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新韵、平起、首入韵)
潜行隐迹跨无垠,怀剑孤身把路寻。
未料临渊遭恶虏,锋芒小露建功勋。
“一个真正的战士,不仅仅要敢于冲锋陷阵,还要学会藏匿和隐忍。”摘自《星河传》——司马宇编著,星河历53年出版。
我和宋慧清寒分别登上自己的飞船后,立刻启动引擎,离开了护卫舰的机库,而此时波恩人的飞船和战机也已经摆开了战斗队形,蓄势待发。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一片广袤的空间,附近没有任何的星体,空旷得甚至连尘埃都找不到。这让我们这些飞船都显得无比渺小,在虚空中与那个“马蜂窝”遥相对峙。我紧盯着成像系统里这个“马蜂窝”放大了的影像。它并没有任何动作,只是静静地漂浮在远处,这让我怀疑它是否并没有发现我们。
不远处这个属于巴托人星系的太阳,并不为各个种族之间的纷争而有任何的变化,仍如亿万年来一样毫无差别地向外散发着它的光和热。只是它此刻射来的光却在提醒着我,在这个星系里,还存在着强大的敌人。虽然具体情况我们并不清楚,但若仅以我们这支所谓的巡逻队的力量,是绝对无法匹敌的。在这个没有任何屏蔽的空间,巴托人没有发现我们只是因为距离尚远,可一旦我们与这个可恶的“马蜂窝”交火,那么激战之时由于发射武器所产生的能量波动,势必会惊动盘踞在此的巴托人舰队。没有人会对自家院内的战斗不闻不问的,而一旦惊动巴托人让他们发现了我们,那接下来的麻烦就绝不是眼前这个“马蜂窝”所能比拟的了。
所以,我还是决定尽力避免交火,便命令所有单位保持警戒、缓慢后退,希望能够不引起这个家伙的注意。不过我们的距离真的不远,它没有理由发现不了我们,所以我只能寄希望于我们这种示弱的态度能够降低或者消除它的敌意。
突然,它开始动了,虽然速度并不快,但却是笔直地朝着我们的方向前进。
“加快后退的速度,拉开与它的距离。”我还在为避免交火而做着努力。
各单位在接到我的命令后,都以护卫舰为基准,保持着整齐的编队加快后退的速度。那个被宋慧清寒比喻成马蜂窝的东西不知是速度真的这么慢,还是它如我希望的那样没有了对我们的敌意,总之我们之间的距离正在被逐渐拉开,而它却始终没有再加快速度。如果继续这样,那么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脱离接触了。
然而遗憾的是,正当我准备松一口气时,这个“大马蜂窝”好像突然变大了,待我仔细一看,却发现它的机体上裂开了很多规则的缝隙,这些缝隙越来越大,直到最后整个机体都完全裂开,分解成数十个小的个体,正是我们在泽厚尔星域和鲁克斯明星域都曾遭遇并激战过的那种三棱型的东西。它们在分解开之后,就立刻一窝蜂地朝我们冲了过来,这个速度我们再想拉开距离那是绝无可能了。不过看到眼前的景象,我不禁想到,宋慧清寒用“马蜂窝”来形容它还真的是太贴切了。
“各单位注意,以小组为单位,波状攻击、阶梯掩护,火力全开,迎击!”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我立刻针对敌方的特点下达了命令。哼,你要战,那便战!
说实在的,波恩人真的没有太多战斗的天赋。他们虽然也会采用队形来发起比较有效的攻击,但在战术的运用上却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所以战斗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往往都是靠战斗单位的数量来决定的。
但马格胡安显然是一个爱学习的战士,在之前的这些天里,他用近乎谦卑的态度虚心向我请教战斗的经验。在他看来,我之前所有的战例都是不可能,他甚至还曾以为我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能力,才让我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
可是谁能想到,我也只是在不久之前遭遇巴托人时,才经历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一次战斗,一次真正的战斗。我知道,那次战斗的惨烈程度将会让我终生难忘,我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太空舰队几乎是在瞬间就遭到了重创,而我们的太空战机更是几乎全军覆没。那么多曾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笑声,就此彻底消失在了茫茫的宇宙之中。面对强大的巴托人,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实在太过弱小了,更让我清楚的知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战术、所有的计谋、哪怕再加上无畏生死的精神,一切也都是毫无意义的,所有这些都不会让最后的结果有任何的改变,唯一的区别恐怕就只有后人对于整个故事的叙述和描写上的不同了,但那前提是我们得有人能够活下去。
万幸的是,我们遇到了波恩人。虽然几乎所有波恩人都口口声声地说我曾挽救了他们,但我心里却很清楚,事实上是波恩人挽救了我们这些已经无家可归的无根之萍。
现在,我仍在和波恩人一起并肩战斗,而马格胡安之前的虚心求教也立刻见到了成效。我刚刚命令中提到的波状攻击和阶梯掩护,都是我们在这三十天的航程里的成果,而我所说的以小组为单位,这个小组也是在这期间刚刚编制的。
这个编组其实很简单,只是根据我们这支队伍不同飞船火力的强弱把不同的飞船以不同的数量编组,波恩战机以四机为以组,那两艘新的被他们称为阿尔库拉的战斗飞船两艘为一组,我和宋慧清寒这两艘跟他们的阿尔库拉一样,也是我们两个组成一组,那艘护卫舰则是单独算作以组。
而波状攻击,与之相配的,就是阶梯掩护。在我反复的讲解和演示中,波恩人已经基本领会了这套战术动作,那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纵向排列,依速度的不同相互保持适当的距离,始终把目标锁定在最接近的敌人上。最前面的小组首先接触到敌人,一旦进入射程便以最大能量连续输出火力,直到武器能量耗尽,就立刻掉头向后逃逸;而接下来的第二组应及时赶到,接替第一组继续攻击,既不让火力出现空白,又能有效的阻止敌人对第一组的追击;再然后,是第三组接替第二组,如此轮流攻击,而第一组则排到队尾,待最后一组攻击后,他们的武器能量也基本恢复完毕,就可以接替最后一组。如此循环,就让整个编队都保持了连续不断的攻击,而每个人在攻击后都不必担心自己的背后,自有战友去掩护他们从容退去。
这种类似车轮战的方式,我认为只能用来对付一个方向上的敌人。在面对敌人不同的战术队形时,或者并不实用,因为敌人可以采取分散编队、两侧夹击或者多方向同时突击等很多种方法来应对。但像现在的敌人这样一窝蜂似的直扑过来,用这种方法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事实证明,这一战术非常成功。为了能很好的掌握住攻击的节奏,我和宋慧清寒担任了第一组,首先发起攻击。由于敌人速度很快,我降低了飞船的速度,以便延长双方交汇的时间,创造出更多的攻击机会。我将武器的瞄准系统设置为自动锁定距离最近的目标,没想到在第一轮攻击中就击毁了两架敌机。在第二架敌机爆炸的同时,座舱内响起了武器能量告罄的警告音,我宋慧清寒一起立刻调转船头,同时将引擎功率提到最高,全速向后脱离与敌人的接触,而这时排在第二组的马格胡安两艘阿尔库拉型飞船也恰到好处地补上了我们的位置,继续攻击。
敌人也在疯狂地反击,它们的武器发射出的那种特殊的射线也再漫天飞舞。如果单从场面上来看,敌人的火力似乎占了绝对的优势,整个空间到处都是它们发射出的光影。但是我们始终只把火力集中在了最前方与敌人接触的飞船上,就像一把尖刀,始终用最锋利的刀尖削弱着敌人的力量。虽然冲锋在前的飞船偶尔也会被敌人击中,但却都会在造成实质伤害前就已经掉头离开了,把继续攻击的任务交给后续的飞船。
每个小组都能至少取得一个战果,然后从容退去。这种情况让所有参战的波恩人都很兴奋,一声声兴奋的叫喊不断的从通讯器里传出。不过,在轮到那艘护卫舰攻击时出了点小状况。因为它的机动性限制了它不能及时迅速地调转船头向后退却,这就给了敌人疯狂围攻它的机会,数十道闪光接连不断地击中了它。不过它的防护能力也不是一般的战机能够相比的,虽然被连续命中,但它的护盾能量却还远未到危险的水平,反而用它安装在尾部和腹部的炮塔,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仅仅在完成一个掉头转向的过程中,就击毁了三架敌机,虽然这里面更多是因为那些敌机都不要命地冲向了它而丝毫不闪不避,但它也用事实告诉了人们它确实拥有一般战机不可比拟的火力和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