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是一个大规模的战略性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约43万人的重兵集团,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区,还解放了江西、湖北、福建等省部分地区。
一、渡江战役大扫描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 300千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侧的沱沱河,她气势磅礴,流淌不息,奔流入海,自西向东横贯中国大陆中部,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在上海市入东海。长江分为三段,湖北宜昌以上河段为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河段为中游,湖口以下河段为下游。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江与黄河一起孕育了东方文明,长江因此成为炎黄子孙的第二条母亲河。即使在她即将入海的一刹那,一回头所留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鱼米之乡”和“丝茶之府”,而且人杰地灵,生长和培养了众多的英雄豪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历尽沧桑,多少个冬去春来,她目睹了历代王朝的兴衰,阅尽了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歌。
唐代诗人李白面对长江,在《金陵》一诗中发出了“金陵空壮观,天堑静波澜”的感叹。
长江,江宽水深;历来被兵家称为天堑。《南史·孔范传》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正因为长江地形险要,难以逾越,长江南岸广大地区遂成为一些王朝称雄割据的场所和落难王朝的栖息地。虎踞龙盘的南京,是三国时期东吴、东晋落难王朝,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明朝初年以及国民党政府的建都之地。西子湖畔风景优美的杭州,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和落难王朝南宋的都城。
长江虽然难以逾越,但也绝非是不能通过的鸿沟。从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来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长江可能成为一些封建王朝固守江南一隅的天然屏障,但它终究无法阻止统一中国的步伐。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巨轮驶进了1949年初,在中国的大地上,共产党成功地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的实力受到严重的削弱,蒋家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中。国民党为了赢得时间进行垂死挣扎,故而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一面要求与中共进行“和谈”,二面加紧组织长江防御,妄图利用长江天险与人民解放军对峙,取得喘息的机会,等待时机,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在美国佬的帮助下卷土重来。其次,也要阻止解放军过江,保住江南半壁河山,使中国重走南北朝的老路。
截至1949年4月初,国民党军在湖北宜昌至上海间的中、下游地段的1 800多千米的长江沿线,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兵力(在江西湖口至上海的下游河段,部署了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汤恩伯集团的75个师约45万人;湖口至宜昌的中游河段,则由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的40个师约25万人负责守卫)。此外,还调集了130艘军舰和300多架飞机,构成所谓的陆海空立体防线,企图将人民解放军阻挡在长江以北。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舰艇也没有闲着,频繁地游弋于中国的长江及长江口外沿海,妄图对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进行武装干涉。
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与南京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加紧渡江作战的准备。在兵力使用上,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100万兵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12万兵力的策应下,渡江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京沪杭地区。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及中原军区、华东军区部队共120万人,在长江中下游地段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祟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为了加强对渡江战役的指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早在1949年1月8日就作出决定,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在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继续行使统一指挥渡江作战的职责,统一领导8个兵团部、26个军的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专门强调:“此次我百万大军渡江南进,关系全局胜利极大。希望二野、三野全军将士,同心同德,在总前委及二野、三野两前委领导下,完成伟大任务。”
实施渡过长江的作战,是人民解放军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既无海军;空军,众多指战员又不习水性,缺乏渡江作战经验的条件下,要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组成的长江防线,面临着渡河工具缺乏、地形和敌情不清等诸多的困难。
为了圆满完成渡江作战任务,总前委精心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作战准备上,要求各野战军大量搜集和准备渡河工具和器材,加强临战训练,提高官兵的游泳能力,扫除江北敌人据点,加强战法研究,提高强渡江河的作战水平;在作战部署上,将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然后向长江南岸的广大地区发展,顺势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彻底摧毁国民党的统治。
东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指挥第20、第26、第34、第35军,第10兵团指挥第23、第28、第29、第31军和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及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第1、3、5、6团,共35万人组成,由第三野战军副司令粟裕、参谋长张震统一指挥。
中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指挥第21、第22、第24军,第9兵团指挥第25、第27、第30、第33军及特种兵纵队炮兵第2、第4团、骑兵团,共30万人组成,由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统一指挥。
西突击集团由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指挥第10、第11、第12军,第4兵团指挥第13、第14、第15军,第5兵团指挥第16、第17、第18军及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共35万人组成,由刘伯承和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统一指挥。
为了加强中、东集团作战行动上的协调,中突击集团过江后,统一归粟裕、张震指挥。总前委指挥部位于合肥以南的瑶岗,由邓小平、陈毅坐镇指挥整个渡江作战。
担负渡江作战的部队于3月初至4月底陆续到达长江北岸,从政治思想、战术、军事训练、筹集船只等物资保障到敌情、天候地理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并深入沿江地域进行周密侦察,很快摸清了国民党军的江防体系、兵力部署、纵深配备、预备队位置、火力配系、指挥系统及各级指挥所位置等布防情况,以及地形、水文、气象、民情等与渡江作战有关的情况,为前线各级指挥员正确指挥强渡长江作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分别对国民党军据守的江北桥头堡及一部分江心洲发起攻击,有效地控制了长江航道,开辟了渡江基地和通道;积极开展对国民党军的政治瓦解和策反工作,使许多国民党军队纷纷起义和投诚,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军的士气和战斗力,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减少伤亡、加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区的人民进行积极的支前,从后勤保障和船只等渡河工具方面全力支持解放军渡江。
194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今北京)举行和平谈判。15日,双方拟就最后修正案的《国内和平协定》,并商定于20日共同签字。但是,这一方案遭到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拒绝。蒋介石、李宗仁他们过高估量了自己的力量,决心继续进行反革命战争,发表联合声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统率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4月20日午夜迅速发起渡江战役。长江怒吼了!她以雷霆万钧之势,导演了一幕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话剧,谱写了一曲埋葬蒋家王朝的凯歌。
整个渡江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4月20至23日,一举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
第二、第三野战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500千米战线上,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强大炮兵、工兵的支援下,采取中间开花、两头跟进的战术横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守军的多次反扑,并严惩了英军“紫石英”号等军舰的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时争取了江阴要塞的起义,控制了炮台,封锁了江面,从而巩固了长江南岸阵地。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占领与武汉隔江相望的黄梅、浠水、汉川等地,有力地牵制了白崇禧集团,保障了第二野战军渡江作战的翼侧安全。
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2日,国民党军仓惶实施总退却。兵分三路,一路向浙赣路退却,一路向杭州方向退却,一路向上海退却,企图在浙赣路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胜利渡江的人民解放军“宜将剩勇追穷寇”,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
第二阶段为4月24日至5月11日,我军合围歼灭南京、镇江、芜湖的逃敌,占领浙赣铁路。
人民解放军中、东突击集团主力迅速在皖南郎溪、广德地区包围歼灭了南京、镇江的逃敌,并于5月3日解放杭州,逼近上海。西突击集团兵分多路向浙赣路齐头并进,截歼逃敌,一举截断浙赣线,并相继解放了九江、南昌,割断了国民党军白崇禧、汤恩伯两集团的联系。随后,第二野战军在浙赣线金华至东乡段休整,策应第三野战军夺取上海,并随时准备对付美、英等国可能的武装干涉。
第三阶段为5月12日至6月2日,攻占上海,歼灭汤恩伯集团主力,解放崇明岛。
退守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是国民党军汤恩伯集团的20万人,在蒋介石的亲自指挥、部署下,企图凭借上海大城市的物资雄厚和工事坚固顽抗到底,并准备破坏城市,挑起国际事件,促使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第三野战军经过精心准备后,第九、第十兵团于5月12日发起上海战役。两兵团采取钳形攻势,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以吴凇口为目标实施向心突击。激战至27日,上海解放。与此同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两个军,5月14日在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间100千米地段强渡长江,争取了国民党军第19兵团在贺胜桥、金口等地起义,17日解放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6月2日,崇明岛解放。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渡江战役是一个大规模的战略性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约43万人的重兵集团,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区,还解放了江西、湖北、福建等省部分地区。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一气势恢弘的诗句,历史性地总结了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阵亡10 553人,负饬35 448人,其他减员3 877人,共计49 878人,损耗山野炮、步兵炮5门,轻重迫击炮68门,轻重机枪412挺,长短枪2 433支,各种炮弹164 577发,各种枪弹7 579 084发,手榴弹88 655枚,炸药26 559千克的代价,取得了毙伤国民党军28 144人,俘虏322 313人,起义投诚者达85 558人(1个军部,9个师,江阴要塞守备总队,1个自卫总团,2个自卫团,6个保安团),全歼国民军正规部队8个军部、3个师部、32个师,大部歼灭4个军部、5个师,一部歼灭13个师,歼灭非正规部队10个交警总队,2个保安旅,12个保安团以及联勤总部警卫团,伪政府警卫团,第9编练司令部荣誉2团,京沪杭护路队军官教导团,江宁要塞守备总队等,并缴获要塞加农炮17门,山野炮286门,步兵战防炮226门,高射炮4门,轻重迫击炮2 426门,轻重机枪14 356挺,长短枪179 771支,火箭筒318具,枪榴、掷弹筒2 084具,各种炮弹359 835发,各种枪弹28 793 732发,坦克、装甲车123辆,汽车2 171辆,舰艇(船)220艘,马匹6 250匹,电台160部;击毁击伤飞机3架,坦克、装甲车11辆,汽车9辆,舰艇(船)37艘的重大战果,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妄图盘踞长江以南的半壁河山,重振军力,伺机反扑的阴谋,为人民解放军下一步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