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第3册)
5768500000049

第49章 苏辙卷(8)

(11)因之:继之。饥馑:灾荒。谷不熟叫饥,菜不熟叫馑。

(12)方:道义的方向,道理。

(13)如:或者。

(14)足民:使人民富足。

(15)如:若,至于。

(16)俟:等待。

(17)云尔:语末助词,相当于如此而已。

(18)夫子:指孔子。

(19)谨权量,审法度:检验并审定度量衡。

(20)修废官:修复已经废弃的机关工作。

(21)兴灭国:恢复被灭亡的国家。

(22)继绝世:承续已经断绝的后代。

(23)举逸民:提拔被遗落的人才。

(24)重:重视。民食丧祭:人民、粮食、丧礼、祭祀。

(25)公则说:公平就会使百姓高兴。说通悦。

(26)记:解释经传的文字。

(27)笃恭:真诚恭敬。

(28)具:具备条件。

(29)伊尹之训太甲:伊尹的教诲太甲。

(30)从谏二句:从谏如流,必先民之言是顺。弗:不,不要。先民:指古贤人。时:通是。若:顺从。

(31)疏:远。

商论

商之有天下者三十世,而周之世三十有七。商之既衰而复兴者五王(1),而周之既衰而复兴者,宣王一人而已(2)。盖商之多贤君,宜若其世之过于周,而反不如。周之贤君不如商之多,而其久于商者乃数百岁也。此二者所以使天下之人疑焉而不知其故也。

盖尝以为周公之治天下(3),务为文章繁缛之礼(4),以和柔驯扰天下刚强之民(5)。故其道本于尊尊而亲亲(6),贵老而慈幼,使民之父子相爱而兄弟相悦,以无犯上难制之气。行其至柔之道,以揉天下之戾心(7),而去其刚毅勇果之志,故其享天下至久。而诸侯内侵,京师不振(8),卒于废为至弱之国。何者?优柔和易之道,可以为久而不可以为强也。若夫商人所以为天下者,不可复见矣,窃尝求之于《诗》、《书》之间,见夫《诗》之宽缓而和柔,《书》之委曲而繁重者,举皆周也;而商人之诗骏发而严厉(9),其书简洁而明肃,以为商人之风俗盖在乎此矣!夫惟天下之有刚强不屈之俗也,故其后世有以自振于衰微,然至于其败也,一散而不可复止。故夫物之强者易以折,而柔忍者可以久存;柔者可以久存,而常困于不胜,强者易以折,而其末也乃可以有所立。且此非圣人之罪也,物莫不有所短。方其盛也,长用而短伏,及其衰也,长伏而短见(10)。夫圣人惟能就其所长而用之也,是故当其盛时,天下惟其长之知,而不知其短之所在。及其后世,用之不当,其长日以消亡,而短日出。故夫能久者常不能强,能以自奋者常不能久,此商之所以不长,而周之所以不振也。

呜乎!圣人之虑天下亦有所就而已,盖不能使之无弊也,使之能久而不能强,能以自奋而不能以及远,此二者存乎其后世之贤与不贤也。故太公封于齐,尊贤而尚功(11)。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夺之臣。”周公治鲁,亲亲而尊尊。太公曰:“后世寖衰矣(12)!”夫尊贤尚功,则近于强;亲亲尊尊,则近于弱。终于齐有田氏之祸,而鲁人困于盟主之令(13)。盖商之政近于齐,而周公之所以治周者,其所以治鲁也,故齐强而鲁弱,鲁未亡而齐亡也。

【注释】

(1)五王:指太甲、太戊、祖甲、盘庚、武丁。

(2)宣王:周厉王子,名静。

(3)周公:姬旦,周文王子,辅佐武王灭纣,封于鲁。

(4)文章:谓礼乐法度。繁缛:烦琐细密。

(5)驯扰:驯服。

(6)尊尊:尊敬高贵的人。亲亲:亲其亲近的人,爱其亲戚。

(7)戾心:罪恶之心,坏思想。

(8)京师:指王室、君权。

(9)骏发:英气风发。

(10)见:通现。

(11)尚功:崇尚功利。

(12)寖:逐渐。

(13)盟主:霸主。

六国论

尝(1)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2),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3),虑患之疏(4),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5)。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6)。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7),而蔽山东之诸侯(8),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9),昭王未得韩、魏之心(10),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11),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12),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13)。夫韩、魏,诸侯之障(14),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15)?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山东诸侯(16),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知厚韩,亲魏以摈秦(17),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18),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19),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20),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21),背盟败约(22),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注释】

(1)尝:曾经。

(2)山西:即“关西”。战国时,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

(3)咎:怪罪。

(4)疏:粗忽。

(5)势:大势、形势。

(6)郊:邑外为郊野。周制,离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泛指城外、野外,与下句“韩、魏之野”的“野”同义,都是田野、国土的意思。

(7)塞秦之冲:塞,阻塞,挡住。冲,要冲,军事要道。

(8)蔽山东之诸侯:蔽,遮挡,隐蔽,山东之诸侯,这里指齐、楚、燕、赵四个诸侯国。山东,战国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即“关东”。

(9)商鞅:战国时卫国人,入秦后实行变法,征服了魏国。

(10)昭王:秦昭王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11)刚、寿:刚,故刚城,今山东省宁阳县。寿,今山东省郓城县。

(12)乘:乘势攻击。

(13)附:依附。

(14)障:屏障。

(15)折:挫折,服从。

(16)山东诸侯:山东的诸侯,这里指齐、楚、燕、赵。

(17)摈:拒斥。

(18)完:全。这里指保全国家的完整。

(19)寇:敌寇,侵略者。这里指秦国。

(20)阴助:暗中帮助。

(21)埸:边界。

(22)背盟败约:背,背弃,败,破坏。

始皇论

诸侯之兴(1),自生民始矣(2),至始皇灭六国,而五帝三代之诸侯扫地无复遗者(3),非秦能灭诸侯,而势之隆污极于此矣(4)。

昔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5),传商及周文武之间,止千七百余国。夫人之必争,强弱之必相吞灭,此势之必至者也。彼非诸侯独能自存,圣贤之君时出而齐之(6),是以强者不敢肆(7),弱者有以自立。盖自禹五世而得少康(8),自少康十二世而得汤(9),自汤八世而得太戊(10),自太戊十三世而得武丁,自武丁八世而得周文、武。当是时,虽有强暴诸侯,不得以力加小弱,然虞、夏诸侯,亡者已十八九矣(11)。自文武成康以来(12),三十有三世,独一宣王能纪纲诸夏。幽平以后(13),诸侯放恣。春秋之际,存者百七十余国而已。虽齐威晋文迭兴(14),以会盟征伐持之(15),而道德不足,其身所攻灭,盖已多矣。陵迟至于六国(16),独有宋卫中山泗上诸侯在耳(17)。地大兵强,皆务以诈力相倾,虽使威文复生(18),号令有所不行,非有盛德之君,不足以怀之矣(19)。是以至于,荡灭无余而后止。秦虽欲复立诸侯,岂可得哉!而议者乃追咎李斯不师古(20),始使秦孤立无援,二世而亡,盖未之思欤!

夫商周之初,虽封建功臣子弟,而上古诸侯棋布天下,植根深固,是以新故相维(21),势如犬牙,数世之后,皆为故国,不可复动。今秦已削平诸侯,荡然无复立锥之国,虽使并建子弟,而君民不亲。譬如措舟沧海之上,大风一作,漂卷而去,与秦之郡县何异?且独不见汉高、晋武之事乎?割裂海内以封诸子,大者连城数十。举无根之人,寄之万民之上,十数年之间,随即散灭,不获其用。岂非惑于其名,而未察其势也哉!

古之圣人立法以御天下(22),必观其势,势之所去,不可强反。今秦之郡县,岂非势之自至也欤?然秦得其势而不免于灭亡,盖治天下在德不在势。诚能因势以立法,务德以扶势,未有不安且治者也。使秦统一天下,与民休息,宽徭赋,省刑罚,黜奢淫,崇俭约,选任忠良,放远法吏,而以郡县治之,虽与三代比隆可也。

【注释】

(1)诸侯:古代对中央政权所分封各国国君的统称。兴:起,产生。

(2)自生民始矣:从有人类就开始了。生民:人类产生。

(3)五帝: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三代:夏、商、周。扫地:尽数,全部。遗:遗留、剩。

(4)势:形势。趋势。隆污:高下。极:至、到。

(5)玉帛:瑞玉和缣帛,古代祭祀、会盟时用的珍贵礼品。

(6)齐:整治、治理。

(7)肆:不受约束。

(8)少康:夏王相之子,相为寒浞之子浇所杀,相妻逃至有仍,生,少康。少康长大,灭寒浞,恢复夏王朝。

(9)汤:成汤,商之开国君,又称商汤。

(10)太戊:商王名,太庚子。时商衰微,诸侯或不至,太戊立,用伊陟、巫咸等人,商复兴。

(11)十八九:十之八九,十分之八九。

(12)文武成康: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皆周初圣王。

(13)幽:周幽王。宣王子,名宫涅。

(14)齐威:即齐桓公,名小白。

(15)会盟:古代诸侯聚会结盟。

(16)陵迟:衰落。

(17)泗上:泗水之滨。

(18)威文:指齐桓公、晋文公。

(19)怀之:使之归向,归化。

(20)李斯:战国末楚人。

(21)维:接、连接。

(22)御:治。

秦论

秦人居诸侯之地,而有万乘之志,侵辱六国,斩伐天下,不数十年之间,而得志于海内。至其后世,再传而遂亡。刘季起于匹夫(1),斩艾(2)豪杰,蹶秦诛楚,以有天下。而其传子孙,数十世而不绝。盖秦、汉之事,其所以取者不同,而其所以取之者无以相远也。

然刘、项(3)奋臂于闾阎之中,率天下蜂起之兵西向以攻秦,无一成之聚,一夫之众,驱罢弊(4)适戍之人,以求所非望,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以匹夫而图天下,其势不得不疾战以趋利,是以冒万死求一生而不顾。今秦拥千里之地,而乘累世之业。虽闭关而守之,畜威养兵,拊循(5)士民,而诸侯谁敢谋秦?观天下之衅,而后出兵以乘其弊,天下夫谁敢抗,而惠文、武昭之君(6),乃以万乘之资,而用匹夫,所以图天下之势,疾战而不顾其后,此宜其能以取天下,而亦能以亡也。夫刘、项之势。天下皆非吾有,起于草莽之中,因乱而争之,故虽驱天下之人,以争一旦之命,而民犹有待于戡定(7),以息肩于此。故以疾战定天下,天下既安,而下无背叛之志。若夫六国之际,诸侯各有分地,而秦乃欲以力征,强服四海,不爱先王之遗黎,以为子孙之谋,而竭其力以争邻国之利,六国虽灭,而秦民之心已散矣。故秦之所以谋天下者,匹夫特起之势。而非所以承祖宗之业以求其不失者也。

昔者尝闻之:周人之兴数百年,而后至于文武。文武之际,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然商之诸侯犹有所未服,纣之众,未可以不击而自解也。故以文武之贤,退而修德,以待其自溃。诚以为后稷、公刘、太王、王季(8)勤劳不懈,而后能至于此。故其发之不可轻,而用之有时也。嗟夫!秦人举累世之资,一用而不复惜,其先王之泽,己竭于取天下,而尚欲求以为国。亦己惑矣。

【注释】

(1)刘季起于匹夫:刘邦从一介平民起家。刘季,即刘邦,字季。匹夫,平民,庶民。

(2)斩艾:斩杀的意思。艾,通“託”,割。

(3)刘、项:指刘邦,项羽。

(4)罢弊:疲劳困乏。

(5)拊循:安托。

(6)惠文、武昭之君:指秦国的惠文王,武王和昭王。

(7)戡定:平定。

(8)后稷、公刘、太王、王季:后稷,周的先祖,为舜的农官。公刘,古代周部族的祖先,相传为后稷的曾孙。太王,周先祖古公亶父,周武王时追尊为太王。王季,周太王古公亶父的末子,周文王之父,名季历。

汉论

古之圣人,制为君臣之分(1)。天子以其一身,立乎天下之上,安受天下之奉己而不辞;天下之人,奇才壮士,争也其力,自尽(2)于天子之下,而无所逃循。此二者何为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