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心理操控术:操纵他人心理,实现交际制胜
5675600000035

第35章 用心理策略解开人际关系的结(3)

②给他让座。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情绪激动的人大都是站着的,他们呼吸急促,手脚颤抖;而当一个人坐着的时候,则很难激动到这种程度。因为坐着的姿势会大大限制胸部扩张,使其怒气不足。因此,想要冷却对方的情绪,给他让座,让他坐下来,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③不理会他。当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无论是赞同还是劝诫,都是火上浇油。这时,你只要当好倾听者,让对方发泄就好。

④一定不要选这时和对方争吵。当然,面对一个情绪极其不冷静的人,你势必会有忍无可忍、想要回击对方的心情。你不妨化这种冲动为向对方大声喊出“冷静下来”的行为。这样对方极有可能在你的“当头棒喝”之下冷静下来。

(2)如果不冷静的那个人是自己,又该如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冷处理呢?这里有3个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

①深呼吸,这能够供给身体充足的氧。要知道,充足的氧是人保持积极心理状态的前提条件,并且呼气的动作能够有效排解负面情绪。

②伸展腿。一般来说,当人处于放松、平和状态的时候,就会把脚到处乱伸。在自己激动或者紧张的时候伸展腿,实际上是利用潜意识给心理以“我放松、我平和”的暗示。

③善用锚点。所谓锚点,是指人的潜意识与一定动作、一定心情之间的特定链接关系,比如,有的人一听到某首歌就会激情澎湃;有的人一紧张就会摸耳朵,然后紧张就会得到缓解。同样,你可以通过特定的动作来缓和自己的情绪。如果你还没有具备使自己冷静的心理锚点,那么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一个,当感觉自己过于激动的时候就做出相应的动作,激动的情绪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当彼此都暂时冷静下来以后,切记不要重谈那个让你们激动的话题,因为,这个时候重谈非常容易使刚刚冷静下来的情绪被重新点燃。你们不妨在一段时间内不要彼此联系,等到自己认为能够冷静而理智地处理问题的时候再联系对方,解决问题。

总之,一旦发生争吵,就要“冷处理”,但不能“冷”得太久,因为“冷”得过久难免寒了对方的心。

8.平息他人愤愤不平的情绪

很多时候,对方之所以厌恶你、找你的麻烦,是因为你让他产生了一种不满足感、让他感觉愤愤不平。那么,面对这种人际困境,应该怎样处理呢?

我们知道,人会因为获得、拥有某些东西而产生满足的心理体验。然而,到底获得什么东西、拥有多少才能让人满足呢?正所谓“千人千面”,每个人对此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他又得到了一大笔钱,这时候他该满足了吧?事实上,只要他得到的钱没有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他仍然会愤愤不平地抱怨自己没有钱。同样的,“普通百姓”虽然只是得到了为数不多的资产,但由于达到了他们的心理预期,他们会觉得非常满足。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现状是否满足,往往取决于其要求水准的高低,而这个要求水准则是根据一个合理根据设定的。因此,你可以通过给出不同的合理根据来任意设定对方的要求水准,进而达到让对方愤愤不平还是满足的目的。

以工资报酬为例。假设某一个工薪阶层的人拿到了5万元的年终奖金,那么他是否会为此感到满足呢?事实上,他能否满足于这样的奖金数额,并非取决于数额大小本身,而是取决于那个决定其要求水准的合理根据是怎样的。

显然,如果他所得到的数额与外界的一般水准相比要低很多的话,那么他势必会愤愤不平,心存一定程度的不满。但与外界的一般水准相比,他更关心的恐怕还是他周围的平级同事拿到了多少,与他同时进入公司的其他职员拿了多少,与他业绩差不多的职员又拿到了多少……

此时,假如有人的贡献小于他但奖金高于他,即使只多了100元,那么他也会愤愤不平;而假如有人进公司比他早、资历比他深,奖金却和他一样或者比他少,即使只少几十元,他也会感到无比满足。换句话说,面对奖金,如果其数目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公正的待遇,那么他就容易接受和满足;反之,如果让他感觉到自己被不公正地对待了,那么他就会愤愤不平,会抱怨。

事实上,不仅是奖金,对于其他任何人们所得到和拥有的东西,只要能让他们感受到公正,他们就会产生与获得和拥有数目无关的满足,并易于接受。心理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公正理论”,它是改变人的心理的强有力武器。

谈到公正,你或许已经发现了,现实中,公正历来被视为金科玉律,但达到真正的公正是非常困难的。幸而,让人满足比让人得到真正的公正对待要容易些。即使是向来不合理的内容,如果你给它穿上“公正”的外衣,人们也会将此误认为合理的根据,进而感到满足。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那位职员因贡献比他少的人奖金比他高而不满足、而愤愤不平,那么应如何让他满足呢?你只需要将不合理的内容包装得“公正、合理”就可以了。你可以说:“××虽然奖金比你高,但是他不享有公司的××福利;而由于你的优秀表现,你是整个公司中享有最好福利的职员。”

看,让人满足、让人不抱怨、不闹事儿,也挺容易的!

9.用幽默化解对方的不满

幽默往往给人带来欢笑,它最能营造愉悦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烦恼会消散,痛苦会淡去,尴尬会忘记,使人如沐春风。因此,幽默的人就像一块磁铁,总能吸引别人到自己的身边。幽默的人往往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总能不动声色地化解矛盾、消除芥蒂;幽默的人做事无往而不利,即使是批评他人,也会让人家乐于接受。

吉尔森经常迟到,老板忍无可忍地对他说:“吉尔森!如果你再迟到一次,就准备打包回家吧!”

吉尔森一听,想:“没了饭碗还得了?一定不能再迟到了。”于是,连着好几天都起得很早。但吉尔森是个典型的“夜猫子”,这天他又睡过头、迟到了。吉尔森急匆匆地赶到办公室,里面悄然无声,每个人都在埋头工作,正是一副暴风雨前的宁静样子。一个同事朝他使了个眼色,示意老板生气了。果然,老板板着脸朝他走了过来。

没等老板开口,吉尔森突然笑容满面地用双手握住老板的手说:“您好!我是吉尔森,我是来这里应聘工作的。我知道35分钟之前这里有一个职位出缺,我想我应该是来得最早的应聘者,希望我能捷足先登!”说完,吉尔森满脸自责又充满希望地望着老板,就像个犯了错误等待大人原谅的孩子。

同事们开始哄堂大笑。老板也憋不住,笑着说:“那就马上工作吧!”吉尔森用幽默化解了老板对自己的不满,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有了它,我们就能与社会、与人群相处得更加融洽和谐。幽默的旁边常常围绕着一群“八拜之交”,它们形影不离,而这群“八拜之交”都是让人喜欢的性格和素质,比如乐观、自信、宽容等。因此幽默的人即使处在困境中,也能苦中作乐;即使自己的缺点暴露于众人面前,也能从容不迫地自我解嘲,而不会窘迫甚至恼羞成怒;即使别人指着自己的鼻尖怒骂,也能不紧不慢,一笑而过……试问,这样的一个人怎会有人不喜欢呢?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不时地“幽一默”,不仅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和欢笑,自己也能获得更多人的喜爱,甚至是人见人爱。

很多时候,郑重其事地赔礼道歉可能对化解矛盾无济于事,但是适时说一些笑话,幽别人一默,却能让对方释怀,一笑泯恩仇。幽默往往能成功地把对方的心理注意力从矛盾事件上拉开,调和对方的情绪,进而化解一时紧张的气氛。

一生中,我们要负担很多严肃的爱恨情仇、沉重的生老病死,还要经常置身各种郑重的场合,比如会议、典礼、仪式、谈判等,严肃、庄重、矜持、沉重禁锢了我们太多的笑容和轻松、快乐的心绪。所以,我们要善于“苦中作乐”,不时地幽自己和他人一默,在人们的眼中,你会变得更加可爱、更受欢迎。

10.面对抱怨,理智应对

生活中、工作中,如果你碰到一直在你耳边唧唧歪歪抱怨的人,会不会觉得很烦、不堪其扰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想用东西塞住对方嘴的冲动,可惜的是你不能这么做。现在好了,用以下这些心理策略,你将能轻松摆平任何人的任何抱怨。

首先,倾听。倾听听起来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倾听。一般来说,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别说话,别企图打断他,不表示同意,不表示反对,不跟对方争。

很多人抱怨只是因为心里憋得慌,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发泄一下而已,既然是这样,让他痛痛快快地吐出来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当然,还有的人抱怨是想找茬,那么就让他讲,讲得时间长了自然就没劲儿了。切记,独角戏往往是越唱越没劲,如果你打断他,他不能发泄个够,你自然就成了让他不“爽”的人,他索性将你当成对手,乐此不疲地将戏继续演下去。

然而,也许你已经发现,只是倾听还不足以应付他人的抱怨。其实,抱怨从心理根源上说,是因为对方的“自我”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或者他觉得自己被人操纵、占便宜了,或者他觉得某人某事让他颜面扫地,他觉得很受伤。因此,想要彻底解决对方的抱怨,你就得想个办法抚慰对方的伤痛。

也就是说,你需要接着往下努力,即:赞同。

那么,为什么现在才同意呢?因为,如果在对方还没有讲完时表示同意,就难脱“息事宁人”“屈尊俯就”以求摆脱对方纠缠的嫌疑。所以,要等到对方讲完之后再表示同意。不过,同意可没有那么简单,常用的招式是“温柔一招”,你可以用它向对方传递一个信息——你很重视他、很在意他的感觉,没有应付他。比如,你可以说:“像你这么重要的人,当然不习惯被人这样对待。”“是啊,这样对你,你肯定受不了。”“这事儿,换了谁都会生气!”……试问,遭遇让人郁闷的对待后,听到这么体贴暖人的话,谁还会一直生气呢?

通常情况下,通过倾听、赞同,你就可以让对方觉得自己很重要,进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为了确保“抱怨”不会卷土重来,你需要乘胜追击——抚慰对方。

补偿是最有效的方式。你可以问他:“你希望我做些什么呢?”别担心对方会狮子大开口,有了之前的让他发泄等一系列缓和心情的准备工作,他提出的解决方案中的补偿额度往往会远远低于你的底线。因此,千万不要为了怕对方的要求超过自己的底线,或为了急于摆脱“抱怨”而“先下手为强”地亮出底线。

此外,你在做以上这些事的同时,应尽量与对方取得默契。心理学家指出,人际交往中,默契的建立有助于信任感的产生,它是彼此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有了它,你们之间的谈话很可能会变得更加积极,而对方也更信服你所说的话。

与对方建立“默契”一般有3大秘诀:

(1)姿势、动作与对方保持一致。比如:如果对方有一只手放在口袋里,那么你也依样画葫芦;如果对方做了一个什么手势,那么过一会儿你也“碰巧”做一个。

(2)尽量与对方保持语速一致。他快你就快,他慢你也慢。

(3)与对方语言中的关键词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你在说话的时候最好能重复对方话中的关键词,比如,他说:“我怎么会受到那样的对待?真让我难过!”那么,在后面的谈话中,你就可以加上“对待”、“难过”这些关键词,你可以说:“我知道,那种对待,一定让你难过极了。”

这样,我们就能人为地创造出一个共鸣的情境氛围,建立起默契感。但是要注意的是:模仿要自然,不能让对方察觉,否则就会劳而无功。

有了“倾听─赞同─抚慰”这三部曲,再加上“默契感”,对“抱怨”,你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尤其是做以上这些事的时候,在你们之间建立一种“默契”,会让对方觉得更舒适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