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文学成就非凡,在诗歌、戏剧和小说这三种主要文学类型中都有所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意大利诗人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1569-1625)、西班牙宫廷贵族诗人贡戈拉·伊·阿尔戈特(1561-1627)、法国诗人马莱布(1555-1628)、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1571-1631)等是巴洛克诗歌创作的杰出代表。马里诺的诗歌语言华丽、韵律铿锵,以夸饰的词句散布人生的悲观情绪,形成著名的“马里诺诗体”。他的长诗《阿多尼斯》(1623),叙述了爱神维纳斯和美少年阿多尼斯的爱情纠葛,其中编织了许多插曲,情节离奇曲折,诗句华丽繁复。贡戈拉追求诗歌语言的华丽雕琢,喜用冷僻的典故、新奇的比喻、夸张的词汇和对偶的句式,被称作“贡戈拉主义”。叙事长诗《孤独》(1612-1613)为其代表性作品,描写渔民与惊涛骇浪的搏斗,具有典型的“贡戈拉主义”特点。马莱布早期抒情诗《圣彼得的眼泪》(1587)堆积意象,爱用夸张、对比,大自然人格化,色彩浓烈,表意曲折,反映了典型的巴洛克诗风。约翰·多恩是玄学派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喜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冷僻,意象奇崛,富于奇思妙想。他的《跳蚤》一诗中,男主人公为了劝诱情人放弃贞操观、及时行乐,居然以跳蚤未经允许就吸吮人血作为说理的道具,其有理有据的论辩越发凸显情节的喜剧性色彩。他的诗作大多展示了诗人复杂多元的情感体验,神秘的宗教情绪与情欲、好战等内容熔为一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7世纪初期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动荡状态以及人们精神上所遭遇的危机。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歌无疑体现了巴洛克文学对动态的、惊异的、反差的审美效果的追求。
在戏剧创作方面,体现巴洛克风格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西班牙著名戏剧家佩特罗·卡尔德隆(1600-1681)。卡尔德隆是继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维加(1562-1635)之后最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剧作《人生如梦》(1635)描写波兰王子塞希斯蒙多被囚禁、释放、再囚禁、再释放如梦一般的经历,结构严谨,辞藻精美,常用象征和隐喻来加强效果。剧本所表现的主旨“人生如梦”、“世界是戏剧”等价值观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动荡不安的思考。
在小说创作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作品是德国作家汉斯·雅各布·克里斯托弗·格里美豪生(1621或1622-1676)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1669)。作品描述了主人公经历的战争苦难和冒险生活,并以其宏大的场面、跌宕起伏的情节、框型套句结构和扑朔迷离的叙述风格充分显示了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巴洛克文学的艺术特征大体上有三点:首先,注重形式,讲究修辞。这一特点在诗歌的创作上表现最为突出:注重语言的雕琢,喜用典故,善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追求华丽的诗风。其次,注重想象,抒情性浓郁,情节多离奇曲折,刻意制造出惊异、怪诞的审美效果。再次,在题材的选择和人物的塑造方面更接近现实。它与传统文学注重直接从神话、传说与历史传奇中汲取素材与人物不同,这一特点尤其体现在流浪汉小说的创作中。
总体上而言,巴洛克文学是文艺复兴之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学现象,它反映了动荡时代新旧价值观念撞击下人们思想的不稳定性和精神上的不安情绪。巴洛克文学对情感自由的追求及其艺术表现手法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思考题
1.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古典主义悲剧与古希腊悲剧、古罗马悲剧的对比。
3.高乃依与拉辛的悲剧创作在主题内涵与艺术表现上有何不同?
4.布瓦洛古典主义诗学主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注释:
[1]. [英]马德琳·梅因斯通等:《剑桥艺术史》(第2册),钱乘旦译,175~176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2].[法]雅克·德比奇等:《西方艺术史》,徐庆平译,230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3].张国刚、吴莉苇:《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37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第二节 莫里哀及其《伪君子》
莫里哀(1622—1673)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喜剧大师之一。他把欧洲喜剧提高到了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为欧洲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生平与创作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出生于法国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王室室内陈设商,发迹后用钱买得“王室侍从”的贵族头衔。莫里哀10岁丧母,童年时外祖父经常带他看戏,使他从小受到戏剧的熏陶,从而培养了他对戏剧的浓厚兴趣。1643年,莫里哀不顾家人反对和当时的偏见,主动放弃“王室侍从”的世袭头衔,和女演员玛德莱娜·贝雅尔成立“光耀剧团”。但是“光耀剧团”并不光耀,由于剧团经营惨淡,负债累累,莫里哀因此被投入监狱。父亲赎他出狱后,年轻的莫里哀并没有像父亲所希望的那样“浪子回头”,也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风气,而毅然加入了另一个剧团,开始了他的流浪旅程。
莫里哀在外省度过了13年的流浪生活,对莫里哀来说,流浪生活既是一所严峻的“生活学校”,又是一所丰富的“艺术院校”。这13年的经历使莫里哀了解了人民的生活和艺术趣味,熟悉了法国社会,从而确定了他对贵族和教会的批判态度,以及面向“池座观众”写作的创作理想。同时,他也有机会学习民间戏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表演技巧。丰富的舞台经验使莫里哀在创作中,将民间闹剧、传奇喜剧和风俗喜剧的多种因素融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喜剧创作模式。总之,这段经历把一个不谙世事的演员莫里哀,变成了一个富于舞台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优秀喜剧演员,一个熟悉人民生活并为人民创作的导演、剧作家兼剧团老板。
1658年,莫里哀的剧团应邀回到巴黎演出,受到路易十四的赏识。路易十四命令剧团留在巴黎,特赐给小波旁宫大厅作为演出场地。在莫里哀的带领下剧团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历程。
莫里哀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钟爱的戏剧事业。1673年2月17日,他抱病演出《无病呻吟》,卸妆后回到家中咯血而死,终年51岁。莫里哀生前写剧本讽刺宗教,因此得罪了教会,他死后教会不准他的遗体安葬在教会墓地。经莫里哀的妻子向路易十四求情,准予他安葬在教会公墓外围的空地上。在莫里哀去世后,法兰西学士院大厅塑起了他的半身像,下面写道:“就他的光荣而言,并没有缺少什么;就我们的光荣而论,倒是缺少了他。”莫里哀以自己卓越的成就,赢得了他在法国和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莫里哀从事喜剧创作和演出30年,他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653—1663)是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时期,他的创作从情节喜剧逐渐转向风俗喜剧。莫里哀创作的情节喜剧,主要是通过丑角的滑稽动作或剧本滑稽可笑的情节来求得喜剧效果。虽然莫里哀此时的喜剧仍未摆脱情节喜剧的俗套,但是和当时流行的喜剧相比,他的喜剧却包含着更多的智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莫里哀的风俗喜剧是从人文主义观点出发,探讨爱情、婚姻、教育以及其他迫切的社会问题,用喜剧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风情。在外省流浪的13年中,他所编写的剧本大都遗失,保留下来的喜剧只有《冒失鬼》(1653)和《情怨》(1656)。
《可笑的女才子》和《妇人学堂》的上演奠定了莫里哀在法国戏剧界的地位。莫里哀回到巴黎后,创作演出的第一个剧本是《可笑的女才子》(1659),这出喜剧带有明显的民间闹剧风格。剧作写的是两个来自外省、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姑娘,刚来到巴黎不久,就对上流社会的贵族习气着了迷,以“女才子”自居起来。她们拒绝了两个前来求婚的资产阶级青年,原因是他们一点都不懂得“风雅”。这两个青年伺机报复,便派自己的仆人假扮贵族去同她们大谈“风雅”。而正当她们洋洋得意之时,两位男青年赶来揭穿了真相,马上令她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这部喜剧嘲讽了贵族沙龙咬文嚼字、矫揉造作的不良风习,因此惹恼了贵族集团。但是路易十四很喜欢看这出戏,连看三场,还赏给剧团三千法郎。因此可以看到,在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创立过程中,路易十四的开明态度和文化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可笑的女才子》之外,莫里哀再接再厉创作了一系列取材现实、针砭时弊的作品。这些剧本大都以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讨论了爱情、婚姻、教育等社会问题。其中,《妇人学堂》(1662)是这一阶段最成功的风俗喜剧。剧中的男主角阿诺夫是个夫权主义者,为了培养一个百依百顺的妻子,他买来一个四岁的女孩阿涅丝,把她送进修道院。13年后,阿涅丝被接出了修道院,果然驯服温顺。然而,阿涅丝一同社会接触,青春的觉醒使她很快爱上了青年贺拉斯。最终阿涅丝设法逃出了阿诺夫的家庭。在这部剧作中,莫里哀继承了人文主义思想,维护个性自由,抨击封建道德,展现出了进步的倾向。剧本演出后,贵族和保守文人对作者大肆攻击、中伤,说他轻佻、下流、淫秽,亵渎宗教。为了回击贵族的攻击,莫里哀写了两部带有论战性的戏剧评论《〈论妇人学堂〉的批评》(1663)和《凡尔赛即兴》(1663),阐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其中莫里哀明确指出自己的喜剧主要是为“池座观众”服务的,同时他也反对文学体裁的等级之分的观念,认为喜剧的地位并不低于悲剧。
第二阶段(1664—1669)是莫里哀创作的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紧张、最激烈的时期。此时他深刻体会到现实生活的种种弊端,进一步向教会和封建宗教势力发出挑战。这一阶段,莫里哀把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结合,创造出了真正的近代讽刺喜剧,讽刺宗教伪善和拜金主义。莫里哀的性格喜剧主要是受到古典主义创作单一化、一般化、典型化的影响,以及贺拉斯的定型说的影响。因此他的性格喜剧的特点在于塑造单一性格的艺术典型。这一阶段的作品主要有以揭露教会、教职人员伪善为主题的《伪君子》(1664—1669),抨击贵族阶级腐败堕落的《唐璜》(1665)、《恨世者》(1666),讽刺资产阶级恶习的《悭吝人》(1668)、《乔治·党丹》(1668)等。这个时期他的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