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5764200000013

第13章 汉墓历史内涵

文物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历史的一个缩影。人们可以通过那个时代的实物窥测它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马王堆汉墓一共出土各类文物数千件,因为保存完好,对象纷繁复杂,显得灿烂耀眼。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去解读那个久远的时代,挖掘其深刻的历史内涵。

(一)封建王侯的奢侈生活

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提倡勤俭节约。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汉文帝节俭的真实情况。

在汉文帝驾崩的时候,他极力提倡薄葬。而我们从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陪葬品中,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我们从出土的遣策文字和具体的实物上可以看出,不仅死者生前的吃喝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汤羹、禽蛋、酒、酱,而且使用的器皿种类,也是非常繁杂。总而言之,死者生前吃尽了山珍海味,喝足了琼浆玉液。

从墓主的衣着来看,各种纺织品,应有尽有,有丝的、锦的、棉的、麻的等等。尤其是从女尸的衣衾可以看出,各种绫罗绸缎,想穿什么就有什么。可以想象,墓主对于衣服的讲究,很可能就是一日一换,而且每换一次都是称心如意。

仅从死者的饮食上,就可以看出死者生前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尤其是那些名目繁多的陪葬品,可以想象死者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

由此可知,即使是在最高统治者以身作则,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封建时代,那些王侯贵族们仍然过着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

(二)技术高超的纺织技术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纺织衣物,品种繁多,花色复杂,纱类的、绮类的、锦类的、丝类的、麻类的,让人眼花缭乱。从这些纺织品中,可以看出汉代的纺织技术水平。

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重仅49克,可以说是缫纺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志。

用作衣物缘饰的绒圈锦,纹样具立体效果,需要双经轴结构的复杂提花机织制。其发现证明了绒类织物是中国最早发明创造的,从而否定了过去认为唐代以后才有或从国外传入的说法。

印花敷彩纱的发现,表明当时在印染工艺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系统齐全的音乐设备

在马王堆汉墓中,各种各样的乐器多达几十种,而且基本保存完好。其中一件竽是仿照实用器制作的模型器。竽律、筑为明器,金石乐器钟、磬也都是木制明器。琴、瑟、笛则均为实用器,尽管类别不同,但可以从这里得知,在西汉时期,这些乐器都已经出现,并且开始使用了。从那些木俑对乐器的演奏情形来看,系统齐全,人们可以对各种乐器进行组合,根据自己的需要尽情享用。

(四)记载详细的养生方法

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既有帛书对药方的记载,还有医简对养生的介绍,记录比较系统,阐述也比较清晰。这些医书对养生的介绍最为完备和精细,可见汉代以前和当时,人们对医学十分关心,尤其是对养生特别关心。

(五)难以想象的天文知识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对于天文知识的记载,和今天人们用精密仪器所观测的结果差别不大。《五星占》所记载的金星会合周期、土星会合周期、恒星周期,其精确度简直令人不可想象。

由此可知,我国汉代的天文观测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