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再等,青春就老了
5752700000003

第3章 不拖——明天的太阳,照不到今天的树叶(2)

或许你觉得那位贵族十分可笑,但是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生活中,多少人在感叹人生怀才不遇,多少人在抱怨人生不尽如人意,又有多少人躺在舒服的床上,规划着光明的未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规划,却不去行动!

其实,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在走过漫长的人生道路后,人们的命运却差异很大:有的人成就显著,有的人却碌碌无为。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原来,成功人土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没有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行动!看看那些本该事业有成,却一事无成的人,我们就会明白,正是因为缺乏积极有效的行动,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要知道,再多的智慧,再多的奇思妙想,如果不用在行动上,都是毫无意义的。虽然想法很重要,但是它只有在被执行后才有价值,想法本身并不能带来成功。一个被付诸行动的普通想法,要比一打被你放着“改天再说”或“等待好时机”的想法来得更有价值。而且,一个没被付诸行动的想法在你的脑子里停留得越久就越会变弱。过些天后,其细节就会变得模糊起来。几星期后,你就会把它全忘了。而行动,却可以使看起来困难的、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可以让远在天边的成功变得触手可及。在实践中,你可以实现很多的想法,并在其过程中产生更多新的想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还是心动的时候多,行动的时候少,梦想着成功,却没有付诸行动。有一个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他说得不错。其实成功往往也就差那一小步,迈出去你的人生或许会因此改变。关键要看你愿不愿意迈出这一步!事实上,你不必担心,也不要低估自己的创意。很多人的成功一开始也是来自那些看起来并不怎样的想法,但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说不定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不要轻视自己的能力,只要肯踏出付诸行动的第一步,再一步一步往前走,就会有成功的希望。而且,当你能够长期约束自己这样去做的时候,你便养成了一种强而有力的习惯,在紧要关头或有机会时便会“立刻掌握”。

我们的青春有限,甚至可以说我们在世的时间也不见得足够完成一切想做的大事情。因此,我们实在不该一直漂浮不定、仿惶迟疑、延迟耽搁,也不该迟迟不采取行动,必须把握有限的光阴,善加利用。假如我们对某项工作已有所准备,就该去做。不要有任何的拖延,不要顾虑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只要还有时间、有精力,就必须身体力行。也许,由于付诸行动,使我们的准备更加周全,能力也获得增强,到了最后,竟变成最成功的人。

那么,你还等什么?一旦你押上了青春的全部赌注,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只要自己认为是可行的事,就大胆地去做,用行动来证明。每当你憧憬美好的成功时,每当你希望自己徜徉于梦想成为现实之中时,就要提醒自己:成功,不仅要心动,更需要行动。没有行动,也就没有梦想之花的绽放;没有行动,也就没有成功的甜蜜与满足。

延伸阅读:如何激励自己行动起来?

青春本是梦的年代,梦也是成功的起点。但是如果过度沉迷于幻想则适得其反。把你的思想变成一种行动,这样才能够从虚幻的影子中走出来,用更清澈、明晰的双眼去看前方的道路,而不是终日沉醉于梦幻中任凭岁月蹉跎。

1.衡量:通过算清楚行动起来的好处和不行动的害处,我们就能开始行动。

2.定时:在确信自己应该行动起来之后,心中要产生一种紧迫感。不要选择最后的时机开始行动,而应先问问你自己:“我最快什么时候能开始?”

3.笔记:把自己的行动计划变成白纸黑字,能鞭策自己行动。

4.分解:把你的想法分成很多小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分阶段执行。风险越小的想法越有可能得到实现。

5.公布:把你的目标公之于众,可以给自己增加一点鞭策力。

6.逼迫:不要坐等自己想动时才动;不要等到看清楚每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后才开始干……逼自己一把,你的感觉会跟着你的行动走。

完美情结作祟

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如果你真的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以后才去行动,就只能是永远地等待下去了。

中国有句俗语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我们也总觉得“万事俱备”会降低我们做事的出错率。当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尽善尽美,这也无可厚非,甚至很多时候,它确实让许多人走上了成功之路,然而,更多的人则是因此而失去了行动力。我们将很多事情搁置一边,理由就是我们不具备某一条件。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在等待“万事俱备”的过程中,碌碌无为地走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甚至走完了这一辈子。

生活中,这样的事你随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搬了新家窗帘还没有装,所以没请朋友来家里玩;这篇文章的构思还不是非常成熟,所以还没有写;看好的股票原想等它跌到5块再买,所以迟迟还没有买……归纳一下你会发现,你一直在等待所谓的条件完全具备,你好将它做得尽善尽美。可是,你也许还会发现社会上同样的事情有些人的方案或者条件还不如你的成熟,但他们的成果已经问世,或者已经赚了大笔钱。你又会因此而烦恼。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完美主义情结”在作祟。

事实上,世间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绝对完美的。“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词。成功的人并不是在问题发生以前先把它统统消除,而在发生问题时,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完美要求必须折衷一下,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行动以前永远等待的泥沼中。

20世纪70年代,有两个年轻人几乎同时到芝加哥谋生。一个是美国加州萨德尔镇的法兰克,一个是落基山脉附近的斯特福。

法兰克家境十分贫寒,上不起学,他只好去繁华的芝加哥城,希望找到一个出路。可在城里转了好几天,法兰克也没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当他看到大街上不少人以擦皮鞋为生时,他也买了把鞋刷给人擦皮鞋。半年后,法兰克觉得擦皮鞋既辛苦又不赚钱,便将擦皮鞋赚来的一点微薄积蓄租了一间小店,边卖雪糕边给别人擦鞋。雪糕生意比擦鞋强多了,欢喜之余,他在小店附近又开了一家小店,同样是卖雪糕。谁知雪糕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后来他干脆不擦鞋了,专门卖雪糕,并将父母接到城里给他看摊,还请了两个帮工。如今,法兰克的“天使冰王”雪糕已拥有全美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60多个国家里拥有超过4000多家的专卖店。

而斯特福的父亲是位富有的农场主,农场主送自己的儿子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位大商人。就在法兰克拿着刷子在大街上给别人擦鞋的时候,斯特福正住在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里进行自己的市场调查。耗资数十万,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周密调查和精确分析,斯特福得出的结果是:卖雪糕。而法兰克此时已经拥有了数家雪糕专卖店。但是,当斯特福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告诉父亲时,农场主气得差点晕倒,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研究生儿子眼光居然浅薄到了卖雪糕的程度。斯特福经过再次对市场的精确调研后,还是觉得只有卖雪糕才是最好的生意。又过了一年,斯特福终于说服了自己的父亲,准备打造雪糕连锁店。而此时法兰克的雪糕店已经遍布全美。最终,斯特福无功而返。

世界上没有什么成功是通过周密的计划得来的,都是一步一步通过实践得来的。有许多被动的人一辈子也没有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和激情,就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时才去做。那么,他们就只能永远等下去,并将机会拱手让给他人。

如今很多的年轻人,也像故事中的斯特福一样,大都是在顺境中长大的,物质丰富不说,从来也不缺乏掌声和赞扬。进入社会工作以后,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也比较高,有些完美主义者的倾向,一心要等待一个绝佳的机会,干出一件让人刮目相看的大事来。岂不知“万事俱备”,只欠那一阵“东风”闪亮登场的机会,在现实中少而又少,当你等白了头发的时候,那些具有实干精神的“法兰克们”已远远地跑在了前面。

企盼“万事俱备”后再行动,事情也许永远没有“开始”。人们往往在事情到来之时,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头脑中就会冒出“我应该先……”,这样一来,一条腿就陷入了“万事俱备”的泥潭。一旦陷入,你将顾虑重重,不知所措,无法定夺何时开始,时间一分一秒地浪费了,你陷入失望的情绪里,最终只有以懊悔面对仍悬而未决的事情。相反,你若立即进入事情的主题,将会惊讶地发现,如果拿浪费在“万事俱备”上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手中的事情,往往绰绰有余。而且,许多事情你若立即动手去做,就会感到快乐、有趣,增加了成功的概率。

有关心理学研究也证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渴望度与人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反比。过分追求完美会给人带来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事情刚开始,就在担心着失败,生怕干得不够漂亮而辗转不安,这就妨碍了自己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到失败,又会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这样,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境地。

所以,我们不必等到准备得完美无暇,也不必等到一切都安定平稳,才做自己想做的事。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雷德里克·波洛说过,不要幻想自己一开始就写得很“精彩”,起码在头脑中,在还没有写到纸上之前是这样。你要先把它写下来,然后,你就能有一个明确的东西,可供你去改写、去修正、去提高……先干起来吧!

延伸阅读:如何克服完美主义导致的拖延问题?

1.找到根源:看看你的完美主义拖延行为是否与童年创伤有关。

2.检查目标:设定的目标一定要真实可及。

3.调整目光:享受做事情的过程,而不执著于最终的结果。

4.重新定义:正确看待失败,不把事情的“成败”与“我”的价值对等起来。

5.控制情绪:不因自己不能高标准地完成某项任务而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

6.立即行动:先开始再说。

7.自我鼓励:学会激励自己而非谴责自己,为自己阶段性的胜利而庆祝。

与你的惰性战争

时间给勤勉的人留下智慧的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空虚和悔恨。

“这件事我一定要做了”……“真的要做了”……“也许可以再等一会儿”……“先休息一下,看会儿电视,上会儿网,聊会儿天”……“还是明天吧,我明天一定能做完”……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心路历程”?一些事情需要自己尽快完成,而惰性却总是占了上风。

其实,人人都有惰性,甚至可以说懒惰正是人的本性,它的集中表现就是拖拉。心理学家乔治·哈里森就曾说过:“拖延是一种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来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它让本来可以完成的事不立即完成,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今天不为待明朝,车到山前必有路”,结果,事情没做多少,美好年华却在无休止的拖拉中流逝殆尽了。

相信寒号鸟的故事大多数人都听过:

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住着一群快乐的鸟儿。在每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鸟儿们都欢快地歌唱,辛勤地劳动。

其中,有一只有着漂亮羽毛和嘹亮歌喉的鸟,叫寒号鸟。她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于是每天到处卖弄自己的羽毛和嗓子。

秋天到来,鸟儿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修理窝巢,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有好心的鸟儿提醒它说:“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呢?”寒号鸟却轻蔑地说:“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趁着今天大好时光,尽情地玩吧!”

冬天眨眼就到了。鸟儿们晚上躲在自己暖和的窝里安乐地休息,而寒号鸟却在寒风里冻得发抖,用美丽的歌喉悔恨过去,哀叫未来:“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搭窝。”

可是第二天,太阳出来之后,沐浴在阳光中的寒号鸟却完全忘记了昨夜的痛苦,又快乐地歌唱起来。

那只好心的鸟儿又劝他:“快垒个窝吧,不然晚上又要发抖了。”寒号鸟还是嘲笑地说:“不会享受的家伙。”于是,晚上来临时,寒号鸟又得重复着和昨天晚上一样的故事了。

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之后,大雪突然降临了。当天晚上,鸟儿们却奇怪的没有听到寒号鸟发出“哆啰啰”的叫声。原来,寒号鸟早已被冻死了。

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群这样的“寒号鸟们”,他们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也许不至于被冻死,但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他们的生活水平和人生状态,是远远不如其他人的。为了贪图一时的安逸,而让自己的人生步入一种蹉跎乃至停滞的状态,实在是不值得的。

正如《颜氏家训》中所说:“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堕落,它就像一种精神腐蚀剂一样,慢慢地侵蚀着你。一旦背上了懒惰的包袱,你就为自己的生活掘下了坟墓。因此,任何时候你都必须与自己的惰性抗争,超越这种人类本性的钳制。

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成功的人,也正是因为战胜了惰性才取得了成就。例如:法国作家雨果在1830年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出版商签订了合同,并答应出版商在半年里写出一部成功的作品。为了保证自己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中,以便如期完成任务,他只留了一件身上穿的毛衣,然后把其他衣服都锁在一个箱子里,并把钥匙丢到河里。对此雨果的解释是:这样自己就拿不到外出时需要穿的衣服,也就断了和朋友外出或游玩的想法。从那天起,他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就一头扎进了白纸黑字间,最后作品完成的时间比出版商预期的要快两周。虽然这部作品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巴黎圣母院》。还有,世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年轻时也曾是一个懒惰的人。为克服惰性,他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天天做体操,二是每晚睡前记日记。这两条措施,他一直坚持到八旬高龄,日记坚持记到他逝世前4天。正是他坚持不懈地克服了惰性,养成了毕生勤奋的习惯,才有了《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伟大著作,并成为文坛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