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第3册)
5768500000058

第58章 苏辙卷(17)

然而陛下天姿荚果,有汉武宏达之量,虽复兵吏失律,而立功之意未尝少衰,是以左右大臣测知此心,复进财利之说。陛下乐闻其利,而未暇深究其害,于是举而从之,置条例司以讲求天下之遗利,己酉之秋,新政始出。自是以来,凡所变革,不可悉数:其最大者,一出而为常平青苗;再出而为拣兵并营(11);三出而为出钱雇役(12);四出而为保甲教阅。四者并行于世,官吏疑惑,兵民愤怨,谏争者章(13)交于朝,诽谤者声播于市。陛下不胜其烦,为之当宁(14)太息,日昃而不食矣。然犹幸其成功,力排众人之议,而固守之,天下方共厌苦,而不知其所止也。而拣兵并营之策,其害先见,武夫凶悍,为怨最深,为患最急。陛下知其不可,于是多支月粮,复收退卒,以顺适其意,而陛下既再悔矣。

然军中之口,犹复匈匈不靖(15)。陛下虽推恩抚之,而终不以为惠,反谓陛下畏之耳。不幸边臣失算,再生戎患。帷幄之臣,谋之不臧(16),不务安之,而务挠之。临遣执政,付以疆事,多出金币,豫书诰敕,以成其深入之计。当此之时,天下之心,知其必败矣。而陛下与一二臣者方以为万举而万全。既而出兵无人之境,筑城不守之地,因弊腹心,以求无益之功,使秦晋之民,父子流离,肝脑涂地,戎人徼倦(17)受屈。已筑之城,随即倾覆,救援之兵,相继溃叛。四方震动,君臣宵旰。而后下罪己之诏,投窜元宰,以谢二鄙,而陛下既三悔矣。

夫此三者,方其未悔也,陛下亦以为是邪,非邪?陛下犯逆众心,力行而不顾,其必以为是,不以为非也。然而其终卒至于此。然则方今陛下之所是而未悔者,无乃亦类此欤!臣闻众而不可欺者,民也;勇而不可犯者,兵也;险而不可侮者,邻国也。今陛下既已欺民、犯兵而侮邻国矣!夫犯兵,侮邻,变速而祸小。至于欺民,则变迟而祸大。变速而祸小者,瓦解之忧也;变迟而祸大者,土崩之患也。今瓦解之忧陛下既知悔矣,而土崩之患陛下未以为意。此臣之所以寒心也。《易》曰:“不远复(18),无祗悔(19),元吉。”事之未败也。陛下不悟其非,必俟其败而后悔,如向三者,则陛下之复已远,而悔亦大矣。

且臣观之,方今陛下之所是而未悔者,亦有三而已:青苗、助役、保甲。三者之弊,臣不复言矣。何也?言事者论其不可,非一人也,百姓毁坏支体、熏灼耳目、嫁母分居、贱卖田宅以自脱免,非一家也。陛下其亦知之矣,徘徊而不改,使民无所告诉。加之以水早,继之以饥馑,积憾之民奋为群盗,侵淫蔓延,灭而复起,英雄乘间(20)而作,振臂一呼,而千人之众可得而聚也,如此而胜、广之形成,此所谓土崩之势也。臣恐陛下至此,虽欲复悔,而无所及矣。

故臣愿陛下取即位之政与今日之事而试观之,天下扰扰不安,孰与今日之甚?群臣交口争辩,孰与今日之众?陛下听览疲倦,孰与今日之多?悔恨自责,孰与今日之切?陛下诚以此较之,则不待臣言之终,而得失可以自决矣。且夫即位之政,陛下之本心也;今日之事,臣下之过计(21)也。陛下弃即位之本心而徇臣下之过计,臣窃以为过也。虽然,臣窃听之道路,方今陛下则亦悔之矣,悔之而不变,非陛下之意也,迫于建议之臣耳。夫人臣进谋于其君,苟事之不遂而变以从众,则人主有以测其深浅。人主有以测其深浅,则其用舍之命在于人主,此人臣之所以不便也。

臣窃痛陛下为社稷之计欲改过以安天下,而怙(22)权固位之臣持之而不释,陛下听明睿知,废置自我,而独为此郁郁也。汉宣帝与赵充国议击匈奴,魏相(23)非之,以为当与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及有识者详议乃可。此三人者,非贤于赵充国也,然而与国同忧乐,无侥幸功名之心与晞望(24)爵赏之意,则过于充国远甚。充国犹不可听,而况不如充国者哉!陛下将安民保国,而与喜功伐、好权利者谋之,臣不知其可也。臣不胜区区忘身忧国之诚,是以势疏(25)而言切,以便陛下察之。

【注释】

(1)常宪:经常性的法令。

(2)中外:朝廷内外。

(3)罔:无,没有。

(4)瘳:病好了。

(5)别白:分辨。

(6)邦:邦国,国家。

(7)山陵:皇帝陵寝的代称,即皇帝的墓室。

(8)鎗:诽谤,怨言。

(9)中:符合,适合。

(10)秦、雍:秦地、雍地,当时都是宋的边疆。

(11)拣兵并营:也是王安石等人创立的新法。大体是挑拣精兵,合并兵营。

(12)雇役:即雇役法,也称免役法等,王安石新法之一。简单说,就是差役改为雇役的役法。宋代平民须服役,成为沉重负担,王安石于熙宁四年推行此法,不服役的人可出钱顶替服役,服役的人可按照役的轻重得到一定数量的酬金。

(13)章:奏章。

(14)当宁:犹当朝,在朝廷上。宁,路门外、门屏之间叫宁,古时天子在此接受诸侯的朝见。“当宁”引申为在朝庭上。

(15)匈匈不靖:汹汹然,不安静。靖,安静。

(16)臧:善,好。

(17)徼倦:导致疲惫。

(18)复:倒回来,回去。

(19)祗悔:只后悔。

(20)乘间:犹言乘机。间,间隙,机会。

(21)过计:过分的计谋。

(22)怙:依仗,凭借。

(23)魏相:当时为汉宣帝丞相。

(24)晞望:同希望。

(25)势疏:所处位置疏远。

自齐州回论时事书

臣自少读书,好言治乱。方陛下求治之初,上书言事,陛下不废狂狷,召对便殿,亲闻德音。九品贱官,自此始得登对论事。当此之时,陛下好问之声震动海内。愚贱之人笃信寡虑,以为天下之事可得徐陈遍举,指顾而定矣。既而误蒙恩泽,受职条例,抗论得失,与有司不合,得请外补(1),于今七年。而天下之治安终未可见,臣窃疑之。

伏惟陛下天纵圣德,聪明睿智,不学而具,其于谋虑措置,曾何足云。然自顷岁(2)以来,每有更张,民率不服。盖青苗(3)行,而农无余财;保甲(4)行,而农无余力;免役(5)行,而公私并困;市易行,而商贾皆病。上则官吏劳苦,患其难行;下则众庶愁叹,愿其速改。凡此四者,岂陛下之圣明有所不知耶?臣以为非也。陛下之圣明,无所不知。何以言之?二年以来,陛下屡发英断,废置大吏,数其罪愆,明示臣庶,凡天下之所共疾恶者,陛下无一不知。由此观之,凡天下之所共厌苦者,陛下何所不察!今者皇天悔祸,启道圣意,易置辅相,中外踊跃,思睹宽政。而历日弥月,寂寞无闻,众心皇皇,如久饥而不得食。臣虽愚陋,窃独为陛下恨也。

陛下自即位以来,求治之心常若不及,意将以尧、舜之隆平,易汉、唐之浅陋。不幸左右不明,陵迟(6)以至于此,天下之人孰不知之?今也,既知其不可用而去之,又循其旧术而不改,将遂代之任咎(7)。此臣之所为陛下恨也。

且今天下之安危,智者不再计矣:水旱连年,死者将半;遗民饥困,盗贼满野;疆埸未宁,军旅在外;府库空竭,边馈(8)寡少。事之可忧者,何可胜数!术之不效,断可见矣。然陛下独迟迟而不决,意者己为之而己废之,恐天下有以窥其深浅耶。臣闻人主之德如天。天之于物也,炽然而旱,赤地千里,草木皆死,可谓虐矣。然至雷雨时作,膏泽洋溢,百谷奋起,民复粒食,鼓舞盛德而忘旱之虐。何者?度量广大,改过无疑也。如使密云而不雨,既雨而中止,迟疑犹豫,久而不忍,则天之生物尽矣。传(9)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今陛下诚先治其心,使虚一而静,湛(10)乎彼我,得失莫能婴(11)也。去恶如弃尘垢,迁善如救饥渴,与民一新,罢此四事:青苗之既散者,要之以三岁而不收息;保甲之既团者,存其旧籍而不任事;复差役以罢免役之条;通商贾以废市易之令。行之期年而观之,苟民不安居,水旱复作,盗贼复起,财用复竭,诚有一事以忧陛下,臣请伏罔上(12)之诛,以谢左右。陛下诚不信臣,数年之后,亲受其弊矣。古人有言曰:“一惭(13),之而不忍,而将终身惭乎?”惟陛下为社稷筹之。

臣谨列四事之害,画一以献,不胜愚忠愤懑之诚,干犯天威,伏俟楛钺(14)。臣辙诚惶诚恐昧死上书。

【注释】

(1)外补:旧时京官外调叫外补。

(2)顷岁:近年。顷,时间很短。

(3)青苗:指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

(4)保甲:指王安石推行的保甲法。

(5)免役:指免役法。

(6)陵迟:衰落。

(7)任咎:担当过失或罪责。

(8)边馈:供给边疆的财物。

(9)传:左传。

(10)湛:澄清。

(11)婴:束缚,缠绕。

(12)罔上:欺骗皇上。

(13)惭:惭愧。

(14)伏俟楛钺:等待受刑,俟,等待。楛钺,用以行刑的兵器。

为兄轼下狱上书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1),惟兄轼一人,相须(2)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3),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4),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

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5),不可救止。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6)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7),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8)之至。

【注释】

(1)怙恃:扶持,保护。

(2)相须:相依。

(3)狂狷寡虑:狂妄急躁而缺少思虑。

(4)缴进:交进,交上。

(5)辟:法律,法度。

(6)不世出:意思是几世才出现。

(7)立朝最孤:在朝廷中最孤立。

(8)陨越:颠坠,跌倒。

御试制策

臣谨对曰:臣不佞。陛下过听(1),策臣于庭(2),使得竭愚衷以奉大对。臣性狂愚,不识忌讳,伏读陛下制策,凡所以问臣之事数十条者,臣已详闻之矣。然臣内省愚诚,欲先以闻,而后答陛下以所问。

伏惟陛下承先帝之业,即位以来三十余年,四方託安(3)。陛下守此太平之成基,平日无事,端居静虑,亦尝有忧于此乎,无忧于此乎?陛下策臣曰:“朕承祖宗之大统、先帝之休烈(4),深惟寡昧,未烛于理。”又曰:“志勤道远,治不加进,夙兴夜寐,于兹三纪。”此陛下忧惧之言也。然臣以谓陛下未有忧惧之诚耳。往者宝元、庆历之间,西羌作难,陛下昼不安坐,夜不安席。当此之时,天下皆谓陛下忧惧小心如周文王。然而,自西方解兵,陛下弃置忧惧之心而不复思者,二十年矣。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今陛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臣以为陛下失所忧矣。故愿陛下虽天下无事而不忘忧惧之心。陛下诚能用臣此言,则凡所以问臣者,臣虽不言,可得而举也。苟未能用臣此言,则凡所以问臣者,臣虽言之无益也。

制策(5)曰:“德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6),阙政尚多,和气或气(7)。”陛下思虑至此,此则圣人之用心也。臣请为陛下推其本原而极言其故。臣闻之《书》曰:“与治同道,罔(8)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昔者夏之衰也,有太康;商之微也,有祖甲;周之败也,有穆王;汉之卑也,有成帝;唐之乱也,有穆宗、恭宗。此六帝王者,皆以天下之治安,朝夕不戒。沉湎于酒,荒耽于色;晚朝早罢,早寝晏起(9);大臣不得尽言,小臣不得极谏;左右前后,惟妇人是侍,法度正直之言不留于心,而惟妇言是听;谒(10)行于内,势横于外;心荒气乱,邪僻而无所主;赏罚失次,万事无纪。以至于天下大乱,而其心不知也。是以三代之季,诗人疾而悲伤之曰:“匪教匪戒,时惟妇寺。”“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又曰:“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盖伤其不可告教而至于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