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智慧故事
5795800000004

第4章 兵临城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方面军主力长征以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的红军被迫化整为零。在万丈坨一带打游击的,是华排长率领的二十多个红军战士,而受命围剿他们的国民党军队,却有一个团。

这年春末夏初的一天,敌我双方在万丈坨下相遇,红军战士寡不敌众,只好被迫向万丈坨上撤退。途中,华排长多了个心眼,他让一部分战士背着箩筐先撤,剩下的战士打掩护。

万丈坨高耸入云,四周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上下,红军战士扼险坚守,敌人转眼就丢了几十具尸体。敌军参谋长外号叫“斜眼”,这人诡计多端,他拿望远镜察看一阵之后,就向团长建议停止进攻。

团长不甘罢休,气呼呼地问他:“为什么要停止进攻?难道我们一千多人还收拾不了这二十几个共匪?”

斜眼冷笑道:“万丈坨地形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硬攻,我们只能是去送死。”

团长举起望远镜看了一阵,又气恼又无奈:“他娘的,那就撤!”

谁知斜眼却又说:“撤不得,团座,我们好不容易才围住这几个共军,怎么能轻易放过他们?”

团长一听,气得七窍生烟:“打,你不让打;撤,你又不让撤。你什么意思?”

斜眼转着眼珠子说:“团座,你想,这地势险恶的万丈坨,既然我们攻不上去,那共军不是也撤不下来吗?我们就守在这儿,给他们来个围而不打。哼,看他们能撑多久!”

团长眨眨眼睛,问斜眼:“那……我们得守多长时间?”

斜眼得意地说:“我从望远镜里观察到,有十多个共军是背着箩筐上山的,箩筐里面装的是稻谷。就算每个箩筐能装一百斤,共军背上山去的稻谷总共也就一千多斤。平均算到一个人头上,不过五十斤左右。这样算下来,用不了二三个月,他们就会被饿死。哼,到时候你等着,万丈坨不攻自破。”

听斜眼这么一说,团长乐了,于是就立刻下令围困万丈坨,不但在羊肠小道口设重兵把守,还在悬崖峭壁下布了不少游动暗哨。

斜眼这一计确实歹毒!

虽说通往万丈坨上的羊肠小道险关重重,处处有人把守,即使没有弹药,用石头砸也可以守住阵地,可让大家忧虑的是粮食。先行背箩筐上山的十多个战士,其实他们背的箩筐下面装的是稻草和弹药,只在面上盖了一层稻谷。兵不厌诈,华排长当时这样安排是为了迷惑敌人,让对方误以为红军有很多粮食,从而放弃追击,而实际上战士们背上山的稻谷全部加在一起,也就百来斤。为了坚持战斗,战士们在万丈坨上到处找野菜和草根充饥。

眼看着山下的敌人丝毫没有收兵的迹象,华排长急得直抓脑壳。

不过话说回来,在山下围守的敌人日子也不好过。由于万丈坨山高林密,交通极其不便,敌军这一千多人本身的给养就成了问题,而且这里毒蚊成群,叮得那些士兵个个哭爹叫娘。敌团长平时更是大鱼大肉伺候惯了,这种苦日子他能撑多久?天天在骂娘。

斜眼只好三天两头给敌团长打气:“团座,咱再熬几天,到那时你可就升官发财了!”

就这样,山上山下,两军对垒。但毕竟是红军战士的条件更恶劣,几天之后,山上就连可以吃的野菜草根也挖尽了,战士们只能靠喝泉水、剥树皮来充饥。

华排长不得不考虑拼死突围的方案。

这天下午,华排长对外号叫“留一手”的老炊事班长说:“你想想办法,今晚好歹让战士们吃一顿饱的。天黑以后,我们组织突围,冲出去一个算一个。”

华排长知道自己这是在给老班长出难题,可没想老班长却拍拍胸脯对华排长说:“行,这顿饭包在我身上,一人半斤大米饭,怎么样?”

华排长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带上山的稻谷不是早已经吃光了吗,哪里还有大米?”

老班长说:“大家平时不是叫我留一手吗?嘿,我可真就留了一手啊!”

原来,战士们刚撤上万丈坨时,老班长就悄悄留出十多斤稻谷,把它们藏在一块大石板下面,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候拿出来应急。此刻,这消息把华排长乐得嘴巴咧到了耳朵根,他当即就跟着老班长去大石板下,取那十多斤留出的稻谷。

可没料两人来到大石板下一看,老班长不禁苦着脸连连跺脚。原来前不久下过一场暴雨,高山绝顶,雨骤风急,“哗哗”的雨水顺石缝而下,竟冲翻了装稻谷的箩筐,把里面一大半稻谷全冲到了低洼地方,其中有一些落在淤泥上,竟然发芽长成了几寸高的秧苗。

老班长心疼得直用拳头砸自己脑袋:“嗨,都怪我,太大意了。”

不料华排长非但不责怪老班长,他看着这些意外生根发芽的绿油油的秧苗,突然眼睛一亮,惊喜地挥着双臂喊起来:“解围了!我们有办法解围了!”

老班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就解围了?”

华排长如此这般对老班长一说,随后三下两下迅速把秧苗拔起,用草扎成几把,然后来到万丈坨绝壁处,对准下面的敌人哨位扔了下去。

此刻,敌团长正在他的营地骂娘,斜眼在一旁给他打气,忽然哨兵提着一把秧苗进来报告,说这是刚才从万丈坨上掉下来的。

斜眼一看愣住了,顿时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他垂头丧气地对团长说:“团座,咱们还是赶紧撤吧,围剿共军没指望了!”

敌团长还蒙在鼓里:“你不是说要对这些共匪一围到底,二三个月之后他们就会断粮的吗?”

斜眼指指哨兵手里拿着的秧苗,说:“你没看见?共军已经在万丈坨上插秧种稻了,三个月之后,这些稻都到收割时候啦……”

(尹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