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下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5733300000055

第55章 孙子兵法(7)

此后,土耳其便不再应战,坚守阵地和炮台,遏止俄国的进攻。这样一来,战事对俄国很不利。由于俄国长途远征,后继供应不足,与对方进行消耗战,很难持久。土耳其人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据险防守,避而不战,决定把俄军拖垮。

迅速结束战事很重要。俄国迅速布置兵力,调整了阵容,决定主动向港口内的土耳其军队进攻,以求速战速决。

7月5日晚,俄国舰队首先封锁了切斯马港口,然后对土耳其部队进行炮轰。

7月6日夜间,俄国士兵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开始了进攻。首先,他们用十艘船,将四条纵火艇拖到土耳其军舰旁,然后点燃纵火艇。瞬间,土耳其舰队燃烧成一片火海。

这时,俄国开始全面进攻。先是攻打土耳其港口的炮台,同时封锁港口。土耳其军队顷刻乱作一团。又由于当夜刮起大风,火势急速蔓延,土耳其军舰快速燃烧起来。土耳其人完全丧失了斗志。

7月8日上午,战斗结束,俄国仅死亡11人。切斯马战役中,土耳其舰队被彻底消灭。

俄国的胜利,首先是做到了知己知彼,抓住了土耳其人的弱点。其次,火攻在战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加之风助火威,使土耳其的舰队迅速化为灰烬。

用间篇 用间有五

【原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奉:同“俸”,指军费开支。】,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怠:懈怠。】于道路,不得操事【操事:指耕作农事。】者,七十万家【七十万家:比喻战争对正常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曹操注)】。相守【相守:相持。指敌对双方相持不下。】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爱爵禄百金:指吝惜官位、俸禄和金钱。爱,吝惜。】,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非民:不懂得用人(指间谍)。】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非胜之主:不是能打胜仗的好国君。主,君主,国君。】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动:举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先知:指事先知道敌人的情况。】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取于鬼神:指祈祷、占卜等迷信活动。】,不可象于事【象于事:指用过去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象,类比。】,不可验于度【验于度:根据天象来判断出兵的吉凶。】,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因间:间谍的一种。即依赖与敌人的乡亲关系,获取情报,或利用与敌军官兵的同乡关系,打入敌营从事间谍活动,获取情报。】,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道:途径,规律。】,是谓神纪【神纪:指神妙莫测之道。纪,道。】,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因:凭借,根据。】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官人:指敌国官吏。】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诳(kuáng)事于外:指向外部散传虚假的消息,假装泄露机密,以欺骗敌人。诳,欺骗,迷惑。】,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反:同“返”。】报也。

故三军之亲【亲:亲信,值得信任、重用的。】,莫亲于间【三军之亲,莫亲于间:三军中最亲信的人,没有比间谍更亲密了。】,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圣智:才智过人的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先闻:先得到秘密的人。】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守将:指主管将领。】、左右【左右:指守将周围的亲信。】、谒者【谒者:指负责传达通报的官员。】、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间我:打探,侦察我方。】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导而舍之:加以诱导后释放他回去。】,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是:反间,即被我方利用的敌方间谍】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如期:按期。此指按期返回报告敌情。】。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殷:殷商。】之兴也,伊挚【伊挚:即伊尹,原为夏桀的大臣,后归附商汤,商朝贤臣。】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上智:指具有很高智谋的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所恃而动:指凭借间谍提供的情报采取行动。】也。

【译文】

孔子说:大凡出兵十万,征战千里,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而且国内外骚动不安,军民在道路上则疲惫地奔走,不能从事正常生产的有七十万家之多。相持数年之久,就是为了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吝惜爵禄钱财,不能掌握敌情,那就是太“不仁”了。这种人不配做军队的统帅,算不上国君的好助手,也不配当胜利的主宰。所以,英明的国君和良好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功业超越众人,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能事先了解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从鬼神祈求,不可从象数占卜,也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去验证,而只能取之于人,从那些知道敌情的人身上得到。

使用间谍有五种,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五种间谍一起使用,使敌人摸不透规律而无法应付,这就是所谓神妙莫测的道理,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因间,是利用敌国乡里的普通人做间谍;内间,是收买敌方官吏做间谍;反间,是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情报,让我方间谍得知而传给敌方间谍;生间,就是侦察后能亲自回来报告情况的我方间谍。

因此,军队中,没有比间谍受重用的了;军中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为优厚的了;军中的事务,没有比间谍更为机密的了。不是英明睿智的人不能使用间谍,没有仁义德行的将帅不能指使间谍,不是谋虑精细的人不能得到真实情报。微妙啊,微妙!无处不使用间谍。所用间谍之事未行却先被人知道,间谍和其他知道内情的人都要被处死。

凡是我军要攻击的目标,要攻占的敌方城池,要刺杀的敌方人员,一定要预先探知它的驻守将领、左右亲信、负责传达的官员、守门官吏和门客幕僚的姓名,务必命令我方间谍侦察清楚。敌方派来侦察我方的间谍,要加以收买利用,然后放他回去,这样,反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从反间那里得知敌人的情况后,乡间、内间就都可以使用。通过反间了解敌情,可以让死间传出假情报。五种间谍的用法,国君必须掌握。其中的关键在于使用反间,所以对反间不可不给予优厚的待遇。

从前殷商的兴起,在于重用了在夏为臣的伊尹;周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商朝做官的姜子牙。所以,贤明的国君和优秀的将帅,能用智慧高超的人做间谍,必定能取得伟大的功业。这是用兵的关键,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提供情报而采取行动。

【师说】

本篇论述测探敌情的方法,总括全书,与论述战略决策的首篇《始计》相互呼应,贯穿了孙子“知己知彼”“先胜而后求战”的“全胜”思想。

正确地拟定军事谋略,必须以可靠的情报信息为前提。《用间》讲的是“间”的种类和如何用间的问题。最后强调任用上智为间谍,一定能成大功。

通过用间来获得情报,似乎是不太光明磊落的事情,但是,战争本来就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孙子在开篇就说了,战争就是“诡道”,为了求得战争的胜利,可以不顾一切。

【知识卡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文学语言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它文采斐然、语言精练生动、论述精辟,古往今来,很多大文豪的文章都深受其影响。而《孙子兵法》中的很多语句,也已成为汉语中的名言和成语,如脍炙人口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等。

【故事链接】

岳飞巧用反间计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任济南(今山东济南)知府的刘豫被金人收买,并被封为“大齐皇帝”。因此,刘豫多次配合金兵攻打宋军,成为北宋抗金的最大障碍,故而宋军需要伺机除掉他。刘豫与金军将领粘罕过从甚密,引起金军右副帅兀术的妒恨。宋军名将岳飞决心利用金军内部的这个矛盾,铲除刘豫。

在一次战斗中,岳飞的部下抓获了一名金兀术派来的间谍。岳飞看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就亲自审问。岳飞走到堂前,先是大呼用刑,突然看到间谍,故作神秘地说:“你不是张斌吗?好小子,前段时间派你送信给刘豫,要他设法把西太子金兀术引诱出来,你竟然一去不返。你为什么要背叛我?还好,之后我又派人去联系,刘豫和我已经商议好,他到冬天的时候把金兀术引诱到清河(今江苏淮阴东大清河口),和我共同夹击金兀术。”间谍害怕岳飞杀死他,也就顺水推舟,默认自己是张斌。岳飞要他再给刘豫送信,信中叙述谋杀金兀术的事,封成蜡丸。然后嘱咐间谍说:“这次先饶恕了你,但一定要严守秘密,把信送到。”

间谍一看这样,乐了,既保住了性命,又以为窃得了重要情报。他兴冲冲地跑回营里,很快将那封信交给金兀术。金兀术一看,刘豫小子,总算抓到你的把柄了,老天有眼啊!那时,正巧金国尚书省上书金主说刘豫“治国无状”,金兀术便趁机弹劾刘豫。

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金王朝下令金兀术率军以伐江南为名,进军开封,金人把刘豫和他的儿子抓住,废掉伪齐政权。刘豫被充军到临潢(今内蒙古西林)。这样,岳飞用反间计为宋朝除了一害。

陈平献计除范增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之后,被秦国平灭的六国贵族楚、赵、燕等六国的旧贵族和旧将领趁势起义。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在巨鹿打败了秦国的主力军,成为灭秦的第一英雄。然而,其人勇武有余,智谋不足,再加上狂妄自大,最终被刘邦、韩信、张良、萧何围困在垓下,落得乌江自刎。

其实,项羽的军事实力、才能要高于刘邦。他之所以失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智囊范增被项羽离弃。

据历史传说,范增是被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的“漏网之鱼”。为此范增发誓要为老师、学友、同僚报仇。他看到项梁、项羽叔侄两人很有魄力,便跟随他们东征西讨。在灭秦的过程中,许多经典战例的筹划都出自他的头脑。在军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总参谋长”。

项梁临终前,曾要项羽拜范增为“亚父”(类似于今天的义父)。在巨鹿等诸多战役中,范增出了不少计谋。

范增是项羽阵营中少有的“清醒派”,比较注重收拢民心。因此,对于项羽坑杀三十万秦国降兵、火烧阿房宫等极力反对,但终因项羽一意孤行而作罢。

当范增与刘邦接触时间长久后,他也认为刘邦会威胁项羽的地位。特别是在刘邦攻入咸阳后对百姓优待、严禁出现当时非常普遍的抢夺百姓和杀害百姓的行为。范增认为刘邦意在天下,因此,劝说项羽大摆“鸿门宴”。

从道德角度讲,“鸿门宴”确实不光明,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说,这也属于常态。各为其主,并不为过。其后,刘邦和项羽争斗升级,项羽在范增的协助下屡败刘邦。要想消灭项羽,首先必须除掉范增。

为此,刘邦的智囊陈平献离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范增由于资格老、功劳大,又是项羽的“亚父”,因此,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有些不注意方式方法。

随着时间、地位的上升,项羽对范增也由亲情转变为了君臣思想。为此,对范增比较反感,再加上之前范增屡次批评项羽。据传说,范增对于项羽与虞姬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反对。在传统观念中,军事统帅如果在战争中和女人过于接近,会变得畏首畏尾,对战争不利。因此,范增甚至对虞姬进行过各类“刺杀”,项羽对此更加恼怒。

陈平趁此机会,派人在军中发布各种戏谑项羽和范增关系的谣传,致使二人彻底决裂,范增离开了项羽。自此,项羽在军中“为所欲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