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5764000000009

第9章 保护开发

新中国成立后,庐山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毛泽东、邓小平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到这里,这为庐山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几十年来,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庐山有关部门围绕庐山的保护与开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从而为庐山的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保护工作

庐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历史的厚重孕育了庐山的魂魄,数千年的文化支撑使得庐山美名绵延千载。因此,庐山的保护工作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

1959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了庐山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十三处,如白鹿洞书院、天池寺石刻、仙人洞石刻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确立,为庐山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1983年,庐山成立文物管理所,配备了专业人员,并着手对庐山进行了第二次全山文物普查工作,汇编了文物普查资料。他们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维修原则,先后进行了一大批重要文物的抢救和保护维修工作。

从1988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准的庐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处九个点。几年后,国务院又公布了“庐山会议旧址及别墅群”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了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庐山的保护工作开始有序展开。在保护过程中,国家、省、市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维修了白鹿洞书院、庐山会议旧址及一些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96年,庐山被联合国科教文遗产委员会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庐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从此,庐山成为拥有两块世界级金牌的世界名山。

(二)开发工作

有人说:“庐山是一幅画”,也有人说:“庐山是一本书”。画的美丽体现在表面上,而书的内涵深藏其中。因此,做好庐山的开发工作,挖掘庐山文化内涵,做大文化产业,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庐山管理局利用文物古建筑开发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项目,也创造了可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例如庐山老别墅的开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项工作充分利用了庐山20世纪初的古建筑,把与庐山有联系的一些历史名人故事,打造成品牌供游客参观游览,既丰富了庐山的人文内涵,又增加了可视点。

同时,为了创新品牌,2005年有关部门制作了《庐山老境头》新闻记录片。这一影视资料,真实地再现民国时期庐山20世纪初期的人文历史。

《庐山老境头》是继《庐山恋》之后的又一新的品牌,不少人士认为这是一部珍贵难得的资料片。

除此之外,庐山管理局还对庐山国际会议中心进行投资改造,完善功能,使其具有电视传播、无线上网、同声传译、接待各种不同规格会议的功能。

2010年3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始密集播出了“庐山诗歌”系列片,通过诵读和精妙的解说,配以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御碑亭、大天池、石门涧等庐山经典景区景色,向海内外展示庐山丰厚的人文底蕴及甲天下的奇秀。

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庐山的古迹名胜得到了成功的修复,庐山的文化得到了挖掘与发扬,这些都是庐山保护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