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着孩子的面,拥抱彼此
歌德曾说过:“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而我们应该明白,和睦不仅只代表不争吵,它应该教人学会乐观,懂得爱。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新生的幼苗,对于孩子来说,家庭就是有爸爸妈妈,让自己成长的地方,他想了解家里的每一个秘密,包括偷窥父母。
不少父母在家亲密的时候都会自觉地躲起来,免得被家里的“小鬼”抓住。一旦被发现,他们不是羞红了脸,就是要极力为自己申辩一番。更要命的是,这要是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怎么办?
若是听到这些,一定会令法国父母诧异,他们会摇着头说上好几个“不!不!不!”因为法国父母对此表现得相当乐观:爱,就大大方方地表现出来,何必躲躲闪闪!孩子不需要偷窥,我们会当着他的面拥抱。
法国父母认为,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反而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有帮助,甚至是有益的。父母大可以放心地在孩子面前“秀恩爱”,对孩子来说,这也算是“爱的教育”。
事实上,法国人在教育孩子上极具浪漫色彩。如果他们想在家里跳上一段舞或者高歌一曲,不必小心翼翼地保持“良好形象”,完全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如果他们情不自禁地想让爱人拥抱一下,亲一下面颊,也不会刻意躲避,他们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多么相爱。对他们来说,展现自己热情、乐观的一面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有义务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爱”。
对于孩子而言,习惯了父母间的亲密和关爱,会使他和周围的小朋友相处得更加融洽,也更加感到快乐和幸福。
如果通过观察父母,在年幼时就明白“爱”的含义,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这说明父母确实带给了孩子快乐。相反,如果孩子年幼时没有得到这些,那么在他长大后,会受到社交上的困扰。
苏菲和路易斯是法国一对普通的年轻夫妇。拥抱,在他们之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凯斯说:“我的儿子叫马修,我很爱他,我也很爱我的老公。我和老公拥抱一般不会背着孩子,我觉得只要不是过于亲密的行为是可以做的,我想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多么相爱,难道这样不好吗?”
苏菲还说:“有的时候,我和老公也会故意拥抱引起马修的注意,我们有时会大声说‘亲爱的,拥抱我一下’,然后相互抱在一起,再偷偷看着阿隆。每当这个时候,马修就会大叫一声,扔下手里的玩具,飞快地跑到我们身边,把我们分开,先让我拥抱一下,再让爸爸拥抱一下,然后才心满意足地走开继续他的游戏。”
苏菲这样解释:其实,拥抱不仅是一种礼仪,更多地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包括爱情、亲情、友情,让孩子从小就理解什么是“爱”,这很正常。如果你在孩子面前故意拘谨,说不定孩子还会怀疑,难道爸爸妈妈的感情出现问题了吗?其实,让孩子看到我们表达爱的行为,这可以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不过还是有不少家长会担心,孩子真的能理解大人之间的感情吗?孩子那么小就接触拥抱啊,亲吻啊,会不会学坏呢?
其实,孩子越小,感情越单纯,反而能自然地接受父母之间的亲密行为,更不容易感到好奇和不理解。孩子的心灵是那么纯净,父母的亲密举动,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没什么与众不同的。
父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拥抱彼此,不过可以顺便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相爱的,相爱的人是可以拥抱的。当然,你也可以拥抱你爱的人,比如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或者是你喜欢的小朋友。
这样得体的语言,不知不觉就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拥抱表达爱,爱才会拥抱”的种子。如果懂得了这些,孩子会感到很开心,很快乐。不过,由于不习惯父母突然变得“开明”,有的孩子不但不能接受还要制止。
艾玛是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妈妈,曾就读于法国梅斯大学,留学回来后,就和恋人结婚并有了宝宝珍妮。受到法国浪漫气息的感染,艾玛在教育孩子上也喜欢用“法国式教育”,珍妮在她的培养下,就像一个小公主。
一天,珍妮见爸爸拥抱妈妈,还亲了一口,顿时“醋意大发”,用力扒开爸爸,并大声喊叫:“起来,不许你抱妈妈!”一边狠狠地瞪着爸爸,一边紧紧地抱着妈妈。
艾玛安慰着小家伙,心里同时感慨:原来在教育孩子上还是过于保守,看来要改变一下策略了。
艾玛的策略就是每天上班前,和老公拥抱说“再见”,下班后和老公依偎在一起看电视。而珍妮每次看到都要把他们分开,有一次还委屈地哭闹不止。艾玛就耐心告诉她:“爸爸妈妈是因为爱你才这么做的呀。如果爸爸妈妈都不相爱了,那谁还给你‘爱’呢?”不管珍妮是不是真的明白,她以后都要解释一遍。
不久,珍妮还真有了变化,对爸爸妈妈的行为习以为常,有时看到他们亲热还会捂着小嘴“嘿嘿”地笑,然后坐到爸爸腿上,让他也亲亲自己,甚至会主动地和艾玛说:“妈妈,快过来,你们抱着,我来给你拍张照!”
如果父母不在孩子幼儿时大方地表达感情,却要等到孩子上了小学或初中而表现得亲密,反倒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识,产生好奇、害羞或者厌恶等不健康心理。
因此,父母们千万别小看在孩子面前的这种真情流露,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间的感情,而发自内心地感到“爱”是广博的、美好的、健康的。而父母之间的爱是家庭关系的调和剂,真正体现了家庭的和睦,这种教育无形中会渗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在气氛和睦的家庭中,孩子不仅充分感受着父母对他的爱,还感受着父母之间相互的爱。生长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渐渐就会懂得人和人之间应建立的感情联系。他们还会学着如何去爱别人,并充满爱心。
家长的担心和顾虑是可以理解的。的确,中国式教育比较含蓄和保守,西方教育相对来说就开明得多。拿法国和美国来说,法国的启蒙教育曾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说,父母的亲热举动正是对孩子的精神培养,给孩子以安全感,让他明白拥抱和接吻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感情表达方式,这样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幸福。
以下给父母提出几点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一,父母首先要改变观念,没有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秀恩爱这一说。相反,家长适时不过分地秀恩爱也是演绎温馨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温馨,能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为善,置身在爱的环境里,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第二,父母在孩子面前秀恩爱时,最好适时地亲吻一下孩子,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被忽视,同时也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这不仅让孩子和父母更能融洽地相处,还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亲子关系。
第三,找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包括表达这种情感时需要怎样的方式,以增强孩子对人性和父母之爱更深层次的理解。
快乐妙语
一个人,只满足吃饱穿暖的物质享受是不够的,还会渴望精神上的“爱抚”。身体接触是表达爱的最直接方式,因此父母需要用自身行动展示给孩子,滋润孩子的心灵。
父母之间拥抱还不够,还要给予孩子一个拥抱。美国心理学家实验发现,常被拥抱的孩子会变得更坚强、更乐观。所以,在孩子面前大方表现“爱”时,也不妨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让爸爸妈妈也拥抱你一下!”
2.苍蝇会放屁,法国父母用幽默“装饰”家庭
法国是一个充满幽默、诙谐的国家,幽默细胞无处不在,渗透在社会、生活和个人中,可以说,法国人的幽默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与其他国家想比,法国是那么的“另类”。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法国人也不忘发挥他们的幽默本性。
法国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像其他国家的人那么刻板,更没有一套固定的“育儿模式”,他们更喜欢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粗放、随机、自由式的教育,让孩子在幽默的气氛中自然成长,并以轻松的心态进行学习。幽默,在法国家庭中是一道生活调味剂,或者是一种装饰品。
生活里要是缺少幽默,就像菜肴里没有盐、春天里没有花朵一样。法国人把幽默发挥到了极致,将其展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独特的幽默教育法,使孩子们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法国人教育孩子,特别注重的是强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不拘泥于买几本育儿书,或是翻来覆去地每晚给孩子讲述同一个故事,因为这样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帮助并不大,而是选择开放式的教育,让孩子在幽默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中国人都爱面子,自尊心很强。但家长要知道,自尊心不只大人有,小孩也有。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比如在床单上画了张“大地图”,那么,父母逢人就免不了说上孩子几句,让孩子自尊心受伤,颇感尴尬。
那么,如果遇到面子问题,法国父母是如何为孩子开脱的呢?
一位中国老师到她的法国朋友家做客,女主人给这位老师准备了一些亲手制作的点心。不过老师还没来得及品尝,就发现盘子里的点心少了一些。这时,老师发现朋友的孩子文森嘴角边挂着蛋糕渣,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面对此情形,女主人并没有直接责问孩子是不是偷吃了给客人准备的点心,那样会让孩子感到难堪,孩子在情急之下,还很有可能会编造谎话来为自己辩解。
所以,女主人笑着对孩子说:“文森,你看,为客人准备的点心怎么少了呢?是不是你的小熊艾米偷吃了呢?”
文森听后便脸红了,不好意思地说:“对,一定是它,它最喜欢吃点心了。”
女主人没有着急,继续温和地对孩子说:“好孩子,帮我告诉艾米,它想吃点心,我下次也会为它准备一份的!”
孩子“嗯”了一声,笑着跑开了,大概是向他的小熊汇报去了吧。
在这段幽默的问话中,女主人既在外人面前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从侧面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法国的教育方式,在幽默中还有固有的浪漫之情。
小孩都比较贪玩,没有时间概念,不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让人很头痛。如果看到孩子沉迷动画而无心学习时,家长会怎么办呢?也许会说:“去,给我写作业去,写完了就给你买玩具!”“不听话我就‘家法’伺候了”……这些话我们经常能从中国家长嘴里听到。让我们看看法国父母的做法吧。
布朗有个淘气的儿子,最喜欢和小伙伴在野地里追着风车奔跑,由于玩的时间较长,他常常忘记写作业,此外,他的生活也没规律,总喜欢赖床不起。
为了让儿子明白时间的宝贵,布朗带他来到一片树林,走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停下来,呼吸树林里的新鲜空气。布朗问儿子:“告诉爸爸你都看到了什么?”
儿子说:“我看到绿草、鲜花、树林、松鼠,还有穿过树林的阳光,掉落的羽毛……”
接着,布朗让儿子把眼睛闭上,静静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儿子闭上眼睛努力地听着。
“亲爱的,你听到了什么?”布朗又问儿子。
儿子回答:“我听到了流水声、鸟叫声、风吹树叶的声音,还有远处缥缈的人声、车声……”
儿子把能听到的声音都说了一遍,但父亲继续追问他:“还有呢?”
儿子抓着头发想了半天,回答不上来。
最后,父亲轻轻在他耳边说:“你听,时间在‘滴答滴答’地走着。它穿过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在人的脸上和身体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你若是仔细聆听,就能听到时间流逝的声音。”
这是多么幽默而又浪漫的教育方式啊!不得不让人称绝。孩子真的听到了时间的声音吗?并没有,但他感悟到了时间的可贵,从而才懂得珍惜时间,这比真正听到“嘀答”声更加有意义。法国人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他们很容易就将生活和教育联系在一起。
在幽默氛围中长大的法国孩子,当然也是个十足的幽默大师。
一天,谢里尔一家人和他的朋友开车去野外游玩,途中,谢里尔放了一个屁,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没有人不识趣地说出来。
但过了一小会儿,谢里尔又放了一个屁,这时他的小儿子亚尼憋不住了,他用手捂着鼻子大声嚷嚷道:“这是谁放的?好臭!”然后动手去开车窗。
顿时,气氛变得非常尴尬,大家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谢里尔的大儿子伊万打破了僵局,他指着窗户说:“爸爸,这上面趴的是什么呀?”
谢里尔看了一眼说:“是苍蝇啊。”
“啊?不会吧,原来苍蝇也会放屁呀!”伊万说着还做出一副惊讶的表情。
他的这番话让全车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尴尬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了。
提前设想的幽默台词反而显得拙劣,突发奇想的幽默往往更加有意思,让人从尴尬中解脱出来,还能开心一笑。这样的幽默多一些,生活会更有情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其实在很久以前,法国人在教育下一代时,就很喜欢“连哄带骗”。他们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和传说,让孩子不禁浮想联翩。
小老鼠的故事
小老鼠是一种神奇的小精灵,它们个个都非常有钱,专门帮助那些掉了乳牙的小孩。每当有小孩的乳牙脱落了,它们都会跑过来搬走这颗牙齿,然后在小孩的枕头底下再放一枚硬币。谁也不知道它们要这些乳牙做什么,想必是在盖高楼吧。
鞭子老人
圣诞老人和鞭子老人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圣诞老人慈祥又可爱,鞭子老人却又脏又丑,所以他经常蒙着面。他的任务不是发放礼物,而是教训人,哪个小孩要是不听话,他就用鞭子惩罚他,有时候,他还会给不讲卫生的孩子留下一块香皂。
食手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