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个心智成熟的人:人生可以不走弯路
5682900000019

第19章 心智成熟的人,待人有道(2)

不争辩胜似争辩

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员太多太杂。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决定了矛盾、摩擦、冲突、争斗在所难免。因此,总有太多当事双方脸红脖子粗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争辩:互相质疑的,指责的,抱怨的,揭短的,挖苦的,谩骂的……如果你不是上述中的一员,那么,恭喜你是个心智成熟的人;而如果上述情况也在你身上发生过,那么,请尽快停止这种无谓的争辩吧!争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取得“胜利”。但是这种所谓的胜利究竟有多大意义呢?心平气和的讨论中参考的是客观事实和真理,而激烈的争辩中所使用的只是个人的主观思想。这样的胜利没有任何价值。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从争辩中取得胜利。

一位女士到某洗染公司干洗一件衣服,取衣服时,发现洗好的衣服上有一个明显的焦痕。这当然是干洗的时候不慎烫焦的。

这位女士非常生气,因为这一件是她最称心的衣服,所以她决定向该公司索赔。但是那家公司的洗衣单上注明,在洗染时衣服质料受损公司不负责任。双方争吵了近一个小时仍然各执一端,无法达成协议。于是她要求面见经理,和经理当面交涉。

那位女士气愤至极,径直闯进了经理室。经理正在房间办公,而她怒声说道:“经理先生,我的衣服被你的职员弄坏了,我要求贵公司赔偿,这件衣服我可是花了五百美元买来的!”

“对不起,这件事我知道了,但洗衣单上不是已经注明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负责任吗?”那位女士顿时哑口无言。不过,那位女士到底是很精明的人,她很快意识到,争辩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她决定用别的方法试试。

她环视办公室一周,看见墙上挂着一根高尔夫球杆,忽然灵机一动,换了一种柔和的语气对经理说:“经理先生,您是不是很喜欢高尔夫球?”

“是的,您也喜欢吗?”那位经理见说到关于高尔夫球的话题,立刻来了兴致,因为他十分钟爱这项运动。“我也喜欢!”这位女士索性以球杆为话题来引导他:“我近来一直想怎样握球杆才好,经理,您喜欢哪种握杆方法呢?”

“我嘛,对常用的两种握法都不喜欢,不过我现在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握杆方法,那真是棒极了!”

“是吗?真想见识一下啊!可是今天我没有空,我是为我受损的衣服来的,既然您不愿意赔偿,我只好回家了。握球杆的方法就只有等到……”

“没关系,我们可以多谈一会儿的,至于那件衣服嘛!这样吧,我给您一定的赔偿吧。”经理说着就打电话叫人进来,给那位女士开了一张支票,并对她说:“对于衣服的事我表示抱歉,就到此为止吧!现在还是让我来教您握球杆的新方法吧,我可以先示范,喏,就是这样,我坚信您如果按这种方法练习,您的球技一定会大有长进。”

结果,这位女士不仅获得了赔偿,还从公司经理那里学到了球技。

试想,倘若那位女士心智不够成熟,继续她强硬的争辩路线,最终的结果也就是使得对方的态度仍然强硬,并坚持按洗衣单上注明,不承担责任。对于那位女士来讲,这显然不是她所希望的结局,好在她能及时认识到争辩除了使事态变得更糟之外,并无任何好处。因此,她放弃了争辩,改为投其所好,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才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应该做出的选择。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如果你总是争辩、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可惜的是,真正能省悟和运用这句话的人很少。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忘乎所以,恨不得争个面红耳赤。可到头来,这些争得你死我活的“精明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争辩不可能使你成为赢家,因为争辩的结果若是你败下阵来,当然你就输了;即使对方举手示弱,其实还是你输了,因为你的胜利是以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为代价的。因此,你的胜利会使对方自惭形秽或者无地自容。你伤了他的自尊心,他会怨恨你的胜利。因此,对方不但不会帮助你实现目标,而且很有可能为你设置障碍。

正如林肯所说:“有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执上浪费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当你遇到恶犬挡道时,最聪明的方法还是避开它,别跟它为争夺路权而起冲突。如果被它咬伤了,就算你最后杀了它,你的伤口仍将存在。”

平等地待人,满足他人被尊重的需求

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本能需要。其中,“尊重需求”是仅次于“自我实现需求”的高层次需求。他认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人的“尊重需求”是源自本性的需要,它包括了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有实力、充满信心、独立自主的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人对社会地位和自身威信的渴望,以及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肯定。

平等是尊重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人的本性需求使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平等对待。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谁不懂得尊重别人,谁不平等地待人,谁就会被他人排斥,谁就无法很好地生活。

生活中,那些心智成熟的人绝不会挑战他人被尊重的需求,他们了解一个人对于“被尊重”、“被平等相待”的需求有多么强烈;他们懂得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道理;他们将平等待人的理念付诸于与人交往的实践中,虽然他们待人偶尔也有那么一点“不平等”,但他们总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予以纠正,从而和谐地与人交往。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琴瑟合鸣一直备受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在他们和谐的生活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不和谐的小插曲:

一天晚上,皇宫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女王因为忙于接见王公贵族而冷落了她的丈夫。阿尔伯特非常生气,就悄悄地回卧室去了。过了一会儿,响起了敲门声,阿尔伯特非常冷静地问道:“谁?”敲门的人昂然答道:“我是女王。”

门没有开,房间里也没有一点动静。女王离开了,但是她走了几步就又回过头来,走到房间门口再次敲门。阿尔伯特又问:“谁?”女王和气地说:“维多利亚女王。”

这次门依然紧闭。维多利亚也开始生气了,想不到以英国女王之尊,竟然还敲不开一扇门。于是她带着忿忿的心情走开了,可是刚走了几步,她冷静下来,想想还是回去了,又重新去敲门。阿尔伯特仍然冷冷地问:“谁?”女王委婉而温和地回答说:“你的妻子。”

这次,门开了。

就是这样,当不懂得平等待人,即使最亲密的人也无法忍受我们。可想而知,如果维多利亚女王心智再幼稚一点,没有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而是一直用女王的身份压人,恐怕终有一天会失去心爱的丈夫。

平等对待他人才能换来他人的友好,才能让彼此的交往愉快,这就是心智成熟的人通过人生经历获得的社交真理。同时,平等待人也是一个人德行、胸怀的体现,当我们通过平等待人表现出高修养的时候,他人会不由自主地被我们所折服。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工程师张伯伦曾讲述了这样一件关于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事情。

那天,张伯伦带着一个机械师去给罗斯福总统送汽车。罗斯福总统一见张伯伦就叫出了他的名字,并且非常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张伯伦见总统这样重视自己,因而更加敬佩对方,接着他向罗斯福介绍了身旁的机械师。机械师是一个非常腼腆、内向的人,在罗斯福试车的整个过程中,他都躲在角落里。但当他们向罗斯福告别的时候,罗斯福竟然叫出了机械师的名字,并与他握手致谢。

当时,这位机械师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他根本想不到,日理万机的总统会记住他这个仅被介绍过一次的无名小卒。一旁的张伯伦顿时对罗斯福更加敬佩。

富兰克林·罗斯福虽然身为日理万机的总统,但他却记住了机械师的名字,能够将张伯伦甚至更微小的机械师放在与自己同等的地位来交往,这样的修养、德行让张伯伦与那位机械师敬佩不已,罗斯福凭此赢得了他们一生的尊敬与认可。

平等待人,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帮助我们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如心理学家们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人都学会平等待人,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爱的人,没有不可信任的人,没有不可原谅的人。”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平等待人,做起来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那么,那些心智成熟的人是怎样做到的呢?

第一,对待他人要采取统一的原则。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要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与之交往。有的人对待无权无势、生活贫苦的人冷漠至极,对待有地位、有财富、有权势的人却唯命是从,这只会让人瞧不起。

第二,平等对待他人和自己。一方面,我们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内涵,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另一方面,无论对方拥有怎样的地位和权势,我们都不要卑躬屈膝、奴颜媚态,而要不卑不亢。

第三,要对事,不对人。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事情做得好,即使再卑微的人,我们也给予肯定;事情做得不好,即使再有影响力的人,我们也要给予批评。

第四,不要强求别人。真正的平等待人,是充分地尊重对方的意愿,把对方放在和自己同等的位置上,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也不强迫别人。

像那些心智成熟的人一样,表现出足够的心胸和修养,平等待人,我们才能与周围的人更好地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