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马云就靠这些人
5823000000004

第4章 网罗人才,圈住人脉(3)

阿里巴巴于1999年10月引入了第一笔风险投资,这笔投资高达500万美元,它是由高盛公司牵头,美国、亚洲和欧洲多家一流的基金公司参与。这笔“天使基金”的投入,在当时称得上是一条特大新闻了。即使到了今天,对于投资者的要求,马云还是一如既往,他这样讲:“现在还有很多投资者追着我谈合作,但是现在我不需要太多钱。”他希望投资者是以策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阿里巴巴。

马云还这样说过:“阿里巴巴能够走到今天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没有钱,很多人失败就是因为太有钱了。以前我们没钱时,每花一分钱我们都认认真真考虑,现在我们有钱了还是像没钱时一样花钱,因为我今天花的仍然是风险资本的钱,我们必须为他们负责任,我知道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更加痛苦,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把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从这里我们能看出马云对资金的态度是审慎负责的,这体现了阿里巴巴对投资者的尊重,马云的原则就是:我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所以要特别小心。而我们每天考虑的也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

阿里巴巴的员工薪酬是不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差不多所有的员工包括管理者,他们在阿里巴巴的收入都比在原单位少了一大半。马云对此的解释是:“一,因为资金来自风险投资,必须节约;二,阿里巴巴不希望用唾手可得的利益吸引人才,而是要用自己的企业文化。”说到股权时,马云还对员工说:“股权那是骗人的,公司失败一分钱不值,而公司成功全在你们手上。”他对员工寄予厚望。

马云用钱谨慎,要花就花得值的消费理念,马云说和他从小穷惯了有关。在他看来,互联网就是一次长跑,美国在第一轮100米领先,但这并不意味着胜利,比赛还在进行中,亚洲的机会是在后面。对长跑来说,就要屏住每一口气,节省每一笔钱。“因为公司成本控制得越好,给客户提供的价值就越大,这个习惯大家还是保持得不错,无论有钱没钱,没钱这么过,有钱也这么过”。他这种理念与许多人认为的互联网就是泡沫是截然相反的。

阿里巴巴节俭过日子还表现在办公地点的选择上。2000年2月,先是物色了新建的华星科技大厦,虽然大厦里面人气不旺,但阿里巴巴还是没有被对方看中,仅仅因为“没听说过”阿里巴巴,就不肯出租。没办法,再去寻找房源,但都不合适,或者因为租金太贵,或者因为地点不行。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华星大厦,把9层的半层楼租下。

接下来他们又在装修上精打细算,尽量节省开支。为省钱,谢世煌找了一家规模小的公司,在装修公司的贿赂面前,他婉言相拒:“添置办公家具报价40万,我只能给你20万,剩下的20万你要在我们网站做广告。就是要省钱。不管风险投资投了多少,那是他们的钱,我们要对他们负责任。”省钱还是出于对投资者的尊重和负责。最后,办公室的装修虽然很普通,但等员工们搬来时,还是感到很惊喜,觉得比从前的好多了。

在华星大厦的装修后,阿里巴巴还陆续装修了创业大厦、呼叫中心等办公场所。每一次在金钱的诱惑面前,马云都能带领阿里巴巴的管理层保持冷静,对每一次资金的动用都认真负责,精打细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保持清廉之风,多年没有出现重大贪污受贿案,非常难能可贵。尽管引进风险投资后的阿里巴巴不缺钱了,马云依旧花钱精打细算。在国内的福州,在国外的东京、纽约,要想租到当地最高档的写字楼此时也是有能力的了,但马云还是喜欢过“穷日子”。有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有一次阿里巴巴在宁波招聘员工,有位女大学生照地址找来,一看竟然是地段偏僻、又黑又破老旧的单元楼,让人感觉像是进了“黑店”,女大学生赶紧电话联系男朋友:“……要是半小时后我没打电话给你的话,你就到这儿来找我。”

好心总会有好报的,马云对风险投资的这种态度,就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和赞誉。马云还将这一态度传递给了《赢在中国》的选手,他曾在点评一位选手时说:“上市这些想清楚了再说。尤其对VC(风险投资)一定要想清楚了再说,另外一个我觉得你刚才讲的很多的是免费,我的建议: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所以尽量不要免费。等你有了钱以后再考虑免费,千万不要跟VC讲我拿了你的钱去免费,说这样的话VC都是怕的……你每一笔生意必须挣钱,免费不是一个好策略,它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大。”

马云至今仍坚持这样的观点:“我们需要的不是风险投资,不是赌徒,而是策略投资者,他们应该对我有长远的信心,20年、30年都不会卖的。两三年后就想套现获利的,那是投机者,我是不敢拿这种钱的。”于是,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马云既能投资十几亿元,做出这样的大手笔,同时又能在每一分钱上精打细算。对资金尊重和负责,对投资者尊重和负责,才能获得风险投资者的最大信任,并且得到更强大的人脉资源。

资源优势互补让人终生受益

打造“唐僧”团队

一个做事业的优秀团队,一定是由各种类型的人才组合在一起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里,管理者应该网罗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才,聚集他们并促使这些人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发挥,让团队既能优势互补,又充满创造的活力,而领导者本人就是把各种力量汇聚在一起并形成团队发展凝固力的人。

唐僧团队这个概念,是马云在浙江卫视周末节目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来的。他说:“中国人认为最好的团队是‘刘、关、张’团队,还有赵子龙、诸葛亮,这样的团队真是千年等一回。我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团队是唐僧团队。唐僧是领导,也是最无为的一个,唐僧迂腐得只知道‘获取真经’才是最后的目的,孙悟空脾气暴躁却有通天的本领,猪八戒好吃懒做但情趣多多,沙和尚中中庸庸但是任劳任怨挑着担子,这样的团队无疑比‘一个唐僧三个孙悟空’的团队更能够精诚合作、同舟共济。这就是团队的精神,有了猪八戒才有了乐趣,有了沙和尚就有人担担子,少了谁也不可以。互补,相互支撑,关键时也会吵架,但价值观不变。我们要把公司做大、做好。阿里巴巴就是这样的团队,在互联网低潮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往外跑,但我们是流失率最低的。”

一个优秀的团队怎么才能吸引人才,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干事业,马云的这一番话是说到了点子上的。

“互联网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人们肯定更相信一个海归的MBA,而不愿意看到一个杭州师范学院出来的老师在那里折腾”。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瞎折腾”的家伙,他身上就具有一种“蛊惑人心”的本事,将这些优秀的人才聚集在他的周围,哪怕是在阿里巴巴最为艰难的时刻,这些优秀的人才还甘愿不离不弃。

马云在回顾那个阶段的团队生活时这样说,他的团队有点像动物园,那里容纳着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人才,有只干事不管人的人,有只管人不干活的人。他们的成员来自16个不同的国度,德国的(这个人严谨得近乎残酷)、秘鲁的(这家伙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在美国银行做过8年的研究)、韩国的、美国的等等。由于生长环境和人文背景不一样,因此这些人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却是个话痨。

管这帮人很难,因为大家都是人才,相互之间都不服气,谁也不让着谁。可他们都甘愿听他马云的,为什么?马云这样解释道:“进了公司,就是朋友,我是捏他们的水泥,他们是石头。阿里巴巴也是水泥,沙滩上小的石头,可以捏在一起抗衡大企业。”

就是如此,马云身上散发出来的磁力越来越强大,在他身边聚集起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优秀人才都跑到阿里巴巴效力,并组成了马云的核心团队,这个阵容称得上是顶级豪华的团队。阿里巴巴的顾问有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前世贸组织总干事萨瑟兰、前瑞典AB公司的副总裁蔡崇信(阿里巴巴现任的CFO),这三个可都是威震四方的人物。蔡崇信加盟不久,雅虎搜索引擎的底层专利发明人(现任阿里巴巴CTO)吴炯,GE前高管(现任阿里大学校长)关明生等人也纷纷加盟,这些人都是不能用一般思维来看待的特殊人物。

对马云来说,这些人的加盟有点像天方夜谭。例如蔡崇信,他来阿里巴巴之前是Investor AB公司派到亚洲负责整个亚洲风险投资的副总裁,拥有很高的年薪,并且还拥有雅虎等美国上市公司的期权收入,身价不菲。他去见马云不过是想探讨对阿里巴巴的投资的可能性,可没想到和马云几次接触下来,他马上被马云的思维方式和创业激情给打动了。当马云听他说要舍弃75万美元的年薪加盟阿里巴巴时,都吓得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蔡崇信的老婆在回忆这件事时对马云说:“如果我不让他去阿里巴巴,我知道他这辈子都会恨我。”

阿里巴巴创业5年以来,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成员——“十八罗汉”,至今一个不少地还在坚守岗位,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要离开。例如现在担任COO的李琪、淘宝网总经理的孙彤宇、阿里巴巴副总裁金建杭等,都是阿里巴巴创业的18大成员。马云也对此感到自豪不已,他说:“我最骄傲的是我们的人,其次是我们的投资者,最不骄傲的是我们的网站。”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才甘愿聚集在马云的四周,是人们为之不解的核心。有人猜测说,是马云具有蛊惑人心的本事,但马云并不同意这一看法,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是不可能仅凭某一个人的什么吸引住自己的员工、不离不弃死心塌地和自己创业的。他谦虚解释道:“很多人认为是我的吸引力,不是。如果管理层问题重重,那你谁也吸引不过来。这帮人都是聪明人,前景好、能做事,他们才来。否则老是卖我人情肯定不行。”

和他团队里的那些聪明绝顶的技术天才相比,马云更多时候都愿意充当傻瓜这一角色。马云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一个聪明人,他经常以美国电影里的阿甘自诩。他这样自拟自比并不奇怪,那是因为他的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迫使他如此看待自己,马云清楚自己不过是杭州一所不知名大学里的英文教师,除了英语不错外,他对电脑一窍不通,即使是在今天,当人们问起他这十几年的个人变化是什么时,他都会哈哈大笑地答:“我终于学会打字了。”

马云之所以能在身边聚集起人才资源,也许用阿里巴巴其中一名员工的话就能解答大家的困惑:“我感觉他本质非常好,非常善良,比较照顾周围的人,而且不是应付也不是应酬,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他把我们当朋友,他付出从来不讲回报,他很平等待人,而且做得很正。很多事情我们觉得很困难,可是他却说,你看我们还有这么多希望,跟他工作很高兴。生活永远是两面的,你看到一面特别抢眼,就看不到另外一面。他启发我们看另外一面,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怎么愁云惨淡,很开心就过来了。他的性格也很好,这些都影响了我们。”

成功人士都擅长结交“贵人”

互联网时代全面的到来是在1995年。这一年,马云创建了他的第一个网站——中国黄页。不久,中国黄页的业务慢慢延伸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可中国黄页这个公司毕竟是个小公司,马云开始深切地感到它的发展受到了地域性的限制。为了将中国黄页打造成为“雅虎”那样的公司,马云决定将公司总部迁往北京,以求发展。就这样,他决定来到北京了解市场,中国黄页也因此开始了它的北方之旅。

马云是在1995年12月来到北京的,和他同行的只有中国黄页的技术总监何一冰与一台电脑。

到达北京后,马云去拜访的第一个人就是当时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非常有名的“网络女侠”张树新。当他和何一冰找到张树新时,张树新非常忙,抽不出太多的时间与马云进行深入交谈,这让原本想与她合作的马云感到非常的失望。

在北京,马云既没有亲戚,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当时他“北漂”的艰辛。但是,马云为人豪爽,性格外向,乐于交友,很快就在北京结识了一个叫钱峰的人,几经交往成为好友。钱峰以前在中关村的一家IT公司任职,后来辞职自己干起了BP机的生意,在北京有很广的人脉关系。他知道了马云的想法后决定要帮帮这个有想法的哥们,于是他放下了自己的生意,每天都开着车陪着马云在寒冷的北京跑业务。他们几乎把北京所有的知名媒体和政府部门跑遍了,然而,由于当时互联网并不普及,北京知道互联网的人还很少,更不用说中国黄页这个小网站了。