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第3册)
5768500000063

第63章 苏辙卷(22)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4)由是以得其德,予、赐(5)由是以得其言,求、由(6)由是以得其政,游、夏(7)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8)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而况余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9)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10);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孟子论学道之要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心勿忘,则莫如学;必有事,则莫如读书。朝夕从事于《诗》《书》,待其久而自得,则勿正勿助之谓也。譬之稼穑,“以为无益而舍之,则不耘苗者也;助之长,则揠苗者也”。以孔孟之说考之,乃得先君之遗意。

【注释】

(1)志:记。

(2)廛:古代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

(3)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箱。

(4)颜、闵:指颜回,闵子骞,都是孔子学生。

(5)予、赐:指宰予、子贡(名赐),皆孔子弟子。

(6)求、由:指冉求,仲由,皆孔子弟子。

(7)游、夏:指子游、子夏,都是孔子学生。

(8)傅说:商代武丁之相,辅助武丁中兴了商朝。

(9)蔽:坏处。

(10)绞:急切。

待月轩记

昔予游庐山,见隐者焉,为予言性命之理曰:“性犹日也,身犹月也。”予疑而诘之(1)。则曰:“人始有性而己,性之所寓为身。天始有日而已,日之所寓为月。日出于东。方其出也,万物赖焉。有目者以视,有手者以执,有足者以履,至于山石草木亦非日不遂。及其入也,天下黯然,无物不废,然日则未始有变也。惟其所寓,则有盈阙。一盈一阙者,月也。惟性亦然,出生入死,出而生者,未尝增也。入而死者,未尝耗也,性一而已。惟其所寓,则有生死。一生一死者身也。虽有生死,然而死此生彼,未尝息也。身与月皆然,古之治术者知之,故日出于卯,谓之命,月之所在,谓之身。日入地中,虽未尝变,而不为世用。复出于东,然后物无不睹,非命而何?月不自明,由日以为明。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阙,非身而何?此术也,而合于道。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所以说也。”

予异其言而志之久矣。筑室于斯,辟其东南为小轩。轩之前廓然(2)无障,几与天际。每月之望(3),开户以须月之至。月入吾轩,则吾坐于轩上,与之徘徊而不去。一夕举酒延客,道隐者之语,客漫不喻(4)曰:“吾尝治术矣,初不闻是说也。”予为之反复其理,客徐悟曰:“唯唯。”因志其言于壁。

【注释】

(1)诘之:追问这个事。

(2)廓然:开阔的样子。

(3)望:指月光满盈时,即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4)漫不喻:茫然而不明白。

坟院记

旌善广福禅院者,先公文安府君赠司徒坟侧精舍也(1)。先公既壮而力学,晚而以德行文学名于世。夫人程氏,追封蜀国太夫人,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有二子,长曰轼,季则辙也。方其少时,先公、先夫人皆曰:“吾尝有志兹世。今老矣,二子其尚成吾志乎?”辙兄弟虽少而仕,亦流落不偶(2),年几五十,乃始得还朝。兄气刚寡合,已入复出。辙碌碌无能轻重,五年而至尚书右丞,与闻国政,以故事得于坟侧建刹度僧,以荐先福。

坟之东南四里许,有故伽蓝(3),陵阜相拱揖,松竹深茂。相传唐中和中,任氏兄弟所舍也。辙以请于朝,改赐今榜(4),时元祐六年也。既三年,兄弟皆以罪废,南迁海上。又六年,蒙恩北归。兄至毗陵,以病没,辙中止颍川,不能归。又五年,前执政以黜去者,皆夺坟上刹(5)。又二年,上哀矜旧臣,手诏复还畀之。坟之西南十余步有泉焉,广深不及寻,昼夜瀵涌(6),清洌而甘,冬不涸,夏不溢。自辙南迁,而水日耗,至夺刹遂竭。父老来告,辙惕焉。疑获谴于幽明,彷徨不知所为。而手诏适至,泉亦滃然(7)而复。山中人皆曰:“诏书乃与天通耶?”辙闻之,溯阙而拜(8),以膺(9)上赐。久之,乃为之记,使世世子孙知兹刹废兴所自,以无忘朝廷之德。政和二年壬辰九月乙卯朔六日庚申,中奉大夫护军栾城县开国伯赐紫金鱼袋苏辙记。

【注释】

(1)先公文安府君赠司徒坟侧精舍也:亡父坟侧的寺院。先公,指亡父,即苏辙之父苏洵。苏洵曾为文安县主簿,死后特赠光禄寺丞。司徒,古代主管教化的官。光禄寺丞,在宋代是一种无专职的教官。

(2)不偶:不合谐,多指处世不遇。

(3)伽蓝:佛寺。

(4)改赐今榜:(朝廷)改赐成现在的称号。榜,告示,公布的名单,这里引申为称号。

(5)刹:寺院。

(6)瀵涌:犹言“喷涌”。

(7)滃然:形容水盛的样子。

(8)溯阙而拜:南着宫阙的方向下拜。

(9)膺:受。

孟德传

孟德(1)者;神勇之退卒也(2)。少而好山林,既为兵(3),不获如志(4)。嘉祐中(5),戍秦州(6),秦中多名山,德出(7)其妻,以其子与(8)人,而逃之华山下,以其衣易(9)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10)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11)食之,一日十病十愈(12),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即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13)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14),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诚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15),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16),德自分(17)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18)非恶人也,类(19)有道者。”德具道本末(20),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21),适(22)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23),故有所慕(24)、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25),强者见笑。未有特(26)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27)无所顾,其浩然之气(28),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29)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

(1)孟德:苏辙的同乡,一位神勇的退伍士兵。

(2)神勇之退卒:神勇,非常勇敢。神,神奇,异乎寻常。退卒,退伍的士兵。

(3)为兵:当了兵。

(4)不获如志:意思是,自己“好山林”的志愿不能实现。

(5)嘉祐中:嘉祐年间。嘉祐,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公元1056年—1063年。

(6)戍秦州:戍,戍守,军队驻防。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

(7)出:离弃。

(8)与:给,送给。

(9)易:交换。

(10)恤:忧虑,惊怕。

(11)木实:树上的野果子,实,果实。

(12)十病十愈:多次得病又多次好转,十,表示多数。愈,病好了。

(13)辄:总是。

(14)须臾:片刻。

(15)商州:今陕西省商县。

(16)为候者所执:被放哨的土兵抓获。候者,哨兵。候,守望、放哨。

(17)自分:自己料想。分,料想。

(18)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19)类:类似,像。

(20)具道本末:具道,全部说出。本末,事情的始末详情。

(21)张公安道:张方平,字安道,自号乐全居士,官至参知政事,有《乐全集》。

(22)适:副词,恰好,正好。

(23)顾:瞻观思虑。

(24)慕:羡慕,敬仰。

(25)见侮:被侮辱。见,被。

(26)特:出众。

(27)其中:心中。

(28)浩然之气:正气,盛大刚直之气。

(29)曾:副词,用以加强语气。

丐者赵生传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1)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2),生来见予。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见君也。”既而曰:“吾知君好道而不得要(3),阳不降,阴不升,故肉多而浮,面赤而疮。吾将教君挽水以溉百骸,经旬诸疾可去,经岁不怠,虽度世(4)可也。”予用其说,信然。惟怠不能久,故不能究其妙。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因叹曰:“此亦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遽问(5)曰:“君亦尝梦乎?”予曰:“然。”“亦尝梦先公乎?”予曰:“然。”“方其梦也,亦有存没忧乐之知乎?”予曰:“是不可常也。”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自脐以上,骨如龟壳,自心以下,骨如锋刃。两骨相值(6),其间不合如指。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然生亦非蒋不循理,槁死无能为也。

是时予兄子瞻谪居黄州,求书而往,一见,喜子瞻之乐易(7),留半岁不去。及子瞻北归,从之兴国,知军杨绘见而留之。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绘具棺葬之。

元祐元年,予与子瞻皆召还京师,蜀僧有法震者来见,曰:“震溯江将谒公黄州,至云安逆旅,见一丐者曰:‘吾姓赵,顷于黄州识苏公,为我谢之。’”予惊问其状,良是。时知兴国军朱彦博之子在坐,归告其父,发其葬,空无所有,惟一杖及两胫在。

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盖于道无见,则术不能神,术虽已至,而道未全尽。虽能久生变化,亦未可以语古之真人也。道书:尸假(8)之下者留脚一骨。生岂假者耶?

【注释】

(1)詈:骂。

(2)岁莫:同岁末。

(3)要:要旨,要领。

(4)度世:出世,脱离世间。

(5)遽问:突然问。

(6)相值:相遇,相对。

(7)乐易:乐观、随意,好相处。

(8)尸假:借尸还魂。尸假,犹言假尸。假,通“借”。

颍滨遗老传上

颍滨遗老姓苏氏,名辙,字子由。父曰眉山先生,隐居不出,老而以文名天下,天下所谓老苏者也。欧阳文忠公(1)以文章独步当世,见先生而叹曰:“予阅文士多矣,独喜尹师鲁、石守道,然意常有所未足。今见君之文,予意足矣!”先生既不用于世,有子轼、辙,以所学授之,曰:“是庶几能明吾学者。”母成国太夫人程氏,亦好读书,明识过人,志节凛然,每语其家人:“二子必不负吾志。”

辙年十九举进士,释褐(2)。二十三举直言,仁宗亲策之于廷。时上春秋高(3),始倦于勤。辙因所问,极言得失,曰:

陛下即位三十余年矣,平居静虑,亦尝有忧于此乎?无忧于此乎?臣伏读制策,陛下既有忧惧之言矣。然臣愚不敏,窃意陛下有其言矣,未有其实也。往者宝元、庆历之间,西羌作难,陛下昼不安坐,夜不安席,天下皆谓陛下忧惧小心如周文王。然自西方解兵,陛下弃置忧惧之心二十年矣。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今陛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臣以为忧乐之节易矣。臣疏远小臣,闻之道路,不知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