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5600900000005

第5章

【题解】

诗题中的“朱方”为地名,即今江苏镇江,此诗为沈约出使镇江京口一带时所作,是写景与羁旅情怀融合无间的成功之作,代表了沈约写景清新自然,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微妙变化的特点。此诗营造的诗境深婉含蓄,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複”等写景之句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沈约作为永明体领军人物在刻画动态景物方面的深厚功力。全诗不言“羁心”,而字里行间却始终流宕着羁旅之愁,堪称南朝羁旅诗中的精品。

【注释】

a分(rú):古代一种作通行证用的帛。分为汉制,裂缯帛为符信,凭以出入关隘。

b沧溟:大海。

c青丘: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d岫:峰峦。複:繁复、重复。

e淄宫梧:梧宫,战国齐宫殿名,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境内。汉代刘向《说苑·奉使》云:“楚使使聘于齐,齐王饗之梧宫。”此处借指皇宫。

f兔园:苑囿名,也称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汉梁孝王刘武所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此处借指皇家园林。

g迷踪:迷失道路。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南朝齐·谢朓

江路西南永a,归流东北骛b。

天际识归舟c,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d,孤游昔已屡e。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f。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g。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h。

【题解】

这首五言排律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495)春天,谢朓外任宣城太守,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乘船,逆长江西行,此诗即在乘船时写就。诗题明确透露出诗人此行的路线,目的地是宣城,从新林浦出发,向板桥方向走。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新林浦,建康附近地名,据《景定建康志》载:“(新林浦)在城西二十里,阔三丈,深一丈,长十二里。”板桥,即板桥浦,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方。《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水上经三山,又湘浦(一作幽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此作叙述了诗人在赴任途中的见闻与感受,流露出去国怀乡之情和避祸全身之思。

【注释】

a江路:长江上的水路。永:长,远。此句是点出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的路线。

b骛:奔驰。

c天际:天边,此处指水天相接之处。归舟:返航的船,此处指驶向京城的船。

d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e屡:多次。

f怀禄情:怀恋俸禄之情。沧州趣:指隐士的志趣。扬雄《檄灵赋》曰:“世有黄公者,起于沧州。精神养性,与道浮游。”

g嚣尘:指喧嚣的尘世。赏心:心情欢畅。此二句是讲从此与喧嚣的尘世隔绝开来,在此地感觉到心情欢畅。

h此句用《列女传》载陶答子妻典故。《列女传·陶答子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这里是以玄豹为喻,暗示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城是非之地,可全身避祸。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南朝齐·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a。

徒念关山b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题解】

这首五言排律作于永明十一年(493)秋,谢朓从荆州随王府被召回都城建业之时。谢朓曾为随王萧子隆文学。萧子隆好辞赋,对谢朓深加赏爱,却为长史王秀之所嫉。萧子隆敕令谢朓还都。谢朓在返回都城途中作此诗以寄西府同僚,述说对往昔旧情的眷念以及独自跋涉于旅程之上的羁旅之思。全诗融情于景,开篇二句所呈现出的壮阔境界与浩荡情思历来备受称赞。而白描景物的“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等句勾勒出了一幅“秋夜江行图”,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也自然地融进画面之中。

【注释】

a央:已,尽。

b关山:古乐府有《度关山曲》。

【名句】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休沐重还道中

南朝齐·谢朓

薄游a第从告,思闲愿罢归。

还邛歌赋似,休汝车骑非。

霸池b不可别,伊川难重违。

田鹤远相叫,沙鸨忽争飞。

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岫微。

试与征徒望,乡泪尽沾衣。

赖此盈罇酌,含景望芳菲。

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志狭轻轩冕,恩甚恋重闱c。

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

【题解】

谢朓一生,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喟。“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和江丞北戍琅邪城》),“霸池不可别,伊川难再违”(《休沐重还道中》),这类愤懑之情每每流露在诗的字里行间。但是,每当他沉湎于清丽明净的自然山水的时候,那种功名事业之心便显得不那么强烈、急切了,浸浸而起的是一种归隐的意绪。于是,入隐与出仕,便成了谢朓心中一个突出的矛盾,或隐晦、或显豁地反映在他的诗歌之中。

【注释】

a薄游:薄为游宦,即做小官。

b霸池:池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

c重闱:代指妻室。

京路夜发

南朝齐·谢朓

扰扰a整夜装,肃肃戒徂两b。

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泱漭c。

犹沾馀露团d,稍见朝霞上。

故乡邈已夐e,山川修且广。

文奏f方盈前,怀人去心赏。

敕躬g每跼蹐h,瞻恩i惟震荡。

行矣倦路长,无由税归鞅j。

【题解】

永明十一年(493)秋天,谢朓在荆州随王府遭谗还都,不久即出为新安王中军记室。这首诗就是离开京都赴中军记室任上时所作。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格调婉转低沉,诗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尽量使横遭厄运的一腔愤懑不平之情不直接暴露出来,或者少泄露一点,而在表面上表现出平和冲远的面貌来,体现出作者深重的心态和复杂的感情。

【注释】

a扰扰:零乱不堪的样子。

b肃肃:迅疾的样子。戒:命令。徂两:远行之车。

c泱漭:暗淡不明的样子。

d团:露水垂落的样子。

e邈、夐(xiòng):都是远的意思。

f文奏:泛指文牍公务。

g敕躬:谨慎地做人做事。

h跼蹐(jú jí):恐惧的样子。

i瞻恩:在朝为官的委婉说法。

j税:放下,摆脱。鞅:套在马颈或马腹上的皮带。税归鞅:此处诗人以拉车的马自比,指脱离开车驾而不复出。

后斋迥望

南朝齐·谢朓

高轩a瞰四野,临牖眺襟带b。

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

夏木转成帷c,秋荷渐如盖d。

巩洛e常睠然f,摇心似悬旆g。

【题解】

这首五言八句的古诗是谢朓出任地方官时期的怀乡之作。谢朓于建武二年(495)短暂出任宣城太守,此诗不仅描绘出宣城秀美的山川、宜人的风景,同时也抒发了游宦异乡的诗人对故园深深的思念之情。宣城,即今安徽宣州市,历来为江南富庶之乡,夏日风光更是秀美多姿。然而身在异乡的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难以割舍对故乡建康的眷恋。因此,他在宣城夏秋之际的美景中依然感觉魂不守舍,心神不宁。这首诗的篇幅在多长篇五古的谢朓全部作品中当为短篇,但语短情长,虽然只有最后两句点明怀乡之思,然而前面写景的字里行间无不流荡着浓浓的乡愁,在谢朓写景诗中亦别具一格。

【注释】

a高轩:堂左右长廊有窗的部分。

b襟带:指地势,因其回互萦环,如襟如带。

c帷:将四周围起来的幕布。

d盖:篷、伞等覆盖物。

e巩洛:指京畿,此处借指建康。巩:周畿内邑。洛:洛邑,东周的都城。

f睠(juàn)然:顾恋的样子。

g悬旆:旆:旗尾。悬旆意同悬旌,形容心神不宁。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朝齐·谢朓

灞涘a望长安,河阳b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c,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d,澄江静如练e。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f,怀g哉罢欢宴。

佳期h怅何许,泪下如流霰i。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j?

【题解】

这首十四句的五言古诗是谢朓的代表作之一,充分显示出其诗作清新流丽的艺术风格。此诗描述了诗人谢朓于傍晚登上位于建康西南方向的三山,遥望大江美景与远方的都城,饱览壮美风光的同时也引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诗人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将登上三山后所见清丽多姿的自然美景编织成一幅色彩明艳而又和谐完美的图画,全面立体地呈现出春天的色彩、声音以及气息。与此同时,眼前这明媚秀丽的景色又渗透着诗人浓郁的乡思,景与情的自然融合使得整个诗境深婉含蓄,韵味悠长。李白曾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赞叹此作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狂放不羁的诗仙对此亦念念不忘,可见此诗艺术感染力之强。

【注释】

a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涘:水边。

b河阳: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

c甍:屋脊。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

d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e练:洁白的绸缎。

f滞:废。淫:此处意为长久。滞淫:可理解为淹留,久久停留。

g怀:想念。

h佳期:此处指归来的日期。

i霰:雪珠。泪下如流霰:眼泪如雪珠一样不停落下,此为夸张的手法。

j鬒(zhěn):黑头发。变:这里指头发变白。

【名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

南朝梁·何逊

客心愁日暮,徒倚空a望归。

山烟涵b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c。

【题解】

此诗在《艺文类聚》、《文苑英华》中均题为《富阳浦口和朗上人》。富阳为县名,在浙江(今富春江)北岸,今属浙江省,当时为扬州刺史的管辖之地。何逊于天监六年至七年(507—508)曾任职扬州,此诗当为其间所作。此诗情景交融,在看似平淡的景物白描中融入深沉的羁旅之愁。当诗人想到故乡远在千里之外,而漂泊异地的游子尚无过冬寒衣,怎能不思亲念故!全诗将怀乡之人凄苦悲凉的心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且对景物的细腻之处有精微的体察与刻画,为南朝怀乡题材中的上乘之作。

【注释】

a徒倚:伫立。空:徒然。

b山烟:山中暮霭。涵:含。

c兹:此。此句化用《古诗》“凉风率已历,游子无寒衣”之意,谓远离家乡,虽秋气渐深却无御寒的衣服,自然思乡念亲。

【名句】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

慈姥矶

南朝梁·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题解】

慈姥矶,即慈姥山,姥或作“姆”。此山位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县)西南,安徽当涂县北,长江岸边,因山南有慈姥庙而得名。此诗写诗人旅次慈姥山、思乡难归之情,当为何逊离京外任时期的作品。此诗体现了何逊对“永明体”的进一步发展,他尤擅长状物传神,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意态横生,画面鲜丽。同时语言清新省净,特别注重审音炼字,对仗工稳,不少诗篇已初具唐代律诗之气韵,此作即为典型一例。其中“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一联已现唐诗气象。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南朝梁·何逊

露清晓风冷,天曙江晃爽a。

薄云岩际出,初月b波中上。

黯黯连嶂阴c,骚骚急沫响d。

回楂e急碍浪,群飞争戏广。

伊余本羁客f,重暌复心赏g。

望乡虽一路,怀归成二想。

在昔爱名山,自知欢独往。

情游乃落魄h,得性随怡养i。

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方还让夷路,谁知羡鱼网j。

【题解】

西塞为山名,位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府,也称南省,指尚书省,因其官署位于宫廷之南,故名南府。据《梁书·何逊传》,此诗为何逊自江州返回建康之后,刚刚受安成王尚书水部郎之职时的作品。此作为何逊写景名篇,“望乡虽一路,怀归成二想”等句透露出诗人对游宦生活的厌倦,以及由此产生的羁旅乡愁。“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一联被杜甫化用为“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此诗代表了何逊善于用晓畅的语言写景抒情,辞意隽美,意境清幽的艺术风格。

【注释】

a晃爽:明亮、光亮。此处指波光。晃,一作“光”。爽,指明。

b初月:初升之月。

c黯:深黑。黯黯,形容云黑貌。嶂:如屏障一般的山峰。嶂阴:高山背面。

d骚骚:急疾貌。沫:水泡。

e楂:本作“查”,一作“槎”,木筏。回楂:返岸之筏,即归舟。

f伊余:诗人自称。羁客:客居异乡之人。

g重暌:犹久违。暌:也作“睽”,违。心赏:有契于心,欣然自得。

h情游:任情而游。乃:却。落魄:此谓仕途失意。

i得性:适性。怡养:安适保养。

j羡鱼网:谓期望归隐。《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晚出新亭

南朝陈·阴铿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a,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b有踪?

【题解】

从诗题来看,此诗当为阴铿宦游途中所作。诗人将暮色下奔腾浩荡的大江与复杂难宁的心绪相互映衬,使得全诗呈现出浑茫的境界,并且始终有浓郁的情思流荡其间。诗人通过描绘傍晚于新亭的所见所闻所思,抒发离愁别绪的同时也表露了长期羁旅后的倦归之意。阴铿善写江上之景,也是位擅长炼字造句的诗人。此诗中的“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即为一例,诗人抓住了新亭晚景最突出的特点,对仗工整却无斧凿之迹。此外,阴铿作诗还颇为讲究声律,不少作品可视为唐代五律的滥觞。难怪诗圣杜甫会把阴铿与李白比较,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赞美李白道:“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