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东篱夜话
5806000000013

第13章 秋分

秋分,四季划分的一个重要节气。早就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其实,真正的秋天今天才开始。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今天,南北回归线在赤道的两边,把地球均等地划分为各自一半。今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好梦和好事一样多。今天,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还是在这快意人生中执着前行?

秋分两行泪,车行两道辙,爱便在水一方。九月的芦花开了,随风自飘零。初三的大潮涨了,到岸才折回。阿哥要远行,阿妹要嫁人,从分离之时起就在盼望那个重逢的时刻。你看小径旁那缤纷的落英,仿佛一个送行者,没有落寞,没有伤怀,有的只是一份关切,一份牵挂。呵呵!人的一生注定是有分离的,但秋之分离必有冬之重逢,只要有爱。

把自己放牧在秋日的旷野里,一任瑟瑟秋风吹拂我的鬓发。抬头望天,依稀有一行飞雁穿过云层,向北飞去。不!那是我的幻觉。那可怜的生灵已久违了多年,即使有,也应在深秋。在我的潜意识里,“雁阵惊寒”“孤雁悲鸣”“鸿雁传书”这些词句都是和秋有关,和分离有关的。近距离的雁我没见过,儿时母亲说像鹅。就想起二姐常唱的那首《小寡妇上坟》:“正月里,正月正,大雪飘飘一对鹅,公鹅不叫母鹅叫,丈夫哎……”那悲凉的歌在我幼小的心灵烙下悲情的伤痕,种下情感的种子。那时我们在江南水乡,大人们对把握时节看得很重。到了秋天,母亲会念叨“又到秋分了”。我以为“秋分”是在秋天分离的意思,母亲说不是。可那时我们正饱受与父亲哥姐们隔江相望之苦。以后书读多了,总读到秋愁的诗文。从宋玉起,关于悲秋秋愁秋天离别的诗赋多如牛毛。唐张籍的《秋思》是这样写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可见时人离愁之苦,离情之深。

现如今我已到了生命之秋,胸中有了城府,虽对那些撕心裂肺生离死别心存怜悯,但对新新人类们的离别之痛、大男大女们的分分合合已看得淡了,看了一些无病呻吟的诗文,便觉肤浅和可笑。更何况,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日行万里,想去就去,不去就在网上见个面,聊上几句。分离之苦已经淡化,“一日三秋”即将成为过去时了。

然而,爱却永恒。人性在向好,和谐在发展。冰心先生说,爱在右,同情在左。我说,走在生命之河的长堤上,爱心居中,爱情、亲情、友情等缕缕真情陪伴左右。随时撒爱种,随时爱开花,风吹两岸叶,雨润河畔草。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有爱才有牵挂,有了爱,才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