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上海外国人家
5734200000002

第2章 老别墅

老别墅指的是1949年以前建造的花园别墅,这些建筑以后大多改作了机构的办公地以及其他商业用房,仍然作为民居的不多,即使作为民居的也有不少在原来的一幢独立花园住宅中入住了多户人家。老的花园别墅至今完整地由一户居民单独居住的已经非常稀少,这些珍稀的房屋可能也是上海最昂贵的住宅。

芳华再现

Derek目前在伦敦、上海还有美国老家三处轮换居住,不过上方花园的这个家是他倾注最多心血的地方。“我在美国的一间英式老宅中长大,母亲一直热衷于找一些上年头的老房子进行翻新修复,我多少受了点遗传。幸运的是,房东马严君玲女士也极有品位,我们进行了密切而愉快的合作,保证房子的翻新顺利进行以及所采用的材料货真价实。”

住在这所房子里,最让Derek喜欢的部分是花园:“天气好的时候从起居室和餐室望向花园,就我个人而言,这美景胜过我在上海看到过的任何东西,甚至超过外滩。”任何的享受,都需先付出艰辛努力。光是花园里那棵被称为“上海滩最漂亮的玉兰树之一”的宝贝,就花费了不少工夫。它枝干常年疯长未得到良好护养修剪,树干上还抹上了水泥,Derek好不容易才找到专业人员,将水泥全部去除,还仔细修剪了枝叶,才成就了今日的风光。

人物介绍

来自美国的Derek Sulger在上海涉足过多种行业,“到处都有朋友,和谁都能说上话”。如今他专注于物业管理和房产。

对于老房子,在老宅中已经居住了一年多的Derek给出他的“必要”和“必不要”清单:必须坚持使用最高质量的电器装备,否则会因为老房子中的潮气和电流的不稳定而很容易损坏,质量好的则不会;其次,尽可能地“修复”老房,而不是“替代”它们,不要花太多时间试图掩盖水渍、损坏的木结构之类,因为恰恰是这些痕迹增加它们的风味;第三,多买些除湿机,上海原本是建在湿地上,老房子总是惊人的潮湿。

选择上海的理由

我热爱这里是因为上海保存至今又可供私人使用的老房太珍贵了。

居室状况

淮海中路上方花园内一幢四层别墅

八十多年历史的老房子

原属现任房东马严君玲父亲的产业

《落叶》的故事发生背景即为此地

花园里有上海最漂亮的玉兰树

梦想家

雅恩家的一楼餐厅兼作客厅,是家中使用率最高的区域。这是女主人Cecile的原创,由六张普通大小的白色书桌组合而成。Cecile非常了解家人的需求,这张可以摆放十张餐椅的巨大餐桌不仅是餐桌,也是宽敞的书桌、会议桌。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家的布置也可能过于丰富了,几乎可以媲美一个小小的私人博物馆。打眼看一看花园:旧铁皮飞碟是雅恩从珠海“捡”回来的;门廊里还有一块字迹斑驳的“童涵春堂”牌匾;一个旧时戏班子放行头的木箱;书房门把手上挂着一个用自行车龙头改制的酷感十足的风筝线轴。低调却精工细制的,是门廊地面上铺设的、户外餐台上摆设的古董手工毯,这些波斯、土耳其、阿富汗的手工毯来自他的好友Aziz。

人物介绍

设计师雅恩出生于摩洛哥,在非洲生活多年,几年前来到上海,置业安家,并在上海开展设计事务。

出生于摩洛哥、在非洲生活多年的雅恩收藏了许多非洲木雕,一楼楼梯后的盥洗室就是一个小小的非洲木雕展示厅。客厅里则热闹地陈列了许多雅恩到中国后的新收藏——陶瓷坛罐。雅恩还时不时地翻出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祖父母留下的一对银质拐杖头,是20世纪早期在亚洲购买的,一个刻了“福”字,一个镌着“阴阳太极”;硬币制作的手工家具模型;一本有趣的漫画故事;一张三十多年前绘制的非洲地图。雅恩这个家会不时地增添一些新摆设、新组合。

选择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每个创意工作者的梦想乐园”,2008年雅恩主持设计了淮海路上原电影局老楼改造。

居室状况

位于上海市中心一处独栋老洋房内

一个方正宽敞的花园

底楼是书房、楼道和餐厅

二楼是主卧和客卧

三楼是儿童房

细节的质感

Ashley的家位于弄堂最深处,1997年他租下整幢洋房时,虽然灰泥外墙让这六十多高龄的老房子看上去有点没精打采,但它室内部分的装修细节却保持得不错。当时Ashley夫妇对房子进行了初步的整修,在起居室和花园之间扩建出一个狭长的玻璃阳光房,并根据老房子原先钢门窗的样式复制了新的拱形钢门窗,连门把手都是完全复原30年代那种细铰链形状。

在正式买下这幢房子后,Ashley和Anja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老房子的许多质感和细节都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即使我们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进行改造,也会建立在保留和复原它原来风味的基础上。我们总试图让新建的部分与原先的材料、形状保持尽可能的吻合或协调。”Ashley这样概括自己的改造思路。

人物介绍

来自澳大利亚的Ashley已经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这个家是他和太太Anja绘出初步图纸,事事亲历亲为,再聘施工队打造出来的。

如何让各个功能空间既保留30年代风味,又体现现代生活之舒适便捷?

原有厨房的长宽高比例相当漂亮,层高甚至比起居室还高,延伸至一楼半处,老房子优裕的空间感表露无遗。所以Ashley和Anja摈弃了吊顶的方案,连白色橱柜和马赛克地砖都保留了1934年初建时的模样,只是重新油漆了橱柜,修补了地砖。“我们不会因为贪图自己的舒适和方便而把老房子的空间格局完全破坏,老房子的美是一去不复返的。”Ashley说道。

选择上海的理由

我们在上海相遇相爱,在兴国宾馆举行婚礼,在这所房子生下小宝贝。上海就是我们的家。

居室状况

泰安路上一条僻静的小巷深处

房子为二层的西班牙式

弄堂里有七八幢独幢洋房

1934年某外资银行建造的住宅

老房子优裕的空间感表露无遗

老房子的新日子

2003年前后,《安家》曾经造访过澳大利亚人Ashley位于泰安路一栋别墅内的家(本书中《细节的质感》一文)。当时,主人刚刚买下已经租住了五年多的洋房,将它进行彻底翻新,并且在一楼半的位置为刚刚诞生的儿子特别加盖了一间婴儿房。这些年来,Ashley夫妇不仅多了个女儿,还一直不停地将家弄得舒适些再舒适些。五年后再次探访,发现这幢老房子又被装饰一新,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其乐融融。

在这个老房子的最新“版本”里,可以看到清爽的主卧室,新的条纹窗帘素雅又简约,衬着古旧的壁炉和西班牙风格的明亮窗台,让人忘了时间。Ashley曾经说过,这栋房子外观经历风雨,但是内部的装修细节却始终保持得相当不错。1997年Ashley租下整幢洋房时,房间内的木地板、厨房的马赛克地砖、西班牙风格的门窗装饰等,都还保持着当初建造时的模样。虽然不是新的,但却更显出老房子的韵味。

人物介绍

Ashley来自澳大利亚,他太太来自德国,一段情缘在中国开花结果,并因此在上海安家落户,结婚生子,现在还一起经营着共同的事业。

2002年他们正式买下这栋洋房。这些年里,两人不断地对住宅进行着新的装饰和改动。比如,在客厅和花园之间扩建出一个狭长的阳光玻璃房;在一楼厨房外围扩建一个温暖便利的早餐厅,可以摆下一套现代厨房所需的一切设施;比如早餐厅楼上布置出的一间婴儿房,随着女儿出生,又分隔出另一间儿童房。也许是因为房子太“老”,而生活又总是很“新”,每隔几年,Ashely一家都会给房子增添一些新色彩。

选择上海的理由

快乐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栋住起来舒服,满是孩子,满是欢声笑语的房子。

居室状况

位于泰安路一栋别墅内

西班牙风格的门窗装饰

老房子的韵味十足

主人翻修后房子增添了新色彩

客厅和花园间扩建出一个阳光房

气质浪漫

家居布置是女主人Anne众多爱好中的一项。曾经学过美术的她,对美有着特有的敏感和独到的眼光。暗色调的家具和地板让整个空间显得高雅而温暖。这里所有的家具都是夫妇俩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古董,风格不同,但在Anne的搭配和布置下,依然显得和谐而统一。墙上挂满了艺术气息浓郁的装饰画,是夫妇俩都喜欢的东方风格。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在每一个角落为屋子增添鲜活的色彩。

整个家最让Anne满意的,是紧临着儿童房的花园。偌大的室外空间给了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天地。Anne在那里放置了太阳伞,餐桌餐椅,还有一整套的儿童娱乐设施,让她的三个孩子能尽情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两个小男孩常常在阳光下的草地上奔跑、追逐、嬉戏,才几个月大的小女儿也在一旁乐呵呵地手舞足蹈,他们是那样快乐而无忧地成长着。Anne和Thibault还常常在草地上举行烧烤派对,邀请上一群朋友来分享他们家庭生活的快乐。热情好客的夫妇俩十分喜欢这样的活动。Anne说,因为常常搬家,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朋友对他们来说都特别重要。

人物介绍

来自法国的Thibault和Anne,丈夫是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而女主人投资开了一家精品美食店,经营法国的美食。

虽然平时都活跃而忙碌,但夫妇俩同样注重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周末一定会抽出时间带孩子们去郊游或进行户外运动。三个可爱的孩子时不时绕在父母的膝头撒娇,其乐融融的场面让旁人不免心生羡慕。

选择上海的理由

夫妇两人的足迹遍布世界许多城市,现在,他们选择定居上海,把家安在兴国路上。

居室状况

位于兴国路上一处隐蔽的花园别墅内

整片的高大树木和环绕的草地

三个孩子在偌大的花园里嬉戏玩耍

院子里能举行烧烤派对

儿童房紧邻花园

深巷清幽

因为平时工作繁忙的缘故,Hortense的厨房布置得简洁。喜欢偶尔喝上一杯的Hortense和丈夫特意在厨房里放置了一台冰柜,里面存满了两人偏爱的葡萄酒。甚至冰柜顶上,也站立着四瓶半玫红色的果酒——那不见的半瓶应该已经划过了主人的舌尖。厨房与餐厅之间的门颇有气度,门的中央安置了一块小小的搁板,搁板之上,有扇小窗,这是特别用来从厨房递菜到餐厅的设计。

Hortense的餐厅里有张巨大的方形八人餐桌,这是男主人的设计。年轻的主人天性好客,总觉得家中原来的餐桌不够大,所以他选定了款式和尺寸,坚持要定做一张宽敞的餐桌。这张几乎撑满餐厅的巨型方桌如今成了呼朋唤友的好地方,朋友们似乎也因此更喜爱这个和善有趣的地方了。

人物介绍

来自法国的Hortense和丈夫把家安在高邮路一条弄堂深处的老洋房里。两个人都天性热情好客。

开朗好客的夫妇俩是惹人喜爱的朋友。他们的客厅里,有许多朋友送的礼物。印着传统双喜图案的收纳盒和烛台是朋友送的结婚礼物。一对红色抽屉柜既可以收纳琐物,又可以当作脚凳使用,这是Hortense的生日礼物。这些有趣的礼物和Hortense夫妻自己定做的茶几、座榻一起,将客厅装点得趣味盎然。当然,旅行纪念品也必不可少,刚刚从巴厘岛度假回来的Hortense带回来许多图案丰富、色彩华丽的织物挂在客厅的墙面,斑斓而醒目。从客厅的门廊走下台阶,一片方方正正的浅草绿茵就在眼前。

选择上海的理由

丈夫比妻子早两年来到上海,在他的鼓动下,两人决定在上海找一处房子安家。

居室状况

位于高邮路的一条弄堂深处

房子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

厨房布置简洁

客厅里有许多朋友送的礼物

门廊外一片浅草绿茵

宁静栖居地

法国夫妇Romain和Capucine住在上海高邮路的这幢老洋房里已经差不多一年了。这一年来,家里时不时地会添置一些新东西。用他们的话来说,这个家的一切,正在一点点接近完美。

食物是法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omain和Capucine的厨房和餐厅当然不会马虎。葡萄酒是法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房间北首的厨房按照两人在巴黎的生活习惯,安置了近一人高的酒架,少不了满满当当的存酒。餐厅里,最醒目的摆设是一只悬挂着的大号鸟笼,这是夫妇俩别致的大号烛台。Capucine特地在鸟笼下斜放了一盏高光的射灯,灯一亮,编制细密的鸟笼就在墙面上抛下细密的圆弧纹理,犹如一道道被引力拉得曲张开的卫星轨道,细腻神秘。

人物介绍

Romain和Capucine是一对年轻的法国夫妻,平时喜欢在家中招呼朋友,夏天里支上一把遮阳伞,放一张野餐桌。

餐厅南面是有温暖壁炉的客厅。夫妇俩为自己设计的组合书架占据了客厅的一整面墙。这是真正的组合书架,由数十个不足一米的基本单元叠加累积而成。这些基本单元既可以作为边桌、床头柜独立使用;规整的外形又使得它们可以简单组合。客厅南面,书架尽头,是老房子方方正正的二楼阳台。红色遮阳伞下的野餐桌散发出太阳的味道。绿意盎然的植物围绕中,简简单单的早餐也会变得好味道。

住进了老房子,Romain和Capucine就开始搜集和老房子同时代的工业产品来装饰这个家。比如听筒和话筒分离的老款直立式桌面电话,旧款Marelli电扇等。

选择上海的理由

女主人在法国时的好友现在也来到了上海,巧的是他们同样也选择了附近的一幢老洋房。

居室状况

高邮路上的二层老洋房

建于20世纪30年代

典型的法式建筑

厨房里安置了近一人高的酒架

组合书架占据了客厅的一整面墙

新上海风格

Julia的家一楼为餐厅、客厅,二楼是两间卧室。像大部分上海老房子一样,第一眼看去,Julia的家既现代又随意,很难用一种约定俗成的风格来概括,有源自美国的经典设计潘通椅(Panton Chair),偶尔也能发现一些中式痕迹,当然也不乏德国元素。

刚搬进来时,Julia也像许多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一样,对中式家具物品充满好奇,家里最多的就是传统的中式家具。但是随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她对于东方文化的那种盲目喜爱开始动摇。Julia觉得整个家里的色彩太浓烈了,空间因而变得局促。于是她开始逐步改变。最初的那些红漆橱柜被换走,沙发、窗帘换成清爽的米色,定制的书橱选择了白色,20世纪70年代的现代设计开始走进Julia的餐厅。Julia夫妇喜爱中国的现代艺术,家里有不少绘画作品都选购自上海莫干山路。但是一切又都与老洋房本身的风格相契合。

人物介绍

来自德国的Julia在那幢西班牙风格房子住了五年,在与上海这个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才渐渐明白自己希望的居室风格。

当然,也并非摒弃了所有的中式家具,在二楼的主卧室里,有一张造型独特的组合柜,传统的中式红漆,镶了造型典雅的黄铜锁片,几何造型又充满摩登感觉。Julia特地将其留下,十足是上海中西合璧的写照。

卧室里,另一件家具珍宝是一张绿色沙发。据说这是她丈夫的祖母Matilda结婚时的沙发,至今看来依然是一款好设计,不但造型秀丽,坐起来舒服,还可以放下成为一张沙发床。

选择上海的理由

邻居大都是弄堂里的地道的上海人,待人和善。女儿就在这种纯粹上海的环境中长大。

居室状况

位于安福路上的西班牙风格老洋房

楼高二层,带一个方正的花园

周围种着一些不大的树

早春时节,在连接客厅和花园的门廊下坐坐

春天的感觉扑面而来

异域老榆树下

循着楼梯而上,到了二楼,眼睛立刻从古旧的暗淡中兴奋起来。整个二楼的墙面粉刷得雪白,白墙之上,六幅明亮的橙色系装饰画齐整排开,阳光从过道的窗户射进来,一切都亮堂堂的,连老旧的柚木扶手也似乎焕发出无尽生气。

因为接近花园和阳光,整套房子最美丽的地方是最南面的厨房。上了年纪的老榆树不遗余力地把最好的绿色风景都留在纯白色厨房的窗口,Ryan则把最心爱的Norm69吊灯悬挂在这里。这是丹麦设计师Simon Karkov1969年的经典设计,作为自己的珍藏,Ryan千里迢迢从丹麦将这盏灯带来上海。

紧挨厨房的客厅里,沙发背后的巨幅画作来自美国旧金山;沙发是在上海购买的,就像Ryan喜欢的风格。客厅南面是安静的主卧室,Ryan将收藏的老式中国转轴门安置在床头就变成美丽的装饰。床对面的壁炉上,Ryan把一幅名为《太极鱼》的装饰画旋转了90度摆放,因为他觉得这样更好看。

人物介绍

来自美国的Ryan是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虽然只是租客,Ryan对布置这个家依旧充满了激情,就像他所希望做到的。

从主卧室的北窗台往外看,还可以看见书房,书房在客厅外二楼走廊的最北面。书房里除了书橱外,最显眼的家具是一张沙发床。平时,主人在这里看书;当有客人造访,沙发床就能适时地打开。更加贴心的设计来自与房东太太的合作,书房北面的正中砌起了盥洗台,盥洗台两侧的造型对称的磨砂玻璃区域里,一面是冲淋房,一面安置了洁具。

选择上海的理由

Ryan曾经在哥本哈根的老公寓里生活过,因此对上海老房子里的邻居生活非常习惯。

居室状况

建国西路上一处老洋房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房子格局很周正

三米的层高让老房子看上去很敞亮

院子里的树上缀满果实

倾听房子的声音

Alex在上海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自己的家。“你知道吗?房子会说话,它会告诉我们它的需要。”Alex说,“我第一眼看到这幢房子,就知道它希望变成什么样子。”

Alex的新家,是一幢位于陕西南路上的老洋房。房子附带一个宽敞的花园,屋内面积虽然较大,但被分隔出许多小房间。为了更符合现代的生活习惯,Alex首先把一楼的众多小房间打通,布置出大方的餐厅、宽敞的客厅。她保留了老洋房原有的朝东大门,但是在房子南面与花园相接的部分,新增了两道落地玻璃门,将花园里的阳光绿意引入客厅。

一楼半的亭子间改做步入式更衣室;二楼拥有一间健身室;二楼半是丈夫有条不紊的书房;再往上是主卧室和两个女儿的房间,虽然女儿们正在英国读书,房间里却始终保持着她们在时的状态;四楼是拥有倾斜屋顶的阁楼,被布置成一间家庭活动室。

人物介绍

女主人Alex出生于英国,幼年时跟随父母到中国香港。婚后,Alex又和丈夫一起游历过许多国家和地区。

Alex喜爱绿色,代表生命力的绿色是新家的主题。考虑到先生的爱好,她使用沉稳的咖啡色来搭配绿色,既活泼又不失格调。客厅里,白色基调的沙发上,摆放着绿色的靠垫和毯子。Alex尝试着搭配了一些桃红色的靠垫,桃红与苹果绿的搭配充满青春的感觉,在餐厅,这两款颜色的搭配组合被Alex充分演绎,点缀上精心摆放的郁金香,真正秀色可餐。

选择上海的理由

在这里几乎能找到来自任何地区、呈现任何风格的装饰品。于是她成为上海时尚造型师。

居室状况

位于陕西南路上的四层老洋房

建造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房子附带一个宽敞的花园

小楼内被分隔成许多小房间

这栋房子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建筑格局

都心华彩

Tiffany之前的那位房主,因为考虑自己的居住习惯,将房子隔出功能各异的五室三厅。由于是自住,所以这种设计的贴心和细致,普通设计师无法僭越;也因为老楼本身层高开阔,历史丰厚;所以当Tiffany一家人看到这栋房子时,几乎是立刻欣喜地做出了决定。

家中唯一的最大改动是厨房。有儿有女的家庭,每到固定的用餐时间,总是一家人团团围坐,分享一天的快乐与琐碎。厨房也是中西合璧的风格,天性明快的Tiffany希望老房子的厨房也是明亮的,于是墙壁选择了浅绿色。

客厅、餐厅占用了一楼的大部分空间,只是在花园里搭出间与餐厅相接的弧形玻璃暖房,暖房对着屋外的花园草地,摆上一些植物、一把休闲椅,天光风景和闲情雅致就入了室。Tiffany夫妇俩在家中收藏了不少当代艺术作品,有画作,也有雕塑。暖房、餐厅、客厅和通道里都有摆放,悠然自在,让人欣赏到主人的好品位。

人物介绍

来自美国的Tiffany直等到一子一女顺次进了幼儿园,这才又走出家门,在艺术馆觅得一份轻松又喜爱的工作。

二楼是两个小朋友的天下,朝南的是儿童卧室,朝北那间就是孩子们的活动室,玩具、画笔,随意、热闹地散落。三楼,盥洗室、主卧和相连的书房、阳台,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套房。虽说是书房,Tiffany却并不乐意在家中工作。工作归工作、家庭归家庭,更可以给予生活一张一弛的节奏以及简单分明的快乐。

选择上海的理由

丈夫的事业顺利,孩子快乐成长,自己找到轻松满意的工作,家又安在以前向往的地方。

居室状况

位于皋兰路上的三层小洋楼

建于20世纪30年代

房子隔出功能各异的五室三厅

花园里搭出与餐厅相接的弧形玻璃暖房

暖房对着屋外的花园草地

幸福不老

石川一家人现在居住的这栋房子建造于1918年,先前的这栋楼原本拥有一座面积可观的花园,随着家族日盛,主人家在原本的花园里加盖了各带花园的两幢洋楼,形成三座“品”字格局的洋房。石川看中的这栋,年代最为久远,可以说是“祖屋”。

在设计师的帮助下,本着“以旧补旧”的原则,在最大程度利用房屋原有格局的前提下,重新设计了这栋建筑的内部。为了与这栋房子的建造时间相配合,石川特意搜集了许多同时期的家具和摆饰。从灯具到花瓶,都花费了一番心思。不仅如此,房屋内的地板也是采用旧地板重新拼铺,房顶上用收集来的老木头重新加固。墙面的壁纸,则是仿照了17世纪在中国采风的外国艺术家的独特画风,请人手绘,再拼贴上墙。

人物介绍

石川和来自澳大利亚的先生在上海构筑自己的事业和新家。她对沪上情调各异的老洋房情有独钟。

一楼,从南面的花园门进入,房屋正中是门厅和楼道,东面朝南的一间是石川的书房。书房北面是会客厅,布置充分体现了装饰的繁复与美丽,用英格兰面料翻新的老沙发,银制的古老茶具,装饰艺术风格的壁炉壁灯。客厅的北窗外是另一个花园,通向北门。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绿树荫庇,另有幽趣。

楼道的另一侧,南面是正对花园的阳光房,这里的座位宽松,阳光通透。阳光房北面是餐厅,长餐桌严阵以待。卧室集中在二楼,东面两间是儿童房,一间红,一间绿。

选择上海的理由

春天的午后,夫妻俩沿着街边的树荫,悠悠然踱步到复兴公园享受阳光下的咖啡香。

居室状况

位于南昌路上的三层住宅

建造于1918年

本着“以旧补旧”的原则

最大程度利用房屋原有格局

重新规划这栋建筑的内部

兼爱东西 文化中意

走进倪波路上海的家,露天院子里搭起了一个阳光房。他说,这是为了增加客厅的面积。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经常会在家里接待一些重要的贵客,按照社交礼节,原本的客厅太小了一些。于是他将院子作为它的延伸,这样既让空间更开阔,也满足了社交的条件。客厅里面也做了一些修改,原先连成一体的大客厅,被分为餐厅和会客厅。中间巧妙地只运用了两段落地纱帘作隔断,别小看这些纱帘,昂贵的材质立刻衬托出环境的高雅。

餐厅里,餐桌自然是重点,完全的意大利风格的经典布置。倪波路还特地从意大利运来了古典的烛台和吊灯,让整个餐厅充满浪漫怀旧的气氛。会客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张红色缎面的路易十五时代的椅子,典雅华贵。与这样有历史感的家具配套的,当然也是很有年代的装饰。一架古典的三角钢琴低调地站在客厅一角,它可是货真价实的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董,而且还能音色完好地演奏。

人物介绍

因为职业关系,意大利人倪波路一直辗转任职于世界各地,如今来到上海。在酒店住了不到几个月,他在西区找到了一栋老房子。

走上二楼,便是卧房了。如果说底楼是作为一个外交官的家所必须具有的开放空间,那么楼上则完全是属于一位艺术家的个性化私人空间了。也许是家族的血液里就流淌着艺术的细胞,琴棋书画这些才艺都难不倒倪波路,尤其在绘画方面,他有着极高的天赋和兴趣。三楼的巨大空间,成为他的工作室。那里既是书房又是画室。整墙的书,很有视觉震撼力。

选择上海的理由

“四海为家”是外交官的宿命,但倪波路和上海似乎特别有缘。

居室状况

位于愚园路一幢三层老房子

房子的格局非常周正

养护也还算到位

底层的客厅部分做了比较大的调整

花园里搭起了一间阳光房

浓墨重彩的亚洲风情

按Claire的要求,这幢三层老别墅做了大量的翻新,地板、楼梯和卫浴都重做,内外重漆。一楼最后被分隔为玄关楼梯区、厨房区、储物区、客用小洗手间和由餐厅和会客厅贯通的大起居室。二楼则分别是客卧、主卧、书房和洗衣房。三楼东西两头是斜屋顶,安排了电视房、小工作间和盥洗室。

Claire的装修原则是以重修设施,增加舒适感和整洁感为主,故硬装饰方面并非重点,一切从简。前奏完毕,主角上场:家具和手工饰品,才是这个屋子的重中之重,是Claire最花心思经营也最引以为傲的部分。

人物介绍

Claire生于欧洲,住在上海;学的是英国文学,曾做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今又转向设计行业。

在中国要淘些古色古香的旧家具并非难事,但要淘到Claire家这样水准的物品,而且还要让它们彼此之间产生互动的1+1>2的效果,就是门学问了。主卧里亦中亦西的古董儿童摇床和印尼巴厘岛风格的小号摇椅,一样同中式青花瓷器和20世纪欧洲现代画作共处一室。一楼的会客区里,式样简洁的欧式土红色沙发,沙发左右分别用中式箱柜和木凳充当的边几,以及藤面木座的东南亚式茶几,和茶几上一系列别致的荷兰水晶烛台,搭配得十分自然生动。

身为室内设计师,Claire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帮助客人购买古董家具和家居工艺品。作为专业买家,她对自家的家具同饰品的选择当然更是精益求精,家具来自印尼巴厘岛;墙上装饰面具主要购自缅甸;起居室摇椅是朋友设计的。

选择上海的理由

身为荷兰古董家具世家的后裔,在上海生活的这几年里,Claire喜欢上了东方文化和艺术。

居室状况

位于上海影城附近的一幢三层楼老别墅

老别墅做了大量的翻新

地板、楼梯和卫浴都重做

重修设施,增加舒适感

起居室摇椅是朋友设计的

让风格合乎生活逻辑

有着绿宝石般迷人双眸的葛蒂是位爽朗、随和的荷兰女子,几年前她和三个孩子随丈夫来到上海,成了西区一栋两层楼别墅的女主人。

她的家紧挨着别墅小区的围墙,房子周围的花园因此比邻居家的大了许多,这对喜欢庭院生活的一家人来说无疑是天赐的幸运……连接露台和室内的玻璃门上垂着奶黄色的窗帘,它对面的厨房是这个家中女主人最喜欢呆的地方。葛蒂最喜欢在这样晴朗的早晨,为收拾厨房里的种种坛坛罐罐而忙碌,间或煮上杯咖啡,钻研一下烹饪书,为全家的晚餐费些周折。

孩子们的照片几乎占据了二楼书房的整整一面墙,从眉目不清的婴儿,到懵懵懂懂的幼年,她们成长的故事像一部幻灯片,在这面墙上一幕幕拉开,成为家人最难忘的回忆。

人物介绍

来自荷兰的葛蒂年轻时就习惯以“四海为家”,上海是这个荷兰女子漫长漂流生活中最新的一站。

二女儿的房间里有葛蒂最喜欢的三件家具:原木色的床、书桌和橱物柜。三件东西虽各有出处,但都是连清水漆都没有上过的手工活,好像刚从木匠作坊里搬出来的粗模。那份自然和朴素让人联想到北欧乡间特有的寂寂与清疏,亦如17世纪风俗画家笔下的荷兰风景。

在色彩和家具的款式方面,葛蒂喜欢缤纷的调子,富足的风格。餐厅里的一个法式餐柜,是姑母赠送的礼物,产自法国,随主人到了荷兰,现在又来到了上海。

选择上海的理由

随丈夫带着三个孩子一起来到上海,栖居于西区一幢安静的别墅内,试着融入这座城市。

居室状况

西区一幢二层别墅

泛白的柚木桌椅

镂空的铁制马灯

曾经绿了一季的枯萎藤条

开着新鲜小花的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