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5568200000007

第7章 异域奇闻(6)

她妈妈今年已经八十一了,住在加利福尼亚州,每年都要到东岸来探望女儿。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她是怎么来的,她——自己开车来!

行程基本上是这样的:

老太太的女朋友帕翠莎先从纽约州飞到加州和她会合,然后两个人从加州启程先开到中南部的佐治亚州,探望住在那里的老太太的妹妹;然后再开到佛罗里达,拜访两个孙子和孙女的家庭;再北上南卡罗来纳州,看望一个儿时的好友;继续北上到达北卡罗来纳州,探望住在那里的二女儿,然后再继续往北开到宾夕法尼亚州,看望大女儿,也就是我的朋友。一个星期之后,老太太再接着北上奔向纽约州的水牛城,将一路陪伴她的帕翠莎送到家,在那里玩一周,这时,另外一个女友会从加州飞到水牛城,再陪伴她往回开,沿途到五大湖、艾奥瓦州、科罗拉多等地拜亲访友,最后回到加州,整个行程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这位八十一岁的老太太,一个人开车,不换手,横跨美国西岸东岸、南部北部,年年如此。

厉害啊厉害!这老太太真可谓“超人老太太”。

为什么她们两个人在车上却不换换手呢?两人轮着开车会省很多力气,长途卡车司机很多都是两个人轮流作业的,又安全又有效率。

说起来不仅老太太牛,帕翠莎也是牛人一个,牛在另一个极端,她竟然一辈子都没有开过车!要知道她可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啊!在美国没有车怎么生活?

据她讲,并没有什么不方便之处,婚前搭父母的车、同学朋友的车,结了婚自然是老公开车,老公去世了之后又变成了朋友们带着她出去。她虽然不开车,美国的五十个州逛了好几遍,世界五大洲也都造访过。她住在纽约州的水牛城紧邻加拿大,每个月都要去加拿大玩。

她一辈子没工作过,一直当家庭妇女,养育了四个孩子,当医生的、当律师的、开公司的,个个出色。我问她孩子小的时候会有很多活动,她不开车怎么办呢?原来她老公自己开公司,时间上可以自由支配,孩子们打球、游泳、玩童子军什么都没耽误,由老公负责接送。她说她家孩子每次参加活动时都是爸爸妈妈都在场,特幸福。

她今年已经七十六了,非常健谈,聊起来眉飞色舞、抑扬顿挫,半个小时不带停顿的,讲起故事来俯拾皆是,什么凶杀的、悬疑的、悲情的、喜剧的一应俱全。有她在,其他人基本上就是听众的角色了。

我觉得女友母亲在八十高龄还可以一个人开车横跨美国,和她的这个女伴有很大关系。旁边坐一说书的,各种故事轮番上阵,那可比听广播强劲多了,有点疲劳哈哈笑过自然一扫而空。

那天傍晚她俩如约而至,寒暄过后,我问老太太:“你们今天开了多长时间的车?”她笑着摇头:“不到八个小时的样子。今天上午十点出发,中间休息了一会儿,打了一个小盹才开过来的,唉,不服老不行啊!”

我老公在旁边接话说:“换了我中间得打两个盹才行!”

七八个小时的车程,任谁中间也得休息两到三次吧?老太太只休息了一次,还觉得是自己体力不行了,她年轻的时候该有多强啊!

这两个老太太都是特别有趣的人,都爱打桥牌,桥艺甚佳,每到一地都要组织老友们玩牌。女友说她妈妈平时比她这个上班的人还忙,周末更忙,打电话经常找不到人,各种活动安排得满满的。

每年她们来,我都被邀请去女友家吃晚饭,然后和她们一起打桥牌。去年,一开始是八个女人开了两桌,玩到半夜十一点,另外四个牌瘾较小的人先回去了,女友强烈挽留我留下来继续玩。我就留了下来,然后我们四个人一口气玩到了下半夜三点半!两个老太太那是目光炯炯,斗志昂扬,越战越勇。反倒是我,年龄是老太太的一半,却头昏脑涨体力不支,先行提出来咱们到此为止吧,挺不住了。

想想她们开车的劲头就知道,那精气神常人真是比不了。

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地狱。可我接触到的美国老人都活得特别潇洒滋润、快乐充实。如果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地狱”,这样的“地狱”很吸引人啊!

行文至此,想起看过的一个笑话。

一个老头问他的八十岁的老友:“听说你又要结婚了?”

“是的。”

“我见过她吗?”

“没有。”

“她长得漂亮吗?”

“不漂亮。”

“她做饭手艺很好?”

“一般般。”

“她很有钱?”

“不,穷得叮当响。”

“噢,那么,她很会伺候人?”

“我不知道。”

“那你为什么要和她结婚?”

“因为她还能开车!”

美国老年人如果身体状态不适应开车了,驾照就会被收回去,有关部门对他们每年甚至每半年都要检查一次,标准蛮严的。所以很多老人开了一辈子车,到老了却不能再开车了,会感到非常不方便。这个笑话是说找个老伴,不管她其他方面怎么样,她还能开车,就具备了凌驾所有事情之上的优点。娶了她,就像自己又有腿了一样,又有自由了。

美国产房里的逸闻趣事

在美国,产妇生孩子家属可以陪产由来已久,不仅丈夫可以陪产,其他亲朋好友也都可以进去陪。美国又是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什么稀奇古怪的人和想法都有,在产房里也就有许多标新立异的事发生。

有个男子在孩子马上就要生出来的那一刻,三下五除二脱光了自己的衣服。在他看来孩子是什么都没穿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他也应该赤裸裸地迎接孩子,和孩子坦诚相见。医生护士当时忙于接生,一时也不知如何应对。当护士把光溜溜的孩子递到光溜溜的父亲手中时,即使再怎么见多识广也还是会有几分怪异的感觉。

那所医院后来特意贴出规定:不允许陪产人员在产房里脱光衣服,以免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情绪。

还有一位准爸爸将家里的祖传宝剑带到了产房,准备用它来切断儿子的脐带。据说这么做可以增长孩子的英雄气概,此子将来必前途无量。

可医生坚决阻止了他的做法,因为无法保证祖传宝剑能够像产房里的剪刀一样被彻底消毒过,一旦由此引起新生儿感染,再多的英雄气概也救不了孩子的命。

有个产妇邀请了她所有的亲戚朋友来观摩她的生产,在产房里开“生孩子Party”。临产时,产房里摩肩接踵,好不热闹,护士想出去拿个东西都得绕来绕去才能走到门口,后来为了不影响接生,不得不将所有的人请到接待室,只留下直系亲属三人手端香槟观阵。

还有个产妇出身音乐世家,产前安排好到时自己不打麻醉针,由母亲弹吉他、妹妹唱歌,还有最爱的小狗来帮自己放松。可真到了要生的时候,无论母亲和妹妹表演的什么曲子都变成了噪音,她本人音乐家的优雅风度荡然无存:披头散发,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小狗吓得上蹿下跳……事先的美好安排变成了一场闹剧。

还有一个产妇的父亲给她寄来了一包家乡的泥土,要让外孙子生在祖宗的土地上。她真的把这包泥土带进了产房,放在自己的肚子下面。后来医生决定给她做剖腹产手术,她又坚持把这包土带进了手术室,医生只好把那包东西用消毒的袋子套起来,等孩子出来后,放到上面意思了一下才算了结了产妇的心愿。

这些事看着可乐,一笑也就过去了。让我记住并感动的是一位女医生在产房里对一位初为人父的男人讲的话。当时孩子刚生下来,助产士递给爸爸一把剪刀让他剪断孩子的脐带,这个爸爸还没有从生产的震惊中缓过劲来,不敢也不想去碰婴儿身上的东西。

那位女医生说:“是他妈妈把他生到我们这个世界上的,现在你把他们母子剪开来,使他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对吗?”

你说哪个当父亲的听了这话不眼含热泪激动万分地立即抄起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