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5643700000020

第20章 沟通心理学:换位思考是提升沟通效果的“催化剂”(3)

对身居高位的管理者来说,如果想让员工主动亲近,就要和员工同甘共苦,严格要求自己。管理者要和员工一起加班、一起严守公司制度、一起分享胜利果实,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认同和敬重。如果员工在加班工作时,管理者却四处游玩,员工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就会不平衡,而对管理者必然不会产生亲切感,甚至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相反,如果管理者能够和员工一起奋斗,就会让员工自然地亲近你,把你当做自己人。

很多管理者为了在员工面前保持威严,在与员工相处时,总是面若冰霜,这是不可取的。管理者在与员工相处时,不能太过于严肃,即使是在召开非常重要的会议时也要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幽默是管理中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员工感到亲切愉快,缩短权力和职位给员工带来的距离感。用幽默的语言来发号使令能够最快地让员工接受,从而让指令顺利执行。

无论是和员工同甘共苦,还是运用幽默语言,都是为了和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是拆除员工和管理者之间“隔离墙”的好办法。通过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可以取得员工的信任,走进员工的内心。双方敞开心扉交流,隔阂自然就会消失。

在沟通时,管理者一定要适时激励员工。何人都是需要激励,需要被别人肯定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辛苦努力被别人肯定。在员工努力工作时,管理者的一句喝彩是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员工每天拼命工作,肩上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管理者及时赞美能够产生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效果。

管理者还要及时地为员工喝彩,无论员工提出多么小的设想,或微不足道的合理化建议,管理者得知后,就要给员工鼓励,给予你的肯定。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辛苦了”,也会让员工觉得努力是值得的,员工也能够感受到来自管理者的关心。不懂赞美的管理者是不可能打造出一支团结、有凝聚力的团队的。

管理者只要说几句肯定和赞美员工的话语,就可以收获非常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现实中,偏偏就有一些管理者惜字如金。一方面,管理者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是员工的顶头上司,掌握着员工的升迁,不用拿赞赏来讨好员工,他会觉得对员工的赞赏是对员工的阿谀奉承,会掉身价。另一方面,管理者认为,他和员工只存在雇佣关系,员工工作只是为了赚取生活的费用,他向员工支付薪水,员工就应该努力工作,这是理所应当的,没有必要去为他们喝彩。

有这种想法是管理者的失职。管理者虽然是企业的领导,但是并不能一手遮天,也需要手下员工的帮助。没有基层员工的努力工作,企业只是空中楼阁,早晚会有倒塌的一天。因此,管理者理所应当对员工表示感谢和赞扬。管理者不要认为自己在施舍员工,员工的工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的,这是员工应得的。员工辛苦为自己换取面包和牛奶的同时,也为整个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利润。

每一个员工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认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成功表示赞扬,达到自己的心理满足。管理者要善于为员工喝彩,这样才能在树立权威的同时,赢得员工的认可。

管理心理学启示

融洽的上下级关系对于企业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使得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总是存在着隔阂。好的管理者能够消除隔阂,拆除两者之间的隔离墙;但失败的管理者被员工挡在心扉之外,为员工做再多的事情,也无济于事。管理者要学会聪明的方法,通过与员工同甘共苦、进行有效的沟通、适当运用幽默等手段跨越员工心里的鸿沟。

管理者要会说激励的话,只需要一句简单的赞美、一个肯定的眼神,就能让员工死心塌地。这并不需要花费管理者太多的精力,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旦管理者得到了员工的认可,他就会对管理者心存感激,必定用更好的工作成绩来回报管理者。

007.有时候少说话沟通效果会更好

人类是具有社会性的群居动物,企业是人与人日常聚集接触的场所。有接触就或多或少会有感情的投入,而中国传统文化又非常讲究人情,讲究礼尚往来。这种人情会成为管理者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巨大考验,管理者每天都要与员工进行频繁的交流,这难免会对一些员工形成人情的观念。所以,管理者应该在日常管理中与员工减少人情的往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可以有感情,但是感情不能代替原则。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商业竞争,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事事把人情放在第一位的管理者已经赶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是讲原则、守规矩的人。管理者首先要做规矩的执行者和拥护者,让“规矩”成为企业内的第一铁律。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需要法律,企业需要纪律。与维持公司运行的纪律相比,公司其他的一切都是第二位的。所以公司一定要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维护好公司的纪律,这是公司的生命,否则公司就会失去活力。

纪律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很多管理者在企业里奉行人情至上的原则,为了和员工拉关系,上班时间和员工有说有笑,丝毫没有管理者应有的架子。管理者在上班时间应该少说一些话,以维护自身的威严。

摩根斯坦利董事长兼CEO普赛尔说:“所谓的企业管理就是解决一连串关系密切的问题,必须树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以便系统地予以解决,否则必将造成损失。”企业内部的问题并不是仅靠管理者的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企业中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公司的走向。如果管理者因为自身的权威,干预企业的制度。企业的日常运行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很容易走上歧途,导致灭亡。如果在企业内能够管理员工的是管理者的话语,而不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的话,那企业将会成为管理者的一言堂,将会失去公正。

经验表明,制度完善的公司,其各项事业才能够井井有条地进行,管理者的决策才能够更加准确明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才能更强。管理者应该在日常事务中少去干预企业的运行,将这些权力交还给规章制度。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完全发挥自己的竞争力,源源不断地壮大发展。在企业的规章制度面前是不允许“讨价还价”的,而是一定要严格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

因此,制度应该是企业中的最高权威,不管是什么人都不应该干预企业的制度,都应该受到制度的制约。管理者要严格控制自己的管理权,注意好自己的一言一行。

管理者是企业的方向标,每一个员工都在看着管理者的日常行为。如果管理者经常用自己的话语影响制度的运行,那员工同样会视企业制度如无物。相反,如果管理者成为制度最模范的遵守者,员工将会以此为榜样,这样员工就能够自觉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有些管理者喜欢在员工犯错误时,送人情给员工,宽恕员工的错误。这种行为并不可取。在原则问题上,管理者必须冷血无情,触犯制度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论他是谁,管理者不能让自己的三言两语来决定员工的命运。执行制度不能讲人情,如果管理者心慈手软,处处讲人情,没有任何原则,公司的制度就将形同虚设,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

公司制度的原则必须坚守,但是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时候应该学会变通,在原则之外适当地讲究人情。如果管理者只懂得铁面无私,而不知道变通,那么员工就会把管理者视为凶狠的刽子手,会用敌视的眼光看待管理者。

制度是保证公司日常事务顺利运作的基础,制度应当具有最高权威,任何人在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特别是管理者要带头遵守制度。当然,遵守制度不能成为不讲人情的借口。在制度之外,管理者还要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要学会变通。这样,制度才不会被员工仇视,员工才能心甘情愿地遵守制度。

管理心理学启示

在企业中,员工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按照公司制度予以处罚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管理者也要考虑错误的原因,如果情有可原,管理者在原则之外另行考虑。比如一位员工上班迟到了,而迟到的原因是妻子生病,员工需要在家照顾年幼的孩子。管理者在了解到情况后,首先必须对员工进行惩戒,以免其他员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给予员工一定的帮助。这样一来,管理者即坚持了原则惩罚了员工,避免公司制度松弛;又在原则之外帮助了员工,让企业充满了人情味。

不讲感情只铁血地执行公司制度的管理者,员工将会视其为自己的敌人;而不讲原则只重人情的管理者,会把企业的制度变得可有可无,将企业推向制度松弛、效率低下的深渊。所以,管理者在日常事务中要仔细斟酌,既要严格执行公司制度,又要具有人情味,更要注意不能让自己影响规则。

008.踢猫效应:疏导才能有效化解矛盾

管理者每天都要处理企业内大大小小的各种事务,难免就会碰到一两件烦心的事情,这些事情就会影响管理者的心情。管理者糟糕的心情无处发泄,就会发泄给手下的员工,员工受到了责骂就会向下一层的员工发泄。这样管理者的坏心情,就会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会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向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这就是“踢猫效应”。

有一个故事,详细阐释了何为“踢猫效应”。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在公司内部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有一次,他因为被报纸上的信息吸引,以致看得太入迷忘了时间。事出突然,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发现,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董事长非常愤怒,回到办公室后,为了发泄自己的怒气,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踢猫效应”就是提醒管理者不要被情绪左右,随意将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手下的员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受到批评后,不是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被批评,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到自身的愤怒上,想方设法地将自己的愤怒发泄给别人,以排解自己的怨气。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人发现自己的缺点,这是人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

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管理者难免会因为一时的失意而非常地生气。管理者不能将员工当做自己的出气筒,冲着员工大骂一顿。管理者应该心平气和地指出员工的错误,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改正的方向,引导员工走上正确的道路。

员工也不能因为上司的批评就心生不满,犯了错误之后管理者愿意及时地提出批评意见,这是员工的福气。如果管理者不及时地提出来,员工也许就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因此,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毁了自己的一切,被企业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