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停地揉搓耳朵。这种人的性格通常不属于安静型,他自己喜欢做发言者,而不是做听众。揉耳朵传达的是他潜意识里对我们的话很不耐烦,他试图通过做什么来控制自己这种情绪的外露,但这个动作却恰恰反映了他的真实心理。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最好能换一种闲聊的方式,比如,利用向对方提问的方式闲聊,这样能够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引导对方的情绪。
(4)大拇指托下巴,其他手指遮住嘴巴或鼻子。如果在闲聊中看到这个动作,对方的潜意识里很可能是在传达一种与我们论调相左的观点。他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只是不想泼我们冷水。他用这个动作是潜意识当中为了防止自己说漏嘴。当然这个姿势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听我们讲话时做,一种是在自己发言时做。如果对方在听我们讲话时做了这个动作,表示他不同意我们的观点,这时我们的观点最好有所保留;如果这个动作是在对方自己发言时做的,那就说明他极有可能是在撒谎,他试图用这个动作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在闲聊中,当对方做出这一动作的时候,我们最好能换一个话题,不要在彼此有分歧的话题上做过多纠缠。
(5)不时用手摸鼻子。这通常是发言者在撒谎的信号。人在撒谎时,潜意识当中都会不安,这种不安会影响身体的生理系统,说谎会让体内多余的血液瞬间集中到脸上,从而使鼻子当中的海绵体结构膨胀出几毫米。这时说谎者就会感觉到鼻子不是很舒服,于是就会下意识地去触摸它。所以,一个人在撒谎时摸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鼻子。
此时,我们最好当不知道对方在说谎,毕竟只是闲聊,包容些许的不真实,闲聊会更加愉快、轻松一些。
(6)摸脖子、频眨眼、舔嘴唇。这些强迫性动作反映出发言者对自己所发言论的不自信。不自信的发言往往会让人从潜意识里希望借助小动作来掩饰这种不自信。面对这样的发言者,一方面对他所说的话的可信度要采取保留态度,另一方面还要给他相对轻松的发言环境,使对方消除紧张和疑虑。
在闲聊中,如果我们发现对方有此类小动作,就要看看是不是话题让对方产生了焦虑,如果是在涉及某一话题时,对方才有这样的小动作,那么我们最好能换一个话题。如果这是对方自己心理的原因,我们最好能称赞一下对方,比如我们可以说:“你的手表很好看哦!”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对方的焦虑和紧张。
反映真实心理的小动作还有很多:一边嘴角上扬表示轻视、看不起;无意中伸出中指时,表示对问题抵触或敌视;倒退一步或交叉双臂是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是一种防卫和撤退的姿势;下意识抚摸自己的手是为了自我安慰、打消疑虑等。
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效果有时要比有声语言更加强烈,更不能让人忽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肢体语言体现的是人的下意识,而这连自己也很难控制。因此,人在说话时不经意表现出的小动作,或多或少都会反映自己的真实心理。在与人闲聊时,我们要学会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也许我们并不能通过这些动作将他们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但是至少可以通过这些动作发现他们的真实心理,从而根据对方的心理需求,判断话题的方向,把握自己说话的分寸。
肢体语言规范一些,闲聊愉快一些
语言的表达并不仅仅指说话,一个善于闲聊的人之所以能获得他人的好感,除了闲聊本身的内容吸引人之外还要有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最直接的来源就是人的肢体语言。因为有声语言也有不足之处,而这种不足正好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弥补,肢体语言通过有形可视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各种动作和表情,协助有声语言将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视、听作用双管齐下,能够让闲聊充满热情、快乐和轻松,也能够让我们给他人留下有活力、有涵养、有魅力的印象。
要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首先就要知道如何设计完美的肢体语言。在与人闲聊的过程中,我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传递出大量的信息,显露出我们的思想情感、爱憎好恶以及文化修养。肢体语言的设计和运用使得谈话声情并茂、形神皆备,使我们更具魅力。
(1)恰当的位置。闲聊时多半会坐着。坐的位置有多种,有人爱坐在中间,让大家围坐在自己周围;有人愿意坐在角落,不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其实,最好的座位是面对对方,让对方清清楚楚地看见自己。
(2)不可忽略的腿。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腿部往往会呈现出这样三种姿势:两腿分开、两腿并拢和两腿交叉。两腿分开属开放型姿势,显示稳定、自信,并有接受对方的倾向;两腿并拢的姿势则显得过于正经、严肃;而两腿交叉属防御型姿势,往往是一个人害羞、忸怩、胆怯或随便、散漫的表现。
当你说话的时候,最好采取第一种姿势,即两腿分开。站立时,两腿张开,两脚平稳着地呈“丁”字,或者平行相对,或者一前一后,注意不要屈膝和弯腰弓背,否则会显得消极懒散、无精打采。坐的时候要端坐,两腿稍稍分开,间距不超过肩宽,女性更要注意不要过分叉开,腰板要轻松地挺直,这样一来,自然、从容的姿态就展现在众人眼前,不仅本人显得情绪饱满,还会感染到其他人。
(3)举放自如的手。说话时,一定要特别留心如何安放双手。安放它们的最好方式是让它们自然垂直在身体两侧,或放于大腿上。若认为它们累赘且不自然,不妨把它们插在衣袋里或是放在背后。总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平和情绪,不用过多注意它们是否有碍,更不必顾虑他人是否会留意我们的手的位置。
若说话时将注意力集中于真情的流露,双手就会成为我们传情达意的工具,它们会帮助你“说话”。在需要的时候,它们会很自然地举起或放下。不过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故意把双手在胸前交叉,更不要勉强扶在讲桌上,或扶在椅背,这样不仅会妨碍我们的身体自由行动,而且有碍观瞻。而如果总是用手玩弄自己的衣服,会转移他人的注意力,我们自己也会因此显得不大方。
(4)传情达意的表情。表情主要是指脸部各部位对情感体验的反应动作。它与说话内容的配合最方便,所以其使用频率比手势高得多。常用表情的含义有: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昂首表示骄傲,低头表示屈服;垂头表示沮丧,侧首表示不服;咬唇表示坚决,撇嘴表示藐视;嘴角向上表示愉快,嘴角向下表示敌意;张嘴露齿表示高兴,咬牙切齿表示愤怒;鼻孔张大表示愤怒,鼻孔朝人表示轻蔑;目瞪口呆表示惊讶,神色飞扬表示得意等。
使用丰富的表情能让闲聊更加有趣,让他人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到闲聊中来。
(5)眼睛会说话。聊天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这不仅仅是一种礼貌,而且是两人沟通的纽带,它能帮助交谈的双方维持一种联系,谈话在频频的目光交流中可以持续不断。更为重要的是眼睛能帮你说话。
在聊天过程中,不愿进行目光交流的人,往往会让人感觉是在企图掩饰什么或心中隐藏着什么事情;眼神闪烁不定则让人感觉精神上不稳定或性格上不诚实;倘若我们几乎不看对方,这基本上可以说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会妨碍表达。当然,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同他人进行目光交流并不意味着总用眼睛盯着对方。
一项研究表明,交谈时,目光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最好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倘若超过了这一界限,则会让对方感觉我们对他本人比对彼此的谈话内容更感兴趣;反之,则表示我们对彼此的谈话内容和对方本人都不怎么感兴趣。这种行为属失礼行为。
总之,能够打动人的并不是单纯的有声语言,其他的辅助语言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都透露着某种语言的信息,让人们从中看到一个人的素养。单纯的肢体语言虽然无法达到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但是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使有声语言的效果增强。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肢体语言,运用得好,就会辅助有声语言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运用不当,即使有声语言再好,其表达都会打折扣,甚至还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从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让肢体语言同有声语言达到最佳的结合,从而使我们的谈吐,甚至使我们整个人都更具魅力。
让陌生人愿意一直聊下去的技巧
进行长时间的闲聊是需要心情的,如果我们的话题激不起别人的兴趣,或者我们说的话让别人觉得不舒服,那么别人就会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闲聊。那么,用什么方法能让自己的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呢?如何顺利地把谈话进行下去呢?
(1)引导话题,在随意谈话中找到对方的兴趣。第一次和别人聊天时,因为大家都不熟悉,都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忌讳的话题,因此大家首先聊的肯定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话题。
我们可以从一些不会有什么意义但是可以让大家互相之间开始交谈的话题开始,比如最常见的就是谈论天气、周围的环境、简单地询问一下对方的情况这些话题,让他和我们聊起来,在彼此之间找到共同的语言,以方便下一步的交流。通过这样的谈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对方的喜好,也让别人对我们有所了解。
更深入的话题当然就是谈论到大家感兴趣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通过前一阶段的闲聊,找到了对方的兴趣所在,只要双方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谈话就可以顺利地继续下去了。
(2)跳出自我,以对方为中心。话题展开了,两个人就可以自由交流了。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忘记,时刻关注对方,以对方为中心,在对方说话的时候,可以不时地插入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以及与对方相同或相似的意见,这样可以使闲聊的气氛更加热烈。但是,切记,不要在自己身上把话题展开,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人聊天时,如果过分以“我”为中心,话里话外都跳不开一个“我”字,对方会迅速感到索然寡味,至多出于礼貌应付几句。接下来的话题就很难再继续下去。
(3)提一提对方的“当年勇”。人们总爱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其实,大多数人是喜欢提起自己的“当年勇”的,那是一种荣耀。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是暂时落魄的人来说,那更是提起对方兴致的好话题。
(4)以套交情的方式打动对方。一般来说,人们会对与自己状态、性格、习性、讲究、打扮、语言、交谈内容相近的人产生共鸣,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而这种相互接近,常常又会使交往对象之间萌生亲切感,能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所以,跟对方套套近乎,让对方把自己当成“自己人”,好交情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和不熟悉的人聊天时,为了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我们需要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地试着说。如果发觉自己所提的话题对方并没有兴趣,那就赶紧换一个再试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就一定要注意对方的反应,通过对方的语调、眼神、动作来判断是否引起了对方的注意。
聪明的人,在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方面是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让对方多说话,给对方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而自己也不至于因为说错话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就是态度谦恭地征求对方的意见,把对方抬到一个相对高的位置上,给他一种荣耀感,让他心里舒服。
如果能够在这两点上把握得比较好,那么和陌生人我们也能聊得非常愉快,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把交情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