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楚史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5599800000008

第8章 渗透:辉煌壮丽的寻霸之旅(4)

宋国传到宋襄公时,已是第二十世。宋国经过二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国力在周围诸侯王国中也算是强大的了,况且它还是公爵之封国,政治地位比楚国要高。宋国一直比较注重与齐国的关系,两国可谓友好长存。在齐桓公称霸中原时,宋襄公紧随其后,多次参加会盟和征战,确实对齐国的霸主地位起到了推动作用。宋襄公也以此为荣,自认为是齐桓公的“铁哥们”,有这位大哥罩着,荣耀和富贵那是肯定的了。宋国常借齐国之势,对一些诸侯国狐假虎威,到处炫耀,以天下老二自居。

齐桓公在世时,曾将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在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趁齐国内乱之机,率领几个诸侯国攻入齐国,赶走了齐国公子无诡,迎立公子昭为齐孝王。这使得宋襄公更加得意,觉得自己有义务也有资格继续齐国的霸业。

宋襄公是历史上有名的仁义之君。他认为,霸主不一定要靠武力,只要能联合各诸侯国举行会盟,就可以称霸了。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会盟筹备。

公元前639年(楚成王三十三年)春天,宋襄公向齐国和楚国发出了会盟的邀请,地点当然定在宋国的地盘上,即在鹿上(今安徽阜阳南)。齐孝王因宋襄公辅助自己当政,欣然答应了。楚国也出于谨慎,勉强答应参加。宋襄公很是兴奋,但也充满疑虑。于是他召集群臣商量如何开好这一会盟。而宋国公子目夷劝谏说:“宋国不要组织什么会盟,不然会给宋国带来祸患。”宋襄公这时正是得意忘形的时候,哪能听得进这样的建议。

在这次会盟上,宋襄公要求楚成王允许当时归附于楚国的中原诸侯国尊奉自己为盟主,而且还决定当年的秋天,在宋国的盂(今河南睢县东南)再次会盟。楚成王与其父文王、其祖武王不同,有很深的城府,也很狡猾,头脑灵活,可谓难得的政治家。他在会上爽快地答应了宋襄公的所谓霸主之要求,但当他回到楚国王宫后,大骂:“宋襄公这个老不死的,竟敢胁迫我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还一而再地召开会盟,这样不知天高地厚,我一定让他尝尝痛苦的滋味。”

当时的会盟有两种,一种是乘车之会,与会的诸侯只能带乘车去;另一种是兵车之会,与会的诸侯要带一定数量的士兵和车辆前往。这次盂之会盟,按规定是乘车之会。然而,楚成王却按照兵车之会准备,一场潜在的军事危机即将爆发。

很快会盟的日子到了,郑、蔡、陈、许、曹等应邀之诸侯国纷纷按时来到会盟地点,而楚国则姗姗来迟,齐国国君压根儿就没有露面,这让宋襄公很是愤恨,但还好有楚国这样的大国参加,也是可以的了。会盟依然由宋襄公主持。在正式开会之前,宋国公子目夷再次向宋襄公建议:“楚国乃蛮夷之地,楚人是不会时时刻刻遵守礼仪规则和会盟规章制度的,他们出尔反尔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做好必要的应对准备,加强军事力量,以防不测。”宋襄公连连摆手:“我们不要把人家想得那么坏,楚国还是讲信义的。”

于是,宋襄公大声宣布:“会盟正式开始,请大家肃静。首先请楚君登坛。”宋襄公的目的是想让楚成王主动发表承认自己为盟主的言论。可楚成王不吃他这一套,径自走向祭坛,随后一些小喽啰侯国跟随着,簇拥着。宋襄公一看这形势,赶紧拉着他的大臣们快步迈向祭坛,并且主动开始一番演说,先是赞美齐桓公的历史功绩,接着诉说自己如何帮助齐桓公稳定中原局势,最后摆出了自己要接替齐桓公继续中原的霸业,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心思。

还没等宋襄公说完,楚成王就不耐烦了,他应声呵斥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还敢称王称霸,今天就让你尝尝楚国的威力。”只见楚成王一挥手,祭坛四周伏兵骤起,当场活捉宋襄公。楚成王开始发话了:“请各位兄弟不要惊慌,我只是替大家出口恶气,惩罚这个耀武扬威的家伙。”楚成王当场宣布了宋襄公的六大罪状:一是趁齐国混乱之际,带兵入侵,干涉他国内政;二是滕国国君赴会迟到,他竟然对其进行羞辱;三是以人替换牲畜祭祀,这完全抛弃了以人为本的治国之本;四是曹国因一点失礼,就遭受惩罚,这完全是恃强凌弱;五是自不量力,竟然想当盟主,他有何资格;六是妄自尊大,不知廉耻。

楚国一不做二不休,押解宋襄公进攻宋国。当然,宋国也不是那么轻易被占领的。当公子目夷在混乱之际逃回宋国都城后,宋国臣民一致拥戴目夷为国君,临时摄政,以指挥大家共抗楚军的进攻。楚国想以宋襄公要挟宋国投降,但宋国臣民并不买账,继续守城誓死抵抗。连续三日,楚国都攻不下来。楚国君臣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处理目前的局势。有人提出干脆把这个呆若木鸡的宋襄公杀了算了,留着他毫无意义;有人建议释放宋襄公,通过政治途径解决这一争执不下的局面。最后,楚成王同意遣使到鲁国,通过鲁国来使双方和解。这样,既不丢楚国的面子,又能缓解与鲁国的紧张关系。

发生这么大的变故,鲁国国君早已得知。当楚国使者前来告知来意后,鲁国国君左右为难,不去吧,又怕楚国前来寻事;去吧,祸福难料。鲁国大夫劝说暂不要惊慌,先去看看再说。

当鲁僖公来到前线战地,那些滞留的诸侯国君就像见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赶忙迎了上来。这时,郑文公发话了:“不如让楚成王做我们的盟主吧。”这一号令,让在场的诸侯国国君大惊失色。但静下来想一想这也正常,毕竟楚成王与郑文公是姻亲关系,楚成王的妹妹嫁给了郑文公,关键时刻,妹夫替大舅子说话不是很正常的吗?但这些诸侯国国君却不敢响应,当然也不敢反对,只是默默地低着头,像是霜打了的茄子。鲁国是礼义之邦,在中原诸侯中也是有一定威望的,这时也该鲁僖公出面了,于是他慷慨陈词,提出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靠武力是不能让人心悦诚服的。他建议楚国释放宋襄公,如此大家则愿意尊楚成王为盟主。楚成王一听,这对自己是有利的,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于是,楚成王提出冬季举行会盟。后在会盟上,楚国信守诺言释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此时是敢怒不敢言,好在他回到宋国后,公子目夷主动让位,宋襄公又恢复了国君之位,这也算是祸中得福吧。按道理,他应该知足了,但春秋战国之时,夺取话语权,尤其是政治话语权,是每一个诸侯国的梦想和目标。

就在第二年,郑文公再次朝见楚成王。宋襄公以为复仇的机会到了,率领宋、卫、许、滕四国联军攻打郑国。公子目夷认为,这次宋国真的要遭受大祸了。郑国向楚求救,楚军遂伐宋救郑。宋襄公撤退至泓水(今河南柘城北),准备与楚军决一死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泓水之战”。

楚师在泓水南,宋师在泓水北。当楚师渡河时,宋国大司马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国人多势众,作战能力强,而我们人少,兵器又弱,趁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河时,请您下令攻击吧。”宋襄公说道:“我们乃仁义之师,不能乘人之危,这样会让天下耻笑的。”等楚师渡过河后,但还没有整好队形时,公孙固又建议说:“赶快出击吧,或许我们还有胜算。”宋襄公再次拒绝,理由同样是仁义之师不能搞偷袭那一套。一直等到楚师布阵完毕,宋襄公才下令击鼓攻击。结果很明白,宋国军队哪是楚军的对手,宋国以失败结束了这场所谓的仁义之战,宋襄公也被射中了大腿,还是大司马公孙固拼命保护才得以冲出,拖着残兵败将回到了宋国国都。楚国大获全胜。这场战争并不宏伟,却因为宋襄公的所谓仁义之师,获得历史殊荣,史家纷纷给予重墨。

宋襄公的这一行为,乍看起来确实是迂腐式的仁义,对于宋国的衰亡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从更为宏观的文化背景来分析,这样的做法并非偶然。早在商周时代,就出现所谓的“演兵”、“观兵”,即打仗之前,先搞一套仁义的把戏,建所谓的“礼义之军”。于是有了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等。所谓“君子不重伤”是说敌人受了伤,就不要再攻击了;“不擒二毛”是指对花白头发的战士就不要擒获;“不鼓不成列”是说对没有列好队的敌方不可以攻击。宋襄公主要是遵守和践行“不鼓不成列”这一商周以来的文化传统,因为他的先祖乃是商之老臣。

但时至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已发生了变化,社会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原有的文化传统遭受到激烈的冲击,新的文化形态在逐渐形成并产生影响。如果继续遵守以往的文化形式,就会带来惨败灭国的命运。泓水之战擦亮了一些诸侯国君的眼睛,他们不得不加快对旧有文化传统的革新,开创与构建新的文化体系,军事行动也由原来的陈旧保守转为灵活多变,出现了孙子这样影响后世的军事大家。从这一角度来看,宋襄公对历史的发展也不能说一点贡献也没有。

第二年夏天,这位满脑子仁义道德的一国之君,在耻辱与痛恨中,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国家与人民。他所谓的霸业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与享受,就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楚成王取胜之后,乘兴来到郑国进行国事访问。郑文公当然得隆重而热情地接待他的这位大舅子。郑文公夫人芈氏一看自己的哥哥来了,觉得脸上很风光,带着郑文公的另一位夫人前来迎接。楚成王这下可替楚国出了风头,为了炫耀和卖弄自己的战果,他命人将俘获的宋人以及从战死的宋人士兵身上割下的耳朵,在乐师的演奏下,送给两位夫人观看。这样的做法,在当时中原人看来,是一种野蛮行为。郑文公包括郑国的臣民当然对此嗤之以鼻,心里想难怪是蛮夷之地,这样的事也只有他楚国人干得出来,早晚有一天他们会自取灭亡。当然,这些话只能咽到肚子里。第二天,郑文公准备了高规格的宴席宴请这位盟主。吃饱喝足后,楚成王回到城外的营帐中。

一系列的战争和造访让这位楚国骄子楚成王大开眼界,不仅增加了称霸中原的信心和决心,也看到了中原文化的先进和楚国礼制的缺乏。由此他心中萌生了文化变革的想法。

这时的楚国,虽无霸主之名,已有霸主之实。齐国衰落了,晋国内乱,宋国遭到致命一击,郑国又俯首帖耳,诸侯暂时莫能与楚争雄。

随着晋国内乱的平息,晋公子重耳的即位,晋、楚争霸登上了历史舞台。

晋国也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王国,姬姓,开国国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位置在今山西西南部的汾水流域,都城为唐(今山西翼县西),后又迁都于绛(今山西翼城东南)。经过十几代人的努力,春秋时期晋国已成为北方大国。

晋献公晚年,其所宠幸的爱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登上晋国国君的位置,密谋陷害太子申生,结果太子自杀,公子重耳逃离晋国到了外祖母家翟国,那时他仅17岁。

他先是在翟国住了11年多,后又在卫、齐、曹、宋、郑等诸侯国待了6年多。翟、齐、宋待他以上宾之礼,而曹、卫、郑则没有以礼相待。当他到了宋国时,宋襄公觉得这位公子从面相来看不简单,日后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他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那么宋国就可以与其结盟,共同对抗楚国。于是宋襄公不仅好吃好喝好穿地招待这位晋国公子,而且临走还赠送给重耳80匹好马和20辆战车。这也说明,宋襄公并非一个碌碌无为之庸君。

公元前640年,重耳来到了楚国。楚成王同样把他当作贵宾款待,让其住下。一天酒酣饭饱之时,楚成王问公子重耳:“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你拿什么回报我呀?”重耳答道:“金银珠宝、美女佳人,您的宫殿里应有尽有,象牙、皮革、鸟羽等物品,又是您的国土上生长的,而晋国的东西,也只是楚国流传后剩下的了,我还能有什么贵重的东西报答您呢?”这一番话说得楚成王心里美滋滋的,也觉得这个重耳确实不简单。楚成王继续追问:“不管怎么说,这样招待你,日后怎么也得报答我吧。”重耳慢条斯理地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当上君主,那么一旦晋、楚两国发生冲突,我会命令晋国军队后退九十里,如果您还觉得没有报答完毕,那么我们只好兵戎相见了。”楚成王一听,哈哈大笑,没有把重耳的回答当作一回事,认为只不过是饭后逗乐子。但坐在一旁的楚国重臣令尹子玉心里感到一丝恐惧,眼前的这个小子,日后很可能会成为抵挡楚国进军中原的绊脚石,甚至是一块难以搬掉的障碍。

令尹子玉,即司马成得臣。令尹子文年事已高,到了退休年龄,他就推荐这位成得臣为楚国令尹。成得臣字子玉,故称其为令尹子玉。重耳不卑不亢的回答,已经显示出这位晋国公子的称雄之气势。这让令尹子玉很不安,于是他向楚成王建议,寻找机会杀掉重耳。但楚成王并没有这样做。令尹子玉又建议暂留重耳的舅父当作人质,亦被楚成王拒绝。

没过多久,秦穆公派使者来楚国接重耳,楚成王还奉送厚币给重耳当路费,并派人护送至秦国。第二年,秦穆公以武力护送重耳回到晋国,并配合重耳杀死了晋怀公,重耳自立为王,即晋文公。在他返晋的那一年,重耳还约会各路诸侯,平定了周王朝内部的叛乱,恢复了周襄王的王位,取得了尊王的政治资本。同时,他执政后大力改革弊政,发展经济,不断创造争霸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