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网球
5574700000004

第4章 网球运动概况(3)

在中国传播网球运动得力于基督教会。19世纪后叶,英法等国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香港等地创办教会学校,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基督教青年会。许多传教士和外籍教师喜欢打网球,他们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体育又是青年会的主要活动内容,网球运动因此在中国兴起,甚至有些县城也建起了网球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一些大学都拥有了网球场,如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广东岭南大学,广州夏葛医科大学,苏州东吴大学,长沙雅礼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四川华西协和大学,浙江大学等。到了20世纪20年代,网球运动已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一些公共体育场所都拥有了网球设施。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国民体育法》,要求“各自治之村、乡、镇、市必须设置公共体育场”,并规定球类项目场地其中包括网球场。安徽等省明令要求:县公共体育场内网球场至少两个。这对推动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历史资料表明,国民政府时期,除边远地区外,中国各省市都有一些县城建有网球场并开展活动,其中以学生和教师居多。还有外侨及当地社会上层人士。

1910年在南京举行的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共4项比赛,网球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项是足球、篮球、田径。从第三届开始又增加了女子网球项目。1924年到1946年,中国选手共参加了6次戴维斯杯网球赛。

网球运动在中国兴起后,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网球会和俱乐部组织,这是由一些社会团体和网球爱好者自发组成的。这种组织的分布,上海和北京最多,天津、青岛、太原、南京、武汉、广州、重庆、昆明、成都等城市也拥有一些。1931年,中华全国体育促进会组织成立中华网球会,开展活动,参与比赛。19世纪30年代,上海网球运动开展得十分活跃,但仍以外侨为主。那时的外国球会有日本网球会、花旗总会、葡萄牙总会、法商总会、斜桥总会等。还有许多华人网球会,如万国、友谊、华光、中央、青年会等,以及银行、海关、邮局的网球组织。中华网球会由于有了邱飞海、林宝华等高手,屡屡战胜外国球员,多次夺得团体和单、双打冠军。

末代皇帝溥仪也是网球运动的爱好者之一,1927年他从北京迁居天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手下人为他修建网球场。爱国将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发生后,被国民党当局秘密软禁在浙江奉化雪窦山。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张学良由夫人陪同天天练习网球,锻炼身体。在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男子网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第三届全运会开始,又增加了女子网球比赛项目,并一直延续到1948年的第七届全运会。旧中国的网球界和国际网坛的交往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男子网球队参加了1915年的第二届至1934年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女子队则参加了第六届至第十届的远东运动会网球表演赛。1925—1946年,中国选手共参加了6次戴维斯杯网球赛。那时最为著名的网球选手有林宝华、邱飞海、许承基等人。其中邱飞海是第一个参加温布尔顿网球赛的中国运动员,1924年曾进入第二轮比赛。随后许承基也参加了温布尔顿网球赛,他的最好成绩是打进第四轮,并于1938年被列为世界网球第8号种子选手。许承基曾蝉联1938年和1939年英国硬地网球锦标赛的单打冠军,林宝华和邱飞海则登上第八届远东运动会的冠军领奖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网球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53年成立了中国网球协会,并在天津市举办了新中国的首次全国网球表演赛。此后,除“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中断过五六年外,每年都要举办不同形式的全国网球比赛。在历年的全国比赛中,涌现了不少著名的选手。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全国性的网球比赛一度停顿。直到1964年才举办网球比赛,但在1966年后的几年间,网球比赛和活动都被取消。1972年才逐渐恢复开展活动,国家安排了一些网球比赛,但参与人数少,水平低。改革开放后,中国网球运动飞速发展。90年代初引进了国际大赛,举办全国巡回赛。1993年开始尝试走职业化道路,1998年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网球俱乐部,并举办网球俱乐部联赛,1999年有8支队伍参加,现在有近20支队伍。

这个时期,有一个大家很容易记住的名字:李芳,第一位参加四大网球公开赛的中国选手;唯一闯入世界排名前50位的选手;唯一走出国门,靠自己打球来养活自己的职业运动员。1992年,李芳进入澳网第三轮,这个中国选手征战大满贯赛的最好战绩,保持了12年之久;1994年,李芳进入法网第二轮,这是中国选手多年来征战法网的最好战绩,也保持了10年之久。

新中国网球运动的国际交往是在1956年开始的,第一个访问我国的是印度尼西亚队,我国第一次派网球队出访是1957年去斯里兰卡。以后,中国网球运动员曾先后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参加过不少大型的国际比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如1959年新中国的第一代网球选手朱振华和梅福基,在波兰索波特国际网球赛中首次赢得男子双打冠军;1965年,又有戚风锑和徐润珍分别获得索波特国际网球赛的女子赛单打冠军和亚军。1980年中国网球协会被国际网联接纳为正式会员。此后,我国的网球运动员又获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1980年10月余丽桥在东京女子网球公开赛上获单打冠军;1981年1月,李心意和胡娜获美国白宫杯少年网球锦标赛女子双打冠军;1983年中国男子网球队在吉隆坡摘取了亚洲最高水平的男子团体赛的桂冠——加法尔杯赛冠军;1986年中国女子网球队又在第十届亚洲运动会的团体赛中夺冠,从此结束了中国在亚运会上无网球金牌的历史。

1990年和1994年,潘兵蝉联两届亚运会男单冠军;1995年1月,李芳则闯进了世界排名的前50名大关。

2004年8月22日,雅典奥运会的网球比赛已经进入了最后一天,结果在女子双打的决赛中,中国网球运动新的一页终于打开。中国一号女双组合李婷和孙甜甜,经过1小时29分钟的激战,以两个6∶3战胜了二号种子西班牙名将帕斯库尔和马丁内兹组合,获得中国奥运会史上第一块网球金牌。在奥林匹克的网球馆里,历史性地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了中国国歌。

同时,在中国网球发展史上,大家将永远铭记这一刻:2006年1月27日,中国选手郑洁、晏紫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公园击败澳网头号种子雷蒙德/斯托瑟(美国/澳大利亚),夺得中国网球界在四大满贯赛成年组双打比赛中的第一个冠军。

很少有一项体育运动像网球这样记录中国发展变迁的轨迹;清末侵华英军将其引入,传教士将其推广,很长一段时间它是“洋人”的游戏;此后又成为达官贵人的消遣。新中国成立后,网球是运动员的专利;改革开放后,网球成为高收入者的新宠;20世纪90年代后,网球已褪下“贵族运动”的外衣,走入寻常百姓家。近十年来,尤其是90年代后期,我国部分省市相继引进一些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尤其是2002年年底开始的上海网球大师杯赛、ATP巡回赛等高水平网球赛事,有力地推动了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

在单打方面,李娜改写我国甚至亚洲多项纪录,是第一个获得巡回赛单打冠军的中国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四强。2011年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上夺得的第一个单打冠军,世界排名追至第4位,追平日本选手伊达公子创造的前亚洲女子网球最高排名。2012年7月24日,李娜位列伦敦奥运会网球项目女单10号种子,是唯一获得种子席位的中国女单选手。但在伦敦奥运会网球比赛中惨遭淘汰。

二、中国举办的重大国际赛事

1.上海大师杯赛

上海大师杯赛的前身是ATP锦标赛,由国际网球联合会和大满贯委员会联合主办。是ATP巡回赛的总决赛,只有当年排名世界前八的选手才能获得参赛资格。2002年11月在上海举行,总奖金为370万美元。2005年、2006年都举办过大师杯赛,上海方面和ATP的合同2008年结束,接着,2009年的大师杯在伦敦举办。大师杯移走之后,上海将开始承办ATP大师系列赛上海站比赛,上海也将成为亚洲首个ATP大师系列赛的举办城市。在上海设立顶级的ATP赛事之外,WTA也在北京设立一个一级赛事(现中国公开赛女子比赛是属于WTA二级赛事)。

2.上海ATP1000大师赛/上海劳力士大师赛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Shanghai Rolex Masters)是ATP(男子职业网球协会)世界巡回赛的八站“ATP1000大师赛”之一,设有单打、双打项目,属ATP世界巡回赛最高级别赛事。每年10月中旬举行,举办地点为上海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场地为室外硬地。上海劳力士大师赛设立于2009年,原名“上海ATP1000大师赛”,2010年改为“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时间上位于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东京日本网球公开赛之后。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正选赛56签位。赛程共9天,包括1天预选赛、8天正选赛;比赛数量为21场单打预选赛+55场单打正选赛+23场双打,共99场比赛。2009年冠军由俄罗斯运动员达维登科获得,英国籍穆雷摘得2010年、2011年冠军,男子双打冠军2009年特松加/贝内特乌(法国),2010年梅尔泽/佩斯(奥地利/印度),2011年米尔尼/内斯特(白俄罗斯/加拿大)。

3.中国网球公开赛

中国网球公开赛(英文简称:China Open)是国际网球协会批准自2004年每年一届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网球比赛。比赛项目有ATP男子单打、双打,WTA女子单打、双打和国际青少年组比赛。由于北京的国际地位逐年提高,所以吸取了众多国际知名球员的青睐。2009年全面升级,男子赛事为仅次于四大满贯和九站“1000分赛事”的十站“500分赛事”之一,女子赛事则为仅次于四大满贯赛的四个钻石皇冠赛事之一(即皇冠赛A9赛事)。男子赛事为总奖金达到200万美元的“500分赛事”,女子赛事的总奖金至少为400万美元。这样,从世界范围来看,中网男女赛事的整体实力将仅次于四大满贯赛事,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印第安纳维尔斯赛、迈阿密赛和新增的马德里赛同级,名副其实的升级为仅次于四大满贯赛事的“超级赛事”之一。

近年来,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吸引了萨芬、纳达尔、莎拉波娃、小威廉姆斯、达文波特、毛瑞斯莫、辛吉斯等全世界最顶尖的选手先后前来参赛。2012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前夕,中网组委会就接连发布重磅消息,宣布纳达尔、特松加和费雷尔这三名目前世界排名前六位的男子选手均已确认2012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参赛资格。中国网球公开赛赛事总监张军慧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纳达尔和费雷尔确定参赛资格对于赛事和球迷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纳达尔是2005年的赛事冠军,和中网有着极深的渊源,我们很期待他重返北京。费雷尔一直是ATP的顶尖选手,今年在法网的表现尤其让人感到兴奋,希望他回到中网也能有上佳发挥。2012年,我们将努力为球迷打造完美的球员阵容。”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世界顶级高手参加中网,中国公开赛将更加快速地发展。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有着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第四节 网球运动常识

一、球拍与球

任何运动项目都必须不断发展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发展既包含训练方法、训练理念等的变化,也包含运动项目的商业化进程。但是,呈现于观众面前也最能吸引观众的最直接表现即是运动项目的观赏性不断加强,而运动项目观赏性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动技术与打法的不断发展。网球运动作为一项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必须借助于特殊的载体——球拍才能进行的运动,其技术与打法的发展与球拍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网球拍的发展对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运动员凭借高科技研制的球拍既可以发出时速200千米以上的球,也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底线凌厉的抽杀和网前变幻莫测的截击技术的魅力。可以说网球球拍的变迁见证了网球技术和打法的变化与发展。

网球运动中“球拍就是手的延伸,是运动员身体的一部分”,用一把好拍子无异于为自己添了只好手。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初学者从最初学握拍起就应该用一把好拍子,因为拍子越好,与手的亲和力就越强,而这种亲和力有时几乎决定着初学者掌握技术和提高水平的速度。好拍子的另—个优点是可以对运动员的身体起到一些保护作用,特别对于初学者种种不适,发力的不规范及动作的不合理会给身体特别是手臂造成某种不适,而一把好拍子则可利用其良好的弹性及力的传导性形成明显的减震效果,从而把这种不适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