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人物评传
5623000000012

第12章 上古帝王及贤相名流(19人)(11)

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期间,为了打发时间,把传统的益智游戏八卦两两相重,演绎成六十四卦。“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周本纪》。)”,“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史记·日者列传》。)”。《易·系辞传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周文王在完成“重卦”之后,又为六十四卦取了具有特殊含义的卦名,这样每一卦不仅包含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自然之“象”,也蕴含了许多复杂深奥的人世哲理,同时简单的阳爻和阴爻符号也被赋予了一种特殊使命——卜问凶吉。

从伏羲成卦到文王演卦,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之从简单的游戏或记事的文字(其实组成八卦的阴阳爻过于简单,即便九九相重,词汇量也很有限,且难以辨识和记忆,因此不适合发展成为记事文字)发展成为人类认知自然与社会的思辨结晶,这应该是周文王对中国古代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六十四卦具有占卜功能,因而历朝历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后来周公作爻辞,后儒作《易大传》等等,一步步演绎至今。据说孔子晚年喜《易》,潜心研究,以至“韦编三绝”。他曾感叹道:“加我数年,五十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可见其中奥妙无穷!

18.周武王

《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尽管周人善于粉饰历史,他们不仅美化自己的先祖,同时也抹黑他人的先祖,但客观而论,殷商灭亡完全是咎由自取。当年商王太甲被伊尹禁于桐宫闭门思过,居三年而悔过自新,拜手稽首曰:“天作孽,犹可违(避);自作孽,不可逭(逃)(《尚书·太甲中》。)。”这样的悔悟不可谓不深刻,然而商纣却未能记取太甲的教诲,在风雨飘摇之中仍然无止无休地“自作孽”,“自绝于天,结怨于民(《尚书·泰誓下》。)”。周武王顺乎天而应乎民,一战而轻取天下。

周武王,姬姓,名发,周文王次子(其兄伯邑考为商纣所杀),“武”为谥号,取“克定祸乱”之义。周文王去世后,他继承周部族王位,绍续文王“翦商”大业,于公元前十一世纪消灭商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朝,他为周朝的开国国君。

武王伐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虽然事件的主要人物是周武王,但周文王为此谋划了足足五十年。武王继位后,“师修文王绪业”,仍自称太子发,举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为左右王,迁都于镐(今陕西长安县),积极准备伐商。第二年他在黄河著名渡口孟津大会天下诸侯,进行渡河演习,此举的目的一方面是试探商朝的反应,另一方面是观察诸侯方国的态度。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参加孟津大会的诸侯有八百之众,声势浩大,气势如虹。渡河演习开始后,师尚父高声发号军令:“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众诸侯争先恐后,簇拥着周武王浩浩荡荡地向黄河对岸进发。舟船渡至中流,一条白鱼突然跃出水面,跳入武王舟中。渡船到达对岸后,又见一道火光从天而降,击中武王船屋,然后化作一只赤鸟翩然飞去。在场诸侯见此瑞兆,都激动不已地对武王说:“纣可伐矣。”然而武王故弄玄虚地说自己尚未得到上天指令,暂且罢兵,还师回朝。当然,白鱼赤鸟之类的瑞兆都是后人编造出来骗人的,有人信,也有人不信,对此唐人司马贞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亦各随文而解也司马贞:《史记索引》”。

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声势浩大的渡河演习,其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但却未能引起商王纣警觉,他仍然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昏乱暴虐滋甚”。商朝王室核心成员微子、箕子、比干等人反复向他进谏,结果却遭受迫害,微子出逃,箕子佯疯,比干被杀。周武王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讨伐商纣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向所有诸侯同盟发出号令:“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他亲自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部落方国军队大举向东进发。全国各路诸侯会师于孟津,周武王在孟津举行规模盛大的誓师大会,他在誓师词中历数商纣的种种暴行,诸如“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等等,当然其中难免有一些夸大的成分。誓师词的核心内容是把这场战争说成“受命文考”,“恭行天罚”,把他自己美化成为代表正义的一方,因此他要求所有参战诸侯方国都要“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这篇誓师词被收录《尚书》,篇名为《泰誓》。

周武王纪年“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据《史记·周本纪》引《竹书纪年》推算,当为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进抵距商都朝歌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南)。商纣得到消息后,因商朝军队主力还远在东南战场,一时征调不回来,他只好临时把大批奴隶和东夷俘虏武装起来,拼凑成七十万(一说十七万)大军开赴战场。商周两军会战于牧野,周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师尚父为先锋,麾动虎贲、戎车冲入商军。战争的过程和结果都很简单,商军人心涣散,前徒倒戈,很快就败下阵来,商纣见大势已去,登鹿台自焚而死。

牧野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时间记录的战争。从政治上来看,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直接导致朝代更迭,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主要是人心问题。周武王一再宣称:“受(商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尚书·泰誓》。)”。所以孔子认为,能够与君王保持同心同德的人才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也是武王克商的制胜法宝。孟子也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成武》,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章句下》。?”他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仁”,如果在政治上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天下民心归附,那么就可以不战而胜,不至于血流成河了。从军事上来看,这场战争并没有多少借鉴意义,因为商周双方并不是真正势力的较量,如果商朝不是受制于东南,以主力迎战周军,战争结果确实难以预料。历史总是由许多偶然串联在一起而形成必然的。

牧野之战第二天,周武王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百名军官举着云罕九旒为先驱,武王之弟振铎率领车阵继后,周公旦手持大钺,毕公手持小钺,分列武王左右,散宜生、太颠、闳夭等武士仗剑侍卫,军旗猎猎,威风凛凛。朝歌百姓雀跃欢呼,夹道迎接武王。商纣的哥哥微子启肉袒面缚,持祭器以献,代表商朝王室向武王表示臣服。“武王亲释其缚,受其壁而袚之,焚其櫬,礼而命之,使复其所《左传·僖公六年》。)”。这已经演变成一出闹剧了,周人如此粉饰自己的领袖,实在是令人反感!

武王入城后,先入宗庙祭祀殷商之祖,说了一通“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的骗人鬼话,然后命人释放被囚的箕子和殷商民众,重修比干墓,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赈济贫困。当然,周武王的这些举动都是骗人的表面文章,真正要害的是他把王宫中的奇珍异宝掳掠一空,其中最为尊贵的是当年夏禹“涂山大会”时用天下诸侯献金铸造的象征着王权的九尊大鼎。“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士犹或非之《左传·桓公二年》。)”。这里所说的“义士”,就是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叔齐,他们用这种偏激的方式进行抗争。既然史书中说他们是“义士”,那么周武王大肆掠夺就可视为不“义”。所以以后论及战争,不可轻易相信所谓的“义战”,因为任何战争都是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而已。周武王攻占朝歌后,将王宫付之一炬,然后罢兵西归,正式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并作《武成》以记载其灭商建周的武功。

武王克商之后,为了笼络人心,曾进行一次分封诸侯,封神农氏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赣榆县),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夏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让他们以继先祀。在灭商战争中有功的功臣谋士,武王也分封他们建邦立国,封师尚父于营丘,建国为齐,封周公旦于曲阜,建国为鲁等等,并赐予宗彝名器,以作镇国之宝。对于殷商之后如何处置,当时统治集团内部产生意见分歧,师尚父主张把他们全部杀掉,以绝后患;召公认为应该区别对待,“有罪者杀,无罪者活”;周公则主张分化利用,提出既要进行武力监管,又要加以笼络利用的办法(《尚书大传》。)。武王最后采纳了周公的建议,封商纣之子禄父(武庚)为殷商诸侯,留守商都,继续统领殷商遗民,承继殷商祭祀。同时他把商地分为三部,分封给自己的三个兄弟,封管叔于管(今河南郑州),封蔡叔于蔡(今河南上蔡),封霍叔于霍(今山西霍州),让他们就近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周朝建立后,天下诸侯纷纷表示臣服,据史书记载,当时向周武王臣服的有六百五十二个诸侯方国,当然也有少数方国是被武力征服的(《逸周书·世俘》。)。据《左传》载周王使者詹桓伯语:“我自夏以后稷,魏(山西芮城东北)、骀(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芮(今山西芮城县西)、岐(今陕西岐山县)、毕(今陕西咸阳市北),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今山东博兴县东南)、商奄(今山东曲阜东),吾东土也;巴(今重庆市一带)、濮(今湖北石首县一带)、楚(今湖北江陵一带)、邓(今河南邓县),吾南土也;肃慎(今大凌河至朝阳地区)、燕(今北京市、河北一带)、亳(今河南商丘、偃师一带),吾北土也(《左传·昭公九年》。)。”所谓“西土”,即宗周和河东等地;“东土”,则是商朝的王畿及其统治的主要地区,周朝“灭国五十”,都在这一地区;“南土”和“北土”就是由中原向南北延伸,南达江南和四川,北及燕山辽海,这些都是周王室直接统辖的方国分布地域。此外,周朝政治势力影响所及的少数民族地区,东到白山黑水,西至甘青陇蜀,南达吴越湘赣。分封定疆界,周朝的统治区域已经远远超过商朝。

周武王虽然平定天下,建立周朝,完成了文王的“翦商”大业,但他仍然寝食难安,夜不能寐。他常常登高远眺,遥望商都,心中难免怅然。此时他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周人可以用武力灭商,那么别人也可以用武力灭周。如何才能避免殷商灭亡的悲剧重演,永保周人子孙后代为天下之尊呢?他为此专门去拜访商朝的智者箕子,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他们的谈话内容被整理成文,收录(《尚书》,篇名为《洪范》。周武王已经认识到武力的危害性,因此他决定罢兵息武,永不言战。他自己率先做出榜样,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墟,偃兵戈,释军旅,以示天下。《诗经·周颂·时迈》赞颂道:“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亦见(《左传·宣公二年》。)。”

周武王在位时间不长,前后只有十三年,灭商不久后他就病逝,由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

19.周公

《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泰伯》:“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周公(这里特指姬旦),姬姓,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因其封地在周(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北),封爵为公,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事迹和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人将其尊为儒学奠基人。

商朝末年,周文王“翦商”,周武王“伐纣”,周公作为王室重要成员,辅佐文、武二王,贡献巨大。据(《史记》载:“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爨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史记·鲁周公世家》。)。”从这段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周公在灭商战役中担负了许多重要任务,同时也展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