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5764100000007

第7章 元明清时期

据考古发现,元代墓室壁画,最具代表性的有山西大同冯道真墓壁画、北京密云县元代墓壁画,均绘制于元代初期。

明清墓室壁画非常少见,只有零星发现,因此,可供研究的资源也不多。

(一)元墓室壁画

元代的仿木砖雕壁画墓继承了宋金遗风,主要集中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

1.简要介绍 按其地域,从元代壁画墓中,可明显到汉人墓和蒙古贵族墓的分别。汉人墓一方面沿用了宋金壁画墓开芳宴的生活题材,更突出了墓主宴享表演情节,增加金银钱帛、斗库牛羊等象征财富的画面。另一方面,山水、花鸟等文人画题材被引入墓室之中,并以水墨画的技法作画,呈现出简淡野逸的风格。

蒙古贵族墓一方面吸收汉地壁画的题材内容,同时又描绘骑射狩猎等塞外的风俗民情,并兼有宗教信仰的内容。元墓壁画在沿用宋金传统的同时又有了变化,孝行故事壁画的减少和重宴享、财富的表现是其变化之一。

太原西南郊瓦窑村元延祐七年墓,在墓室东南壁绘有库房,专画有管库人和标有库房、金银财宝等榜题的画面。山西金墓中还常见用散乐杂剧砖雕作为装饰,与壁画杂剧表演画面具有相同的用意,真实地反映了元杂剧在山西民间的流行程度。

元代文人画的兴起,影响到社会审美风尚,以水墨恬淡为基本风格的花鸟山水画被引入墓室中,成了元墓壁画中最具有时代特点的表现形式。民间画工以模仿日常家居常见的屏风、立轴、条屏作画,题材和表现手法也追慕名家典范。

南方地区元代壁画墓发现不多,公布的资料仅限于福建将乐县光明乡元墓和重庆市发现的一处元墓。元代蒙古贵族壁画墓在内蒙古地区发现多座,辽宁凌源、甘肃漳县、陕西蒲城,以及北京也有发现。

这些“只识弯弓射大雕”的马背骄子,他们的形象风采和生活习俗在壁画中得以真实地再现,从中也能够清晰地看到草原民族的传统与汉文化的交汇融合的进程。

2.主要壁画 冯道真墓中的《论道图》《观鱼图》《道童图》和《疏林晚照图》等水墨画,似乎出自同一位画工之手,其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趣和爱好。

图中人物意态生动,景致优美,笔法流畅而苍劲,有南宋遗风,章法结构又颇受北宋和金代画法的影响,并且具有文人画的某些特色。

北京密云元墓壁画,人物衣纹勾描娴熟,花卉竹石线条简练,尤其梅花、竹石作为单幅画面的出现,在前代壁画中极为罕见。

上述两墓壁画的发现,对于研究元代早期山水、人物、花鸟竹石的画法和艺术风格的演变有重要的价值。其它尚有山西长治市捉马村、辽宁凌源富家屯、内蒙赤峰三眼井元墓壁画等。

(二)明清古墓壁画

明清两代,由于葬俗葬制的演变,社会风气的移易,壁画墓的数量急剧减少,壁画的艺术水平也大不如前。

1.简要介绍 迄今所发现的明清壁画墓主要在北方地区,壁画中常见家居宴饮和出行等生活题材。比较特殊的是河南荥阳明代温穆王朱朝坨墓的壁画,墓内绘制了一套完整的佛教法事壁画,反映了佛画在明代葬习俗中的实际运用。

能够看出时代新变化的,是四条屏花鸟和诗轴所作的墓室装饰,北京门头沟马怀印夫妇墓壁画梅、菊、荷、牡丹四条屏,陕西大荔李氏家族墓中的石刻条屏和诗轴画像,均是民间工匠仿效时尚的作品。

南方仅发现浙江嘉善县陶家池明壁画墓,有墓主遇仙人,老者观瀑等神仙题材,背景衬以水墨松石,可与明代山水人物题材的卷轴画相对照。

明清壁画墓考古发现的数量较少,壁画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段,虽然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继承,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在壁画中也得到相应地反映,但画工主要是地方民间工匠,壁画图像和表现手法偏离时代艺术的主流,题材内容的民俗化和艺术表现的民间化倾向明显。这将我国古代壁画墓明清之后壁画墓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引向了民间形态。

2.重庆明壁画墓 2008年4月,永川青峰镇凌阁堂村二社正在修建一条公路。10日,挖掘机工人陈某像往常一样,挥动机械臂,刨土、装载。突然轰的一声,地上冒出一个洞,洞内红光四射,大家都惊呆了。目击村民们说,他们看到这个洞系砖砌,洞口离地五米左右。在洞内发出红光的竟是精美的绘画:一片纯白的洞壁上,祥云、马、鹿、美女等,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原来这是一处明代彩绘壁画墓。

考古专家称,这是首次在重庆发现这种墓葬。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专家介绍,该墓群位于重庆永川区青峰镇凌阁堂村,初步勘查为五座砖砌卷拱墓,它们呈一字型排列,坐北朝南。一号墓长3米、宽1.3米、高1.5米,具有明显的明代古墓特征,推测该墓群应为明代家族式墓群。

一号墓室内壁描有仕女、仙鹿、骏马、三足鸟、牡丹、荷花、祥云瑞草、楼台亭阁、日、月等吉祥彩绘图案,人物、动物、花卉等均栩栩如生,颇具唐代神韵,艺术水平较高。由此推断,墓主人身份地位应该较为显赫。

著名画家武辉夏看到壁画后表示,壁画线条流畅,属铁线描人物画,色彩艳丽,有唐画风韵,作画者有相当的绘画功底,人物的双手温润柔软,柔若无骨,画得非常美妙。

考古专家指出,这是首次在重庆发现此类墓葬,对于研究重庆地区明代文化、经济和墓葬习俗等具有极高的价值。由于彩绘壁画容易在空气中失色,其余墓葬均未挖掘。考古专家正在研究制订细致的发掘保护方案,墓葬形制、墓主人身份、随葬物品、葬俗等相关学术问题尚待研究。

3.安康清壁画墓 2009年4月16日,陕西省安康市文物普查队第七分队在安康市汉滨区梅子铺镇,发现一座清乾隆年间墓葬。该墓葬为夫妻合葬墓,并排为两个单体墓室,两墓门已经被毁坏。

两座墓室左右墓壁上均楷体墨书,记载了两人的祖籍、生平事迹,生卒年月及生活感想,通篇体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性。在墓塚北边有石刻一处,由于自然、人为的破坏,现依稀辨认为两人雕像。

两座墓室均为上下两层,上层放棺木,下层可能存放陪葬品或者是排水管道。两个墓室的后壁上均彩绘着墓主人夫妇俩人的画像,两侧墓壁上分别彩绘有金童玉女画像,清代服饰形制也清晰可辨。

令人惊奇的是,在墓冢北边则有石刻一处,石刻虽已遭到了破坏,仍能辨认出这两处石刻上的雕像与墓主人的画像一致。安康市历史博物馆普查队队长施昌成介绍,在陕南一带,清代壁画墓室原本就很少,能保存如此完整的实属罕见。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