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通道以陡峭的角度向下延伸。大概我们的闯入,是几千年来破天荒的头一遭,甚至能感觉到凝固的空气因外人的到来变得活跃起来。
这条通道虽然低矮阴森,但不知为何我有了这样一种错觉:这里远比外面的万人骷髅殉葬坑要安全的多。
那种安逸和谐的气氛,暂时取代了压抑和血腥。
或者说,这低矮的通道中有一种让人放松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冥冥之中指引着我们,应该就是通天道长提及的绝世异宝的所在吧?
这种念头反复在我心中蔓延,我忍不住小声问道:“好像这里没那么可怕了?”
老舅道,可能是你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吧。此处非常狭窄,石柱的机关又将这里密封数千年,那只守卫的巨兽已不可能钻进来。至少说明咱们不会葬身它的腹中,你的潜意识里自然是会轻松下来的。
我想了想道:“说起那只巨兽,当真闻所未闻,幸好被及时发现,我们才能捡回一条命。”
老舅叹了一口气道:“还没来得及和你说明,咱们踏上殉葬坑的时候,我就觉得哪里不对劲。后来走向那条过道,我往坑中看了一眼。也许是这一次看的很是“地方”,竟被我看见了几具完整的骨骼。”
我愣了一下,问道,是说完整的尸体么?这人头墩里不是只有殉葬者的头骨么?
老舅摇头道:“任谁看见这数以万计的骷髅,自然满眼尽是。很难在其中看出些许不同,我最初也认为这坑中只有殉葬者的头骨遗骸。只是后来发现确实有不少另类,隐藏在头骨堆中。而这些完整的枯骨并不属于人类。”
我心里暗暗吃惊!忙问道:“不是人类,难道是殉葬的牲畜不成?”
老舅继续摇头道:“我第一个念头也是如此,可是细看之下,马上改变了想法。那些枯骨虽然早已没有皮肉,然是我仍然一眼就看出了那是什么动物。”
会是什么动物?
那种动物的头骨扁长,十分坚挺,面部犬牙交错,而脊椎骨又极其宽厚。咱们不久前还在和这种猛兽殊死交战,你猜到是什么了吧?
我惊道:“难不成是暗河中的尖刺水獭?”
不错,正是“尖刺水獭”。这些猛兽尸骨绝不会凭空出现,而且经过我进一步的观察,坑中这样的尸骨却还不在少数。
“尖刺水獭”是食肉猛兽,绝没有道理被作为殉葬的牲畜,而唯一的解释,就是被某种更加大型的巨兽的吃掉的。
我心中有了一丝颤抖,原来这殉葬坑中,竟然也是绝死之地食物链循环的一个部分。但转念之间,我又有了新的疑问:说到底,这圈养的“鳄首蛇龟”,怎能捕食外面暗河中的动物?
老舅答道:“我猜并非是捕食,而是饲养。相传这万年灵物鳄首蛇龟有着贪食吞噬凶祟之物的特点,因此用尖刺水獭来喂养,确实最合适不过了。”
我暗暗咋舌:一物降一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老舅接着道:“但仍有一件事情解释不通。“鳄首蛇龟”在传说中并不是凶性残暴的巨兽。蛇龟之流,世人常以蛇仙、龟仙相称,便是指这类的动物极具灵性。这种灵兽除了身形巨大,形貌可怖以外,却没有袭击人类的习惯。而这种异兽生活的地方,往往是守护者奇珍异宝的所在。”
我不由问道:“这样不是正好说明奇宝在此么?”
老舅道:“灵兽护宝,从来都是天性使然,没有人为强求的。你看那个被巨兽报复一般折腾的金盔面具,大小是否与“二手蛇龟”的脑袋大小刚刚合适?我猜想那是前人为了困灵兽至此,才制作了那顶面罩。而黄金之物相传是唯一能够收服这只巨兽的办法。”
我若有所悟道:“如此说来,那巨兽好不容易挣脱了面罩的束缚,自然是再也不想接触到了。”
老舅点头:因此说明这“鳄首蛇龟”被迫被圈养在此,并不是为了守护奇宝,而是镇守凶邪。恐怕这才是古人真正的目的。
我不禁哑然:在这里镇守凶邪?
不错!修造陵墓者饲养万年灵物,就是要镇守真正墓室里的邪恶东西。所以别被安静的气氛冲昏了头脑,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这条向下延伸的石阶终于有了变缓的趋势,我时刻注意脚下,突然间猛的被垫了一步,意识到面前的路终于变成坦途。
周围的空间在火光的映射下,失去了宽度与广度的概念。
我长时间的不眨眼睛,竟然使整个面部的的表情形如瘫痪,随着脚下的环境变化,我刻意的活动着脸上的肌肉。
老舅却说道:“这“无头将军”的墓葬比我想象之中要离奇复杂许多,单单是这隐藏在殉葬坑下的一方空间,就丝毫不比上面的墓室逊色。”
快行数米,将火把照在通道的墙壁上面,那里有一道狭长倒三角形状的凹陷。
老舅拂去上面朦胧的尘埃,伸手将里面隐藏的一方雕像拉了出来。
这雕像鲜艳如新,上窄下宽。细看之下,却是一个被艺术化了的人俑,两条双腿跪地而立,双手向上反托着一颗骷髅头骨。
见到这骷髅头骨,我反而镇定下来。因为这种基调,和这里的环境实在是太搭了。
这骷髅头骨与殉葬坑中略有不同,天灵盖的地方是中空的。
老舅用火把敲击着这件雕塑,传来嗡嗡的金属共鸣声音,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说道:“这万年长明灯还装着满满的一坛子油。”
我这才知道这件雕塑是中空的结构,骷髅头骨的天灵盖与下方的人俑形雕塑紧密相连,有一根不知什么材料制成的灯芯串联。
用火把引燃,发出了噼啪的声响,不一会,火光从一个小点变成了一束火焰,照亮了更多的空间。
我吸了一下鼻子,问这是什么味道?
长明灯的燃油是用动物的皮脂熬成的,里面加入了更加易燃的树胶。混合起来就是这样的味道,时间长了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我点了点头,学着的样子,将相隔几米处另外的凹陷里面的人俑拉了出来,刚想点燃,却被拦住了。
他低声道:“这里的空气毕竟有限,还是尽量少点燃这些长明灯。如果前面两侧均有这样的照明设备,只要隔上三、四个点燃一支,就足够光线了。”
我暗道唐半仙心细,接着朝前走去。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总感觉脚下的地面开始朝着我们前进的相反方向运动,而地面上均匀规则的花纹也在缓慢旋转。
我担心是光线忽明忽暗的造成的,看到已经隔了不少的距离,便想再找出一处长明灯点亮。
伸手探入那三角形的凹陷处,我想也没想就使劲的一拽,却发现和之前的手感不尽相同,那人形灯具似乎格外沉重,是固定在暗处的。
又拉了一下,那人俑直接冲着我怀里就倒了下来。
我连忙闪开,没让这东西砸到自己,可在等我低头的时候,却吃了一惊。
此刻躺在地上的并不是那中空的明灯,而是一具无头人俑。
老舅将这具人俑翻过身来,仔细观瞧:这是燕国的步兵轻甲,是兵卒人俑!
然后,这无头人俑和我们一路见到的又不太相同:它身上的轻甲是紧紧缝合的。也就是说,并没有留下头颅位置的出口,好像这件铠甲就是这般设计的。
我满腹的疑问道:“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人俑,为什么外面的人俑是断头的样子,而这里的则是本身无头的样子?”
外甥,这一点我和你想的一样。的确猜不透这又是象征着什么意义?
接下来的一段通道里面,长明灯与无头军俑交替出现,而且两侧逐一对称。加上脚下地面上面细碎重复的花纹,我们失去了距离的概念。
渐渐前行的过程中,前面出现一片巨大的阴影。在火光的尽头处,地面的投影微微晃动着。
老舅手一摆,示意我不要再靠进了。
根据那道投影的大小来看,前面似乎是一个有棱有角的高大之物。
让我原地待命,老舅自己却悄声的往那道投影出潜去。
他的动作竟然快如闪电,一闪身,几乎和那地上的巨大投影融在一起。
过了一分钟,他已经安然回来,并说道:“外甥,你肯定猜不到是什么投下了前方的暗影,那是一组巨型屏风。”
屏风?
我的脑海中闪现出店里的那些工艺品:大理石的天然花纹,加上雕工精美的木质框架,构成了形态万千的屏风,也是店里卖的最好的商品了。
怎么这墓葬之中,也有这样的屏风么?
走到近前,才知道我的想象在这里是无比匮乏的。
这些屏风完全是由玉石质地的岩石完成,左右各有八面,交错向内侧延展。而那些原本罗列在通道两侧的狭长三角状凹槽,到这里也不再出现了。
我探着脑袋看了一下,发现在这十六面屏风的尽头,是一面结结实实的石壁。石壁上面刻着一大一小两具兽笼,凹凸有致,呼之欲出。
但除此之外,我们的前面,已经没有去路了。
我愣了片刻,不由的问道:“怎么,这里就到头了么?什么都没有?”
老舅并没有理会我,自顾查看这些雪白的屏风。
我问道:“这些到底是不是汉白玉?”
老舅抽空回答道:“汉白玉其实并不容易区别,很多号称汉白玉的岩石,其实都是假的,只有岩层深度达到一定的水平,那种岩层中才会出产真正的汉白玉。”
这些屏风如此高大,不可能是在外面制成后运来此处,一定是就地取材。在冥楼中也有这种岩石制成的地板,如此说来,这种岩石应该是这里岩层中天然形成的,如果这些真的是汉白玉的话,我们现在处在的地下深度已经让人难以想象了。
话说回来,我们千辛万苦的打开石柱之门,走过万年长明灯有序排列的长廊,却发现长廊的尽头空无一物,这种失落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