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笔记与游记名篇讲解
5763700000004

第4章 魏晋南北朝笔记(1)

富豪饿死

邯郸淳《笑林》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饿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赏析】

读这段文字,如同欣赏一幕喜剧演员表演的讽刺小品,令人捧腹。这位“汉世老人”真可谓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家富钱财,生活富裕。十个铜钱,对吝啬老人来说犹如九牛一毛,微不足道,然而他却不肯施舍给乞讨的人。“自堂而出,随步辄减”,走到乞讨的人跟前时,手里就只剩下五个铜钱了。就这区区五个钱,也心疼得要命,“闭目以授”,简直像割了他的心头肉一样。还要嘱咐借钱人不要告诉他人,免的其他人也找他借钱。这就深刻地揭示老人的内心活动,不仅吝啬,而且虚伪。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个守财奴死后,他所积攒下来的那些财产,落了个“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的下场,使人在开怀一笑之佘,也不难体味其中的深意。

天河通海

张华《博物志》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赏析】

这是一个优美奇异的传说。汉代一个心怀奇志的人,乘着竹筏抵达天河,看到了天上的织女,遇到了牛郎,又安然返回人间,表现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愿望。篇幅虽短,却充满奇思遐想,首尾完备,变幻多姿。写景处,轻笔点染即有无限深情画意;写人时,描写简洁而神态毕现。由于读后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经不断敷衍,形成了后世“牛郎织女”七月七日相会的浪漫故事。农历七月七日,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既拨动了无数少男少女温馨的情愫,又激发了诗人的灵感,留下了华美的词章:“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宋之问《明河篇》),令人神往;“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三首其一),一往情深;“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李商隐《海客》),缠绵凄恻;“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沉郁激昂。

叱石成羊

葛洪《神仙传》

黄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土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入山索初平,历年不能得见。后在市中,有道士善卜,乃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今四十余年,不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名初平,是卿弟非耶?”初起闻之惊喜,即随道士去寻求,果得相见。兄弟悲喜,因问弟曰:“羊皆何在?”初平曰:“羊近在山东。”初起往视,了不见羊,但见白石无数,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但兄自不见之。”初平便乃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初起曰:“弟独得神通如此,吾可学否?”初平曰:“唯好道便得耳。”初起便弃妻子,留就初平,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诸亲死亡略尽,乃复还去,临去以方授南伯逢。易姓为赤,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其后传服此药而得仙者,数十人焉。

【赏析】

这里讲的是一个道家修炼故事。丹溪牧羊人黄初平(又作皇初平),民间称为“黄大仙”,东晋金华丹溪人(今金华兰溪),自幼家贫,进山修道,成仙后与家兄重逢,其兄见道术如此神奇,便从弟学道,从此亦不食人间烟火,仅服食松籽茯苓。久而久之,兄弟俩均成仙,合称为二黄君(或作二皇君)。度兄成仙东山叱石成羊的故事。其中“叱石成羊最为生动传神,脍炙人口。”相别四十余年,初起问及当年羊群的下落,初平指着满山白石,呼喝指挥,足有数万头之多。这是一个古老、美丽、浪漫的民间传说,最早记录此事的是葛洪的《神仙传》,而后唐孟松年的《仙苑编珠》、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宋倪守约的《赤松山志》都载有牧羊儿叱石成羊的故事。“叱石咸羊”的典故,历来都受到文学艺术家的传颂而千古流芳,成为经久不衰的文艺创作题材。李白《古风》:“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来去发已白。”苏东坡《卧羊山诗》:“先生养生如牧羊,放之无何有之乡。止者自止行者行,先生超然坐其旁。”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留下过《牧羊儿土鼓》:“群羊朝牧逼山坡,松下常吟乐道歌。土鼓枹时山鬼听,石泉濯处涧鸥和。金华谁识仙机密,兰渚何知道术多。岁久市中终得信,叱羊洞口白云过。”清人赵翼诗云:“初平叱石仙踪在,安得相寻醉碧筒。”历代画家也喜用“叱石成羊”为创作题材,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据北宋《宣和画谱》载,东晋著名人物画家顾恺之曾作过《黄初平牧羊图》。明代文人胡应麟也画过《黄初平叱石成羊图》,清末著名人物画家苏六朋、任熊、任伯年等都精心作过《黄初平叱石成羊图》。花鸟山水画家也同样为“叱石成羊”喝彩,我国近代著名花鸟画家王梦白,曾画过《羊》图,并题诗云:“岁月蹉跎如梦眠,那知梦里已变迁。金华山上寻仙迹,叱石成羊又一年。”

中国是神仙的国度,仙人在中国为最受崇拜者,羊在我国是财富的象征,羊、祥谐音,因而羊是吉祥之物。仙人把石头变成羊,显然与点石成金同义。这种神奇之功正是中国老百姓所尊崇所向往和企盼的。或许“叱石成羊”会因人而异,给人留下更多的回味思索与寄托。

金牛产金

罗含《湘中记》

长沙西南有金牛岗。汉武帝时,有一田父牵赤牛,告渔人曰:“寄渡江。”渔人云:“船小,岂胜得牛?”田父云:“但相容,不重君船。”于是人牛具上。及半江,牛粪于船,田父曰:“以此相赠。”既渡,渔人怒其污船。以桡拨粪弃水,欲尽,方觉是金。讶其神异,乃蹑之,但见人牛人岭,随而掘之,莫能及也。今掘处犹存。

【赏析】

这则小故事虽然仅百余宇,却写得颇有风趣,耐人寻味。故事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实上,我国古代有关金牛的传说很多,每一个有关金牛的传说,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类传说大都是金牛出现时,人们先是没有眼力,轻看了它,后来等到认清金牛的真实面目后,却为时已晚,金牛早已无影无踪。这里所表达的实际上人们希望摆脱贫困的美好愿望,然而“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二),一场白日梦而已。

神剑显灵

王嘉《拾遗记》

汉太上皇微时,佩一刀,长三尺,上有铭,其字难识,疑是殷高宗伐鬼方之时所作也。上皇游丰沛山中,寓居穷谷里,有人欧冶铸,上皇息其傍,问曰:“此铸何器?”工者笑而答曰:“为天子铸剑,慎勿泄言。”上皇谓为戏言而无疑色。工人曰:“今所铸铁,钢砺难成,若得公腰间佩刀,杂面冶之,即成神器,可以克定天下,星精为辅佐,以歼三猾。木衰火盛,此为异兆也。”上皇曰:“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俦,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魍魉,莫能逢之,斫玉镌金,其刃不卷。”工人曰:“若不得此匕首以和铸,虽欧冶专精,越工砥锷,终为鄙器。”上皇则解匕首投于炉中,俄而烟焰冲天,日为之昼晦,及乎剑成,杀三牲以衅祭之。铸工问上皇何时得此匕首,上皇曰:“秦昭襄王时,余行,逢一野人于陌上授余,云是殷时灵物,世世相传,上有古字,记其年月。”及成剑,工人视之,其铭尚存,叶前疑也。工人即持剑授上皇。上皇以赐高祖,高祖常佩于身,以歼三猾。及天下已定,吕后藏于宝库。库中守藏者,见白气如云,出于户外,状如龙蛇。吕后改库名曰“灵金藏”。及诸吕擅权,白气亦灭。及惠帝即位,以此库贮禁兵器,名曰“灵金内府也”。

【赏析】

古代帝王“发迹”后,总要编造“异迹”以显其“神权天授”。这里所写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发迹前其父刘执嘉的一段“奇迹”。文中主要写了两个人物:一为“汉太上皇”刘执嘉,另外一个为铸剑工人。刘执嘉在没有发迹以前,就有了发迹的征兆。秦昭裹王时,他曾在路上遇到一个村夫,遇到一名工匠正在铸剑。“有人欧冶铸,上皇息其旁”,便站在一旁静立观看。工匠的动和刘执嘉的静相比较,表现了工匠聚精会神的劳动态度,以及刘执嘉平静随和的状态。紧接着,太上皇问铸剑公说“此铸何器?”工匠笑而回答道:“为天子铸,慎勿泄言。”篇中的铸剑公,显然不是普通人,原因有三:一是他已知道刘执嘉的儿子刘邦要成为皇上;二是他所铸神剑需要有刘执嘉的匕首,才能有神气;三是铸好的剑需刘执嘉转交于刘邦。但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却极富人情味,他的劳动精神、谈话风度以及举止笑貌,都是相当真实具体的。

夫人三绝

王嘉《拾遗记》

吴主赵夫人,丞相达之妹。善画,巧妙无双。能干指间,以采丝织云霞龙蛇之锦,大则盈尺,小则方寸,宫中谓之“机绝”。孙权常叹魏、蜀未夷,军旅之隙,思得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达乃进其妹。权使写九州江湖方岳之势。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既成,乃进于吴主,时人谓之“针绝”。虽棘刺木猴、云梯飞鹚,无过此丽也。权居昭阳宫倦暑,乃褰紫绡之帷。夫人曰:“此不贵足也。”权使夫人指其意思焉。答曰:“妾欲穷虑尽思,能使下绡帷而清风自入,视外无有蔽碍,列侍者飘然自凉,若驭风而行也。”权称善。夫人乃扸发以神胶续之。神胶出郁夷国,接弓弩之断弦,百断百续也。乃织为罗,累月而成,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时权常在军旅,每以此幔自随,以为征幕,舒之则广纵一丈,卷之则可内于枕中,时人谓之“丝绝”。故吴有三绝,四海无俦其妙。后有贪宠求媚者,言夫人幻耀于人主,因而致退黜。虽见疑坠,犹存录其巧工。吴亡,不知所在。

【赏析】

赵夫人不愧一个是秀外慧中、心灵手巧的奇女子,更令人称奇的是她编织的三件稀世珍品。第一件绝技是“机绝”。她能用色彩缤纷的丝线,织成大到一寸,小至一寸的织锦,锦上彩云飞霞,龙竞蛇舞,形象逼真,因此被誉为“机绝”,第二件绝技是“针绝”。她能用一块丝织品,绣上魏、蜀二国的山川河海、域池以及军队布防等情况。第三件绝技是“丝绝”。赵夫人的工艺制造的幔帐,“能使下绡帷而清风自入,视外无有蔽碍”。赵夫人的三绝,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聪明才智。虽然谗毁,孙权听信了小人谗毁赵夫人之言,赵夫人被罢黜,但她的灵慧与超绝的创造,不能不使我们叹为观止。

相思之树

干宝《搜神记》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赏析】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相思是人生的一道靓丽风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相思树”的故事,即源于此。

韩凭夫妇恩爱甜蜜,宋康王依仗权势夺走韩凭之妻何氏。韩凭夫妇生不能相爱,而以死殉情。他们的爱情在他们死后还创造了奇迹,两冢相合。“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彻底实现了韩凭夫妇生不能相爱,死后也要相依相偎的志愿。这一故事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尤其是结尾部分,不论是“两树相交”,还是鸳鸯雌雄各一,都是作者幻想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