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少康即位后,认真总结几代先王为政的历史教训,任用贤臣良将,改革一些不合理的旧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政策,使夏王朝的统治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四方臣服,百姓安定,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少康二年(辛巳,前1960),居住在东部地区的方夷归顺了夏王朝。
少康三年(壬午,前1959),恢复设立管理农业的田官。田官古称“田”,夏初开始设立,姒太康在位时荒无度,不理国事,田官被废除,农业生产从此无人过问。姒少康曾在民间生活过,知道农业的重要,所以便重新设置了田官。
少康九年(戊子,前1953)春,一连数日黎明时可见五星相聚现象。史书上记载说:“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壁。”(《太平御览》卷七引《孝经钩命诀》)经现代天文工作者推算考查,我国夏代确实出现过一次五星聚会的现象,称作“五星联珠”,其最明显的一天是在公元前1953年2月26日,这一天黎明时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土星、木星、水星、火星和金星排成一列。这是我国五千年历史中唯一的一次奇异壮观的天象少康十一年(庚寅,前1951)姒少康任命商侯子冥为治水的官员,主管全国的水利工程。商侯子冥就是商王朝的先祖,也是一位颇有野心的人。
少康十八年(丁酉,前1944),有巫师进言,说国都斟寻于王室不利,建议迁都。姒少康很迷信,他听信了巫师之言,立刻召集群臣商议迁都。
迁都乃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牵扯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许多问题。那些世代居住在都城里的贵族们都故土难离,提出各种理由阻挠迁都。姒少康认为,迁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怎么能由着个人的性子来呢!既然以斟寻为国都对国家不利,那就应该毫不犹豫地迁都,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他耐心的向大臣们做了细致的解释,他说:“先王太康以斟寻为都,结果中途失国,客死异乡。有穷后羿以斟寻为都,结果被寒浞残忍地杀死,死后尸骨无存,全族遭到毁灭。寒浞以斟寻为都,结果被凌迟处死,家族也同样灭亡。因此斟寻虽好,却不可以长久为都。”
夏朝人都极为迷信,听了大王的解释,都觉得有道理。臣民们也都害怕战乱和灾荒,渴望安定,渴望过太平的日子,最后都一致同意迁都。
于是,姒少康便下令在黄河以北的原邑(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修建新都。少康十八年春天,姒少康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大批的工匠和奴隶,在原邑建造宫殿,修筑城郭。
少康十九年(戊戌,前1943),新都的宫殿建成后,姒少康留长子姒季镇守斟寻,自己与众大臣和一部分愿意迁徙的贵族臣民迁居到新都。
姒少康迁都后,夏王朝进入了和平年代,此后二十余年无战事。百姓主动交税,诸侯按时纳贡,人民安定,经济繁荣。后世称之为少康盛世。
少康三十二年(辛亥,前1930),姒少康的长子姒季病死于旧都斟寻。
少康三十三年(壬子,前1929),姒少康立次子姒杼为王太子。封三子姒无余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国号越。姒无余为越国(又称大越)首任君。
少康四十五年(甲子,前1917),姒少康封幼子姒曲列于曾衍(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西北),国号曾。姒曲列为曾国之祖。
姒少康四十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路史,后纪》),卒于少康四十六年(乙丑,前1916),享年八十六岁。死后葬地不详,尊号夏王少康、后少康,谥号帝少康。
少康在位年表
前1961(庚辰)元年少康中兴前1960(辛巳)二年方夷归夏前1959(壬午)三年重新设置田官前1958(癸未)四年
前1957(甲申)五年
前1956(乙酉)六年
前1955(丙戌)七年
前1954(丁亥)八年
前1953(戊子)九年“五星联珠”
前1952(己丑)十年
前1951(庚寅)十一年命商侯子冥治水前1950(辛卯)十二年
前1949(壬辰)十三年
前1948(癸巳)十四年
前1947(甲午)十五年
前1946(乙未)十六年
前1945(丙申)十七年
前1944(丁酉)十八年
前1943(戊戌)十九年迁都于原邑前1942(己亥)二十年
前1941(庚子)二十一年
前1940(辛丑)二十二年
前1939(壬寅)二十三年
前1938(癸卯)二十四年
前1937(甲辰)二十五年
前1936(乙巳)二十六年
前1935(丙午)二十七年
前1934(丁未)二十八年
前1933(戊申)二十九年
前1932(己酉)三十年
前1931(庚戌)三十一年
前1930(辛亥)三十二年长子姒季病死于旧都斟寻前1929(壬子)三十三年立次子姒杼为王太子,封庶子姒无余于会稽前1928(癸丑)三十四七年
前1927(甲寅)三十五年
前1926(乙卯)三十六年
前1925(丙辰)三十七年
前1924(丁巳)三十八年
前1923(戊午)三十九年
前1922(己未)四十年
前1921(庚申)四十一年
前1920(辛酉)四十二年
前1919(壬戌)四十三年
前1918(癸亥)四十四年
前1917(甲子)四十五年封幼子姒曲列于曾衍前1916(乙丑)四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