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5683200000026

第26章 修剪=适当的拒绝+合理的规范(3)

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乱发脾气

有些孩子非常容易乱发脾气,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触动他们脆弱的神经,进而大发雷霆。他们的表现通常有任性、不讲道理、随意毁坏物品、不停地哭闹等。

许多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会茫然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不对孩子的脾气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不规范孩子的行为,就会让孩子的脾气变得越来越糟糕,这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一生。要想知道怎样规范孩子的行为,就必须先知道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杜绝孩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那么,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的溺爱是导致孩子乱发脾气的温床。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孩子的身上。这样一来就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孩子就会认为其他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这些都是他(她)理所应当享受的特权。有的父母本来不想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可是,一旦孩子亮出自己的杀手锏——开始发脾气时,父母就会就范。这给了孩子一个暗示,只要自己发脾气,那么所有的愿望都会得到满足。于是孩子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坏。

其次,父母的虚荣心促使孩子乱发脾气。由于父母有强烈的虚荣心,所以总想使孩子在物质享受上超过他人。他人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他人没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于是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高价格的东西,满足父母的虚荣心。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出现了自高自大的心态,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在家中不服父母管教,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并要求一切必须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否则便会大发脾气。

另外,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是导致孩子乱发脾气的催化剂。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之间意见的不一致容易让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感到迷茫。当他们不知所措时就会乱发脾气。例如,对待同一件事情爸爸给出了严厉的批评,妈妈却又极力安慰。所以,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注意保持意见的统一性。

当然了,有些疾病和生理因素也会导致孩子乱发脾气。例如,过度劳累的孩子容易产生烦躁不安、乱发脾气的现象。不管是哪种原因,父母们应该明确的是,乱发脾气的孩子很容易和他人产生矛盾,形成敌对关系,这非常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因此,当孩子出现乱发脾气的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地进行引导。不让乱发脾气毁了孩子将来的幸福。如果遇到孩子乱发脾气的现象,父母不妨借鉴下面的几种方法。

1.让孩子知道乱发脾气的后果

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当他(她)冲父母发脾气时父母很不高兴,因为这深深地伤害了父母与他(她)的感情。这是一种没有修养的粗鲁行为,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果经常这样做,就得不到周围人的尊重,也就不会得到朋友。

2.转移法

当孩子出现乱发脾气的行为时,应利用当时的周围环境,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被一些新颖事物所吸引,使孩子放弃无理要求。

3.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耐力

让孩子参加一些可以锻炼人耐力的活动,如钓鱼、练习书法等。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例如择菜等的家务劳动,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在无形之中提高孩子的忍耐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发脾气的频率。

4.冷处理

有的孩子听不进去父母的劝说,这时父母不妨暂时做其他的事情,对他(她)不予理睬。让他(她)认识到哭闹起不了任何作用,等到他(她)停止哭闹的时候再和他(她)进行沟通。

5.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

可以告诉孩子当他(她)忍不住要发火时就从心里默念“我不生气”、“这没什么大不了”、“不值得生气”等语言来暗示自己。

6.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父母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提高社交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品格。父母也应当让孩子去接触社会,参与劳动,打破家庭封闭之门,让孩子了解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从而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杜绝孩子乱发脾气的行为。

7.奖惩矫正

当孩子固执乱发脾气时,父母应立即指出他的错误,可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惩罚,如不允许看漫画书、动画片等,但不要有打骂、呵斥等严重伤害孩子心灵的行为。当孩子有所进步,如同样一件事,孩子在以前会乱发脾气,现在不再乱发脾气或乱发脾气减轻了,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希望孩子能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孩子正确的行为得到巩固,错误的行为会逐渐消除。

此外,父母的性格也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做父母的,更要以身作则,要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父母疼爱子女是可以理解的,但应以孩子的正常发展为目的来关心和爱护。对孩子的关爱,不应只局限于物质享受,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以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教育孩子。如果一味地纵容孩子,就会使孩子养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从而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制订一些规矩,规范孩子的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管教孩子。对于孩子的行为,父母不能完全听之任之,不加以引导和规范,这样就容易使孩子任意妄为而不顾后果,最终导致孩子走入歧途。因此,一定要制订科学而合理的规矩,规范孩子的行为,严格要求孩子的行为不逾矩,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才能避免孩子因行为失当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小雨的家住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她非常喜欢和朋友们玩沙子碉堡,一起在沙滩上打滚,因此回家时常常是一身泥沙。为了培养小雨爱干净、爱整洁的习惯,父母给小雨定了一条规矩,就是玩完后一定要把自己洗干净,换好干净的衣服,衣服整洁了才能吃饭。

这天,小雨玩完回家,看着妈妈蒸好的包子,也不去洗澡换衣服了,伸手就抓。不过,小雨立刻就被爸爸给呵斥住了,爸爸说:“忘记规矩了吗?洗完澡换好衣服再过来吃!”面对爸爸的严厉批评,小雨当即掉起泪来。

听着女儿的哭声,妈妈心疼坏了,赶忙过来打圆场,抱着女儿安慰道:“不洗澡就不洗澡,我们小雨饿坏了,妈妈带你去洗干净手,我们就吃包子!”

就这样,为小雨制订的规矩流于形式,而小雨还是和以前一样不爱干净、不讲整洁。

生活中,许多家庭都是这样,父母作为规矩的制订者,但在监督孩子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心疼孩子而否定自己制订的规矩。因此,规矩也就失去了效用。

那么,怎样制订规矩才能让孩子顺利且愉快地执行,并且避免规矩流于形式呢?

1.告诉孩子制订规矩的目的和意义

父母要明确说明制订和执行规矩的理由。以温和平等的方式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孩子接受和执行规矩。

2.正确处理遵守规矩和发挥孩子自主性之间的关系

父母在制订规矩时要给孩子充分选择的自由,以保护孩子的自主性。可以让孩子逐步参与制订规则的过程,充分表达孩子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而且孩子对规矩的认可度比较高,执行起来也更加顺利。

3.制订的规矩必须合理,简明扼要,让孩子能够明白,也能够做到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理解水平、能力水平等来制订相应的规矩,让孩子充分明白怎样去执行规矩,并对照规矩检查自己的言行。

4.根据孩子的特点设置合理的奖惩

制订的规矩一定不要过于严厉,但也要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对于乖顺听话的孩子,要采用一种启发式、鼓励式的方式让孩子从内心逐渐接受和认同制订的规矩;对于任性、淘气、顽劣的孩子则要以限制性方式对其言行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但一定要避免暴力方式。

5.把持底线

父母必须学会面对孩子在某些情况下的不愉快情绪或哭泣。父母要明确孩子可接受的行为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的分界线,让孩子明白这条界线是什么以及跨过界线后会产生的后果。

除了要把握好以上几点之外,父母在制订规矩和帮助孩子执行规矩时,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行动才有效

规矩不是合同,也不是协议,它没有法律效力,也不需要家庭以外的人来进行约束和监督,于是,孩子能否按“规”行事,全凭他(她)的自觉和父母指引了。因此,在执行规矩的过程中,父母要坚持不懈,严格监督落实。

2.制订规矩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在给孩子制订规矩时,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她)的,要让孩子有安全感,不要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觉得父母不爱他(她)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孩子爱抚,在他(她)情绪不好或者哭闹反抗时,父母不要为了威严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3.父母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大部分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父母更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父母不能单方面地要求孩子,自己却做了违背规矩的事情,这样在孩子面前就丧失了信誉和威严,也会使规矩变了质,这样规矩就会流于形式。

4.坚持自己家庭的原则

家里的规矩和邻居或者朋友家的规矩不一样是很正常的。如果孩子的朋友们都在看父母并不赞同的电视节目,做父母的也不必因为他人都在看而妥协。这时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我们家的规矩和别人家的不一样。”当然,孩子会不高兴,但是时间长了,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心灵上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坚持自己家庭的原则会让家庭成员更团结,感觉自己的家庭是一个整体。

总之,孩子逐渐长大,父母需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学习,不断吸取教训,学会为自己负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们的角色也要从照顾孩子转变为成为孩子的朋友和生活顾问。而规矩的制订,就能够很好地使孩子在没有父母照管的情况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孩子成为一个不妄为、不逾矩的人。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为孩子制订规矩,虽然多数情况下能够很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但不能贪图省事而制订太多规矩。规矩太多,孩子的言行很容易出“错”,出错之后,孩子会受到父母责备,时间长了,孩子内心会觉得做事情很容易出错,而避免出错的最好方式是什么都不做——这就是退缩心理的形成机制。因此,制订规矩时,要以少为宜,制订关键性的规矩,其余的依据现实情况而定。这样既规范了孩子的行为,又释放了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能够自由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