倒是给了相当公正的评价。然而说“小和尚”太精,又恰好证明了胡雪岩认为这小伙子很机灵的第一印象不错。

第三,最难得的是这小伙子还很有血性,说话算数。这是胡雪岩自己试出来的。胡雪岩正式决定将“小和尚”收到自己身边之前,和他谈了一次话,临分手时给了他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要他拿去随便用。此前,“小和尚”已经答应胡雪岩要戒赌,胡雪岩知道好赌的人身上有钱手就会痒痒,他要试试这小子是不是心口如一。“小和尚”虽然忍不住,当晚还是到赌场转了一转,但终归还是拒绝了别人的诱惑没有下场,这一点便更让胡雪岩看重。胡雪岩本来就有一个说法,看一个人怎么样,就是看他说话算不算数。

在胡雪岩看来,一个小伙子吃喝玩赌,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有本事,有志气,缺点毛病再多,有志气的人都可以改掉。只要做人有原则,什么其他的短处都不重要。胡雪岩就是看中了陈世龙的这点长处,将他变成了一个可造之材,成了自己跑江湖、泡官场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

看人不能拘泥于一点,不能只看一面,这是胡雪岩用人的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经验。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其余都不重要。这种辩证的眼光,帮他收服了另一名特殊的人才刘不才。

刘不才其实名叫刘三才,是胡雪岩在湖州娶的二房芙蓉娘家的叔叔,芙蓉娘家祖上本是开药号的,招牌叫做“刘敬德堂”。药店传到芙蓉父亲一代,经营相当不错,也积存了相当不错的家底。然而,有一年芙蓉的父亲到四川购药材时乘船触礁遇难,“刘敬德堂”自此落到刘三才的手上。这刘三才从小就是一介纨绔,花花公子的一套“玩”经无所不通,而且嗜赌如命。药店到了刘三才手上,不到一年功夫就维持不下去了,人欠欠人清算下来,药店盘给了人家,房子、生材、存货折价还债之后,只找回了三千银子,而这三千银子也在不到一年被他花个精光。先是以典当家具什物为生,后来当无可当,就四处告贷。最后告贷都没有门了,因而落了个“刘不才”绰号。

别人眼里,这绝对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败家子”,就连他的亲侄女芙蓉,对他也没有一句好评价。但胡雪岩却看到了他的另一面:第一,他赌得再狠,输得再惨,手上几张祖传的秘方决不当赌注押上,说明他心里还存着振兴家业的念头;第二,嫖赌吃喝样样都来,而且样样在行,样样都能翻出花样,但决不吸大烟,说明他还没有堕落到自贱自戕的程度。就凭这别人不注意的两条,胡雪岩就看出他还有药可救,而他会玩却又正是自己用得着他的地方。胡雪岩收服了刘不才,抑制他的毛病,用他的“长处”,就为自己做成了几件大事。例如,拉拢庞二联手销洋庄,在太平军占领杭州期间托他为自己照顾老母妻小,由他去收服小张而为收服杭州后振兴自己的生意打基础等等,都是靠了刘不才。

在别人眼里一无造就的败家子,到了胡雪岩手中,却成了一名具有特殊用处的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正是胡雪岩不计人短,单看人长的用人观。不仅在人才的选拔方面是这样,在下属的使用方面,他也坚持这一原则,从不求全责备,而是尽量容人之短,使得手下的人才越聚越多。

有一年,胡庆余堂负责进货的协理(俗称“阿二”)千里迢迢到东北采购大批药材。可当他购完药风尘仆仆地回到杭州后,药号经理(俗称“阿大”)见人参质量不如往年,价格却比过去高,就埋怨他不会办事。阿二以价高是因为边境有战事之故而据理力争,两人一直吵到胡雪岩处。胡了解情况后留他们吃饭,并特意向阿二敬酒,感谢他万里奔波,在货源短缺的困难时期为胡庆余堂采购大量紧俏药品。饭后,胡雪岩吩咐阿大:“古人云: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商事正同战事,应当用人不疑。以后凡采购药材的价格、数量和质量,就由阿二负责。”阿大怕这样做有了两个阿大会坏了店规,胡雪岩说:“我们叫阿二为‘进货阿大’。”从此,两位阿大各司其职,把生意做得更红火了。

又有一次,胡庆余堂的一个采购人员不小心把豹骨误作虎骨买了进来,而且数量还不少。进货阿大了解这个采购人员平日做事很牢靠,加上自己手头正忙也未加详察就把豹骨入库备用了。有个新提拔的副档手(副经理)得知此事,以为又有晋升机会了,就直接找胡雪岩打“小报告”。胡雪岩当即亲自带人到药库查看了这批药材发现确实把豹骨误作虎骨了,就命药工全部销毁。眼看由于自己工作失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货阿大羞愧地递了辞呈。不料,胡雪岩却温言相劝说:“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以后小心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往往那些具有特殊才华的人,同时也是具有明显缺点的人,因此,要用人之长必须能容人之短。当我们欣赏胡雪岩一生在商场创下的无数业绩时,不能不注意到他手中的济济人才,而这些人才中,许多能干的人员都统统是别人眼中的“败家子”。胡氏的高明在于他能“用人之长,容人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