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5600900000003

第3章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选自明代冯惟编的《古诗纪》,作者已佚,最早的出处亦不详。此诗的主旨是抒写游子的客思。从全诗的内容与风格来看,都与《古诗十九首》相近,应当也是东汉末年的文人作品。此诗的开头便刻画了一个失意彷徨的游子形象,他所徘徊的“城东门”,当为洛阳城的东坡门。诗人客寓他乡,百无聊赖中想到城门外走走。然而由于城门连着通往家乡的“江南路”,因此不但没能缓解其苦闷,反而更平添了思乡念远的愁绪。加之联想到异乡送客的情形,境况愈发凄然。篇末诗人在极度苦闷中生发出奇妙的想象,幻想自己变成一只大鸟,跟随故人一起返回故乡。这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是无可奈何的感慨,自然也不能使其摆脱当前的困境。全诗便在这种无限的忧伤愁闷中结束了,诗人所呈现的那种真挚的思乡之情与强烈的羁旅之苦充溢在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注释】

a梁:桥。

b黄鹄(hú):鸟名,即天鹅。此处用鸟的自由飞翔比喻实现人生理想。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二十一首选一)

东汉·佚名

其九

烁烁三星列,拳拳a月初生。

寒凉应节至,蟋蟀夜悲鸣。

晨风动乔木,枝叶日夜零。

游子暮思归,塞耳不能听。

远望正萧条,百里无人声。

豺狼鸣后园,虎豹步前庭。

远处天一隅b,苦困独零丁。

亲人随风散,历历如流星。

三萍离不结,思心独屏营。

愿得萱草c枝,以解饥渴情。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最早见于《文选》卷三七李密《陈情事表》,李善注引此诗“远处”二句,谓出李陵《赠苏武诗》,与《古文苑》以“李陵录别诗”收录此篇相类,是唐人根据流传于晋、齐时李陵的众多作品而得出的看法。这种看法并不可信,旧题《李陵赠苏武诗》历来受到质疑,有学者如洪迈判定其为伪作。此处据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整理的版本,他对题为李陵所作的诗歌采取审慎存疑的态度,既不认定是李陵之作,同时也不认为是六朝拟作,而是把这些作品均归入东汉卷,并系之于“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有一点可以肯定,此诗作为东汉末出现的大量游子思归主题诗中的佳篇之一,诗人将景物描写、气氛渲染、感情抒发三者融合一体,自然流转中又带质朴蕴藉,体现了汉诗典型的风格特点。

【注释】

a拳拳:弯曲貌。

b隅:角落。

c萱草:植物名。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故又称其为忘忧草。

苦寒行

东汉·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a!

羊肠坂诘屈b,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c,北风声正悲。

熊羆d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蹊e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f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g。

水深桥无梁,中路h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i。

悲彼东山诗j,悠悠使我哀。

【题解】

诗题“苦寒行”是乐府《相和歌·清调曲》的名字。建安十年(205),袁绍甥高幹叛离曹操,据守壶关(今山西壶关县)。次年春天,曹操自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率军越过太行山攻打壶关。本诗约作于这次征途当中。

【注释】

a太行山:山脉名,起自河南省北部,沿山西、河北边境折入河北省北部。巍巍:形容高峻的样子。

b羊肠坂:地名,在壶关西南。坂:斜坡。诘屈:盘旋纡曲。

c萧瑟:萧条冷落。

d羆:一种熊,也叫马熊。

e蹊:通“溪”。山居人家多靠近溪谷。

f延颈:伸长脖子眺望远方。

g怫郁:忧愁不安的样子。东归:指归故乡。曹军当时为西征,所以返回故乡叫做“东归”。一说曹操的故乡谯郡(今安徽亳县)在太行山的东南面。

h中路:途中。

i斧:意为“砍”。糜:粥。

j东山诗:《诗经·豳风》有《东山》篇,旧说《东山》是赞美周公出征归来犒劳将士的诗。此处曹操用《东山》诗的典故有自比周公的意味。

杂诗二首

三国魏·曹丕

其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a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b,三五c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题解】

以“杂诗”为诗题,最初见于《文选》所选汉魏人诗。这些诗原先大都有题目,后来题目佚失,便将这些作品为归入“杂诗”。曹丕的这两首杂诗都是以抒发游子怀乡思归之情为主旨的诗,均为拟古乐府或古诗之作。

【注释】

a展转: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样子。展:同“辗”,也是转的意思。

b天汉:指天上的银河。此句意为银河由西南指转向正西,表示夜已深了。

c三五:指星星。《诗经·小星》云:“三五在东”,其中“三”指参星,“五”指昴星。这里泛指群星。

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a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b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c。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d,客子常畏人。

【题解】

此诗作为曹丕杂诗的第二首,采用比喻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浮云的意象作比喻,表达了远游外在的客子思念故乡的感伤心绪。其中前六句描写孤独无依、飘荡不定的浮云遭遇大风时的无奈,暗示游子生不逢时、无所依托的人生困境。而最后两句则以浮云不愿滞留他乡来点明主旨,生动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释】

a亭亭:遥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

b飘风:突然刮起的大风。

c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吴本是秦朝时的会稽郡,后汉时分吴和会稽为两郡。

d此句大意是,搁在一边不要再谈了。此为乐府诗的套语。

情诗

三国魏·曹植

微阴翳阳景a,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绿水,翔鸟薄b天飞。

眇眇客行士c,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d。

游者叹黍离e,处者歌式微f。

慷慨对嘉宾,悽怆内伤悲。

【题解】

此诗《文选》、《玉台新咏》都有收录,《文选》所录诗题作“情诗”,而《玉台新咏》题为“杂诗”,今从《文选》。诗题中“情”,指离情。本篇的主旨是叙写游子久客归来,见到家园残破景象后的感慨,抒发徭役思归之情。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诗人对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与感叹。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因景感怀,发而为诗,情与景会,因此具有感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注释】

a阴:云。翳:遮蔽。阳景:日光。

b薄:迫近。

c眇眇:形容渺茫遥远。客行士:游子自指。

d晞:干。此句意为春日初暖,白露已干。

e游者:诗人自指。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旧说是周大夫经过故都,见宗庙宫室都变为田地,生发感慨而作。此处借以表达游子见到家园残破后的感慨。

f处者:指故乡的亲友。式微:《诗经·邶风》篇名。据《毛诗序》载,此篇是讲黎国诸侯被狄人所逐,寄居卫国,他的臣属劝他回国而作此诗。此处借以表示亲友劝游子返归故乡,不要再离去。

七哀诗(三首选一)

三国魏·王粲

其二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a?

方舟溯b大江,日暮愁吾心。

山冈有余映c,岩阿增重阴d。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e。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f,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g衣起抚琴。

丝桐h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i难任。

【题解】

此诗写的是诗人王粲久客荆州,日暮凭眺,怀乡思归,独夜不寐,悲愁盈怀。当时的王粲正处于人生低谷,他到了荆州之后,刘表嫌弃他貌丑体弱,根本不重视他,王粲因此郁郁不得志。此后王粲滞留荆州长达十几年,始终不能认同其地,以客居者的身份饱受思乡之苦。随着对荆州厌倦情绪的加重,王粲返回北方中原的愿望愈加强烈,因此在荆州时期的诗文创作中常常流露出无限乡愁。此作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体现出王粲荆州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因此堪称其怀乡诗中的代表作。

【注释】

a滞淫:滞留,长久地停留。

b溯:逆流而上。

c余映:夕阳余晖。

d阿:曲隅。增重阴:更加阴暗。

e此二句取意于《楚辞·哀郢》:“鸟飞还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这是诗人带着思乡之情写眼前之景。

f裳:下衣。袂:衣袖。

g摄:整理。

h丝桐:指琴。桐木是制琴的上等材料。

i壮:盛大,这里指忧思深重。

赴洛道中作(二首选一)

西晋·陆机

其二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a,安辔遵平莽b。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c。

顿辔d倚高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e,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f独长想。

【题解】

此诗作于陆机三十岁时应诏赴洛阳途中。太康十一年(289)陆机离开故乡吴郡前往洛阳,途中写下两首诗,此为第二首。当时诗人初涉仕途,虽然夙愿得以实现,但辞别故土亲人,不免生发悲情。旅途中所见山川明月,野途孤兽,更平添寂寞乡思的情绪。诗中呈现的景色物象丰富,寓意真切,虽篇幅不长,却颇具感染力。

【注释】

a策:马鞭。陟:登上。崇丘:高冈。

b安辔:按下缰绳。安:通“按”。辔:马缰绳。遵:沿着。平莽:平坦的原野。

c徂:往,这里指启程。衔思往:怀着深切的乡思踏上旅程。

d顿辔:驻马停下来。

e素辉:指月光。

f振衣:指难以入眠而穿衣起身。

拟明月何皎皎(十四首选一)

西晋·陆机

其六

安寝北堂a上,明月入我牖b。

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c,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物节d,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e无成,离思难长守。

【题解】

此诗为陆机模拟东汉《古诗》所作十四首(今存十二首)中的第六首。古诗《明月何皎皎》原诗与此拟作都是抒发客子怀乡思归之作。陆机在对前代文学的模拟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有仿汉乐府、仿古诗、仿建安诗等,今存四十余首,超过其今存诗歌总量的一半。与“三曹”、“七子”等人拟作注重抒写现实感受不同,陆机模仿古诗主要以模仿形似为主,目的是表现其模仿技巧。但此作由于诗人对游宦漂泊境遇下的怀乡思亲心绪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本诗的创作融入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堪称其拟古诗中的代表作。

【注释】

a北堂:北屋,指寝室。

b牖:窗子。

c曲房:深邃的房间,指“北堂”。

d踟蹰:徘徊。物节:物候季节。此句讲客子由“凉风”、“寒蝉”等感受到深秋已至。

e会:当,预料到。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东晋·陶渊明

弱龄寄事外a,委怀在琴书b。

被褐c欣自得,屡空常晏如d。

时来苟冥会e,宛辔憩通衢f。

投策命晨装g,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h。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i。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j。

【题解】

此诗为陶渊明开始出任镇军参军时所作。镇军参军,指镇军将军之参军。宋武帝刘裕曾任镇军将军。曲阿,古县名。本是战国时楚云阳邑,秦时置曲阿县,治所在今江苏丹阳。三国吴时改名为云阳,晋又改回曲阿。陶渊明就任镇军参军是在元兴三年甲辰(404),一年后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此诗即作于陶渊明刚刚进入刘裕幕之时。当时的陶渊明已经四十岁,为生计所迫出任镇军参军一职,赴京口(今江苏镇江)上任。诗人对官场的黑暗现实已经有深入了解,明知与自己本性相违背,还是带着这种矛盾苦闷的心情赴任了,他在赴任途中行经曲阿时,写下了这首诗,叙述诗人旅途所思所感。刚出发时他的心情还比较平静,但随着行程渐远,归思渐浓。行至曲阿,计程已千里有余,此时诗人的怀乡思归之情达到了极点,同时也表现出对此行的厌倦以及自责情绪。

【注释】

a弱龄:年少时。寄事外:托身世事之外,指不做官。

b委:安置。琴书: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

c被:穿。褐:粗布衣服,贫穷百姓所穿。

d屡空:指贫穷。晏如:安然,快乐自足的样子。

e时:时机,运数。苟:假如。冥会:默会。

f宛辔:曲辔,意为回驾,枉道。憩:止息。通衢:大路,这里借指仕途。

g投策:舍弃手拄之杖。命晨装:命令人整理清晨出发的行装。这句是说诗人舍掉策杖,一早准备启程。

h眇眇:遥远的样子。纡:萦绕。这两句是说孤舟行得愈远,归思愈加萦绕在心头而连绵不断。

i这两句是说,只要始终将人的自然本性存于心间,虽进入仕途,形迹也不会受到拘束。真想:发自内心、合乎自然的真淳思想。真:与世俗礼法相对立,指人的自然本性。初:全部,始终。在襟:在心间。形迹:身体与形迹。形迹拘:被身体与形迹所限制住,这里指做官。

j这两句是说既然时运来了,就当顺遂时运的变化,但是终将要返回故里园田。化迁:自然时运。凭化迁:听凭时运的变化,与时推移。班生庐:用东汉班固典。班固《幽通赋》曰:“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这里借以指仁者隐居之处。

七里濑

南朝宋·谢灵运

羁心积a秋晨,晨积展游眺b。

孤客伤逝湍c,徒旅苦奔峭d。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e,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f,存期得要眇g。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h。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i。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