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热索当
讲到藏区的农业,就不得不提到西藏的第一块农田——萨热索当。相传在古时候,雅砻河谷的牧羊人们在山上发现一个陌生人,问他从何处来,因语言不通,他手指天上,人们认为是从天上来的,就把他扛在肩上,拥为部落首领,取名“聂赤赞普”,并在雍布山上为这个吐蕃的第一代赞普(藏王)修了雍布拉康。接着,为了供奉这位藏王,人们在雍布拉康南侧开垦了“西藏第一块农田”种植谷物。
“西藏第一块农田”位于藏文化发祥地山南地区乃东县,约有2100年历史,面积约2亩,每年能产600多公斤的青稞,产出的青稞以前专供藏王。这块田地现今为昌珠镇门中岗村一位普通藏族农民旺堆杰布所有。
为何原来属于藏王的“西藏第一块农田”现在属于一位普通农民呢?在1981年,中国政府在西藏自治区实行了“两个长期不变政策”,即“土地归个人所有,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由于旺堆杰布的住处距离“西藏第一块农田”最近,于是他永久性地分到了这块农田。
虽然机械化耕作已很普遍,但这块田的主人旺堆杰布却仍然坚持用传统的方式耕作这块神圣的土地。不仅如此,在每年开耕之前,附近的农民都会聚集到旺堆杰布家的田地边,一起举行古老的开耕仪式:献上青稞酒和象征五谷丰登的“切玛”(装有糌粑和青稞粒的木斗),由旺堆杰布赶着两头额上扎着红穗、身披哈达的牦牛,开耕每年的第一犁。
牧业中的民俗
牧民的生产生活物资来源基本上是来自牛和羊,除此之外,在草原上的其他动物,都不属于藏族人的摄食范围。对牧民来说,这是古老的信条。此外,每当剪羊毛的夏季,牛羊增膘育肥,牧民此时会以奶和奶制品为主食,很少吃肉。
除了食用外,在宰杀牛羊的时候,牧人一般采用窒息法,这是为了让牛羊尽快地断气,以免受到更多的痛苦。
在藏族的牧区,容易因为草山而发生纠纷。部分藏区公民发生犯罪案件,当地司法机关一般参照当地民族习惯法处理。如青海藏族地区的杀人案件,当地习惯法是以赔命价的方法处罚犯罪。这种习惯法在本地区一直盛行。在当地司法机关对犯人判刑后,还必须赔偿命价,只有赔偿命价以后,才能尽弃前嫌,重归于好,否则被害人亲属必欲兴师动众实行复仇。为避免伤害案件再度发生,藏地司法机关摸索出了一些经验,“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按照法律处理命案的同时,由法院或政府出面,会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予以调处。对被害人的损失,以当地中等人家财产的一半为标准进行赔偿”。
草山纠纷案例
1988年,青海省同仁县瓜什则乡牧民与循化县岗查乡牧民因草山纠纷,几次发生械斗事件。1990年初,青海人民政府调查裁定了这一由来已久的双边草山纠纷。文件下发后,双方群众一致要求政府派赛仓活佛和叶雄活佛参与处理双边草山纠纷遗留的处罚赔偿等各种问题。为妥善解决双边草山纠纷遗留问题,消除隔阂,稳定双边的局势,两位活佛在政府的授权下,会同当地公安机关和群众代表对械斗中人员死亡问题和赔偿标准在《刑法》原则范围内作了协商,最后妥善解决了问题,维护了地方治安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