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人生哲学课
5595100000004

第4章 生意哲学:以义生利,利以平民

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对方利益

李嘉诚哲学语录:

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商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孤胆英雄”并不是明智之举,费时费力,结果也并不如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应孤立自己,而是应增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别人进行合作。商人之间互相合作,联合起来,双方从对抗到合作,从无序到有序,从短暂的存在到永久的矗立,竞争力自然也就增强了,企业也就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

李嘉诚深刻明白“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这一道理,因此在他多年的经商生涯中,总是尝试着与他人甚至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以实现双赢。而在牵手同仁堂药业这件事上,就体现了他独到的眼光。李嘉诚巧妙地运用了优势互补这一原理,从而使自己的企业与同仁堂实现了双赢。

1998年,在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了带领香港走出经济困局,开始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高科技和高增产值上,而李嘉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非常看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计划——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中医药中心”。

多年来,李嘉诚的投资遍布电力、地产等多个行业,却一直没有涉足医药行业,李嘉诚认为这正是长实的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李嘉诚决定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进军医药行业。

但是与内地相比,香港在中医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李嘉诚资金虽然雄厚,但是缺少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他决定在内地寻找可以合作的中药企业,以实现两家在资源和资金方面的优势互补。最终,李嘉诚选择了同仁堂集团作为合作对象。

作为内地中药产业的“领头羊”,同仁堂集团对李嘉诚是有足够吸引力的。同仁堂是一家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在当时每年能够生产中成药1万多吨,已取得生产批准文号的中成药品种近千个,常年生产的品种400多个,并能生产24个剂型产品,每年在国内市场销售额高达上亿元。但就是这样一个老字号企业,外销能力却很差,根据2003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同仁堂集团的药品在中国销售了6.76亿港元,在海外仅仅销售了2900万港元,这显然与同仁堂“站稳亚洲,迈进欧洲,渗透美洲,开辟大洋洲”的目标大相径庭。

急于开拓海外市场的同仁堂集团与李嘉诚几经接触,最终在2003年12月4日正式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合资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北京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同仁堂集团与李氏旗下和记同样占股49%,余下2%的股权由同仁堂选定的小企业出资占有。

一个是拥有丰富技术的中药老字号,一个是拥有资本优势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实现了自己涉足医药行业的夙愿,而同仁堂则背靠着李嘉诚这棵拥有丰富国际创业经验的大树,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从此走上了国际化的大舞台。两者的合作堪称为完美的“梦幻组合”。

在市场竞争中,双赢是每一个成熟企业家的明智之举。经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在有肯德基的地方,基本上都会有麦当劳的存在,尽管它们是竞争的关系,但是肯德基并没有想方设法地想要将麦当劳消灭。同样,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互相视对方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它们并没有想要搞一些恶意竞争弄垮对方,它们能够在互相竞争中进步,共同培育市场。这就是双赢的最好明证。

作为知名的速递集团,联邦快递在2005年初与美国邮政局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美国邮政局“全球快递保证”服务的新合作伙伴,两者也因此完美地实现了双贏。

因为根据合同规定,从2005年8月开始,联邦快递提供30架DC-10货机在日间负责运送美国邮政局的优先级邮件,夜间要增加3架货机运送快件,这将为联邦快递带来大约63亿美元的收益。同时,联邦快递可以在美国各个邮政局设置投递箱,根据美国邮政局的数量,联邦快递预计在美国设置1万多个投递箱。这些投递箱从2005年2月份开始试运行。联邦快递估计这一举措能为其带来9亿美元的收益。由此可见,这一合作每年将会为联邦快递带来大约70多亿美元的收益。同时,美国邮政局每年也因此能够节约10亿美元,因为在此之前,美国邮政局曾与伊美利航空公司签署了一份长达10年的服务合同,但是由于伊美利航空公司是用专门的机队来运送邮件,美国邮政局因此不得不付出高额的费用。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熟的企业要学会与其他企业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得更好,将自己的事业推向另一个高峰。

占小便宜,不会有朋友

李嘉诚哲学语录:

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自己仅仅局限在利益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不会有朋友,这是我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的道理,经商也是这样。

在商言商,但商人也是人,会不会做人是直接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大事。在我们的周围,许多商人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不懂得“回报利润”的法则,越想“做大”就越徒劳无功。李嘉诚在经商过程中,特别注重自己为人处事的方法和能力,宽厚待人,坦荡诚信,靠自己的人品给商业注入利润,并把利润回报给社会,这是真正的大商人,有着极高的品性和处世之道。

在功成名就之后,有一次李嘉诚曾问他的两个儿子李泽楷和李泽钜:“如果我要入股一家公司,按照协议我可以拿10%的股份,但是凭着我的地位和名望的话,拿11%也不算过分,你们说我该拿多少?”

李泽钜给出的回答是拿11%,这一答案被李嘉诚否决了,李泽楷马上给出了拿10%的答案,李嘉诚同样否决了。他说:“我只拿9%,有些时候我们做事情不能只考虑自己,更要考虑和我们打交道的人,你拿11%发不了财,只有拿9%,财源反而会滚滚而来。”

李嘉诚并不仅仅是口头说说,他也是这样做的。提起汇丰银行,在香港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所有的港币全部由汇丰银行发行,而且在汇丰银行扶植下成为顶级富豪的人不计其数,因此香港经济界人士常说的一段话就是:“谁攀上了汇丰银行,谁就攀上了财神爷;谁攀上了汇丰大班(指香港大机构的主席、董事总经理或行政总裁),谁就攀上了汇丰银行。”

在长实全系发展的过程中,李嘉诚自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而汇丰银行无疑是不二的选择,因此李嘉诚想方设法想要和汇丰银行搞好关系。当时汇丰集团董事局常务副主席是沈弼,他对李嘉诚这位“地产新秀”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十分欣赏,早就萌生了与其合作的念头,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更让他决定立刻和李嘉诚合作。

1978年,李嘉诚采取分散户头暗购的方式吸纳九龙仓的股票,想通过控制九龙仓入主董事局,而这时,怡和财团察觉到其动向,不甘示弱地展开了反收购,开始在市面上高价大抢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票。然而在混战中怡和财团始终运气不佳,屡屡败北,这个在香港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英资财团呈现出让华资财团可骑在头上的态势,在此危急关头,怡和财团不得不紧急向汇丰银行求救,于是沈弼亲自出马斡旋,奉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

此时,李嘉诚得知“香港船王”包玉刚也购入了不少九龙仓的股票,如果自己再坚持参加这场收购大战,势必会造成几虎相争必有一伤的结局,同时为了长江实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得到汇丰银行的支持,于是李嘉诚决定卖一个人情给沈弼,退出收购九龙仓的竞争。

随后,李嘉诚密会包玉刚,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转让给他,在这一进一出的买卖中,李嘉诚不仅获纯利5800万港元,取得了包玉刚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股票,而且还帮助包玉刚得到了吞噬九龙仓的绝对优势,同时巧妙地回避了与介入九龙仓争夺战的汇丰银行的正面冲突,从而为接下来与包玉刚和汇丰银行的合作打下了坚实而深远的基础。在九龙仓收购战的竞争中,李嘉诚一箭三雕,可谓是最大的赢家。

赢得了汇丰银行信任的李嘉诚迅速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没过多久,李嘉诚的长实就与汇丰银行合组成立华豪有限公司,重建位于中区黄金地段的华人行。这次合作不仅让李嘉诚收获颇丰,而且也让他的经济地位在香港更上一层楼。1979年9月25日,李嘉诚就收购和黄股份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以6.39亿港元收购汇丰银行持有的22.4%和黄股份。

持有九龙仓股票15%一20%的包玉刚得以顺利入主九龙仓,没过多久,他就决定将西环的货仓大厦交给李嘉诚重新设计,创建一座拥有50多万平方米楼面的新型商业大厦。在这次合作中,李嘉诚只需要投入建筑费,而不需要付出占投资总成本的70% -80%地价,并且日后的利润由两家平均分配。

古语说“吃亏是福”,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李嘉诚的故事充分证明,在商战中,暂时的吃亏不仅能帮助我们实现既得利益,还能招来更多的合作伙伴,使自己财源滚滚。

有一家采矿场的老板,经营采矿场多年一直屹立不倒,究其成功的根源,在旁人眼中似乎有一些傻,因为他在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总是把大头让给对方,自己只拿小头。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做法,导致凡是与他合作过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他的客户。虽然表面上看他只拿小头,利润很少,但是如果把无数的小头集中起来,最大的大头也就由此产生了,而真正成功的商人,就是这样形成的。

对于吃亏,弘一法师从佛法的角度进行了独特的讲解,他曾这样评价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人为小人,但看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富翁,做成大生意,但是如果没有“吃亏是福”的豁达胸襟,即使有机会摆在你的面前,你也会变成一个斤斤计较的小商贩,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只有那些从不计较暂时得失的人,具有大胸襟、大气度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企业大家,因为他们知道,一时一事的吃亏或许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

有钱一起赚,利润要学分享

李嘉诚哲学语录:

有钱一起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合作,财源就会滚滚而来。人生路上总会有一些事情是单凭自己的力量不能顺利完成的,这时就需要与他人一起合作,同闯难关。这时应切记,不能仅从自身利益去考虑,只顾自身,而是应该多为合作伙伴乃至对手想一想,有钱一起赚,大家都受益的同时也为再次合作与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创造出和谐的外部环境与氛围,成为日后发展的助力。

“一定要给合作伙伴留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这是李嘉诚一直强调的合作精髓。只有你弄明白了“合作伙伴”这几个字的意思,你才能懂得“合作伙伴”对自己有什么用,也就知道这样做的原因了。

无论哪个行业,如果能有几家关系好的合作伙伴,这对谁都是极其有利的。“双贏”是合作伙伴长期合作的基础,因此,合作双方都要为对方的利益考虑。如果由于私心而自己占便宜却让合作伙伴吃亏的话,这种合作关系将难以长久维持,最终双方的利益都会受损。

合伙人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扶持的良性关系,只有充分发挥了每一方的优势才能为双方都带来利益。如果双方将利润平分,合作关系就会很好地保持下去。因为,各占一半,都心服口服。但是,如果一方愿意吃亏,让对方拿60%利润,而自己只要40%,从短期来看自己肯定吃亏了,可是,从长远来看,吃亏的一方却永远获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和好评,为企业贏得了良好的信誉。良好的信誉将会为企业贏得源源不断的利润,是企业基业常青的法宝。

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董事长荣毅仁邀请李嘉诚出任中信的董事,李嘉诚也欣然接受了,但李嘉诚并没有参与中信多少工作,更像是名誉上的董事。

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1978年移居香港,1986年,荣智健参加香港中信集团的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升为了香港中信的董事总经理。荣智健是个非常有理想的青年,他不满足接手父辈打拼下来的江山,想要自己创业,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来,凭借自己的实力做出成绩。

看到荣智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李嘉诚自然是十分支持的,两家的关系本来就很不错,年轻人有想做事情的想法,身为长辈的李嘉诚自然要帮一帮。李嘉诚和荣智健都看好借壳上市,觉得这是条不错的路。所谓借壳上市是股市术语,一家公司想要上市的话,从原则上讲需要有5年以上的经营实绩,办正规的手续在交易所上市,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和耗费精力财力的。所以,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就通过收购他人的小型上市公司,也可以达到自己的上市目的,这就是借壳上市。

这些小型的上市公司因为资产很少,营业额也不高,收购它们的买家不需要动用大额的资金,这些小型的上市公司就被比喻为“空壳”。李嘉诚和荣智健在市场上多方寻找、权衡,终于决定选择泰富发展这个小公司。

李嘉诚的英籍高参杜辉廉担任主席的百富勤,为中信的财务顾问以及收购代表,1990年1月,百富勤向泰富主席曹光彪以12港元一股的价格购买了泰富股份,并以同样的价格向小股东全面收购。泰富市值725亿港元,是当时股市“蚊型股”,中信没有付现金收购,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换股,以及物业作价的步骤来完成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保护了泰富。

这一次的“借壳”进行得非常缜密低调,而且对双方都有好处,是一次互利互易的公平交易。到1991年6月,泰富改组集资后,股权分配给中信49%,郭鹤年20%,李嘉诚5%,曹光彪5%。泰富正式改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担任其董事长,虽然李嘉诚对促成这件事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从最后的股权分配结果来看,李嘉诚占的股权并不多,可见他做这件事情并不是为了打算让自己获利。

李嘉诚不过是凭借自己的商业地位和商业头脑来帮助荣智健,李嘉诚觉得获利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件事情多交一个朋友。通过李嘉诚的这一次帮助,中信在香港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崛起迅速,逐渐形成了与英资、华资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李嘉诚与中信的交好,也为日后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力帮助中信借壳上市,但最后获利很少,李嘉诚做过很多次类似这样的事情。让别人先获利,这是李嘉诚主张的一种大商人的经商理念。李嘉诚认为商人之间的交往应当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如果商人一味追名逐利,不肯放弃手边的任何一点利益的话,那这个生意就做不长久。

在经商过程中,李嘉诚不会只看重眼前的一单生意,而是更看重日后的长远发展。在生意往来中,既要做成生意,又要和对方交成朋友,可以看到那些非常成功的生意人总是生意旺,朋友多,这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所以就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以商会友,以友促商,相互发展。

俞敏洪在做演讲时,说到关于分享的一个话题:“比如说现在你有六个苹果,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你一口把它们全部吃掉,但你也可以自己吃一个,给别人分五个。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实际上你一点儿也没丢,因为你获得了五个人的友谊。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们就很愿意来帮助你。我吃了你一个苹果,当我有橘子的时候,无论如何我要分你一个橘子。你用这种方式收集了另外的五种水果。”

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企业家却并不能看到其重要性。在利润红利面前,很多人都想多拿多得,根本不想和别人分享。可独享的后果就是与伙伴斤斤计较,最后吵翻,最终使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一位销售主管连续几个月的业绩都十分突出,他的部门的销售总额是其他部门的两三倍,这让公司老板非常高兴,并按照约定,奖励了这名销售主管所在部门一笔丰厚的奖金。

但是这名销售主管并没有把这笔奖金分给手下的业务员,而是全部收入自己囊中,甚至在下属起哄要求他请客的时候,他不屑地说:“部门的业绩之所以这么好,就在于我拥有高超的调配人员的技巧、处理大订单时的果断,和你们有什么关系?等到部门下次拿到更多的奖金,再分配给你们,再请客吧。”

可是,让这名销售主管没想到的是,他的下属从此变得越来越懒散,不仅消极地工作,而且经常迟到早退。连续几个月,他的部门不仅没有拿到奖金,反而因为没能完成销售任务而被扣掉了他的工资,最终,他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了公司。

摒弃自私贪心的行为,与别人一起享用自己拥有的,看似是付出,其实也是得到,分享的过程中,能够找到我们需要的更多东西。李嘉诚与人合作,不会为了自己多得利益就和合作伙伴争起来,他总是会让合作伙伴赚得足够的利润,让自己的合作伙伴和自己合作愉快。这也是李嘉诚教给儿子们的人生道理,一个人不要为了钱而迷失自己的理性,在与人合作时要先考虑别人。

不投机取巧,以诚待人

李嘉诚哲学语录:

问候不一定要郑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英国作家莱辛也曾说过:“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在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品质就是真诚,能够做到诚恳待人,你就会获取对方的信赖,贏得成功。

早年在推销白铁桶时,李嘉诚所在的五金店得知有一家刚落成的旅馆正准备开张,这是推销铁桶的大好时机。因此李嘉诚的同事们想尽办法想要拿下这单业务,但是却总是事与愿违,旅馆的老板死活不肯松口,不愿支付这笔费用。

就在同事们不得不知难而退放弃这单业务时,李嘉诚却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自我挑战的机会,他决定迎难而上,尝试着拿下这笔订单。

刚开始的时候,李嘉诚并没有像其他同事一样,直接找到旅馆老板,游说他接受这笔业务,而是先与旅馆的一名职员时常进行沟通,并最终与他交上朋友。在交谈过程中,李嘉诚从那名职员的口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旅馆的老板中年得子,因为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小男孩一直想要去看一场赛马,但是由于当时旅馆开张在即,老板十分忙碌,根本抽不出时间陪儿子去看赛马。

李嘉诚认为这是一个突破口,他立刻通过这名职员牵线搭桥,并自掏腰包带旅馆老板的儿子去看赛马。实现愿望的小男孩自然十分高兴,时常在父亲面前提起李嘉诚,而李嘉诚的举动也让旅馆老板十分感动,最终同意从李嘉诚手中买下380只铁桶。

还有一次,李嘉诚去写字楼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连续走了几家公司都无人问津。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改变推销策略,比如他会每天早早到客户公司门前,那时公司的员工都还没上班,只有清洁工在打扫卫生。李嘉诚就会帮清洁工打扫,用他的塑胶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洒过水后,地上没有了灰尘,打扫起来就特别省力。清洁工看到李嘉诚帮了忙,同时也觉得这个塑胶洒水器很好用,就会积极向老板推荐。

而有的时候,李嘉诚也会在上班期间推销他的塑胶洒水器,他会对那些有权决定采购的主管说给他一点儿时间,让他演示一下产品的优点,然后李嘉诚便会洒水、扫地,产品演示完了,地也扫完了,卫生打扫干净了,便极少会有人再拒绝购买李嘉诚的塑胶洒水器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在一个表格中列出550个描写人的品质的形容词,让参与试验的人们指出他们所喜欢的品质。结果显示,人们评价最高的品质正是“真诚”,而评价最低的品质则是说谎、装假和不老实。

通过这项试验,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喜欢诚恳可靠的人,而痛恨虚伪阴险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事例也证明,如果你具有真诚无私的品质,能够对别人以诚相待,你的吸引力就会增强,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赖和支持,从而获得更多的机遇,进而获取成功。

王刚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他所在的公司和甲公司有业务往来。这天,他和往常一样来到甲公司洽谈业务,却被告知甲公司的李经理已经被公司免职,以后由新上任的孙经理和他接洽。

在和孙经理谈完业务后,王刚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公司,而是买了一些水果,来到被免职的李经理家拜访他。因为他知道,李经理除了平时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外,并没有其他缺点,平时在业务上也对自己非常照顾,尽管他这次受人陷害被免职了,但是自己不应该落井下石,不再和李经理来往。

由于以前的合作伙伴没有一个人来看望李经理,都在忙着讨好孙经理,此时李经理正在家里感叹“人走茶凉”,看到王刚到来自然十分惊喜,两个人相谈甚欢。临走之前,王刚诚恳地对李经理说:“你是我们公司的老朋友,而我也把你当成朋友,希望以后咱们还能经常往来,不要因为没有业务上的往来而断了联系。”听了王刚的话,李经理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似乎有泪光在闪动。

没过多久,业务能力突出的李经理就在一家大型企业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并且还是担任领导职务。他始终不会忘记王刚在他最困难时去看他的场景,因此把新公司的许多业务都放在王刚的公司做,而王刚的工作业绩自然直线上升,成为公司的明星员工。

俄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在生活中,我们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纯洁的爱情,就需要靠我们自己的付出和真诚,能够真正做到“待人诚恳,用心做事”。

没人愿意和小心眼的人做生意

李嘉诚哲学语录:

谈到和别人合作,大多数老板的思维却是:和他合作我有什么好处?一旦你形成了这种和别人合作就必须占别人便宜的思维,那么你就永远都做不大,因为没有人愿意和小心眼的人来往。而真正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和他合作我能带给他什么好处?

在商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很多商人将这条准则奉为真理。他们认为当利益需要时,对手可以变成合作伙伴,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合作伙伴也会变成势不两立的对手。所以,很多商业上管理者的眼中没有朋友,只有利益,他们为了利益可以和对手交朋友,也可以为了利益和朋友翻脸,变成对手。

李嘉诚在香港商界的口碑是非常好的,他不会把朋友变成对手,只会把对手变成朋友。在李嘉诚看来,生意是做不完的,但交到一个真心的朋友是很难的。所以李嘉诚不会为了钱和利益而失去一个朋友,他会和对手一起合作,共同分享利益,做生意上的好伙伴,他和合和实业有限公司主席胡应湘就是这样的好伙伴。

1987年1月,李嘉诚和胡应湘就曾制订了一个巨大的商业计划,他们想发展西部海港和大屿山,二人联手将这个计划上交给当时的香港政府。这个“西部海港——大屿山战略发展计划”的消息公布之后,香港一片哗然,大家纷纷赞叹李嘉诚和胡应湘的魄力,虽然最后这个庞大的计划最终被香港政府否定了,但李嘉诚和胡应湘的交情并没有搁浅,他们一起联手做生意,互惠互利的事情依然很多。

后来在一次拍地的拍卖场上,二人都想拍下九龙湾24.3万平方米的一块地,于是他们就成为了拍卖场上的对手。这块地是一块“肥肉”,很多其他企业家也很想要这块地。在1987年11月27日的上午,拍卖场内竞拍激烈。李嘉诚势在必得,他先叫价2.1亿,令很多实力不足的地产商干脆放弃竞拍了。

胡应湘也希望拍到这块地,他便大力和李嘉诚竞争,他叫价2.5亿。李嘉诚也立刻回应,叫价3亿。胡应湘也立即抬高叫价,眼看叫价就要超过李嘉诚心中的底线了,李嘉诚认为如果叫价超过了自己心中的底线,那就算自己拍下了这块地那也没什么意义了。于是,李嘉诚派了助手去找胡应湘的助手详谈了一番,然后胡应湘便不再叫价了,这块地自然便被李嘉诚拍下。

胡应湘之所以不再叫价,是因为李嘉诚派助手和他说这块地拍下后,会和他一起开发,那胡应湘自然不需要再抬高叫价了。李嘉诚深刻明白“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这一道理,因此在他多年的经商生涯中,总是尝试着与他人甚至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以实现双贏。而在与胡应湘竞争这件事上,就体现了他的这一思维,并最终避免了两败俱伤,实现了双贏。

在当今这个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中,商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孤胆英雄”并不是明智之举,费时费力,结果也并非如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会孤立自己,而是增强与外界的联系,尝试着与别人进行合作。商人之间互相合作,更加有助于竞争,联合起来,双方从对抗到合作,从无序到有序,从短暂的存在到永久的矗立,竞争力自然也就增强了,企业也就能够得到持续发展。

苏泊尔是中国炊具和厨房小家电的卓越品牌,而金龙鱼则是世界最大的小包装油生产商之一。由于双方都是行业领袖,假如它们能够强强联合,不仅会使各自品牌的冲击力增强,而且还能从中都收获巨大利益,由于两者都倡导新的健康烹调观念,因此这也成为它们合作的基础。

从2003年12月25日到2004年1月25日,两家企业在全国36个城市同步、共800家卖场展开了“好油好锅,引领健康食尚”的推广活动。在活动期间,顾客凡是购买一瓶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或色拉油,就能够领取红运双联刮卡一张,刮开即有机会赢得新年大奖,奖品涵盖了苏泊尔高中低档各种厨房用具。同时,凭红运双联刮卡购买108元以下苏泊尔炊具,可折抵现金5元;购买108元以上苏泊尔炊具,还可获赠900ml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一瓶。另外,苏泊尔和金龙鱼还联合编撰了《新健康食谱》的小册子送给顾客,并举办健康烹调讲座,告诉大家怎样选择健康的油和锅。

由于举行活动的时间正值新年前后,家家都要采购年货,因此人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十分高涨。活动期间乃至结束后,不仅苏泊尔锅、金龙鱼油的销售大幅上涨,而且其健康品牌的形象也深入人心,这正是合作带来的双贏局面。

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过:“合作,在那些妄自尊大的人眼里,它或许是件软弱或可耻的事情,但在我看来,合作永远是聪明的选择,前提是只要对我有利。”创业成功之路漫长遥远,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要想快速到达成功的彼岸,就要学会与人合作,共赢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有一个食品加工商,他的产品在当地卖得不错,但就是一直打不进外地市场,顾客受众群仅限于当地人群。当地有一家物流公司,它的经营状况也一直业绩平平,于是,想要寻求发展的物流公司老总找到食品加工商,提出合作。

物流公司老总说:“只要我们合作,我可以把你的产品运向全国各地,你可以省掉一大笔运费,这笔钱可以用在你的产品营销上。而我则能借助食品加工厂的需求提升自己的业务量,也能通过这次合作,给我的公司在外省打出广告,我们如果能够合作,可谓一举两得。”

食品加工商觉得物流公司老总说得很有道理,立刻同意了他的合作请求。于是,在签署了合作协议后,两家的合作便正式开始了。运输有了保障之后,食品加工商打开外地市场便捷了许多,没过多长时间,他的产品就顺利在外省打开了市场,而物流公司也在外省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熟的企业要学会与其他企业合作,实现双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得更好,将自己的商业活动推向另一个高峰。

发掘对手缺点不如学习对方优点

李嘉诚哲学语录:

我们要和对手相比,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尤其,我们更要看到对手的长处。人们经常花很多时间去发掘对手的缺点,其实看对手的长处更为重要。

价值规律决定着做生意时一定会遇到对手,有一些企业在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后,会感到非常恐惧,它们将竞争对手视为仇人,想尽办法要消灭它。其实,有些时候,有竞争对手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它们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和企业的创新精神。学会欣赏和学习你的竞争对手,是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的最高智慧。

选择什么样的竞争对手的权力在企业家的手里,也考验着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一般来说,企业家喜欢选择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企业做对手,而李嘉诚则更愿意选择强者为对手。就好比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往往在与比自己强的对手同场比赛时才能发挥出潜力,同样,强劲的对手往往更能激发李嘉诚的斗志。

在创业之初,李嘉诚就一直研究着香港的老牌英资企业的种种动向,并将它们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与它们有过多次交锋。

20世纪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李嘉诚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赚钱的机会,他开始涉足地产行业,大量收购土地。在这期间,他就曾与英资怡和财团控制下的置地公司为了争夺地铁中环和金钟站的地面建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最终的结果是,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战胜了实力雄厚的置地公司,这个“小蛇吞大象”的经典战役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1978年,李嘉诚又把目光对准了另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坭,很快在股市上收购了青洲英坭25%的股票,并出任该公司的董事。紧接着李嘉诚集中火力,对英资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记黄埔穷追不舍,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记黄埔的股票,并最终在1979年以6.93亿港元的价格,从汇丰银行手中接管了和黄,在香港经济格局历史性的变革中留下了壮丽的篇章。

尽管李嘉诚与这些老牌英资企业屡屡交锋,并都大获全胜,但是它们并没有因此与李嘉诚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相反在每一次战役之后,都能握手言和,并联手发展一些项目。选择优秀的对手进行竞争,并最终与它们结成合作伙伴,这是李嘉诚创造的“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的奇迹。

优秀的竞争对手是一笔财富,成熟的企业都会对这样的竞争对手给予足够的重视。就如同一枚硬币,企业是这一面,那么竞争对手就是另外一面,两者之间不可分割。因此,尊重对手,尊重彼此之间的游戏规则,就是尊重自己、壮大自己。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对这一问题说过如下的话:“阿里巴巴没对手是很痛苦的,到处找,这个也是,那个也是,弄得自己很累。但是淘宝有对手,淘宝的对手是eBay,我们认为是伟大的eBay。你打拳碰到泰森,你可能会认为很倒霉,其实,你能够找到世界一流的对手,我认为是一件很好的事。如果你打球碰到乔丹,那是一辈子幸运的事。所以我觉得淘宝能够向eBay这样的对手学习,那是一种福气。”

同李嘉诚、马云一样,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一贯主张向优秀的企业学习,即使它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华为从创建之初开始就始终是一种放下架子虚心学习的态度,通过学习,华为寻找到自己与优秀企业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地弥补自己,逐渐发展壮大。

早在1992年,任正非为了了解世界顶级企业的管理经验,就曾远赴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进行考察,并走访了阿尔卡特、西门子等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技术。1997年,任正非又先后拜访了美国休斯公司、IBM、贝尔实验室和惠普等4家公司,对它们的了解让任正非感到震撼,给了他很多触动和启示。任正非清楚地认识到,华为与这些跨国企业之间的差距十分巨大。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造计划。从1998年开始,一场酝酿己久的变革在华为内部展开,所有华为员工开始进入到全面学习西方经验、反思自身、提升内部管理的阶段。

作为华为同城的竞争对手中兴通讯,曾经在很多领域与华为直接交手,甚至有的时候会争得你死我活,但是任正非看得更多的是中兴通讯的优势以及华为的劣势,他曾仔细分析过中兴通讯的优缺点,并号召所有华为人多向对手学习,以完善自己。任正非曾说:“中兴公司与我们同在深圳,朝夕相处,文化比较相近。中兴在‘做实’这个方面值得我们基层员工好好学习。华为在‘作势’方面比较擅长,但在‘做实’方面没有像中兴那样一环扣一环,工作成效没有它高。”

正因为任正非能够虚心向优秀企业学习,才提升了华为的竞争力,使得华为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的发展和旺盛的活力。

李嘉诚、马云和任正非这些成功企业家的经历告诉我们,竞争并不只意味着你死我活的对抗,更意味着多了一个学习的参照者和督促者。一个想要快速发展的企业必须主动选择优秀的竞争对手,因为强劲的对手是进步的助推剂。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乃至向一切优秀企业学习,不仅可以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最终超越竞争对手,走向成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李嘉诚哲学语录:

假如今日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苟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借助马匹的人,不一定是跑得快的人,却可以行千里路;借助小船的人,不一定是会游泳的人,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擅长借助身边的事物。

荀子的这段话可谓是至理名言,形象地说明了善于借用其他事物来提升自己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华,能力多么强,他的智慧和才能也是会有一定局限性的,唯有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智慧,取长补短,为己所用,才能收获成功。成功的企业家大多都是善于借用“外脑”,把他人的智慧拿来己用的人,李嘉诚就是其中一个。在长实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李嘉诚就像古代的孟尝君一样,十分重视拉拢外面的“客卿”,通过他们的出谋划策来壮大集团。

李业广既是“胡关李罗”律师行的股东之一,又持有英联邦的会计师执照,有两把刷子,在业界内的名气很盛。有人却说李业广是李嘉诚的专用律师,李嘉诚解释说:“哪有,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让李业广为我自己所用。”

李嘉诚也不是自谦,李业广确实在香港颇有名气,他身兼20多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相当于兼任着香港上市公司四分之一的董事;此外,他还是香港许多有钱人的高级参谋。有着这样身份的李业广,虽然不是见钱眼开之人,但是一般的大亨还真难请到他。不过,他却在长江上市时就做了首届董事会董事;长江做大后,他做了长江旗下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两李合作之后,为长江实业制订了很多扩张计划。

李业广向来为人低调,一般都在幕后为李嘉诚卖力。直到1991年,李业广做了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主席,他才声名大噪。在李业广之前,做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董事局主席的都是香港的知名人士,如:金银会创始人胡汉辉、股坛的大人物李福照、慎生银行的主席利国伟。

李业广做联所董事的消息一传出,各大报纸关于李业广的消息铺天盖地,在介绍他时是这样说的:“胡关李罗”律师行合伙人,长江实业集团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由此可以看出,公众对李业广对长江的贡献极为认可。

证券专家杜辉廉,是一位出身于伦敦证券经济行的英国人。上世纪70年代,杜辉廉作为惟高达证券公司的代表来到香港,并与李嘉诚相识相交。李嘉诚在计划长江股市的收购时,多次请教杜辉廉,杜辉廉也经手了长江实业和李嘉诚家族的股票买卖,被称为“李嘉诚的股市经济”。

后来,尽管身兼两家上市公司主席的职务,但杜辉廉一直在给长江实业做顾问。1990年底,李嘉诚与中资公司的每一次合作,都向杜辉廉进行了专业咨询。曾有一次,当被《明报》的记者问到自己的智囊团有多少人时,李嘉诚说了实话“数也数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了”。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预先写好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在当今社会,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借助别人的智慧解决和处理问题,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在清理祖宅的时候,发现了好多破旧的古董,因为自己不是专家,不知道这些古董的价值,于是他就开始向外界大肆宣扬自己家里有古董,果然吸引了很多收藏者上门看货。

农民每次都会让收藏者自己挑选古董,然后再试探性地问收藏者愿意出多少钱购买,当收藏者给出一个价格后,他会在这个基础上适当提高价格。收藏者觉得不合适,就会离开,觉得合适同意后,农民又会提高价格,直到收藏者认为价格过高不得不离去。

因为不断有收藏者上门,所以农民凭着这个方法,渐渐猜出了这些古董大概应该是什么价位。等到知根知底后,他才出售了自己手中的全部古董,而没有蒙受一点儿损失。

在当今社会,“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人生的谋略,因为个人的力量及智慧总是沧海一粟,想要收获成功,少不了要借助别人的智慧。学会巧借他人的智慧,必定能像农夫一样事半功倍,轻松获得成功。

20世纪50年代,霍英东将投资重心转向房地产行业。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和其他房地产商一样,先用全部的资金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来获取利益。但是由于他的资金少,进展就比较慢。霍英东苦苦地思索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但是始终没有结果。

有一天,有个朋友找到霍英东,说要买楼,但是此时盖好的楼己经全部卖完,他只能让朋友再去别的楼盘看看,结果朋友一指窗外正在建筑的楼房说:“把这正盖着的楼卖我一层怎么样?我先预约。”

听了朋友的话,霍英东突然脑中灵光一现,他说:“当然可以,不过你要预付定金。”朋友笑着说:“好,等到楼盖好后你把我指定的楼层卖给我,我就把剩下的尾款交齐。”

通过与朋友的对话,霍英东想到了一个赚钱的方法,因为在当时的香港,实行的是一手交钱一手接屋,否则开发商是不会给你钥匙的。但是由于房价过高,想要买一套房,就要准备大量的现金,穷人根本买不起房,而富人也不喜欢大量囤房,因此房地产的经营也就不可能太兴旺。朋友的启发让霍英东看到了推动销售的办法,他立刻采取房产预售的新办法,只要预付10%的定金,就可以购得即将破土动工兴建的新楼,这样不仅让穷人只需要付一小笔钱,就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权,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而且霍英东也能够回笼资金,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没过多久,利用别人的智慧就让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赚个盆满钵流,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想成为成功者,但是在前行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因为自身原因早早缴械投降,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到,也不会利用身边的资源。放弃可以借用的头脑和智慧,恰好证明自己没有头脑和智慧,从别人身上吸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己,这比从别人身上获取金钱更为实惠。

有时候“退”要比“进”更有力量

李嘉诚哲学语录:

人面对力所不能及的事时,往往逞一时之气,显一时之威,到头来只能是自己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我们常常缺乏进退自如的状态,往往为了某些既得利益拼命争取,就算力所不及也毫不在意,到头来甘苦自知。与其那时来收拾残局,甚至造成亏本,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克制一些。对本身力所不及,又面临强大竞争对手,可能使己受损的事,不妨以“和”的心态来面对,以求双方合作,双方受益。

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生意场上,经商的高手无不是进退自如的策略大师。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家,不会一味地争强好胜,而是会在市场竞争中的必要时刻,宁可退后一步,也不会盲目增资和扩张。他们能够做出一点牺牲来给日后更大的迈步做铺垫,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懂得退让的人,迟早会将企业带入险境。在竞争中的进与退,体现着一个商人的眼光、智慧和胸怀。

有一年,香港特区政府出现了财政紧张,为了缓解这一状况,特区政府想要将中环海边康乐大厦所在的那块土地拍卖掉。这块地皮面积很大,而且处于黄金地段,很有升值的价值,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地方。这个消息传出后,很多商人纷纷加入投标中,想要购得这块地,就连不在香港的商人听闻了这个消息后,也纷纷回港参与投标。

参加投标的人虽然多,但真正有实力能够购下这块地的只有在香港的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和英国的渣打银行。特区政府出于各种考虑,不想让香港以外的人士购买这块地,便有意想让这两家中的一家获胜,于是采取了暗中投标的方式。

李嘉诚虽然对这块地皮很中意,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在心中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底线,如果超过底线,那就算把地买回来也是亏本。可是渣打银行却一心要得到这块地,渣打银行之前与长江实业有限公司有过多次竞争,但都败给了长江实业,所以为了挽回面子,它非常想要投中标,以至于拼命提高价格。

李嘉诚报了他心目中的价钱28亿港元,但渣打银行不了解,他们认为李嘉诚可能会为了得到这块地而报高价,于是渣打银行也报了高价,足足有42亿港元,这样高的价格,最终自然是渣打银行贏得了这次的投标。

本来,渣打银行觉得这一次能够胜利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正当渣打银行上下举杯欢庆这次胜利时,得到消息的员工回来说李嘉诚的报价比他们的要少14亿港元,这个消息让渣打银行的高层大吃一惊,他们的总裁惊得连杯子都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他们万万没想到李嘉诚只会报这样的低价。

李嘉诚没有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他冷静思考之后,做出了理智的选择,经受住了黄金地段的巨大诱惑,果断抽身,将这块地留给了渣打银行。表面上看是李嘉诚输了这场竞争,但实际上却是他赢得了胜利。如果李嘉诚一心想要赢得这块地,拼上身家,没准也能竞争过渣打银行,但那样做完全是为了赢得竞标,最后虽然贏了竞争,却买回了一块赔本的地,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在每一次竞争中,李嘉诚都会留有余地,他不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顾一切。在李嘉诚的人生观中,有前进就有后退,进退之间,才是人生的大天地。一味地前进,最后只能逼得自己走向被动,只能是得不偿失。

一天,一个经常进山砍柴的老汉突然发现了一眼泉水,这股细细的泉水沿着窄窄的石缝向下流淌,将正下方的岩石冲刷出一个浅坑,坑里除了积蓄的泉水之外,竟然还有一些黄澄澄的金沙。

砍柴的老汉惊喜地捧走了金沙,由于金沙每隔十几天就会铺满浅坑,所以老汉每隔十几天就会进山一次捧走金沙,他自然也就过上了富裕生活,再不用每天受苦受累地上山砍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汉渐渐感到不满足了,他决定进山拓宽石缝,增大泉水的流量,这样就能冲来更多的金沙,带给自己更多的财富。没过多久,老汉就进山将石缝凿宽了,回到家后,一想到自己将获得更多的金沙,他欢喜得连做梦都笑出声来。

谁知事与愿违,十几天后,当老汉进山以后,发现由于水流增大了,导致金沙难以沉淀下来,金沙不但没有增多,反而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失去金沙的老汉,不久又陷入到贫困中。

在竞争中消灭所有的竞争对手,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始终是商人的不懈追求,但是,一家经营顺利、业务蒸蒸日上的企业,在面临诸多不可预知的未来时,最好的策略就是“以退为进,转攻为守”。退一步,避开竞争对手和竞争矛头,减少正面沖突带来的风险,降低促销成本,才能蓄积强大的力量,在日后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否则,盲目地增资或扩充,就会像故事中的老汉一样,最终栽了跟头,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有时候“退”要比“进”更有力量。

广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

李嘉诚哲学语录:

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做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全球性的石油危机,香港也受到波及,特别是塑胶行业受到的影响十分巨大。因为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要依赖于进口,而香港进口商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趁机哄抬物价,导致塑胶原料价格持续飙升。年初时塑胶原料的价格仅仅是每磅0.65港元,到了秋后竟然暴涨到每磅4-5港元。塑胶制造业陷入集体恐慌的结果就是许多企业因为原料准备不足而不得不关门停产。

这场危机对李嘉诚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他的长江实业公司准备了充足的原料库存,而且此时李嘉诚的经营重心已经从塑胶行业转向地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危机对李嘉诚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他完全可以落井下石,踩沉竞争对手,独霸整个塑胶行业。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李嘉诚深知,即使自己真能扼杀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独霸一个行业,所以,作为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此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力图解救众多同行于危难之中。原来单个塑胶厂家由于采购量小而无法直接与国外的供货商直接联系,导致进口商垄断市场,哄抬价格,在李嘉诚的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由公司出面直接从国外大批量采购塑胶原料,以此打破进口商的垄断,共同对抗不法商家。

联合塑胶原料公司直接从国外采购的塑胶原料,价格自然便宜,李嘉诚将这些原料按照原价分配给各股东厂家。由于失去了直接采购的优势,进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不得不主动降低价格。至此,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变得烟消云散。

值得一提的是,在救市的过程中,李嘉诚还将自己公司中的库存原料匀出了1000多万磅,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卖给那些因缺乏原料而停产的入股厂家,在直接购入国外厂商的原料后,李嘉诚又把长江本身20万磅的配额,以购入价格转让给了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厂家。在这次危机中,李嘉诚不仅没有趁机打击同行,反而对竞争对手雪中送炭,鼎力相助,这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也为日后生意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李嘉诚多次强调“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管理者在与他人合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利益,而是要先以诚意打动对方,和对方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朋友关系,这样自然就不愁没有生意可做了。

一个人在急匆匆赶夜路的时候,看到另外一个人远远走来,手里提着一个灯笼,微弱的灯光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这位赶路的人非常感激地走到这位提灯笼的行人面前,对他道:“谢谢您的灯笼,照亮了前方的道路,不然我很可能就撞倒您了。”那位行人微笑着说不用谢,这时,赶夜路的人才发现这位提灯笼的行人竟然是一个盲人。

这个人非常惊讶地问道:“您是一位盲人,为什么走夜路还要打灯笼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那位盲人晃了晃手中的灯笼:“如果没有这盏灯笼,你不是就会撞倒我?我提灯笼不是为我自己照亮路,而是为前进的路人照亮路。”

这位盲人虽然自己看不到路,走夜路根本不用提灯笼,但是他为别的行人着想,让他们能够在漆黑的夜色中看到一抹亮光,从而不会撞到自己,或者不会被脚下的物体绊倒。盲人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行为,在李嘉诚的身上也有体现,李嘉诚在与人交往时,从不考虑自已是不是会吃亏,他总是先为对方考虑。

人们在步入社会后,总是急于扩大社交圈,希望能够接触不同的人,发展自己的社会资源,以确保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但越是心急,越是将社交当作让自己赚取利益的一种途径,反倒越是无法拓展开生意圈子。但李嘉诚觉得,做不做得成生意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能交到朋友。在李嘉诚看来,生意是做不完的,但朋友要比生意更重要。

有两个人在一处鱼塘垂钓,他们的技术都很好,没过多久,他们就各钓了满满一桶鱼。两个人的钓鱼技术让其他垂钓者羡慕不己,于是纷纷上前请教。一个钓鱼高手害怕别人学会自己的技术后钓到更多的鱼,于是对求教的人爱答不理,而另一位则对求教的人有问必答,甚至手把手向他们传授起自己的垂钓经验。

就这样,一直到傍晚,这名垂钓高手才有时间休息一下,此时另一个垂钓高手又钓满了半桶鱼,准备回家了。就在那名热心的垂钓高手也准备拎着之前的那桶鱼回家时,向他求教过的人们纷纷围了上来,把他的另外一只桶装满了鱼。就这样,他在收获两桶鱼的同时,还收获了一群新朋友。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当你帮助别人获得成功——钓到大鱼之后,自然会得到回馈。在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打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但首要的原则应该是做好自己,以诚待人,以德服人,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别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