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外翻译(译出翻译)不仅仅在“个别地区比较普遍”,在很多非英语国家实际上也很常见。法国翻译家吉尔指出,虽然西方有不少译者和学者从语言纯洁性或保证译文质量等角度反对从母语翻译到外语,但由于不少国家的翻译市场上缺乏理想语言组合的译者,对从母语译入外语的译出翻译有很大的需求。在中国、日本和东欧的一些国家,需要将材料翻译成英文、法文以及其他语言的需求量都很大,致使母语为英语、法语和其他语言的译者的工作量都达到了饱和状态。而且,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依靠母语为汉语、日语、保加利亚语、捷克语、俄语等的本地译者是目前解决这一局面唯一可行的方案[17]。
正是由于很多国家对母语译成外语有很大的需求,译出翻译虽然遭到不少学者和使用翻译服务的组织的反对和质疑,在世界各地培训非文学职业翻译的很多学院都开设有译出翻译的课程。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翻译学院所开设的汉英翻译课教学对象几乎全部是中国学生。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Campbell指出了在澳大利亚这样的移民国家培养译出翻译人才的迫切性:“在欧洲,各民族语言处于平等地位,但在澳洲英语是绝对的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所以,没有译者能够抵抗从事翻译到英语的翻译行为。以越南语为例,在大学里几乎没有相关的课程开设,绝大多数学生对越南语也不感兴趣,更没有人打算成为越南语专家。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只能来自越南裔移民内部。”[18]也正是在面对这些移民学生进行翻译教学时,Campbell发现译出翻译研究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的。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些高校就一直致力于汉译外翻译人才的培养。早在20世纪60年代,汉译英课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和外交学院就已单独开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不少大学的外语院系都开设了英汉、汉英翻译课程。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不少高校对汉译英课程的重视远远不够,有不少大学开设的笔译课只讲授英译汉,还有不少高校的笔译课名称虽然是汉英双向互译或各种类型的专门翻译如应用文翻译、文学翻译,但是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仍为英译汉。这可以从中国第一部翻译教学论文集《论翻译教学》(刘宗和主编,2001)中收集的论文得到证明。该论文集收集的教学论文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从1996年全国首届翻译教学研讨会上选取的与翻译教学直接有关的论文;一是从1994年至1998年国内主要外语类学术期刊上精选的翻译教学研究方面的优秀论文,共52篇。然而与汉英翻译教学相关的论文却只有4篇,仅占全部论文总数的7.7%。这反映了中国翻译界迄今为止专门针对汉译英翻译教学的研究成果很少,只是近些年来才有个别学者如杨晓荣(2002)开始关注译出翻译的研究。
正是出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汉译英翻译人才的需要以及高端汉译英人才在目前中国翻译市场上的奇缺,本课题致力于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探讨汉译英翻译能力的构成,构建汉译英能力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学习者汉译英能力发展的阶段和特点,针对学习者汉译英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研究汉译英翻译教学中有效发展学习者汉译英能力的途径。这一研究不仅能够弥补中国在译出研究领域中的不足,为汉译英翻译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通过构建汉译英翻译能力模式及探讨汉译英能力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对高校富有成效地培养学习者的译出能力、为社会和市场输送更多的专业汉译英翻译人才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注释
[1]马士奎:《中国当代文学翻译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第166页。
[2]Campbell,Stuart:Translation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London,Longman,1998.
Pokorn,Nike K.Challenging the Traditional Axioms,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5.
[3]Schjoldager,Anne:“Are L2Learners More Prone to Err When They Translate?”In Kirstern Malmkjr(ed.),Translation in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mes,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4:133.
[4]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Oxford,Pergamon,1981:89.
[5]Sewell,Penelope and Ian Higgins(eds.):Teaching Translation in Universities,London,the Association for French Language Studies,1996:16,20,21,24.
[6]McAlester,Gerard:“Teaching Translation Into a Foreign Language—status,Scope and Aims”,In Cay Dollerup and Anne Loddegaard(eds.),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Training,Talent and Experience,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291.
[7]〔法〕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第126~127页。
[8]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第231~232页。
[9]〔法〕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第129~130页。
[10]McAlester,Gerard:“Teaching Translation Into a Foreign Language—Status,Scope and Aims”,In Cay Dollerup and Anne Loddegaard(eds.),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Training,Talent and Experience,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292.
[11]Harvey,Malcolm:“A Translation Course for French—speaking Students”,In Penelope Sewell and Ian Higgins(eds.),Teaching Translation in Universities,London,the Association for French Language Studies,1996:59.
[12]Harvey,Malcolm:“A Translation Course for French—speaking Students”,In Penelope Sewell and Ian Higgins(eds.),Teaching Translation in Universities,London,the Association for French Language Studies,1996:297.
[13]Campbell,Stuart:Translation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London,Longman,1998:28,54—57.
[14]蔡武:《“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第109页。
[15]刘和平:《中译外:悖论、现实与对策》,《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0期,第61页。
[16]马士奎:《中国当代文学翻译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第169页。
[17]〔法〕吉尔:《笔译训练指南》,刘和平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第102~103页。
[18]Campbell,Stuart:Translation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London,Longman,1998:54.
第四节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语料分析相结合:对中西方有关翻译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有关汉译英翻译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翻译材料,探讨汉译英翻译能力由哪些成分构成,构建汉译英翻译能力模式。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收集不同能力发展阶段的译者的翻译语料,分析同一级别和不同级别的译者(翻译新手、翻译专业本科生、处于学徒期的翻译专业和翻译学专业硕士生、学徒期满的翻译学专业硕士生)对相同考试试题的答题情况,探讨汉译英翻译能力发展的过程,分析处于不同能力发展阶段的中国学习者汉译英能力的特点和差异。
(3)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中国学习者汉译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同一级别和不同级别的中国学习者的汉译英翻译能力的构成进行描述和分析。采用试卷分析的方法调查同一级别和不同级别的中国学习者汉译英翻译能力的特点以及汉译英能力的发展阶段,探讨以发展学习者翻译能力为目标的翻译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