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再等,青春就老了
5752700000006

第6章 别怕——青春最大的优势就是经得起失败(2)

一年过去了,小树桩上的嫩芽长成手指粗的枝条,大树桩上的嫩芽长成了一丛灌木。园林工人很希望大树桩上的嫩芽也长出粗壮的技条来,他砍去多余的枝条,留下最有希望的一枝,可是,一点都没有用。三年后,这根抽过多次芽的大树桩在最后一根枝条枯萎后,悄无声息地死了。

有一天,散步的老人又来这儿,园林工人遇见了他,很想解开心中的迷惑。老人说:“树和人一样,凡是早年受挫的人都是幸运的,他们还有从头做起的时间,可以鼓起勇气来不忧不惧地学一门技术,最后成为有用之材。到了四五十岁才灾祸临头,就真正可怜了,他已没有从头做起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人类和树木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付出代价,经历挫折,承受打击,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有些成功之士,正是因为遭遇逆境,才有了震惊后世的骄人成就。例如苏东坡晚年时,曾把自己平生最有成就的阶段概括为“黄州、惠州、儋州”,此三州正是他横遭贬谪的放逐之所。

现在,很多年轻人走出校园时大都抱着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应该得到重用,应该得到丰厚的报酬,工资成了他们衡量彼此价值的唯一标准。一旦得不到重用,工资达不到预期,自己编制的梦想就会彻底破灭,从而失去信心,失去工作的热情,并消极地对待工作。

其实,一段“蘑菇”的经历,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并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切合实际。事实上,正如纪伯伦的一句名言所说:“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不能忍受苦难的人只能用一生去忍受平庸,能在苦难中坚持下来的人,方能突出重围走向成功。

在我们被看成“蘑菇”时,一味强调自己是“灵芝”并没有用,利用环境尽快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韧劲,“阴暗”的角落并非不能生长。一家知名快速消费品公司的营销总监,就曾经用自己八年的亲身经历来激励他的下属,他说:

“回想一开始做销售时,真的是吃了不少苦头:上门推销被人撵出来,电话营销也遭人冷言冷语;做不出业绩,眼看着公司到了月末又要解雇一批人,再不出业绩,马上就要出局,压力别提有多大了。每次到了领薪水的时候,看人家那么高的提成,自己的钱包却总是鼓不起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想到过放弃。可是,最后我还是咬牙挺了过来,我非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慢慢地,我开始明白,做销售要主动,还要掌握要领;跟客户打交道既要哄着供着,也不能过分迁就,要让客户跟着你的思路走,而不能套在他的路子里。我还发现,要做好销售,掌握别人的心理很重要,于是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去进修了营销学方面的一些课程,这给了我很大帮助。到了第四年的时候,我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大生意。再到后来,我开始转向营销管理,升到主管、经理、大客户经理。最后,到了现在的营销总监。

“这八年,我觉得自己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被吹到了土壤并不肥沃的地方。但我把种子深深地扎进去,拼命地向上生长,就享受到了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最终才能生根发芽。”

可见,“蘑菇定律”用得适当,其实就是一种“成功法则”。

首先,抛弃你的好高骛远。不要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不要一开始就想得到重用,拿到丰厚的待遇。更不能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牢骚、抱怨满腹,那样只能使自己丧失信心,萎靡不振,破罐子破摔,永远去做蘑菇。所以请认真对待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并全力以赴地做好它,这是一切事业的开始,同时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不要轻易说放弃。很多人在“蘑菇期”最容易产生的念头就是放弃。但是,真正的成功,属于坚持不懈的人。只有认准目标,不断坚持,在“蘑菇期”积累一些可贵的经验和素质,才能为以后的“厚积薄发”做好铺垫。另外,在没有成功时,人往往会遭遇歧视、侮辱等不公平的对待,你千万不要停留在对这些问题的纠缠上。明智的做法是:自强自立,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以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价值。

想看日出,就必须守到拂晓。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不是信手拈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必须在痛苦的泪水中孕育,在忍耐的土壤里生根,在等待的岁月中发芽,在坚守的季节里开花。它必须忍受无数次量变的痛苦,才能升华到质变的美丽。所以,无论如何,请坚持下去!

延伸阅读:如何快速度过“蘑菇期”?

你只需记住如下规则:

不要担心,别人会注意你;

别忘了多激励自己;

适当的场合适时地表现自己;

总结经验,尽快地使自己成熟起来;

找好定位;

不放弃学习;

多做事,少抱怨;

自动自发。

不要输在心态上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你有没有想过,现在你生活的方向以及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情,实际上都是由此刻你大脑里正在进行的思维或者说你的心态所决定的,无论它们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建设性的还是危险的。

心态真的这么重要吗?

确实如此。成功学的始祖拿破仑·希尔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就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而失败人士则习惯于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其实,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然而就是因为我们所操持的态度不同,命运也就因此而不同,有些人消极地应对生活中的一切,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从而裹足不前,结果棱角磨平了,锐气丧失了,心中的理想也就成了泡影。而另外一些人善于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前景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自然会成功。

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中,这两种心态都是共同存在的。只不过,那个理想和积极的自我形象,并不是总能指导和主宰自己的行为。因为,它常常会受到另一个消极的、瞬息万变的自我形象的干扰。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将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好的,好的。”助手尊敬而温顺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那位忠诚而勤劳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开了。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人选,总是被苏格拉底否决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站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和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可是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遗憾,哭着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耽误、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发掘和重用自己……你为什么半年来都不给自己一次机会呢?”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像故事中的那个助手一样,让消极的心态主宰了自己的命运,不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从而把自己忽略了、耽误了、丢失了。其实,年轻的你可以什么都没有,没有票子没有车子没有房子,这些都没有关系,但你绝不能没有一颗强大的心,心态才是你命运的真正主宰,有了好的心态,你的人生就有了无限的可能。

当然,成功者并不是没有受到过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而他们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用意志和适当的科学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跳出阴影地带。这里提供几个对付消极自我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正确归因。你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不行。要知道自己的这次失败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天气、时间、运气、身体等,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更不要耿耿于怀和自己过不去。

第二,自我激励。人有时或多或少会有自卑的感觉,此时精神上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所以不妨“阿Q”一下,培养自己自我满足、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

第三,转移注意。当自己处于劣势时,可以“移情别恋”,通过有意转移话题、改做别的事情的方式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也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建立新的兴奋点,以淡化和缩小短处(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减缓、化解内心的压力。

第四,积极暗示。如果遇到某些情况而感到信心不足时,可以用语言暗示:“你行,我也行!”或者像体育健儿那样大吼一声,还可以回想由于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事例,或者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后的兴奋,从而激发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

第五,客观认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短处(弱项)和长处(强项),牢记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千万不要由于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起自己。

德国先哲叔本华曾说,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并不关乎它本身的样子,而是取决于我们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它。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起点,但是可以决定人生的终点;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我们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我们可能很难转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只要心态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也会是光明的。

延伸阅读:你的心理成熟了吗?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列举的10项发展任务,可视为青年人心理成熟的标准,你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心理成熟了吗?

1.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在内。

2.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

3.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发挥最大潜能。

4.情绪表达渐趋成熟独立、凡事不再依赖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与保护。

5.有经济独立的信心。

6.能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职业,而且肯努力奋发,为取得该种职业而准备。

7.认真考虑选择婚姻对象,并开始准备成家过独立的家庭生活。

8.在知识、观念等各方面,都能达到成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标准。

9.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也能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10.在个人的行为导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价值道德标准。

没有“不可能”的事

很多“不可能”做到的事,只要把焦点放在“如何去做”,而不是想着“这是办不到的”,就有可能做到。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他们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最后,当生物学家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时,跳蚤竟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你知道跳蚤为什么会变成“爬蚤”吗?

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以后,玻璃罩的限制已深深地刻在它那有限的意识里,反映在它的心灵上,使它失去了起跳的勇气。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设限”。

很多时候,我们人类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恰恰是因为自我设限。在自我设限的时候,人往往就在潜意识里给自己下了一个消极的论断:这件事我不可能做到。由此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心态,对这些事情望而却步,结果自然是做不成了。

196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罗伯·舒乐博士的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想法——在加州建一座用玻璃造的水晶大教堂。这在当时,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奇迹,因为他的口袋里没有一分钱。但是,自从这个想法在他的头脑中一闪现便深深地扎了根,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并坚定而明快地告诉他:“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但是不管做多少预算,你只要把教堂设计得有足够的魅力,我就能找来足够的捐款。因为我深信,我在中学时代一位老师说的话:‘只要你有梦想,又肯抬脚走,那么你的脚肯定比山高。’”

尽管强生觉得他简直是个疯子,不过,他也承认舒乐博士的确是在做了不起的事。几个月精心的设计之后,一座美仑美奂的教堂终于出现在了纸上,而且,建造教堂最终的预算数目也足够惊人,700万美元——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上“700万美元”几个字,然后又写下10行字:

一、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二、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三、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四、寻找28笔25万美员的捐款;

五、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六、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七、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八、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

九、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十、卖掉1000扇窗,每扇7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