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女人要内心强大
5724900000005

第5章 先把强大的自己找回来(1)

内心强大的女人,在认识别人之前,先认识了自己。

世界上最难认识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我是谁”这个问题要结合很多问题来考虑。

比如,我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我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

我有什么能力?

这些都是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的前提。

寻找内心强大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回归自我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关注外在而关注内在的过程。要想让内心强大起来,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内心”。

找到自己的“内心”,有人可能会觉得这句话怪怪的,自己的内心还需要去找吗?难道我们还能把自己弄丢了吗?

是的,没错。我们经常把自己弄丢,或者误会了自己。

我想说,我们大多数人经常处于一种“伪快乐”“伪幸福”之中。

我们受到教育以及环境的影响,会不经意地去复制现成的“人生模式”。

比如,看到某人在某个领域异常成功,前景无限,就马上趋之若鹜,奔此领域而去,以为只要跟他一样踏上同一条路,就必然会收获同样的理想人生。

比如,看到他人有房子车子票子,生活幸福,我们便认定房子车子票子就是幸福,并心甘情愿地充当着各种“奴”,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幸福。

可是,别人做建筑师很成功,就意味着你做建筑师也能很成功吗?

别人有房有车家庭幸福,就意味着只要你有了房有了车就一定家庭幸福吗?

或者说,能让别人幸福的东西,就一定是你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吗?

如果这样就是幸福,那么我们就可以按职业和收入,划出一条线来区分开幸福和不幸福的人生了。

那为什么路边卖煎饼的小夫妻互相扶持幸福甜蜜,而拥有亿万家产的夫妻却闹得对簿公堂?

原来,我们对幸福和快乐的误解已经如此之深了。

而根本上,只是缘于我们误会了自己。

以为那样的自己就是真正的自己,其实不是。

以为那样的人生就是你想要的人生,其实未必。把自己找回来,向自己要快乐、要幸福吧。

一个演员的进化过程

某天,看到一档综艺访谈类节目,嘉宾是一位深受普通观众喜爱的老艺术家。

主持人问道:“您从业这么多年,取得了那么多辉煌的成就,您有什么经验和秘诀要跟时下的年轻演员们分享吗?”

“其实一个演员,要想达到表演的最高境界,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模仿,学前辈的套路,学表演的腔调架势,但此时你看到的是表演的技术,不是鲜活的角色。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演员还青涩,还不自信,但还要一心想着如何在行业里扬名,想着如何走红,于是就不自觉地向那些红了的前辈学,以为像谁谁那样,自己就能红。这是因为她们还没找到自我。”

“第二阶段,就是自我,我们叫返璞归真。找到自己的感觉,对角色的人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可以质疑和升华学到的知识了。我对这个角色怎么理解,我打算怎么塑造它,我要把它演成一个什么效果,完全有了自己的主意。这个时候的角色表演,你就不仅看到血肉,还看到性格。这个时候的演员最容易走红,因为观众真的看到角色和演员自己了,能记住你了,能被你带动了。这时候是演员对自己内在的完全开放时期,关注自己内心想要表达什么,而不去关注怎么演才能红,才能得奖。”

“第三个阶段,就是向外的释放,找到了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然后才能更真切地去理解他人的人生。不过分看重自己,把自己完全抛开,自己就是角色里的那个人。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能完全理解角色的人生,去为角色活一遍,这就成了,她的艺术生命就成了。”

人生大戏要演的是自己,要想演好,就不能单靠模仿他人,也不能整天想怎么演才能红,才能得奖。只有完全开放自己的内在,关注自己内心想表达的,再向外释放自己,真正理解角色的定义,才能把人生这场戏演好。

老艺术家的话赢得了热烈掌声,我在荧屏外也不禁感叹,老人家说的一个演员的进化过程,对我们的生活也大有裨益。

不只是演员,我们每个人大概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被赋予的角色

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先得到的身份是孩子,这个身份是相对于父母而言的,这个角色从一开始的被养育到慢慢地受教,再到可能的对抗、纠正,到一步步变得独立,再一步步由接受变为相互回馈。

年幼时,我们更多的是在接受父母的给予,然后在接受给予中慢慢成长,变成熟,而父母在付出中慢慢变老,然后我们开始给予父母,父母变得像孩子一样渴望照顾,甚至有时会“蛮不讲理”。

在这个角色轮回中,从开始的盲目索取,急于证明自己,到明白自己到底是谁,应该做什么,这是一个为人子女的角色演变。

在工作中,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彼此都需要互相协作。不同的是,我们与同事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

开始时,我们急于证明自己,甚至把同事当成假想敌,拼命超越同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办公室人际关系,然后在矛盾与纠纷中渐渐成长,慢慢掌握了职场生存法则。

之后意识到,协作更有利于自己取得良好成绩,要让同事支持自己,让上司信任自己,让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最根本的是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学习,提升,超越,而不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与同事之间的钩心斗角上面。

当你彻底沉下来,工作反而没有了羁绊,这时你会发现工作顺风顺水,业绩不断提升,升职加薪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再之后,你的角色从被考察者成为决策者,再成为领袖和榜样,引导后来者。

这是职场中的角色转换。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与陌生人接触时,会注意对方的性格喜好,会寻找与对方的最佳相处之道,甚至会讨对方欢心,希望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让自己成为一个人缘好、处处受欢迎的人。

渐渐地,我们会在交往中发现,我们真的跟某一部分人性格不合,志趣不投。而跟某些人在一起时,就有聊不完的话题,有共同喜欢的事物,甚至开始有共同的秘密。这个时候,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一些人,愿意与他们交往,希望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而不是为了刻意逢迎讨好。

无论哪种角色的转换,都逃不脱从急功近利,到重新认识,再到找回自我这三个过程。只有经历过找回自我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以真正的自我面对父母家人,面对朋友爱人,面对上司同事,才能收获最美好的果实。

这是在交友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被生活赋予的角色,如果经过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如果你要真正找到一个最佳状态,实现最美好的愿望,一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角色演变的过程。

在所有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找回自我。以真正的自我面对父母家人,面对朋友爱人,面对上司同事,就能让内心逐渐强大起来。

在角色演变中找回自己

这里还要说说那位我崇拜的美国传奇人物Ellen,我还是忍不住想分享她关于自己人生演变的一番精彩演讲:

……

当我从学校毕业时,我完全迷失了自我。我当时没有任何的野心,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什么工作都做,挖生蚝,当带位员,做酒保,做服务生,刷房子,卖吸尘器……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我只想随便找个糊口的工作,过一辈子,能有钱付得起房租就行。我完全没有任何计划。真的,当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真的以为我了解自己,但其实我不了解。举例来说,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还在和男人约会(Ellen在1997年向公众公布了她是同性恋的事实),所以我的意思是,当你们再长大些后,大多数的人都会是GAY(大家笑,她自己也笑了)。总之,我不知道要干什么,而最后我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却是因为一件十分悲惨的事。

与其带着羞耻和恐惧而生活,不如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尽管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但是却能真正地解放自己。这样有个性、有特点的人,这样一个能对自己诚实的人,必定是对大众诚实的人。那大众又有什么理由不接受他(她)呢?

那年我19岁,当时的女朋友因为车祸身亡,我经过了事故现场,却并不知道是她,还继续往前走。不久后,才知道那是她,我当时住在地下室公寓,没有钱,没有暖气,房间里到处都是跳蚤,我困惑不已,心里在想,她为什么突然走了,而我又呆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我无法理解,但其中一定有什么理由,要是能直接拿起电话打给上帝问个清楚就好了。于是我开始写一些东西,心里涌现出一段我和上帝的对话,虽然只是我一个人的独白。

当我完成它后,我阅读了这个剧本,对自己说,我要在“今夜秀”上和强尼·卡森一起表演这一段。强尼·卡森是当时主持届的天王,我对自己说,我要成为该节目史上第一个被邀请和强尼一起坐下来采访的女性。

数年之后,我成为这个节目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邀请坐下来和他一起访问的女性。

从此我开始做单人脱口秀,做得很成功,但也很辛苦,因为我想讨好每一个人,同时又守着我身为同性恋的秘密。我想人们要是发现了这个秘密,就不会喜欢我了。后来我又有了自己的喜剧,也很成功。事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我于是更担心了,要是别人发现了怎么办?是不是不会再看我的节目了?

我一直带着羞耻和恐惧而活,我再也不能那样活下去了。于是我公布了我是同性恋的事实,不是为了什么政治原因或是其他,只是为了让我自己从一个背负许久的沉重枷锁中释放出来,我只是想要诚实。我想,不会有更惨的事发生了,难道会失去我的演艺事业吗?结果,我真的失去了。我的节目在做了6年后,没有告知我就停播了,我读了报纸才知道。我家中的电话三年没有再响过,没人愿意找我做节目,没人愿意接纳我。

然而,我收到了想要自杀的同性恋孩子的来信,他们因为我的出柜而最终没有自杀,我才了解到,我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存在价值的。那曾是一段痛苦的日子,我很愤世嫉俗,很难过。后来有人找我做脱口秀节目,制作公司想要卖出节目,但大多数电视台都不愿意买。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想去改变什么。我意识到,即使失去一切,最重要的事也是要对自己诚实。我的选择令我在今天活得很自在。没有恐惧和秘密,我知道一切都是好的。因为无论如何,我知道自己是谁。对我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活得诚实。

做真正的自己,要活得正直,有怜悯之心,在某些方面要有所贡献。因此,我的结论就是:追随热情,忠于自我。绝对不追随别人的脚步,除非你在森林里迷了路。所以我的忠告是,做真实的自己,一切都会很顺利。

所以,当你找到真正的自己时,你的内心就会强大起来。

我喜欢什么样的自己

“80后”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中学毕业时,大家买来各种各样的同学录,请同学们在上面写上人生寄语。大多数的人会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对过去几年的同窗生活作一个总结。当然,这些话平时大概是听不到的,特别是座位相隔很远的同学,也许几年下来没有说过几句话,可是在同学录上,他会告诉你,在他的位置上看到的你是什么样的,那种感觉很美好。

中学毕业时,我也毫不例外地买了精美的同学录,也请同学在上面写下毕业祝福。但同学们在印象栏中留下的关键词着实出乎我的意料——冷漠。而且不仅平时说话很少的同学这么写,相熟的两位同学,她们也认为我有时比较冷漠。

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相当不可思议的,我从未想到“冷漠”这个词会与我有关。一直到若干年后,我仍然对这个评价“耿耿于怀”,我不断地反思,为什么我认为自己热情友善,却会给别人留下“冷漠”的印象。我以为他们会认为我是一个特别热情的朋友。可事实完全相反,这让我太苦恼了。

我从那时就知道,人对自己的认识与他人看到的样子,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并不打算探寻其中的原因,因为毕竟别人的判断是不是客观也很难说,我认为,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他自身所喜欢的自己是怎样的。

我怎么成为“我”的?

有这样一句话:“世界转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在跨越了多个领域,尝试了很多角色之后,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看似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却是两个问题,需要两个答案,为了确定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我们先挨个回答以下7个问题:

你喜欢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

你认识自身的依据是什么?

你由此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你的希望与目标又是什么?

别人看到的我们不一定是真正的我们,这种情况有时与通过镜子看自己一样,看到的更多的是表面上的自己。我们一定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清楚我们对自己的期望。一个自认为是热情的人,在别人眼里却是冷漠的人,那就要好好反省,但要选择性地听取他人的评价。

你最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如何确定这能让你更好地面对世界?

你喜欢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

首先,你喜欢的自己是怎样的?或者是你认可的自己是怎样的?有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说直来直去的人,有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心机的人,有人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很扎实,有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有很不错的执行力,有人认为自己很容易心软,有人认为自己非常爱护小动物,有人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这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