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美好的事情越难办,这就好比一棵要保护小树的大树,既要让小树受到风雨的洗礼,又要保证小树不受到风雨的摧残一样。你既要严厉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勒令其改正,又要向朋友一样对他和颜悦色,想想都很难。但你不能因为困难而不去努力,只要你把握好教育的尺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你一定可以做一个既宽容又有威信的妈妈。
案例分析
衣着时尚个性独特的小龄是个80后辣妈,性格火爆的她对儿子十分严厉。小龄的观点是“孩子不打不成才,坚决不能让孩子毁于溺爱”。80后偏激的个性在这个观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看起来是有些荒唐。不溺爱孩子没错,但也不能用暴力方式对待孩子。
屈服于小龄棍棒下的儿子,对她是避之不及,生怕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又要受一顿皮肉之苦。儿子的疏远当然躲不过小龄的眼睛,她很快就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其实,她很清楚和儿子的相处方式存在问题,但她并不认为是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反省自己的行为,甚至是一错再错。
放学回来后,儿子把课本摊在桌子上准备写作业,看到花盆想浇水,却不小心把课本打湿了。“唉,又要挨打了!课本啊课本,你快点干吧!别让妈妈发现你是湿的。”儿子一边擦拭课本,一边祈祷着。
“儿子,作业写的怎么样了?”小龄推开儿子的房门。
“还没写好呢!”儿子吓了一跳。
“怎么了?我是母老虎吗?说句话你都能吓成这样!”小龄来到儿子身边。
“这是怎么回事?课本怎么全湿了?”小龄的声音立即变了,“是不是因为贪玩把课本弄湿的?”
“此刻要是说实话,妈妈的巴掌立马就会打到我屁股上。”儿子心想,“要想屁股不开花,就不能让妈妈知道。”
“呃,今天值日时同学不小心把水洒到课本上了。”儿子打定主意不告诉妈妈实话。
“是这样啊!以后注意点!别傻乎乎地看到别人洒水还不知道躲!”小龄把刚举起的手放了下来。
为了不使躲过妈妈的魔爪拍下来,儿子成功地打造了第一个谎言。
看来,小龄的威严已经开始起反面作用了。孩子本来是单纯又无辜的,就算偶尔犯些小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历练。妈妈不应该为了孩子的一些小错就大动肝火,其实,只要你告诉孩子正确的道理,孩子自会明白妈妈的苦心。
“圆圆,你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小蝌蚪长什么样啊?”同学问道。“当然想啊!上语文课时我还在想,要是能看到小蝌蚪找妈妈就好了。”圆圆回答。“太好了,我们一起去看吧!听说学校后面的池塘里有很多小蝌蚪。”放学后,同学拉着圆圆直奔池塘。
那天正好是外婆的生日,妈妈一大早就跟圆圆说过:“放学赶快回家,一起去给外婆过生日……”但得先回家完成作业,如果回家迟了,作业写不好,外婆还盼不到她们。
小孩哪里长记性,看见小蝌蚪就忘了别的事,妈妈在家都望穿了眼睛还等不回圆圆,跑到学校去找,守门的大爷说,圆圆跟几个同学到学校后面的池塘看小蝌蚪去了。果然,当妈妈发现圆圆时,她正跟几个同学趴在池塘边上,看得津津有味儿。
“圆圆,妈妈早上跟你说过什么?”妈妈忍着一肚子气,还好,总算孩子没出事。
“啊——妈妈,对不起,我们要去外婆家……”圆圆恍然大悟,并等待着妈妈大发雷霆。
“嗯,现在还来得及,不过你先失约了,因此晚上回来后必须先完成作业才能睡觉,要么就不去外婆家,你可以完成作业,吃晚饭,然后按时睡觉……”妈妈跟圆圆商量这件事,表情非常认真严肃,但并不给圆圆压力,只是让她选择一种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的方式。
“妈妈,我担心作业写不完,还是留在家里写作业吧,祝外婆生日快乐。”圆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作业题,颇感压力,于是放弃了去外婆家做客的机会。
妈妈感到非常欣慰。于是鼓励圆圆:“要是等会儿外婆给你准备了好吃的,妈妈一定帮你捎回来。”圆圆一听有好吃的,别提多开心了,对妈妈也心存感激。
妈妈在孩子面前无疑是有威严的,她的出现让孩子一下子从小蝌蚪的世界里回过神来;但妈妈也是宽容的,就算再生气,她也没有对孩子大呼小叫;同时,妈妈也不纵容孩子的错误,她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带来的结果,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孩子心服口服,也加深了孩子对她的敬爱。
反思
能不能让孩子对你既爱又畏,全靠你自己努力。做得好了,孩子得以健康成长,你也身心舒坦,皆大欢喜;做得不好,孩子委屈你憔悴,一大悲哀。作为妈妈,你是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引导者,你要为孩子打开生活之窗,让孩子更好地吸收阳光。所以,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你一定要理智,宽容,不可忽视孩子的问题,也不可对孩子大加指责。你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原谅孩子的错误之举,给孩子指导一条正确的道路。只有这样,你的宝贝不仅会信服于你,也会对你充满爱意。
怎么做?
1.估计你小时候也幻想过反抗来自父母的“暴力”,如今别又让悲剧出现在孩子的生活里。千万别来不来就打人,给人多点阳光和鼓励不行吗?!生活又不是演《水浒》,打打杀杀就可以把人教训得服服帖帖。
2.让孩子试着承担责任,比如为个人的小错误买单。别以为他小就可以任意犯错,一天小两天大,有时孩子也很贱,别错把放纵当作宽容,你不让他尝到“苦头”,他是不会明白苦果子有多难吃的。
3.作为母亲,你应该是仁慈和善的,不要向对你的老公那样成天唠叨孩子,当孩子犯错时,以爱去感化孩子,别有事没事就拿N久前的错误说事儿。
4.做孩子的榜样,要诚实守信,坚强勇敢,自信善良,对待孩子要恩威并重奖罚有度。说实话,做到了这样,我觉得每家客厅里都可以挂块“模范妈妈”的牌匾了。
第四节 半经验半摸索战术:不把个人总结强加于孩子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听我的没错。”“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不听我的,你准会后悔。”父母曾不止一次这么跟你说,他们希望你能少走点弯路,少吃点苦头。可是,你并不喜欢他们在你的事情上指手画脚,甚至觉得他们啰嗦讨厌。虽然你知道,父母很可能是对的,可你还是希望按自己的方法去试一试,就算失败也心甘情愿。
现在,轮到你当父母了,你的孩子就像当年的你一样,希望父母不要干涉他的生活,希望你不要用自己眼光去看待他做的事情,同时也希望你不把你的总结强加给他们。你知道不应该干扰孩子的想法,你同样知道大人的思维在孩子那里没用。可是,你感到无比的艰难,你不愿看到孩子走冤枉路,你希望把知道的都告诉孩子。于是,你忘了曾经的烦恼,再一次地把烦恼加到孩子身上。
案例分析
袁艺从小到大一直品学兼优,她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虽然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可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她还是栽了跟头。
两岁的女儿喜欢玩积木,每次玩积木都会把周围的一切抛在脑后,甚至妈妈叫她吃饭也不搭理,这点颇令袁艺恼火,她不能接受如此没教养的孩子——显然,她已经把孩子放在社交场合中去了。
也怪袁艺太过苛刻,毕竟是个小毛孩,人家刚刚对这个世界有了些许新的认识,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奇妙和新鲜,有时难免太聚精会神地玩游戏或沉迷于某个新鲜事物上,因此跟大人的互动脱臼,这些都属正常现象,大人不必太过斤斤计较,也不应对小孩的性质妄下结论,尤其不能对小孩施加压力,强迫其改变。
袁艺在这件事上就没处理好,她见不得孩子“没礼貌”的状况,因此一旦发现此种现象就会强迫孩子从梦幻世界回到现实中来,并且加上一通孩子根本听不懂的说教,内容大致离不开“修养”、“礼貌”等。
两岁的孩子,心里根本没有人际交往的观念,所以不存在没有教养不懂礼貌这一说法。袁艺用大人的思维去考虑孩子的行为欠妥。
相反,孩子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是他和这个世界交流的方式,也是智力发育兴趣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妈妈自以为是地打扰,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同时更破坏了孩子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脑子里无法形成一个轮廓分明的模式。
不是恐吓你,还有更糟糕的,长此以往,孩子在思考中就极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哪怕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思维,他们甚至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某些怪癖,比如对别的声音“过敏”,闻声即色变,不由地产生恐慌感……
如果你费尽千辛万苦,就把孩子培养成了以上的悲剧,我会把你划分到社会的罪人一边去。所以,再次警告:大人自认为正确的个人总结在孩子这里,并不是每个都适用的。
暖暖是一个8岁的女孩子,她酷爱画画,渴望将来成为一名画家,像徐悲鸿那样,或者像齐白石那样。然而,妈妈认为女儿已经上小学了,学习越来越紧张,所以经常阻止她画画。上幼儿园时画画是打发时间,或者智力开发,现在画画就是耽误学习了。
劝孩子好好读书没错,可是,不能因为读书而剥夺她做其它事情的权利,快乐读书才是好事,如果妈妈不断施加压力,就会让孩子反感,自然也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暑假时,妈妈为暖暖找了家庭教师补习功课,顺便帮她预习下个学期的课程。把她的整个假期都占用了,暖暖心里非常反感,可是妈妈根本不理会她的感受,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说:“乖女儿,妈妈都是为你好,我还能害你不成?!”其实暖暖平时成绩很好,并不需要多余的复习,而且,她的学习能力很强,只要告诉她该怎么做,她也会预习功课。可是妈妈说:“小孩子多学点有好处,请个老师来管管你,总比你在家画画强吧!”妈妈也知道暖暖爱画画,可就是不给暖暖机会。
培养孩子的兴趣多么重要啊,甚至有的家长去帮孩子报辅导班,可这个妈妈的经验是,画画学得再好也没用,没有语文、数学、英语来得实际。孩子的小小爱好,就这么被妈妈无情地打压了。
妈妈的独断,也让暖暖学会了躲闪:“你不是不让我画吗,那好,我就偷偷地画,不让你看见总行了吧?”于是,暖暖每天夜晚躲在被窝里和妈妈玩起了捉迷藏,第二天在老师讲课时打瞌睡。
这样的情况其实可以避免,画画和学习,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敌我矛盾,孩子完全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享受画画的乐趣。可是,妈妈却把画画当作女儿学习的大敌,用自己的思维强迫孩子,致使孩子不得不放弃一样去和妈妈对抗。
反思
每个妈妈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的道路更加宽阔平坦。可是,她们却常常忘了询问孩子是不是需要妈妈的帮助。我知道你有一大堆人生经验和总结,它们曾经帮助过你,可那仅仅是你的财富,对于孩子来说不一定有用。如果你不尽快走出经验主义的误区,硬是把个人总结强加到孩子身上,那将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卯着劲儿去和你作对。也许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正确或是完善,但他在付诸行动时一定会发现,到那时你再说出自己的意见,总比在开始时硬生生地打断他的思路强得多。
怎么做?
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孩子作为一个个体,需要自由的空气。妈妈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去控制孩子,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自做事。
2、如果有人强迫你去做你不愿做的事情,你一定会奋力反抗,孩子也一样啊!你不尊重他的想法,强迫他按照你的思路去走,他当然也会反抗了,就算明着抵抗不了,他也会暗地里做点小动作。
3、多姿多彩的人生与个人广泛的兴趣爱好分不开。作为妈妈,你应该尊重并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其适当的发展,而不是用个人经验说事,阻止孩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